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东芝核电收购价格

东芝核电收购价格

发布时间:2021-06-12 21:20:12

① 东芝在中国的业绩每年平均是多少

东芝公司于2007年11月1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办了“东芝节约能源?环境技术论坛”,其全球总裁西田厚聪专程从日本赶来出席并发表演讲。距上次《经济》独家专访西田总裁的时间仅隔几个月,东芝在能源问题上的思路已经进一步清晰。为此本刊以能源为中心,再次专访了西田总裁。

《经济》:非常感谢总裁接受我们的采访。距上次采访您的时间不长,我希望这次能把问题更集中在能源上。我们知道,西田先生就任东芝全球总裁以后,很快就收购了美国核能企业西屋公司。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您的经营思路中,要将很大一块资源集中到能源,特别是核能上?

西田厚聪:我就任总裁以后,在社会基础设施上做了很多工作,投入也很大。作为这项工作最大的代表项目,就是你刚才说到的对西屋电器的收购。西屋在中国已经拿到了很大的订单,准备在浙江省建两个核反应堆,在山东省也是两个。在中国,东芝将来在核能方面会做更多工作。东芝希望通过电力设备投入和技术革新,为中国电力的基础建设做出贡献,同时为中国的节能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至于为什么选择核能,我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让企业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上解脱出来。你多次采访过东芝,对东芝也很熟悉,正像你所了解的,东芝涉及的领域非常复杂,首先有电子零部件业务,其次还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业务,还有数字产品、家电、消费类产品等等。从企业发展过程来看,我们过去在收益上依赖半导体的现象一直存在着。半导体行业是波动十分大的行业,业界整体好的时候,东芝的业绩就非常好;业界整体不好的时候,东芝的业绩也就非常的糟糕。现在半导体依然是东芝集团当中收益最好的一个部门。我总在想,东芝应该有其他的支撑起企业收入的部门,我在电子系统以外,对(发电输电变电等)基础设施也做了很大投入,也加大了对医疗设备方面的投入。从这些方面的成果看,社会基础建设给东芝集团的收益贡献在不断增长,可以说已经成为目前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半导体这块价格波动比较大,以前没有一个其他事业领域的收益能够平衡半导体收益的波动,目前我们非常高兴的是,作为集团第二大收益来源,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在半导体整个业界状态不好时候能够填这个漏洞。

《经济》:您谈到的社会基础设施,简单地说是不是集中精力投资了能源产业呢?

西田厚聪:我要说的第二点是,我们看待能源问题,把二氧化碳减排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上回我已经谈到核能对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功能。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各种发电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在核能发电、火力发电和天然气发电中,核能发电本身不产生二氧化碳,只是核电站的周边附属设施会排放出少量二氧化碳。假设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运转状态是80%,核电站一年排放二氧化碳20万吨,火电站一年排放二氧化碳670万吨,是核电站的33倍以上;天然气发电比火力发电净化一些,但它也要排放出410万吨二氧化碳,是核电的20倍以上。从二氧化碳排放这个角度来讲,核能发电是可以为防止地球温室化做出很大贡献的。

《经济》:但在几种发电模式中,核电的安全性特别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西田厚聪:当然,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核能发电一定要在安全、稳定状态下进行,有让大家完全信赖的发电设施。核能应用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技术,但是为了追求更加完美,应该把安全性提到更高的级别,在这方面东芝通过不断的投入,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即便如此,现实状况是,不可能把全球的火力发电全部改成核能发电。通过不断提高发电效率,火力发电也可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但是这对技术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说,把火力发电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通过处理变成固体,然后埋在土里,这也是零排放。这一类技术都是面向未来的新技术,肯定会出现,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出现,现在还说不好。

《经济》:解决好输电、用电中的损失,也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二氧化碳排放。

西田厚聪:是的。这方面我们公司在中国也有很大的投入。我们在江苏省常州市有一个变压器工厂就致力于这方面工作。实际上电力发出来以后,需要把电送出去,这时候需要输变电设施,在电力输送过程当中,因为电量有衰减,送出去的电不是100%能够到达最终用户那里,从技术角度来讲,为了减少衰减,提高送电效率,我们在技术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说简单点就是要制造出效率更高的变压器。

让东芝变成高收益企业

《经济》:西田总裁对经营战略的调整,是否意味着要大大地提高企业收益?

