A. 工行的理財產品沒到期可以贖回嗎
可以。
為方便廣大客戶利用零散資金投資理財,並獲得較大化投資收益,工行佛山分行面向個人電子銀行客戶推出了一款現金管理類產品——「e靈通」,該產品是目前市場當中唯一一款高流動性理財產品。

「e靈通」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隻能真正實現365天、7×24小時贖回實時確認的產品,用戶無需再考慮交易時間,隨用隨贖。市場上主流的貨幣基金類T+0產品一般都會對贖回金額進行限制,每日10萬~20萬元不等。
據工商銀行佛山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e靈通」系列產品是工商銀行面向個人客戶新推出的安全性好、收益穩定、申贖靈活、購買渠道豐富的互聯網金融時代理財產品,是原有預期收益型靈通快線產品「升級版」,享有購買更方便、流動性更好、更利於小額資金管理等多重優勢。
而「e靈通」購買贖回沒有額度限制,申贖金額由用戶自己做主,這將會為用戶提供更大的流動性便利。「e靈通」以投資於存款、債券等高流動性、低風險資產為主,保證了安全性、穩定性及流動性。該產品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購買,網銀、手機銀行、「融e購」電商等。
(1)首批銀行理財子公司最快下月開業擴展閱讀:
工行相關人士介紹,工銀理財推出的六款理財產品,涉及固收、權益、跨境等多市場復合投資領域。固定收益類和混合類產品的起投點均為1元,大大降低投資者的理財門檻;
產品的投資期限有所拉長,力求為投資者帶來更長期穩定的回報;權益類產品以科創企業股權為投資標的,幫助投資人分享企業成長紅利。
工銀理財還與多家基金、證券、私募等金融同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優勢互補,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共同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
B. 最近銀行開始設立理財子公司,這個部分和市場上現有資管公司業務有什麼異同,將來的發展業內看好嗎
理財子公司算是個比較新鮮的東西,拿的是全牌照,目前更接近公募的形態。
將來的發展自然很好的,你求職的時候可以關注一下。
價值立方
C. 銀行理財子公司是什麼意思
為推來動銀行理財回歸資自管業務本源,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實現「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監管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由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理財)業務。
未來「銀行理財」產品主要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因此銀行理財產品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有「固收」類產品,也有股票權益類資產,這類產品也就具有一定的「風險」,大家需要做好充分識別。
您也可以關注一些「銀行智能存款」產品,按照存款保險保障制度,50W以內100%賠付。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D. 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月添利18M有虧損嗎
理論上來講投資理財都是有一定風險的,在投入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它的條款和底層資產,不要等虧損了才想起這是自己的血汗錢!
E. 五大行的理財子公司全部獲批,中小銀行還會遠嗎

放眼未來,或許退一步海闊天空。龍門君認為,中小銀行其實根本沒有必要打腫臉沖胖子,寧願砸鍋賣鐵也要爭取一張理財子公司牌照。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理財子公司的未來前景如何,也許並沒有想像的樂觀。雖然理財子公司出了取消投資門檻,取消了面簽,以及提高專業化理財水平等投資者利好,但其公募資金可以直接投資股市的規則改變,以及子公司以其自有全部資產對外承擔責任等,投資者是否買賬?還要打問號。其二,從目前看,理財子公司牌照的爭奪,無非是拼實力拚人才,自己家底不厚,怎麼拼?俗話說得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與其使出吃奶的勁干一件並不稱心如意的事,還不如專心經營好自己的主業,回歸本源。條條大道通羅馬,有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並非就因此賺得盆滿缽滿,沒有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也絕不會就此而止步。隨著金融業的進步開放,金融創新也許每天都會發生,但機遇總是更眷顧有準備的人。
F. 銀行理財子公司出現,你還會儲蓄嗎為什麼

理財子公司的設立,無疑對社會有好處,對於銀行來說更可以使銀行業務與理財業務各自回歸本源,從而有效釐清責任,隔離風險,最終實現金融秩序的穩定。母公司可以對子公司實施行政管理,以及資源調配等,但是子公司仍然屬於一個獨立法人。
按照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外承擔責任,自然也就與銀行無關,道理就在此。綜上所述,理財子公司的出現,究竟能否改變理財與儲蓄格局,或改變投資者選項?不僅需要時間來證明,還需要看投資者風險意識的強弱,以及抵抗風險能力的大小,這些都會影響投資偏好。
G. 銀行理財經理可以在理財子公司上班嗎
隸屬於某某保險公司,派往銀行駐點的
如果是銀行的話,待遇還是很高,月收入上萬的很多,最低的也比櫃員高,很值得去做的。不過,一般情況下,銀行的理財經理和客戶經理都是內部招的,一般是本行或本區域優秀的櫃員轉過來的,由櫃員轉為理財經理和客戶經理是銀行很多櫃員的職業追求。如果內部沒有合適人選,銀行也會考慮外招的。
如果是隸屬於保險公司或是什麼勞動派遣之類的,待遇就很不穩定了,主要是靠保險和基金,理財產品的業務提成,底薪一般只有1000多,業務提成中還要分給銀行的介紹人,往往自己得到的那部分獎金很少。每個月都會有一定的任務量,工作是很有壓力的,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這類工作是屬於能承受強大的工作壓力,有勇氣挑戰高薪,工資高的一個月也有人能做到幾萬,我以前認識的一個最高工資一個月1萬5。屬於有固定工作場所的跑業務,看你自己是屬於什麼類型的,能不能在這種高壓下生存下來,該類職位的後期發展可以做渠道經理,即管理團隊,拿團隊的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