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理財產品針對房價孰高孰低
首先來說非保本類理財產品也分風險等級。在實踐中,大多數銀行工作人員宣稱的安全產品其實都是非保本類的,雖然非保本類理財並非意味著風險,但是如果你要追求本金絕對安全的話,那還是保本類更好。當然你這也意味著你可能需要犧牲一定的收益。確認保本類理財又一個要點就是產品說明書上明確註明「保本」二字。
另外存款利率基準為3%左右,加上官方統計年通貨膨脹率為7%,總和為10萬存在銀行年購買力降低10萬左右,明見統計年通貨膨脹率為14%左右,也就是降低17萬左右一年,成都從去年限購以來房價整體漲幅為42%,孰高孰低自然可見。
Ⅱ 現在手中有幾十萬塊錢,想保守投資,是買銀行理財產品好,還是買個小點的房產好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兩者的預期盈利差不多。房產波動會大些,而且後市走向不太明確。但是房產有個缺點,就是變現不容易,理財產品幾分鍾就可以變現,而房產要變現可能要花一個月,裡面你付出的精力估計都值幾千塊了。所以兩者中建議理財產品。
Ⅲ 理財和買房子,哪個更劃算
你兩個都可以同時進行,並不沖突呀,你買房的話,貸款每月還肯定你的工資還有剩餘,剩餘的部分你就可以拿去理財,對吧,房子肯定將來是起碼也是會保值的,並不一定是說會增值吧,但是你肯定會用到這個住房,對不對?
Ⅳ 房價要漲多少才比銀行理財產品強
房子一般是首付30%左右,就是說買房是帶杠桿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4-5%的年化收益,如果買房作為投資理財方式,加上利息每年房價要漲1.5%左右才能趕上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全款買房的話也需要漲5%多點才能比買銀行理財產品強,因為買房要交各種費用。
Ⅳ 房價漲,股票跌,投在銀行理財的錢究竟去了哪裡
被銀行拿去放貸款,投資了啊,其實每次理財的錢的去向在你購買理財合同都會說明的
Ⅵ 現在大家都把錢存到余額寶之類的理財產品里,銀行的錢就會減少,這對房價會有影響么
這個問題之前我看過一個轉發的消息,說是大家都不去銀行存錢,富人越富的情況就會消失,因為他們用的都是窮人的錢。對於你說的這種情況對銀行還有富人是沒有影響的。因為余額寶里的錢其實只不過是在個人與銀行之間多了一個第三人。余額寶也需要在銀行開戶的,他的錢最終頁是通過銀行向外流通。這對市場經濟來說無非是流轉稍微慢了一點,但是他造就了一大批第三人。馬雲他們不就是這么起來的嗎?現在網購這么普遍,你可以設想一下他的賬號里有多少這樣的錢,哪家銀行不想讓他把賬號設到他們那裡。這就是資源。為了得到這個長期的大蛋糕,銀行貸款,拿去做生意也好,炒房也好,沒有絲毫的影響。房價的調整就我看只能從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國家的政策;第二個就是厄斷富人們的資金鏈,讓他沒有閑錢來干預市場。只要他能利用別人的錢來干預或者操作市場,房價還是會和嫦娥一樣,聽得到看不到。
Ⅶ 一百萬買房和一百萬存銀行理財哪個劃算
100萬是用來買房還是用來存款理財,哪個更加劃算?這個問題如果是在2019年以前,那麼買房是更加劃算,但是如果是放到現在,那麼放在銀行會更劃算,說白了就是看你的投資回報率。1、買房就賺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有人說過去的20年是房地產的黃金時代 ,確實如此,過去的十幾年,只要你買房子,無論是在什麼城市的,基本都是要賺的,但是這個時代結束了,而未來是白銀時代,這已經不再是買了就賺的時代了,需要很強的篩選能力。為什麼過去20年是一個買房就賺的時代?主要有三個原因:城鎮化、經濟增速、貨幣供應。第一、城鎮化1998年的城鎮化才30%,而到了2018年達到了60%,這20年的時間,城鎮多了4.65億人口居住,這是一個天量的居住需求,而且在20年前人均居住面積也低很多,所以不斷增長的居住需求是房地產牛市的基礎。

