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渝经济圈'展望,成渝的长处和短板,如何形成发展合力动力
成都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城市,而重庆是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两座城市的GDP都位居全国前十,目前成都和重庆所合围的经济圈,目前的经济实体,仅次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城市群,排在我国第四位,所以,未来发展前景,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第四极还不清晰,主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游离,所以,成渝城市群的发展策略和产业定位尤为重要,提前布局,定位好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做好产业升级的工作是重中之重,但需要引起注意一点是,目前成都和重庆在全国的“抢人大战”过程中,并不是十分突出,深圳、杭州、广州、武汉、长沙、郑州等城市表现似乎也很强劲,未来不管是产业还是机遇,都需要人来实现,所以,成都和重庆,要把对人才的引进,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㈡ 成渝经济区的主导产业有哪些
云南今年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昭通如何针对这一目标,抢抓机遇,调整思路,加快发展?
当年,英国崛起、欧洲国家崛起、美国崛起的时候,世界各国都没有提到环境这个问题。如今,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必须面临的一个选择,我曾经多次强调过这一观点。昭通市在未来发展当中,一定要坚持走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道路。
要坚持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昭通现在大力发展旅游和白酒产业,就是倡导绿色经济发展。我提出一个“白酒金四角”的概念,即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昭通白酒的所在地在地理上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生产茅台、五粮液所用的水都是从昭通境内流出去的。昭通某些区域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其实非常适合酿酒,这是一个污染比较低而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绿色产业。
我们要发展一些高附加值、低消耗的非污染工业。有个服装厂,从开始谈判到能够投入生产只要三个月时间,这就是一个高附加值、低消耗的产业。我们要大力发展这样的“飞来产业”。
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昭通区位优势明显,我们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前景巨大,现在已经规划建设了十大物流专业市场,有两个已经基本建成。下一步在金融方面也要取得一些突破,要多引进一些外地的商业银行,逐步确立昭通区域金融次中心的地位。围绕绿色概念来思考,其他还有很多方面都是大有作为的。
朱德华:昭通的招商引资现状如何?投资领域是哪些?外资比例占多大?未来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有什么打算?
王敏正:一个地区要发展,光靠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必须有外来资金的推动。近年来,昭通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2008年就搞了两次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一次是“三百浙商进昭通”活动,一次是针对浙商以外的商家。2009年我们引进的外来资金达到了近90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98%,翻了近一番。这个数字对昭通来说是个大数字,我们的GDP总量也就是302亿元,而投资达到了250亿元,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指标,估计今后还会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为了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我们明确提出了打造“今日昭通效率”。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人民政府实施行政问责、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责任政府四项制度”的有关要求,立足实际、开拓进取,着力打造“今日昭通效率”,主要内容体现为“四零四最”,即“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非议、服务对象零投诉,审批事项最少、交易成本最低、社会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全力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我市自2008年3月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研究,把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效率作为打造一流软环境的中心和核心,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现在昭通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减至79项,多数审批时限压缩法定时限的1/2以上、部分审批时限力争压缩法定时限的2/3以上的目标。据了解,昭通市是全国目前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级市。
㈢ 成渝经济圈的差距优势
四川省社科院专家指出,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比成渝经济区要高出多个层次。国外的直接投资至关重要,因为它给中国带来先进技术和商业惯例。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地处沿海,外贸和外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2年,长三角进出口总额为1752.17亿美元,占GDP的76%;珠三角的进出口额为2118.65亿美元,占GDP的184%。相比之下,成渝经济区的进出口总额仅为62.61亿美元,占GDP的8.5%,进出口总量只及长三角的1/28,珠三角的1/34。
从上述数字所反映的对贸易依存度看,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主要是外向型经济,成渝经济区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内向型经济。成渝经济区实际利用外资不足8亿美元,仅为长三角的1/23,珠三角的1/19。说明成渝经济区的增长主要靠内资,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增长外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成都市国内经济合作局招商处的王力认为:“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对外开放程度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差别,与成渝经济区的区位有关,与投资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外国投资者的经营成本、利润有关。”目前,成渝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要达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那样的水平不太现实,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关键是产业的选择、生产和运输成本的降低、特色产业的发展、良好投资环境的营造、市场前景的把握、对外开拓能力的提高。 现实中的西部,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仍然占着巨大的比例。成都和重庆应该意识到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结构中科技比重不高,高素质的劳动者缺乏等。除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断涌进城市外,国有企业改革的缓慢和矛盾也令人担心。许多失去原有工作而又无法重新就业的人,每天仍在千方百计地反映他们的痛楚。
在谋求长期经济繁荣的过程中,金融系统被认为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除了清理、重组自己的银行力量外,西部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争取外资银行的进入。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的重庆市政府正重点改造重庆商业银行、万州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并且已经计划将万州商业银行变身为重庆发展银行。
重庆地方官员说:“重庆要大发展就必须建立自己的银行,特别是建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否则在资金使用上我们总被别人限制手脚。”
