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郵局5年理財產品

郵局5年理財產品

發布時間:2021-04-18 02:23:53

1. 郵政銀行開門紅存定期5年,屬於銀行賣出,收益有點高,辦這個業務怎麼樣

同時,這種利率有點高的定期存款,一般都有起存金額限制。比如某地郵政儲蓄分行,對於5萬以下的新開戶定期存款,一般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浮30%。而5萬及以上金額,則上浮40%。所以,能否獲得較高利率,還要看是否達到起存金額。

當然,作為成熟理性投資者,無論辦理何種業務,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性,以免引起不必要糾紛。有網友曾經說過,個別銀行,個別工作人員有時會將定期存款與銀保產品混為一談,移花接木銷售。所以,我們不得不防,辦理之前還是應該仔細辨別清楚,不要輕易被高利率迷惑。

2. 郵政銀行理財產每年存5萬存5年為止是什麼理財

感覺像是保險呢!這個保險屬於銀保產品。
銀保產品需要長時間堅持投資,銀保產品多為1年期、3年期,而現在已有5年期、10年 期的產品,這就要求把保險產品當做儲蓄來購買的消費者,在購買前一定得想清楚,這筆錢是否可以堅持這么多年不用。因為一旦中途需要用錢,就只能選擇中途退保。這樣的結果是甚至本錢都會損失,就不要說利息了。即便是熬到到期,收益也很可能比銀行定期存款還低,合同上的收益叫做預期收益率或歷史收益率,很可能是到不到這個水平的,屬於坑爹產品。購買銀保產品後,有10天的「猶豫期」,即保險合同簽訂10日內,如果後悔,可以要求退保,本金可以全部取回。
個人建議猶豫期退保為上。

3. 郵政存款5年

還是快點取出來吧。
這種理財產品風險太大,就當花錢買了個教訓。以後存款的時候多個心眼,不要被那些推薦理財產品的人給忽悠了。

4. 郵政儲蓄銀行理財五年保險可靠嗎

一些人希望買保險理財,但是性價比高的理財不多,分享榜單給大家作為參考資料:《十大值得買的理財險大盤點!》

自己要先了解這是一款什麼樣的理財險,了解了理財保險的類型是什麼往下看具體風險,再對比前面給的優秀理財險模板,就知道是不是靠譜的了。

要了解理財險,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1. 理財險有哪些?

理財險主要可以分為四類,理財險包括最近比較火的教育金,但是教育金一定要買嗎?我整理了一份解答:《家長必讀:教育金保險有必要買嗎?怎麼挑選合適的產品?》

5.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存款每年一萬連存三年五年後後取三萬五是什麼理財產品

定期五年存款有沒有風險?

6. 我想問一下,在郵政銀行辦理了一個5年保險理財產品,你是這方面的行家,我想咨詢下這個理財是不是騙局

你說的應該不是郵政銀行自己的理財項目,只是保險公司定點在銀行給儲戶推薦,怕儲戶反感才冠以銀行的名義,這種理財騙局不會是騙局,不過收益不會太高,而且5年內應該不可以隨時支取,必須按年繳納,5年到期一次性可以取出,如果這筆錢是閑置的話,安全是沒問題的,不用太擔心,希望可以幫到你

7. 在郵政儲蓄銀行辦了五年的定期存款是理財產品好嗎

年化收益率:p2p投資高、銀行理財低
據數據統計,2014年上半年所有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5.2%,而p2p平台投資收益清晰明了,以一年期為例,最低的也有百分之七到八的樣子,高的百分之十三到十五也很常見。
很多銀行理財經理在推銷各種理財產品時,其實大多都不知道資金用途、收益與何掛鉤、產品風險等等,理財經理賣得稀里糊塗,客戶買得也稀里糊塗。而p2p網貸投資則需要資金需求方提供真實的借款用途和項目信息,投資者可自主甄別和選擇借款項目,做到了心中有數、明明白白。
雖然現在的p2p確實還存在不少問題,但是p2p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而p2p理財相比較銀行理財的優勢性也是顯而易見。兩者之間如果選擇,我肯定會選擇p2p。
望採納!

8. 郵政銀行的理財產品太坑了,我爸五年前買了一萬塊的,說好五年返利3000,結果五年到了去就只給200

你好,那不是理財,那是通過銀行代售的保險。所有保險都是不保證收益的。說好五年返多少都白搭,一切以保單為准。

閱讀全文

與郵局5年理財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務教育學校融資 瀏覽:721
ppp模式融資擔保 瀏覽:157
沈陽有外匯業務的工商銀行 瀏覽:269
申購理財產品的原始憑證 瀏覽:530
美麗華集團市值 瀏覽:524
貴金屬公司待遇 瀏覽:9
國際結算在國際融資中的作用 瀏覽:49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不得超過 瀏覽:464
博信股份2019年一季度 瀏覽:982
華泰證券債券回購 瀏覽:788
上升下跌速率外匯指標 瀏覽:442
杠桿的機械效率與物重有關嗎 瀏覽:504
手機工行怎麼換外匯 瀏覽:408
中原證券風險許可權 瀏覽:719
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胡繼之 瀏覽:447
恆天財富信託延期兌付 瀏覽:822
人鬼交易所2雲資源 瀏覽:903
郵儲銀行可以境外匯款嗎 瀏覽:682
溫嶺易轉金融服務包裝有限公司 瀏覽:782
2016年日本匯率走勢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