這幾年暴雷的很多,從上市公司,到一一般的企業,投資人的錢打水漂是很常見的事情,投資不再是那麼簡單,風險在變大,中國經濟發展增速在下行,社會整體的賺錢效應沒有那麼強了,投資的思路也需要改變。現在的情況說明保本比起你想要獲得的收益更重要,所以說銀行是不錯的選擇。
Ⅷ 200萬買銀行理財和200萬買房,哪個會更加劃算呢
「200萬買銀行理財與200萬買房,哪個會更加劃算?」,對於我們一般的人來說,擁有200萬,可謂是一筆不小的資產,不論這筆資產我們是如何累積得來,我們肯定都會考慮進行理財。那麼,在目前最受歡迎的理財方式中,比如買房還有銀行理財,這兩者應該怎麼選擇更合適?我們可以逐一進行分析比較。

如此一來,你的投資結構就會比較豐富,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好,就可以獲得不較好的綜合收益率了。所以從靈活度和自由度上看,銀行理財是優於房產投資的。
總結而言,如果200萬想要投資買房,可以選擇一二線城市地段好的房產,這樣的投資風險較小,房子也有保值的功用。而如果想要用200萬來投資銀行理財,則需要注意做好資產配置,分散投資各類不同的項目,才能更好分散風險。具體哪個更劃算,就還是得看投資人個人的投資喜好和需求來。
Ⅸ 手裡有300萬的閑錢,是放在銀行做理財,還是投資房產
通貨膨脹的預期在不斷的加大,所以人民幣的購買力在逐漸的下降,而且貶值的速度越來越快。
作為普通老百姓,都想把自己的閑錢用於買房投資或者用於其他高收益的理財。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我們的家庭財富不會被嚴重的稀釋,不會縮水。
那麼假如你手裡有300萬的現金,究竟應該是投資買房好還是投資那種年收益在8%的理財產品好一些呢?
投資買房有哪些好處?

說實話,有的朋友更願意把閑錢用於買理財產品,他覺得這樣的收益率看上去更高一些。
因為他們覺得我國的房價在未來會大幅的暴跌,即便不會下跌,但漲幅仍然沒有以前那麼大了。
那麼買理財產品真的好嗎?尤其是這種年,收益率突破8%的靠譜嗎?
1,銀行的理財產品。
其實對於絕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或者說對於絕大部分人群而言,銀行的理財產品才是最靠譜的。
然而當你了解銀行的理財產品過後,你會發現,大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只是維持在了4%左右,並沒有突破8%。
所以如果你去投資年收益率在8%的理財產品,一定要確定它的安全性,萬一不靠譜那就尷尬了。
2,用小錢嘗試一下。
如果你真的被年收益率8%的理財產品吸引了,那麼一定要先用一筆小錢去試探一下。
不要一口氣把300萬都投進去,你覺得收益很大,其實我反而覺得風險也很大。
同時投小錢進去的時候,還要通過一些相應的機構對該家公司進行評估和考察,靠譜之後再加錢。
的確如此,我相信未來大城市的房價仍然會繼續大幅的上漲,收益率一定是高於8%的。
所以如果有300萬的現金,我個人更建議大家去優質的城市買房投資,而不是去買那些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是一個虛擬的東西,如果公司不靠譜,那麼很可能你本金都已經虧損掉收不回來了,更何況利息呢。
而買房投資就不一樣了,可能短期她不會上漲,但是長遠來看他一定能夠大幅的上漲,而且房子看得見摸得著,我們更為的踏實。
Ⅹ 理財和買房哪個升值空間更大
在我國當一些人們擁有了一定的資金之後,他們就想著如何的用這筆錢去理財,或者是用這筆錢去購買一套房子而無論理財還是買房,它們兩個都有升值空間,但是買房的升值空間可能要比理財更多一些。
因此單從房屋的升值價值以及租金上來看,他的盈利雖然比理財的盈利要低,但是他的安全性比理財要高,而房屋,你的升值空間主要是取決於房價的上漲,如果房價上漲的越快,那麼你這間房屋的價值就會很大。而有些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想要通過理財盈利的話,那麼就一定要注意方式選擇一個自己能夠承擔的風險等級去理財。千萬不要選擇自己承擔不了的風險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