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司理財與財務管理有什麼差別

會計是信息的創造者,財務是信息的利用者。
1、財務的工作是綜合各方信息,以邏輯形式組織,輔以財務分析工具,制定出對企業有利的策略方案。
2、財務與會計的聯系在於思維基礎都是可計量的貨幣,會計記錄的基礎要求就是有可以計量的貨幣金額,財務工作中收集到的基礎信息第一步就是計量其貨幣金額,正是基於此,財務與會計的溝通才會非常順暢。
3、財務與會計常常被人相提並論,但會計創造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財務可以直接利用。在某些財務工作中,財務信息和會計信息的基本原則是有重大差異的(如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
4、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⑵ 一道公司理財的題
月初:
資產12+5=17萬元,負債0,所有者權益17萬元
1.資產+10-6=+4萬元,負債+4萬元
2.資產+4-3=+1萬元,負債+1萬元
3.資產-3+6=+3萬元,所有者權益+3萬元
4.資產-2萬元,負債-2萬元
5.資產-0.9萬元,所有者權益-0.9萬元
6.資產-0.15萬元,所有者權益-0.15萬元
月末:
資產=17+4+1+3-2-0.9-0.15=21.95萬元
負債=0+4+1-2=3萬元
所有者權益=17+3-0.9-0.15=18.95萬元
利潤=18.95-17=1.95萬元
⑶ 理財規劃的原則是什麼
一、4321原則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於投資、基要生活開銷、機動備用金以及保險和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一個理財金字塔,其中,投資的部分由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並而成。
二、80法則
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法則,意思就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上的資產比例不要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說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上的資產不可以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麼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上。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其實就是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三、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的規劃對象主要是保險。
所謂雙十,就是指保險額度應該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費的支出應該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個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3)什麼是公司理財的最佳所有者原則擴展閱讀:
理財策略:
(一)保本型理財策略
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保本:一是保證本金不減少,二是理財所得資金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壓力,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理財者,如上面所說的超級保守型和有點保守型家庭。主要理財工具是儲蓄、國債和保障型險種。參考理財組合:儲蓄和保險佔70%,債券佔20%,其他佔10%。
(二)穩定一增長型理財策略
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在穩定收入的基礎上尋求資本的增值,比較適合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者,如上述的理想型理財者。主要理財工具是分紅保險、國債、基金、匯富貸。儲蓄和保險佔40%,債券佔20%,基金和股票佔20%,其他理財佔20%。
(三)高收益型理財策略
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獲取高收益,比較適合具備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者,如上述的沖動型理財者。主要理財工具有股票、基金、投資連接保險等,如有足夠的資金還可以買房、炒外匯。參考理財組合:儲蓄保險20%,債券和股票佔60%,外匯、房地產等佔20%。
無論是何種理財組合,每個家庭必須擁有保險計劃,只不過不同的理財組合中保險所佔的比例和類別有所不同而已。隨著理財型產品的出現,保險已不僅僅具有保本安全的功能,它還兼有理財的功能,成為家庭實現資本增值的理想理財工具。
⑷ 財務管理的概念、原則、內容、目標是什麼

財務管理目標
財務管理目標又稱理財目標,是指企業進行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它決定著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財務管理目標是一切財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准。財務管理目標也是企業經營目標在財務上的集中和概括,是企業一切理財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制定財務管理目標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成功的前提,只有有了明確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工作才有明確的方向。因此,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經濟體制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科學合理地選擇、確定財務管理目標。
財務管理的目標:
1、利潤最大化;
2、每股收益最大化; 3、企業價值最大化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⑸ 投資理財有基本原則是什麼
首先要保障資金安全,在這個基礎上追求高收益
⑹ 企業財務管理的原則有哪些 簡答題
基本原則是: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做好財務管理基礎工作,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依法計算和繳納國家稅收,保證投資者的權益不受侵犯。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其目的就在於確定企業內部的財務關系,即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各級單位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權責分工及利益分配關系,具體包括固定資產ff理制度、流動資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財務收支管理制度以及各項獎懲制度。
企業內部應當建立歸口分級管理系統,即按照各部門業務范圍和職責分工,明確管理對象和管理要求,如設備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生產車間負責成本管理、財務部門負責財務收支管理等,同時將責任指標旱層分解,實行分級管理,一般要劃分為廠部、車間、班組三級分級管理。
各個部門之間、各級之間都要實行獨立經濟核算,劃淸經濟責任,材料領退、半成品轉移、相互之間勞務和結算,應盡可能確定合理的內部價格進行。有條件的企業,還應建立廠內銀行,確定各單位的內部利潤,以此作為考核和獎懲依據。

