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種都可以。不過建議在證券公司買理財,證券公司理財產品比較多樣化,滿足不同需求。
2、銀行目前做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基金,門檻要求較高,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種類較多,除了同樣的基金外,而且還有很多創新型理財產。
B. 銀行理財產品和證券公司理財產品哪個好如何選擇呢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又稱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它的發起人和管理人不是基金公司而是證券公司。它的管理體系類似公募基金,但業務性質和操作策略更接近陽光私募,屬於資產管理型產品。
公募基金是指通過發售基金份額,將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形成獨立財產,由基金託管人託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資組合的方式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
券商集合理財和公募基金相比,主要有以下相同點:
(1)、集中投資、專家理財,均以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要投資目標,投資人的資產均設立專門賬戶,由資產管理人管理、由獨立的託管銀行進行託管;
(2)、專業的研究隊伍和豐富的管理經驗。
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財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點:
(1)、准入門檻。券商集合理財分限定性產品和非限定性產品,限定性產品最低為人民幣5萬元,非限定性產品最低10萬元,券商理財產品一般每周或每月開放一次;而公募基金的申購起點一般都為1000元,每日開放。
(2)、募集方式。券商集合理財不能公開宣傳,不允許公開募集;而公墓基金可以公開募集,募集渠道多。
(3)、收益方式。券商集合理財投資收益更高,除管理費還參與業績分成,管理人激勵到位;公募基金主要來源管理費,因此注重產品規模和相對收益。
(4)、流動性。券商集合理財不能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其流動性明顯不如基金,並且一般有封閉期,開放日較少;而公募基金中部分基金如封閉式基金、ETF、LOF等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變現容易。
(5)、安全性。券商集合理財投資限制較少,允許參與新股申購與FOF,並有自有資金參與,隱形保本;而公募基金缺乏絕對收益動力。
歡迎您登錄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網站人工咨詢。
回答人: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理財顧問曾經理
工號:011891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C. 銀行理財產品和證券公司理財產品哪個好
證券公司理財產品相比銀行理財產品來說更具有自由性,而且費率較低,購買也更加方便,可選擇范圍大,具體區別如下:
D. 證券公司和銀行誰的理財產品比較好具體是哪一家證券公司或銀行什麼產品
其實各有各的好處,就風險來說基本上銀行和證券公司是差不多的。銀行的理財產品偏向於靈活的短期產品,起步價比較低,幾萬元就能做,收益一般但是周期比較短,資金比較靈活,一般來說這些短期資金的投資標的均為本銀行的存貸任務考核為主;而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除了一般的集合理財計劃以外,其他的產品都偏向於中高端,收益穩定且較高,但是起步價一般都較高,最低的都是100萬起步的,常見的一般都是300萬以上的產品。我是中信證券杭州的,我們公司的高端理財產品幾乎涵蓋全行業各層面的,全面囊括財富管理和投資服務兩大領域,私募、PE、增發、回購、IB、信託、各類基金、IPO等等,無論是資本市場的投資還是實業的融資應有盡有,就看投資者如何選擇產品屬性以及投資回報要求了
E. 銀行理財比證券理財安全些嗎
首先什麼叫理財產品,就是正規金融機構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產品。
首先證券公司理財和銀行理財都是合規金融機構根據監管要求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的區別:
銀行理財由銀行資管理財部門(未來由銀行理財子公司)進行「投資管理」的產品;證券公司理財由證券資管子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計劃」。
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等多種類型。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可以投資上市股票,且不能承諾保本保息。證券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一般是不保本也不保收益的。
其實產品的「風險」如何,主要看產品所投資資產的風險,如果投資的是低風險國債、金融債、貨幣市場工具等,那麼產品風險都比較低,收益也相差不大。
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由銀行發行的存款產品和有券商發行的理財產品,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F. 券商與銀行 哪個理財更牛
