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任何基金交易都不需要交印花稅嗎
印花稅只是針對於買賣股票的
在基金方面不存在印花稅的說法 呵呵
只有申購手續費和贖回手續費
❷ 單位購買的理財產品合同需要交納印花稅么,如果交,稅率多少
企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需要交納印花稅的。按0.1%交。
印花稅屬於行為稅,只要發生了印花稅稅目(共13個稅目)中列舉的行為,就應該繳納印花稅,如果是屬於未列入印花稅稅目的就不繳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 111號)規定:「對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及其他個人,下同)從事外匯、有價證券、非貨物期貨和其他金融商品買賣業務取得的收入暫免徵收營業稅。

(2)投資基金理財產品印花稅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以計稅金額為計稅依據,應當全額計稅,不作任何扣除。
2、同一憑證,記載兩項以上經濟事項,適用不同的稅率,應分別記載金額。沒有分別記載的,按高稅率計稅。
3、按金額比例貼花的應稅憑證,未標明金額的,應按照憑證所載數量及國家牌價計算金額,沒有國家牌價的,按市場價格計算。
4、應稅憑證所載金額為外國貨幣的,按憑證書立當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外匯牌價摺合成人民幣計稅。
5、應納稅額不足1角的,免納印花稅,1角以上的,其稅額尾數不滿5分的不計,滿5分的按1角計算。
6、有些合同在簽訂時無法確定計稅金額,可在簽訂時先按定額5元貼花,以後結算時再按實際金額計稅,補貼印花。
❸ 請問基金買賣手續費如何要交印花稅嗎
1、買入基金的手續費
投資者買基金首先要支付「銷售手續費」。投資者在基金發行期買基金,這個「銷售手續費」又叫「認購費」。目前國內基金的銷售手續費費率一般在基金金額1%—1.5%之間。如果你是在發行期結束後買入基金,這項手續費叫「申購費」。
一般來講,基金公司為了吸引投資者在基金發行時買基金,認購費率比申購費率要便宜一些。為了使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有些基金公司還推出了後端收費模式,即在投資者買基金的時候不收手續費,而將此項費用延遲到投資者贖回的時候再收取。但如果投資者持有基金的時間超過一定期限,贖回的時候便不用付費了。
2、賣出基金的手續費
投資者想不玩了,想把手中持有的基金份額賣掉時,也需要支付手續費,這個手續費又叫「贖回費」。
目前國內基金在贖回的時候,投資者要支付的贖回費,一般在贖回金額的0.5%左右。
同樣,為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一些基金公司推出了贖回費隨持有時間增加而遞減的收費方式,即持有基金的時間越長,贖回時付的贖回費越少,持有時間長到一定程度,贖回時就可不收贖回費。
根據買賣的有關法規,贖回費的25%是要計入基金資產的,其目的是用以補償沒有贖回的投資者可能遭受到的損失。
3、基金管理費
基金是委託專家理財,除了買入賣出環節上要支付手續費以外,還要給為你理財的專家,也就是基金公司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目前國內基金的年管理費率一般在0.3%—1.5%之間,視投資目標和管理的難易程度不同而有所區別。
一般而言,收益和風險較高的品種,管理難度也較大,如股票型基金,管理費較高;而收益和風險較低的品種,如貨幣市場基金,管理費較低。
管理費的支付方式和銷售費、贖回費不同。後兩種費用是在買賣基金的時候支付或從贖回款中扣除,而管理費則是從基金資產中扣除。在實踐中,一般是每天計算,從當日的凈值中扣除,投資人不需要額外拿錢出來。但你在持有而領取分紅或贖回時實際上支付了這筆費用。
❹ 基金有印花稅嗎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對買賣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繼續予以免徵印花稅的通知》【財稅(2004)173號】的規定,從2003年1月1日起,繼續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買賣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免徵印花稅,所以,基金是有印花稅的,不過是免徵。
一、定義: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設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所徵收的一種稅。因採用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作為完稅的標志而得名。
二、納稅人:
印花稅的納稅人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領受規定的經濟憑證的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其他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三、征稅范圍:
現行印花稅只對印花稅條例列舉的憑證征稅,具體有五類:
1、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勘查設計、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
2、產權轉移書據;
3、營業賬簿;
4、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商標注冊證、專利證、土地使用證、許可證照;
