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理財收益越來越低說明什麼
問:理財收益越來越低說明什麼?答:理財收益越來越低是一個結果,是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的賺錢越來越難的結果。1、理財收益的本質是什麼?理財收益的本質是資金的投資回報率,黃奇帆說過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為缺錢者融資,為有錢者理財,資金能夠產生收益,那是需要投資到項目中去,這個項目最終是需要投資於某種資產。

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如此大的體量要達到以往的增速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增速持續放緩,這會伴隨利率的持續下滑,中間會因為調節經濟有波動,但是總體是下滑的趨勢,理財收益率自然是下滑的,現在如果你還陷入到錢貶值的焦慮當中,那麼很容易被「收割」。因為那些能夠給你帶來巨大理財投資收益的廣告總是能夠打動你。
『貳』 為什麼現在的理財產品收益越來越低
因為正規平台越來越多,再加上監管部分的限制。所以理財產品的收益就下降了。不過再怎麼下降,網路理財產品的收益還是高於其他理財產品的。
『叄』 這幾天理財產品收益少的可憐怎麼回事
這個屬於正常現象,理財從來都不是看短期的收益
『肆』 銀行理財的錢變少了不知怎麼回事
01把投資當理財,頻繁操作
有的人聽朋友說炒股能賺錢,就把存在銀行里的錢拿出來屁顛屁顛的跟著別人買了股票;然後聽說基金能賺錢,又去買了基金;反反復復漲漲停停。這樣錢沒賺多少,虧的更多了。
這個樣子下去,錢越理越少不無道理。最關鍵的原因是,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真正搞懂理財是什麼,簡單的把投資當成了理財。
很多人聲稱自己在學理財,但其實所有動作都是為了追逐利益,都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賺到大錢。
像這樣從銀行轉戰股票再轉戰基金,越頻繁操作,越容易虧錢。
最重要的是,要賺錢也不是通過投資或者理財,而是靠自己的工作和事業。
02過於保守
如果把所有的錢都存在銀行,表面上看起來很安全,實際上卻是在慢慢虧損。存款利率根本跑不過通貨膨脹。
03過於冒險,盲目跟風
就像屁顛屁顛的跟著別人買股票買基金,都是跟風的表現。每個人的風險應對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投資是一件極具個性化的事情。
比方說,有人說他覺得某家公司挺好,有潛力,投資了股票,然後你跟著投了錢進去,然後公司股價下跌,你為了不讓損失擴大,低價拋售了股票,但沒過多久股價就開始回升,你後悔不已。
這里的關鍵點在於,那個人做的是價值投資,他的獲利來源於公司的長期成長;但是你卻寄希望於一時的價格波動來賺差價,最終因為盲目跟風而造成損失。
04低保障高保費分紅險之「惑」
很多人因為想賺錢,會被市面上的熱銷分紅險「迷惑」,認為買了分紅險既有保障又有分紅,一舉兩得。但事實是,分紅險雖然有保障,但是保額要比純保障型的保險低很多。
另外,雖然保險公司的分紅利益看上去挺好,但是實際分紅不高,而且沒有保證,不確定。而且為了這點收益,資金還要被封鎖,降低了利用效率。
『伍』 為什麼現在的理財產品的利率越來越低了
無風險收益率越來越低了,錢越來越難賺了,所以理財產品的利率越來越低了
『陸』 理財通收益為什麼越來越少
已經算是不錯了,其實你在理財通購買理財產品還是非常靠譜的,目前理財通中光大永明的利率達到了66天的4.2利率、168天的4.4利率、一年的4.6的利率而且購買的門檻也特別的低,只要1000元就可以購買產品,還特別的安全。
『柒』 為什麼現在應該保本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少了
其實很多產品都是應市場的經濟而生的,比如說,前兩年基金做的很火,很多讓你買基金,而且賺到了,去年開始又賠進去了,隨著股市的低落,基金也是起不來嗎,即使國家又是降息又是調低保證金率,一切的一切,還是刺激不起來,還有收益和風險是並存的,保本的不是沒有,但有缺點,一是收益低,二是大資金量,選理財產品關鍵看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如何。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差的話可以買基金或者國債,最安全的沒什麼風險的話你就直接銀行定存哦。如果可以承擔高風險的話, 而且有時間有精力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做期貨,先不要急於做實盤交易從左模擬入手,當然也可以選擇交易團隊做專戶理財,年收益15以上,但是也有風險,第一次分紅以後本金幾乎就是安全的了,期貨行業以後是朝陽行業,先入市的投資者掙錢的幾率更大!