当然,并非没有让人担忧的问题了。一名西方的金融人士在2004年考察重庆、成都等地后说:“那里50%以上的经济仍然由政府在控制,而且政府官员们都觉得是理所应当,中国西部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很远。”也有环保人士指出,环境保护项目经常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开支,在中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很多情况件已经是前车之鉴,他们担心西部在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很可能失控。
成渝经济圈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 按《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的设计思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定位为“五大基地一个屏障”,即能源、重型装备、国防科工、IT、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在产业设计上,将以汽摩、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业、电子工业、航空、矿电一体化等产业为今后5年内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点。这些产业,拟按攀枝花—宜昌、重庆—成都—绵阳、重庆—贵阳等轴线布局。
交通建设将为成渝经济区未来5年的重头戏。“蜘蛛网”状交通线的框架将付诸实施。预计成渝经济区将修建“环线高速”,构成6条城市间快车道,分别经重庆—泸州—宜宾—成都—绵阳—遂宁—重庆,目前,泸州到宜宾、绵阳到遂宁还是“断头路”(指互不相连),需国家部委出面规划。目前,成都到重庆主要有老成渝高速路和遂渝高速两条通道,没有形成网状结构。2010年,川渝两地已有5条高速路连接,预计未来5年内,长江上游经济带将拥有西部最发达的交通网。
在区外交通的规划上,即将修建的上海到成都的高速铁路、西安到北海的高速公路,也都经过重庆。显露“中国弓型战略”廖元和认为,成渝经济区的成功将代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
目前,成渝经济区的经济总量与另几个经济区的差距还比较大。2002年,长三角、珠三角利用的外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62%,而成渝经济区在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其原因是西部地区在交通上不具备优势,环保成本和物流成本过高制约了当地的投资和经济发展。
㈣ 成渝经济圈何时王者归来 眼下,国家很重视西部开发,而成渝经济圈是西部地区最有代表的,最有
看拿什么比了,比民富,成渝经济圈根本,赢不了,长三角,就目前的轻工业小商品经济来讲,长3角的浙江依托义乌聚集地,各市产业,如温州服装皮鞋,上虞裘皮,诸暨袜子,海宁皮革,东阳红木,等等民营,目前电商也是浙江带头,华侨数量那么多,带来欧洲设计,产品观念。在说江苏,地大,经济发达近年来,依托本土企业,加外资,城镇化有声有色,里面的苏州更是经济发达,昆山百强县第一,等等,珠三角也是民富商人很多,这几个是沿海经济圈,几十年来,教育,医疗,配套都很完善的,成渝目前受地理问题影响,加上成都过于吸血,平均民富比较难
㈤ 成渝经济圈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内的区域经济合作也进入了快车道。“川渝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不管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名称如何、具体措辞怎样,重庆和成都这两座城市的名字越来越被人们放在一起谈论。重庆市的一名官员说:“两座城市的发展确实是关系中国广阔西部未来的严肃话题,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将是标志性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3年完成的一项关于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确定了西部开发的四个一级经济带(区),其中之一就是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报告中说:“在未来5~10年内,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
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室教授雷亨顺提出,以重庆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延伸,有成都、德阳、绵阳等城市,“成德绵”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产业经济高地。而成都和重庆距离300多公里,交通便利,两地之间又有7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城市,在区域经济战略匹配上呈现出互补和联动态势。
2004年2月,由重庆市党政主要领导率领的近百人的高规格代表团赴成都,与四川省党政代表团会谈,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等6个方面的具体协议(统称为“1+6”川渝合作协议),并对“成渝经济区规划”给予高度关注,对课题组的工作给予有力的支持。
这样,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和规划,已从学术界的研究、国家发改委的倡导,深入到两省市党委和政府的实际行动。重庆市社会科学院专家田代贵说:“重庆和成都各自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都不容忽视。重庆可侧重于发挥西部地区制造业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成都应侧重于发挥金融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的作用。”
在成都与重庆中间,地理上还隔着资阳和内江两个地级市。“如果四川省不积极协调好这些地区的工作统一性,所谓成渝合作最终只能停留在会议上和文件上。”当地有官员表示担心。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将类似情况总结称为“双龙头城市”。这些“双头龙”城市,从级别上分别属于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其发展项目和投资均在国家计划单列,相互不存在隶属关系。由于体制的制约,省级政府对副省级城市不能通过投资施加影响,因而即使在一个省内也无力协调;两市虽然地理相近,但在发展上各自为政,要素流动受限,甚至互设壁垒,以致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上重复建设、闲置浪费严重。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建议:“加快整合成渝地区,使成都、重庆两大增长极转化整合成一条巨大的增长轴,并使此增长轴具有两个单增长极所不具有的功能。加快改革开放的力度,使成渝迅速成为中国西部高速城市化地区、经济活跃地区和带动周边经济健康发展的地区。”
英国BBC驻重庆工作的一名西方观察家认为,成渝共同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注定其城际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相当高,一方压倒另一方未必是一件好事,而携手实现共同繁荣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不久前的一个事实证实了这一看法: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2005年1月26日宣布,该行已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将重庆和成都代表处同时升格为分行。
㈥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都有哪些城市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
珠三角属于广东省,其范围包括广州、深圳 、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深汕特别合作区共10个城市。
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石家庄、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京津保地区将率先联动。
成渝是中国的两个姊妹城 成都与重庆
㈦ 成渝经济区规划 包括哪些市
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范围将在原设想基础上,新增四川雅安市和渝东北沿长江的8个区县,成渝经济区总面积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GDP总量1.58万亿元。其中,重庆入围的31个区县包括“1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主城9区和涪陵、万盛、双桥、江津、合川、永川、长寿、南川、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还有渝东北的万州、梁平、丰都、开县、云阳、忠县、垫江和渝东南的石柱。四川的暂时不知道。
㈧ 宏观经济分析成渝经济群 请大佬帮忙分析一下
必须是南通啊,靠着长江 航运优势明显,就像你计划报读的学校南通航运,有自己的特色,就是将来有饭碗。
㈨ ★★“成渝经济区”概念下成都究竟在做什么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
成都最怕这个成渝经济区
百般阻挠啊;P
㈩ 什么是成渝经济圈
就是以成都、重庆这两个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区域,随着渝遂铁路的通车,大大缩短了成-渝间的交通耗时,将极大推动两地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现在类似的情况还很多:珠三角经济圈(广州、深圳、东莞)、长三角经济圈(上海、南京、杭州)、环渤海经济圈(天津、北京、秦皇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