西田厚聪:我就任总裁以后,在经营方针方面提出了三点:第一点,强调要建设一个有利润、能够持续增长的企业,第二点,对创新的乘数效果的追求,第三点,是企业应该对社会负起责任来,也就是通常所称的CSR(企业社会责任)。

我们企业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我提出的第一点,跟企业的未来紧密相关。我认为,企业必须能持续发展。1995年,东芝在全球的销售额是5万亿日元,到2004年为止,(综合汇率变化的因素)全球业务规模一直维持在5万亿日元这个阶段上。从1995-2004年,东芝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是1.3%,2005年我出任东芝总裁时正好是东芝创立130周年。我就想,我们的企业已经走过了130年,就要迎来下一个130年,我们将如何做,才能达到一种新的状态?从数字来看,每年平均1.3%属于低速增长,这个速度是不能维持未来130年的,我们将会被其他企业超越。我认为,要把整个工作重心移到面向高速发展这个方面,要做进攻性的经营。

2005年,我们取得了8.7%的增长速度,全球营业收入第一次达到了6万亿日元规模,2006年,我们发展速度达到了12.2%,全球营业收入上到了7万亿日元这个台阶。我们今年上半年度的数据刚刚发表出来,精确的数字,整个销售额36899亿日元,跟去年同期比较,增长率达到了17%。所以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我们把全年度的目标又向上调整了一下,这个目标是7.8万亿日元,这意味着我们的增长率是10%。这个数字是公开发表的,我们在企业内部想的是要实现8万亿日元目标。数字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在成长这块应该说现在刚刚走上正轨。我们公开发表了到2010年的财务数字,目标是9.5万亿日元。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利润还是比较低的,2007年的目标利润率,这次也有所上调,希望税前利润达到3500亿日元,税后纯利润1800亿日元,在这个数字基础之上,我们也会在制定2010年预算的时候,把利润率往上调整。

《经济》:您是如何调整的呢?

西田厚聪:我这次审核东芝的内部经营状况用了差不多55个小时。用55个小时左右时间干了什么呢?对我们公司集团里45个内部机构进行了审核。各个事业部门、各个战略机构花费了几倍时间甚至十几倍时间做这个工作。

东芝涉及的领域太宽太广,作为东芝的总裁,花那么长的时间参与审核,这样的活动本身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从事业的规模、成长的可能性、盈利性、效率、事业本身的特性这几个方面我进行了详尽的考核。我们内部有个考核方程式,给出了销售额占几分、利润率占几分、在这个标准基础上看看单个的经济实体达到没达到我们要求的数值等等。

我们设定这个台阶以后,没有够上这个台阶的企业,就会成为我们集中和选择的对象,选择就是决定一些事业我们或者是不做了,或者是卖给投资方。由于这是跟每个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大家都在非常认真的做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加一些新业务进来。在内部审核基础上,我们将做出2008年的总体计划。从2008年总体计划中,大家可以看出内容比以往更加具体。

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总裁应该定期对整个事业进行审核考察,这项工作非常必要。

② 东芝为什么宁可卖半导体,也要核电

相较下,核电是比较清洁的新能源,押注核电本来就没有错。日本各种能源都比较稀缺,唯一靠谱的就是核电,但是不想出了地震福岛核事故一发不可收拾,现在东芝是骑虎难下。

③ 中广核会参与竞购东芝在英国核电项目的股权吗

据报道,针对近日英媒报道的“中广核公司正考虑竞标日本东芝此前在坎布里亚郡获得的核电项目”一事,中国广核集团9月18日晚间透露,已接受参与竞标NuGen项目公司股权的邀请,愿意利用三十多年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的经验,支持英国核电产业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中广核而言,英国目前是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若成功中标,中广核将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英国核电市场的四个新建项目。