(6)什麼是公司理財的最佳所有者原則擴展閱讀
企業財務管理主要內容
第一,科學的現代化財務管理方法。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要,採取財務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種方法,注重企業經濟的預測、測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與企業需求的結合。
第二,明晰市場發展。
一切目標、方法要通過市場運作來實現,市場是競爭地,優勝劣汰的地方。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運作要有的放矢,適應和駕馭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以求得企業長足發展。
第三,會計核算資料。
企業的會計數據及資料是企業歷史的再現,這些數據和資料經過整理、計算、分析,具有相當的借鑒價值,因此,要務求會計資料所反映的內容要真實、完整、准確。
第四,社會誠信機制。
要求具體的操作和執行者在社會經濟運作中遵紀守法,嚴守慣例和規則,不斷樹立企業誠實、可靠的信譽,絕不允許有半點含糊,因為企業誡信度的高低預示著企業的發展與衰敗。
⑺ 財務管理原則主要有哪些
一、收益、風險適當均衡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活動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從理財主體角度分析,主要有市場風險和企業特別風險。市場風險是所有企業共同面臨的風險,特別風險是個別企業特有的風險,即因生產經營方面的不確定性和舉債經營的不確定性從而造成企業預期財務成果的不確定性。但企業要想取得收益,就不能迴避風險,風險中包含了收益。收益風險均衡,就是要求企業對每一項具體的財務活動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風險和收益適當均衡的要求制定方案,趨利避害,力爭做到既降低風險,又能取得較高的收益。
二、正確協調利益關系
企業在組織實施財務管理中應兼顧和協調好債權人和債務人、所有者和經營者、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和受資者的各種利益關系。(1)債權、債務關系協調。企業的債權人主要有本企業債券的持有人、貸款機構、商業信用提供者、其他提供給企業資金的單位和個人。企業要按照約定的期限、利率向債權人支付利息,債務到期時,要合理調度資金,及時歸還債權人本金。同樣企業資金借出後,有權要求其債務人按約定的條件支付利息和歸還本金。(2)所有者和經營者關系協調。企業財務目標直接反映的是所有者的利益,與企業經營者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對所有者來講,他所放棄的利益也就是經營者所得利益。這種被放棄的利益叫做所有者支付給經營者的享受成本。此時問題的關鍵不是享受成本的多少,而是在增加享受成本的同時,是否更多地提高企業的價值,即所有者的權益。因而經營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就是經營者希望在提高企業價值的同時,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總希望以較小的成本支出帶來更高的企業價值。為解決這一矛盾,經營者必須按照所有者真正的利益經營和管理,同時企業也應建立相應有效的保證機制,在有效保證經營者真正利益前提下,要求其對企業進行高效的經營。西方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諸如「績效股」、「股票選擇權」、「獎金」等獎勵企業有功之臣的激勵方式,有效地解決了這一矛盾。我國企業對其經營人員、財務人員缺乏利益刺激,長期對其經營人員只是要求奉獻,無法保證其應有的利益。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已明確提出對企業經理人員實行「股票期權」激勵方式,它對企業財務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對企業整體運營效率的改善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3)與投資者、受資者關系協調。所有者要按照投資合同、協議、章程的約定履行出資義務以便及時形成企業的資本,企業利用資本進行營運實現利潤後,應按出資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規定,向其所有者支付報酬。同樣,企業向其他單位投資應按約定履行出資義務,並依據其出資份額參與受資者的經營管理和利潤分配。企業與投資者、受資者的關系,是投資同分享投資利益的關系,企業應該站在維護投資方和受資方各自合法利益的立場上正確處理這些關系。
三、貨幣時間價值觀念
將貨幣時間價值運用在資金籌集、運用和分配方面是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搞好融資、投資、分配決策的有效保證。資金時間價值以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和借貸關系的普遍存在為前提條件或存在基礎,它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經濟范疇,是財務管理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運用貨幣時間價值觀念要把投資項目未來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現值來表示,如果未來收益的現值大於成本現值,且此時的未來風險投資收益高於無風險投資收益,則該項目予以肯定,否則予以拒絕。
四、市場財務決策
一個企業能否生存、發展,關鍵是看市場對該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接受程度。市場接受程度越高,企業發展機會就越大,其盈利能力也就越強。因此,企業經營決策的核心在市場。企業必須研製、開發、銷售具有企業自己獨特性能的產品,無論是產品的外形、包裝、質量,還是廣告、專利、服務,都應當比同類產品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而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市場。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研製開發產品,確定生產規模,制定銷售策略,安排銷售渠道,市場每一階段實施的決策首先是市場財務的決策,它直接決定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五、戰略管理原則
戰略管理是為實現財務目標而進行的規劃和控制過程。包括戰略目標的制定、戰略規劃的確定、戰略部署的實施和業績評價四個環節。企業應從財務目標的角度出發,在對整個財務環境包括經濟周期、經濟政策、稅收政策、同行業競爭對手等情況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宏觀規劃,掌握發展方向,開展具體的運營活動。
六、財務收支平衡原則
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如果資金收不抵支,就會導致資金周轉的中斷或停滯。如果一定時期的收支總額可以平衡,但支出在前,收入在後,也會妨礙資金的順利周轉。企業要做到收支平衡首先要做到增收節支。其次要積極運用短期投資和籌資來調劑資金的短缺。當資金發生短缺時,應積極辦理借款,發行短期債券等方式融通資金;當資金寬裕時,適當進行短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