5、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它憑證。
❺ 在私募投資基金中如何繳納印花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對買賣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繼續予以免徵印花稅的通知》【財稅(2004)173號】的規定,從2003年1月1日起,繼續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買賣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免徵印花稅,所以,基金是有印花稅的,不過是免徵。
一、定義: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設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所徵收的一種稅。因採用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作為完稅的標志而得名。
二、納稅人:
印花稅的納稅人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領受規定的經濟憑證的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其他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三、征稅范圍:
現行印花稅只對印花稅條例列舉的憑證征稅,具體有五類:
1、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勘查設計、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
2、產權轉移書據;
3、營業賬簿;
4、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商標注冊證、專利證、土地使用證、許可證照;
5、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它憑證。
❻ 買賣基金要收交印花稅嗎
買賣基金是不收取印花稅的,只收取相應的傭金,如是開放式基金,還要收取管理費等一系列費用,但印花稅肯定是免除的,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投資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28號)
第二條第二項規定:「對個人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在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未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前,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對企業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應並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徵收企業所得稅。」

(6)投資基金理財產品印花稅擴展閱讀:
下列憑證可以免徵印花稅:
(1)已經繳納印花稅的憑證的副本、抄本,但是視同正本使用者除外;
(2)財產所有人將財產贈給政府、撫養孤老傷殘人員的社會福利單位、學校所立的書據;
(3)國家指定的收購部門與村民委員會、農民個人書立的農副產品收購合同;
(4)無息、貼息貸款合同;
(5)外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向中國政府、國家金融機構提供優惠貸款所書立的合同;
(6)企業因改制而簽訂的產權轉移書據;
(7)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農業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購銷合同;
(8)個人出租、承租住房簽訂的租賃合同,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經營管理單位與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有關的憑證,廉租住房承租人、經濟適用住房購買人與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有關的憑證。
❼ 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應該交印花稅嗎應該代扣代繳投資收益個人所得稅嗎
理財投資也是要交稅的,你知道嗎?
好多投資投出去,回來的錢總和最初算的有些不一樣——通常是少啦。最開始,俺以為是數學不好算的不對,然後俺又以為是年化與實際投資天數的區別,再後來……我終於發現了稅的秘密。
按照法律規定,「個人投資者獲得的投資收益需要繳納20%個人所得稅」,但其實不同的理財產品又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有的產品可以減、免,有的由發行機構代扣,有的需要個人申報,還有的產品如股票、基金根據收益來源不同,稅率也不同。
我華麗麗地發現,如果把稅算上,有些不同風險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變得十分接近,所以我們可能會做出與最開始完全不同的選擇。
先普及一下不同投資品的稅賦標准:
比較高的:個人所得稅,20%~5%
