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銀行的分級型理財產品舉個例子
通常來說,銀行分級型理財產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按金額分級,客戶不同等級的金額有不同收益率;二是有優先順序和次級子產品,通過份額及收益分配結構使得兩者存不同的風險和收益。
前者比較好理解,後者所說的分級型銀行理財產品,是指同一款產品中包括有兩只子產品,分別為優先順序和次級。分級型銀行理財產品通過份額及收益分配結構的分級設計,使得優先順序產品和次級產品具有完全迥異的風險和收益特性,此種設計類似於基金的分級產品設計。
一般優先順序產品會明確固定的最高預期收益率,投資所得收益要優先保障優先順序產品獲得最高預期收益,剩餘的投資收益歸次級產品。
如果理財產品發生沒有達到優先順序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或出現虧損,次級產品將以本金為限給予優先順序理財產品最高預期收益。
㈡ 買銀行理財產品到目前為止有沒有本金血本無歸的案例
1、有;去年11月底,幾十名投資者突然發現,他們在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購買的一種理財產品,到期後竟然血本無歸,涉案金額上億元。目前這一事件取得了重要進展,客戶已經拿回了全部本金
㈢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同質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很正常,有需求有利潤,誰都想分一杯羹。
㈣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怎麼樣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㈤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哪裡同質化了
你好,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同質化主要體現在:收益方式、投資方向、預期收益率、期限結構、發行幣種等五個方面。
(一)收益方式
根據理財產品收益方式的不同,將其劃分為非保本型、保本浮動型和保本固定型三大類。本文收集 2010 年到2014 年我國商業銀行不同收益方式的理財產品數量,從這五年數據中,發現近幾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特別是 2013 年推出非保本型理財產品31208 款,占理財產品的 70. 14%。由此從收益方式的角度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具有同質化趨勢。
(二)投資方向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投資於股票、債券、信貸資產、利率、匯率等標的資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可供選擇的投資標的資產單一,因此,各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收益來源總是相近的。具體而言,分為利率類、混合投資類、融資類和結構性產品。結合2014 年數據,利率類產品佔53. 08%,增長5. 55%;混合投資類產品佔42. 26%,融資類產品有所下降,僅占 0. 27%;結構性產品佔比上升0. 27%。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是以利率類和混合類產品為主,其投資方向具有同質化趨勢。
(三)預期收益率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主要由投資標的資產市場的情況、理財產品設計的收益風險結構以及資金管理者的投資管理能力決定。按照慣例,將收益率劃
分為(0,2%],(2%,3%],(3%,5%],(5%,8%],(8%,+∞]等五檔。根據2014 年具體的收益率分布,我們發現收益率大多聚集於5%~8%區間內,佔比 72. 13%;其次聚集於3%~5%,佔比25. 33%;收益率大於8%的產品僅佔比0. 62%。因此銀行理財產品在預期收益率方面也具有同質化趨勢。
(四)期限結構
產品的期限越長,未知的風險越多,對於資金管理者的投資管理能力要求越嚴格,因此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多以 1~3 個月期理財產品為主。2014 年我國商業銀行共發行 1~3 月期理財產品35780 款,佔比54. 9%;3~6個月期的理財產品 1266 款,佔比27. %;1 個月以內、6~12 個月和1年以上期理財產品分別佔比 1. 94%、13. 83%和1. 73%。單從2014 年的數據來看,1~3 個月期理財產品仍為主流。可見我國銀行理財產品趨於短期化。
(五)發行幣種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深化,人民幣理財產品也在此期間慢慢吞噬外幣理財產品的市場份額,並取得了絕對支配地位。從2014 年的銀行理財產品來看,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 63445 款,增長至97. 23。外幣理財產品美元、澳元、港幣、歐元佔比分別為1. 58%、0. 46%、0. 15%和0. 25%,英鎊、加元總和僅佔0. 11%。由此可見,人民幣理財產品在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體現出理財產品幣種發行的高度同質性。
㈥ 什麼是理財產品同質化
就是都一樣,沒有新意。
㈦ 舉一個近年金融理財產品的例子,並用商業銀行的知識分析一下它的好處
買siqo的環球創富組合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