『捌』 怎麼看待理財產品、余額寶的利息越來越低
曾經我是支付寶的終極腦殘粉,對於支付寶的每一個細節都研究得很透徹。
之所以這么喜歡支付寶,是因為以前支付寶的福利很多,有很多羊毛可薅,等於說只要打開app動動手指就能賺到錢了,賺錢誰不喜歡?
直接上結論:支付寶已經過了紅利期了,現在是收割期了,理財真的沒什麼優勢了,把它當一個支付工具就行了,不要太投入。
有誰還記得大約兩年前,支付寶可以用積分換理財收益券的?很少有人知道了吧?沒有對比沒有傷害啊,只有經歷過那個時候積分換理財收益券的,才會更加覺得現在所謂的「福利」是有多雞肋。
我已經很久沒玩支付寶的理財了,看了這個問題剛才隨便點進支付寶的理財區正好看到個活動,就拿這個活動舉例吧。
買建信養老飛月寶,送5%專享福利。這個理財產品本身非常一般,定期一個月,年化收益3.4%,粗粗一看活動宣傳圖,哇!3.4%+5%=8.4%,定期一個月,年化收益8.4%,豈不是美滋滋?然而作為一個老司機我早就看穿支付寶的所有套路了,直接點右上角活動規則看一下活動詳情,請看一下最關鍵的一句話:該福利最高可享本金為6000元!真的別逗我了,提升6000元有個屁用啊??
所以明白了嘛?滿滿的都是套路。現在在支付寶上看到任何看上去很美的福利活動,它的本質都是用雞肋的小恩小惠吸引客戶購買產品。就好比是銀行送油送米讓大媽開卡,券商送牙膏讓大爺開戶一個道理。
兩年前最高我放了將近35w在支付寶里,買滿了理財。那個時候可以用積分兌換收益券,而且根據會員等級獲得的收益券的品質也是不同的,鑽石會員,可以用最少的積分兌換增加收益最高的收益券。那個時候,飛月寶收益大概在4.8%左右吧,兌換的收益券,提升5%,作用金額有1w的也有3w的(看看現在的6000……),我兌換3張3w的,9w塊,一個月,年化收益9.8%,真的賺飛哦。後面到了過年那段時間我記得除了積分兌換,支付寶直接送券了,為了薅羊毛,我把銀行卡、證券賬戶里所有錢都轉支付寶了,還問我媽借了點錢來買支付寶的理財,充分用光每一張收益提升券,那個時候支付寶估計也是擴張理財客戶群體,開啟撒錢模式了。
買理財還能拿大量積分,那個時候可以用積分換ipx,我折算了一下積分的價值,大約1積分等於0.13元,那個時候積分真的值錢,現在,呵呵,現在的支付寶積分已經大幅貶值,不值錢了。那個時候我為了支付寶積分買滿了理財,所有能獲得積分的行為我都會去做,養成習慣了,以至於現在在支付寶上還信用卡還會分三筆……
除了積分,過年集五福送的大紅包也很豐厚,兩年前我開了60元,我老哥開了100多元。再想想去年的五福紅包你們開了多少?我就呵呵
關於理財產品的收益,支付寶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福利期已過,現在傳統銀行的理財產品都崛起了,很多收益都比支付寶高,銀行現在也送積分。我隨便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余額寶以前都覺得很方便收益也不錯對吧?余額寶說白了不就是活期能支付嘛?現在余額寶收益是2.3%,低得要死,上海銀行易精靈活期3.6%,完爆余額寶。至於支付,現在都9012年了,我花錢都走花唄信用卡,早就不走余額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