④ 关于中国核电到底值多少

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加上去年每股收益来看,说中国核电值6-7元的说法也不是没有根据。但是中国股市向来不按常理出牌,何况核电是朝阳产业,用常规的方法进行估值也有失公允
参考在港版上市的中广核电现在的价格,可以计算出大约值8元左右。考虑到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一般溢价率30%,大约可以算到10.4元。
和A股市场同样属于核电板块的上海电气对比我认为中国核电的股价偏低,中国核电再怎样也应该比上海电气值钱吧,所以12元以上应该是合理的价位。
考虑到最近有收购题材和南非核电项目题材,股价应该还有向上估值的可能,所以向上到16元还是有可能性的。
有人说能到20元,甚至40元。我只能说中国核电生不逢时,如果在大跌前大盘能一路上攻到6000点以上的话,还真是有可能创造出神话。但是中国中车前车之鉴,不会有人再上这个当了。所以现在别说40元,20元都不可能。
现在中国核电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从盘面看昨日尾盘有超过64万手的卖单把价格压在跌停板上,而买盘少的可怜。这种现象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大家认为估值过高,急于卖出,但是考虑到开板以来价格一路向下,那么机构在内的所有投资者需要全部认赔。要么是机构已经布局完毕,手中已经握有大量筹码,昨天是借势洗筹。所以接下来的两天十分关键。
周五证监会又连发了几个利好,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确实有了一些实证性的东西。所以如果核电能借势平开或高开,并借势上攻的话,还是有盼头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⑤ 为什么中国要购买美国ap1000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而不花钱在第四代中国核电技术上

科普一下,所谓第四代核电站主要指的是“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能实现核燃料最充分的利用,反应更持久,还能利用之前传统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但就理论指标来看,"快堆"的安全性有更严苛的要求;
然后AP1000其实只是第三代核电的优化升级,而他的技术先进性和安全性是国际公认的,很多国家都有引进使用,我们要在内陆建设核电站对安全和可靠性有更严苛的要求,要能达到新时代的指标我们真的没有其他选择,美国的AP系列核电在其内陆有相当成熟可靠的使用经验,而AP1000只是他们推出的最新改型,跟他们自用的旧型号没有本质区别,美国研发AP1000就是为了打开国际市场赚钱用的,而不是有些人所谓的没有可靠验证的第一次的新物种,如果我们硬生自己搞一套没有充分使用经验的型号用于内陆核电,这才是对国民的极不负责,中央近年来对核电项目审批的谨慎态度足以说明对其重视程度;
我们没有必要再“尝试发明轮子”,去走别人早已走过几十年的弯路,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的,引进最新最成熟的技术是值得的,引进吸收先进技术也是我们的成功经验,当初国内第一座商业核电“大亚湾核电站”就是充分吸收利用法国核电技术的成功典范,中国引进AP1000后还将推出本土型号“CAP1400”,性能指标将更符合我们的需求,很多技术细节也将得到更充分的改善,这就是我们的自信;
我等“P民”当然应该关注自身安全利益,但广大国内外核电工程师肯定能比我们考虑地更周全、更专业,对自己不了解的方面妄加质疑或崇拜都是愚昧的
“快堆”技术早已实现,国际社会至今没有推广就是担忧它的安全性,所以我认为引进AP1000的最大目的在于为我们的第四代核电做好铺垫,充分掌握其技术,可以让第四代反应堆的安全性得到更大保障。至于为什么一下子引进那么多?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利益原因,谈生意嘛,要喂饱了美国这头饿狼他才肯转让重要的技术细节;二是,国内需求,处于多方面考虑我们当前确实需要尽快在内陆建设大量可靠的第三代核电,毕竟第四代核电目前还在福建处于工程示范阶段。

⑥ 东芝内存芯片业务收购方如何警告西数

据北京时间10月24日报道,由私募投资公司贝恩资本牵头的东芝芯片业务收购财团(以下简称“收购财团”)警告西部数据,如果想继续合作关系,就放弃推翻这一交易的尝试,和解法律诉讼。