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中有一個稅目是「股息紅利所得」,應繳納收入所得20%的稅款。個人投資各類金融產品的收益所得基本都是根據這一條來納稅的。
不過,俺發現稅法中還有很多減免條款,包括在執行中的模糊地帶,讓不同投資品的應稅稅率不盡相同,有些情況甚至相當復雜,一不小心會繳納大筆的稅金哦。我所在的券商政策是:買入股票並持有一個月內就分紅需要繳納20%股息紅利稅;買入股票並持有一個月到一年內分紅的,需要繳納10%紅利稅;持股1年以上分紅只需交納5%紅利稅。
不知道是不是其他的也這樣,大家可以先咨詢再決定是否投資。
然後就是,上市公司分紅也是要扣稅的,10%,所以通常分紅都比公告的少。
免稅的:五種
存款
2008年之前個人銀行存款的利息所得需要交納20%個人所得稅,並由銀行代扣,拿到手的就是打了八折的利息收入。
2008年10月9日,人民銀行暫停徵收利息稅,銀行存款利息就成為免稅收益。
不過對於10年到期的存款(這種情況真少見哦)要分區間收利息稅。2007年8月15日以前的存款利息按20%收稅;2007年8月15日—2008年10月9日之間的存款利息按5%收稅;2008年10月9日以後的存款利息免稅。
2-4.國債、特種金融債、教育儲蓄
國債、特種金融金債和教育儲蓄一直享受免稅優惠,不過現在個人存款都免稅了,讓教育存款沒什麼競爭力了,畢竟還有一堆條條框框限制著;國債雖然利率高點兒,但受制於流動性,提前支取會損失大部分利息+手續費。
5. 保險分紅
大部分有保險的童鞋手裡都有分紅型的吧。保代銷售時很蠱惑人心的一句話就是:「保險分紅免稅!」不過我國對於保險分紅是否免稅並沒有明確規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保險公司代扣客戶的分紅收益,因此保險分紅是事實上的免稅。
其實,根據國際慣例,保險分紅也是不收稅的。按前幾天看了站內一個姐妹寫的終身壽,這種保險的興起估計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避稅。
模糊地帶:買前一定要問
盡管按照規定,投資獲利是需要交納20%個人所得稅的,但是稅務機關又不要求金融機構代扣稅金,因此造成了一些產品有的交了稅,有的又沒交稅的模糊情況。
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是符合稅法中「股息紅利所得」稅目的,不過在現實中,不同銀行、銀行不同產品的處理又不盡相同。
根據樓主親自挨家銀行打聽來的情況是:中行、交行所有產品不扣稅;工行理財產品介紹所有預期收益均含稅,但稅款由個人自理;農行表示目前由個人自理,將來視政策變化而定;建行則每期產品各不相同,有的是客戶自理,有的由銀行代扣。
以上都是問來的,樓主沒買過那麼多的理財產品。鑒於情況復雜,姐妹們買銀行理財產品前,一定問清楚稅怎麼交、那個收益率是扣稅前的還是扣稅後的。
稅務局工作人員解釋說:國稅部門在所得稅方面只負責徵收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投資理財部分由於不是儲蓄,不能要求銀行進行代扣。——也就是說,全憑銀行自覺。
信託
買信託要交稅嗎?買信託不交稅嗎?已經買了四年信託的樓主著實糾結這個問題。樓主LG也糾結。
按照稅法規定,信託的投資收益也需要交納20%個人所得稅,但是在現行個人報稅制度中,信託公司不能代扣代繳投資者的稅款。所以買了信託的投資者,到底交沒交稅呢?(求解答)
復雜的股票
(理論上,股票和基金的應稅稅率根據收益來源、交易情況不同而各不相同。)
「投資股票要交稅嗎?」樓主問炒了十幾年股票的老爸。
「交老鼻子了,手續費可高啦!」
「唉,我問的是稅啊~」
「印花稅!」老爸終於從K線圖中抬起頭來。
恩,普及貼:買股票首先面臨的是單邊收取的印花稅,稅率為成交金額的0.1%,在賣出股票時自動扣除。
還有,就是上面說到的5%~20%,其實就是股息紅利稅。
按照國家規定,從2013年1月1日起我國實施差異化股息紅利稅:股息紅利所得按持股時間長短實行差別化稅率。持股超過1年的,稅負為5%;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負為10%;持股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
另外,從2010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
到目前為止,我國對股票買賣差價的收益部分還免徵資本利得稅。(果子我覺得,這個意思就是——要是股市好了俺們就要收了哦,的意思)
基金
規定:基金持有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利息收入等均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企業和銀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我們拿到的基金收益都是稅後所得。(基金公司絕對避而不談這一點)
然後,投資基金時不收稅的收益,也有
(1)從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記住,又一個暫哦~)
(2)個人和非金融機構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的差價收入不徵收營業稅;(金融保險業5%)
(3)個人買賣基金暫不徵收印花稅。(應該是針對股票基金,估計收的話和股票一樣是1‰)
又,普及貼:對外匯、證券、期貨等金融商品轉讓,按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差額為營業額。根據現行《營業稅稅目稅率表》規定:一、交通運輸 3% 二、建築安裝 3% 三、金融保險 5% 四、郵電通信 3% 五、文化體育業 3% 六、娛樂業5%-20% 七、服務業 5% 八、轉讓無形資產5% 九、銷售不動產 5%。
說了這么多,大家有沒有覺得,要是考慮了稅不稅,其實好多理財產品就沒那麼「高大上」了?