所以,目前央行已經規定銀行不得作出保底的承諾,其實就是讓銀行不能過分誤導投資者。而其產品的理財功能也不強,由於其收益率基本是固定的或者變動幅度有限,因此只能算是一種利息稍高的定期存 款而已。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是幾乎無風險的國債、央行票據等國家級信用債券市場,投資品種相對較為狹窄。 再來看券商的集合理財。其實質是「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是券商接受投資者委託,將投資者的資金投資於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一種理財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看,券商的集合理財更像是一種理財產品。它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時作出變更,在券商保證一定收益的情況下,最後收益的變動幅度相對較大。券商集合理財除了可以配置貨幣市場基金、剩餘年限小於2年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央行票據等固定收益類品種之外。還可以配置各類基金產品,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票等獲取收益。而像光大證券的產品股票最多可以達90%,廣發的產品雖然不買股票,但卻參與申購新股,這也是一個非常暴利的領域。可以說,券商在投資品種的選擇上佔有明顯的優勢。從本質上來看,券商的集合理財比銀行理財更適合投資者進行理財規劃。 二、流動性 流動性也是考慮理財產品參與價值的關鍵因素。人民幣理財產品經過大半年的市場磨合後,流動性大大加強,一些銀行在產品設計中使客戶享有提前贖回權。與包含提前贖回權的銀行理財品種相比,集合理財的流動性相對較弱,以光大陽光為例,該產品的目標規模是20億元,達到20億元就進入封閉期。封閉期內,凈值增長率達到6%才進入開放期。在封閉期內產品不能被贖回,只有到開放期客戶才可自由申購贖回。但我們應該考慮到,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不具備提前贖回權,光大陽光和廣發2號都設有開放期,在開放期則可自由贖回,這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從整體來看,券商的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還是稍微好於銀行的理財產品。 三、成本與收益 「光大陽光集合理財計劃」規定在封閉期內不收管理費,起初參與者持有滿一年的免收退出費。而「廣發理財2號」則不收取參與和退出費用,管理費為0.58%,託管費為0.12%,收費水平與貨幣市場基金類似。而銀行理財產品則不收取任何手續費,只是極少數產品會在提前贖回時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在成本方面,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券商集合理財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只是他們的管理費用和託管費用會低於開放式基金而已。 在收益上,銀行理財產品與券商集合理財同樣是無法相比。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基本是固定的,而券商集合理財的宣傳口號是低收費、低風險、高收益。首先,在保底收益方面。光大證券自掏腰包2億元帶頭買入此產品的10%份額,聲明永不退出且「風險先擔」。也就是說,按照預期收益率3%的有限保障約定,當該理財產品出現損失或者收益未到3%時,光大證券會先用這2億元對投資者進行補償,直至年收益率達到3%。當然,如果光大證券自有資金在完全補償後仍然不能使客戶資金保證3%的收益,那麼其他的損失則由客戶承擔。而「廣發理財2號」則以新股申購投資為主要盈利模式,從而為客戶帶來其自身無法獲得的投資機會,追求較為穩定的一、二級市場差價收益。 按照證監會有關規定,「廣發理財2號」的全部資金可以用來進行新股詢價申購,但申購或配售所得的新股在該產品的資產組合中所佔比例不得超過20%。據悉,目前「廣發理財2號」的預期年收益率為4%—6%左右。「從以往新股申購投資經驗來看,這其實還是一個比較保守的預計。」廣發證券的相關人士透露。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光大陽光集合理財計劃」中規定,「當單位結算凈值增長率超過3%時,超出部分的50%作為業績報酬,歸管理人所有,」即如果收益率超過3%以後,超出部分收益將會與券商五五分成。這在一定程度是影響了投資者的利潤最大化,畢竟超出部分要給券商分一杯羹,但當該計劃的運作收益好時,管理人將得到較高的報酬,這一條具有激勵機制,與其承擔的風險相對,也算合理。而由於有了這條激勵機制,管理人在投資方面也會更為進取,一旦股市行情轉好,其收益率也會非常高的。也許不及開放式基金,但其與基金相比的優勢則在於能夠變相保底。 四、風險程度 風險控制方式不同。銀行操作人民幣理財產品時,主要從投資目標的選擇上控制風險,債券、央行票據的國家級信用是其安全基礎。而集合理財的風險控制主要體現在操作上,如光大證券作為管理人在產品運作中投入最高2億元現金,用真金白銀保證與客戶利益一致,同時專業的理財隊伍吸收了基金的一些做法,引入託管銀行,全程託管,每日凈值公告,定期進行信息披露,每季披露投資組合,每年進行單項審計等等。在風險程度上,銀行理財產品所面臨的風險基本上是零,也就是無風險投資,而券商理財產品中,光大陽光由於最大可以投入90%的資金在股票市場上,風險自然較高,但它也有自己投入的10%的資金能夠控制風險,而廣發2號則投入了80%的資金在無風險投資上,另外申購新股的20%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收益要遠大於風險,雖然仍有新股開市就跌破發行價,但今年實施詢價制以後,這種情況也暫時沒出現過。 理財建議 根據開放式基金的表現來看,盡管2004年股市繼續走熊,但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凈值增長率都沒有低於-10%;進入2005年以來,政策面暖風不斷,股市觸底跡象明顯,股市繼續下跌的空間極其有限,因此,「光大陽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虧損超過10%的可能性極低,一年後至少獲得3%的收益率可能性很大。而「廣發集合資產管理計劃(2號)」屬於顯限定性資產管理計劃,從該計劃的投資對象分析,該計劃的80%資產的投資對象接近貨幣市場基金,從2004年貨幣市場基金的表現來看,其年平均基本的收益率在3%左右;而另外20%的資產參與新股申購,廣發證券有新股詢價資格,目前中國股市基本依然屬於「無風險高收益」,因此該計劃雖然沒有明確的「保本條款」,但其收益依然可期。 在投資者理財選擇方面,由於光大證券是第一批獲得開展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的試點券商,而「光大陽光集合理財計劃」是第一個經證監會批準的集合理財計劃,標志著券商業務創新的重要突破,它運作的好壞與券商集合理財業務的命運有著很大關系,根據中國證券市場的特點,該計劃吉多凶少。該計劃起點較高,適合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的「中產階級」投資。而「廣發集合資產管理計劃(2號)」的存續時間較短,流動性強。該計劃的存續期僅有2年,資產流動性較強,適合對流動性要求高的投資者。該計劃起點為5萬元,並且募集上限僅10億,門檻較低,規模較小,並且開放期後僅對老客戶開放,因此,適合有固定收入,想獲得穩定投資收益的年輕白領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