❽ 印花稅對基金有什麼影響
最近,在管理層提高印花稅政策的沖擊下,國內股市以一種猛烈震盪的方式開始了調整。在這一調整過程中,不同類型、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受到了不同的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在股市單邊牛市的時候,由於集體賺錢效應,可能很難對基金品種做出優劣之分。但是,當股市處於震盪或者短期下挫的時候,更方便看清每一隻基金的投資價值。所以,對於不同投資者而言,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特徵的基金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同風格基金所受影響不一
分析人士指出,印花稅上調對於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影響差異很大,奉行「買入並持有」投資策略的低換手基金公司和基金將更受投資者歡迎,而印花稅上調對高換手策略基金業績的抑製作用非常明顯。
從2006年基金股票換手情況來看,博時價值基金的全年股票換手率只有95%,而在150多隻開放式偏股基金中,有四隻基金股票換手率超過1000%。此次印花稅從1‰上調為3‰,博時價值基金如果保持每年95%的股票換手率,全年只需要多支付基金股票資產0.38%的印花稅;而股票換手率超過1000%的基金,全年需要多支付基金股票資產4%以上的印花稅。
基金理財專家分析,此次印花稅上調將使得低換手率的基金公司和基金更受投資者歡迎,基金投資者應該適當迴避高換手策略的基金公司和基金。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工銀瑞信、景順長城、長盛、博時和交銀施羅德等基金公司的股票換手率較低,其中,工銀瑞信、景順長城和長盛三家基金公司的股票換手率不超過200%。如果這些基金公司一直保持低換手的投資風格,此次印花稅上調對這些基金公司投資業績的影響相對較小。
「封基」有望暫成避風港
最近,封閉式基金緊跟市場步伐出現震盪,但整體跌幅小於市場調整幅度。有業內人士認為,印花稅的上調並不影響封閉式基金的交易成本,使得封閉式基金的安全投資價值更加顯現,有望成為「退潮資金」的避風港。
為支持封閉式基金的發展,國家一直對該行業給予稅收政策優惠。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曾經下發規定宣布: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買賣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免徵印花稅。雖然市場整體調整,封閉式基金也要受影響,但交易僅僅收取傭金,交易成本比股票大大降低,對投資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此次印花稅上調將對一部分熱衷於短線交易的市場熱錢起到較大程度的抑制,這必將導致眾多市場短線熱錢湧入封基板塊。封基板塊作為市場的一員,與大盤走勢密切相關,那麼一旦市場出現反彈跡象,該板塊這一特殊的印花稅優勢將吸引更多資金的注意。
當然,封閉式基金本身也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主要在於折價率依然顯著、稀缺性以及不少封基仍有分紅預期。雖然經歷了不久前的大漲後,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有所降低,但現有的各基金不同程度的折價率,仍使封基成為市場中較為安全的投資品種。
經過一輪大跌後,目前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已經普遍降至30%以下。如果有一段時間大盤整體上揚,基金重倉股均有不錯的表現,而同時封閉式基金的價格卻漲幅微弱,這個時候就會有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關注到封閉式基金。尤其是今年有很多的封閉式基金到期,由於封基的折價,「封轉開」確實是一個沒有太大風險的「套利機會」。
也有業內人士提醒,對於封閉式基金長期看好,但是短線追漲卻不是明智之舉,價格不能脫離價值的軌道,封基仍然受到大盤的牽制。面對有關部門的調控和不斷發出的投資警示,市場風險越來越大,投資者切忌高位追漲,不宜短線操作,對於其投資價值的發現,應從長期來體會。
配置型基金凸顯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市場重挫之下,有一部分基金的凈值並未受到太大影響。這部分基金主要以「攻守兼備」著稱的配置型基金為主,像博時平衡配置、泰達荷銀風險預算、中信經典配置基金等跌幅相對都不是太大,小於大盤與基金的平均跌幅。
從理論上說,品牌基金公司旗下的配置型基金具有幫助投資者擇時的功能。這類基金的首要任務是在基金契約所允許的范圍內,為投資者獲取最大化的利益,而不是爭取基金業績的短期排名。因此,在市場系統性風險已經比較明顯時,這類基金將通過適當調低股票倉位、增加對防禦性股票的配置等來降低風險。
從近期表現看,華安寶利、海富通精選、匯豐晉信2016、泰達荷銀效率優選、工銀瑞信平衡等都已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值得重點關注。這些基金在牛市中往往會因為受契約限制,股票倉位相對較低,而不能引起市場的足夠重視。但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這些基金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就不會受到太多外部因素如凈值排名的干擾,能更多地將精力集中到行情研判中。當震盪行情來臨時,這些基金會因事先有較充分的准備,有望取得較好表現。
兩類基金需要暫時迴避
證券交易印花稅一調高,股市應聲而落,基金自然也不能倖免。調整開始之後,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指數型基金。
由於指數型基金是被動復制指數,所以指數一旦下跌,基金凈值自然跟隨下跌,而不能主動減倉降低損失。近期市場調整並未表現出即將停止的跡象,所以指數型基金面臨的風險比其他基金相對要大。
由於市場監管不斷加強,近期題材股、績差股連續跌停,市場資金明顯流向了藍籌股。持有藍籌股的基金,走勢明顯要穩健得多,而持有小市值個股的基金,凈值下跌則要大得多。
在上漲過程中,小盤基金由於規模相對較小,所以只要持股比例集中,一旦手中股票表現很好,凈值的上漲就非常明顯;但在調整市道中,這種基金的抗風險能力自然比航母基金要弱得多。所以對於風格激進的小盤基金,近期需要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