收购财团与东芝达成斥资180亿美元收购后者芯片业务的协议,但西部数据在寻求在美国诉诸法律手段阻止这一交易。西部数据称,作为东芝合资企业合作伙伴,任何出售芯片业务的交易都需要征得其同意。

格罗斯-洛表示,“收购SanDisk时,西部数据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它获得了哪些权利。我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真正理解了相关合同。双方当时的合作仅限于设备采购和融资,如果双方达不成新的协议,届时合作就将结束。”

格罗斯-洛说,工厂和生产技术都是东芝的,员工也是东芝招聘的。当协议到期后,合资企业的设备就该报废、一文不值了。在快速变化的半导体产业,新投资和达成新协议是必要的,“这就是时间没有站在西部数据这边的原因”。

东芝已经表示了独自对名为Fab 6的新工厂投资的意向,但西部数据称,这违犯了它们的合作协议。西部数据称,它对合资企业的贡献远远超过为采购设备提供资金。

西部数据就东芝出售芯片业务提起诉讼的目的,是阻止SK海力士和希捷等对手染指东芝芯片业务。格罗斯-洛表示,SK海力士和希捷同意不参与新公司管理,10年内不会寻求增持股份。他说,财团所有成员均希望东芝内存业务健康发展和保持独立,交易和投资新工厂跳票只对三星有利,“对此感到高兴的只有三星”。

⑦ 收购东芝近况

东芝公司于2007年11月1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了“东芝节约能源?环境技术论坛”,其全球总裁西田厚聪专程从日本赶来出席并发表演讲。距上次《经济》独家专访西田总裁的时间仅隔几个月,东芝在能源问题上的思路已经进一步清晰。为此本刊以能源为中心,再次专访了西田总裁。《经济》:非常感谢总裁接受我们的采访。距上次采访您的时间不长,我希望这次能把问题更集中在能源上。我们知道,西田先生就任东芝全球总裁以后,很快就收购了美国核能企业西屋公司。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您的经营思路中,要将很大一块资源集中到能源,特别是核能上?西田厚聪:我就任总裁以后,在社会基础设施上做了很多工作,投入也很大。作为这项工作最大的代表项目,就是你刚才说到的对西屋电器的收购。西屋在中国已经拿到了很大的订单,准备在浙江省建两个核反应堆,在山东省也是两个。在中国,东芝将来在核能方面会做工作。东芝希望通过电力设备投入和技术革新,为中国电力的基础建设做出贡献,同时为中国的节能环保贡献一份力量。至于为什么选择核能,我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让企业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上解脱出来。你多次采访过东芝,对东芝也很熟悉,正像你所了解的,东芝涉及的领域非常复杂,首先有电子零部件业务,其次还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业务,还有数字产品、家电、消费类产品等等。从企业发展过程来看,我们过去在收益上依赖半导体的现象一直存在着。半导体行业是波动十分大的行业,业界整体好的时候,东芝的业绩就非常好;业界整体不好的时候,东芝的业绩也就非常的糟糕。现在半导体依然是东芝集团当中收益最好的一个部门。我总在想,东芝应该有其他的支撑起企业收入的部门,我在电子系统以外,对(发电输电变电等)基础设施也做了很大投入,也加大了对医疗设备方面的投入。从这些方面的成果看,社会基础建设给东芝集团的收益贡献在不断增长,可以说已经成为目前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半导体这块价格波动比较大,以前没有一个其他事业领域的收益能够平衡半导体收益的波动,目前我们非常高兴的是,作为集团第二大收益来源,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在半导体整个业界状态不好时候能够填这个漏洞。《经济》:您谈到的社会基础设施,简单地说是不是集中精力投资了能源产业呢?西田厚聪:我要说的第二点是,我们看待能源问题,把二氧化碳减排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上回我已经谈到核能对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功能。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各种发电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在核能发电、火力发电和天然气发电中,核能发电本身不产生二氧化碳,只是核电站的周边附属设施会排放出少量二氧化碳。假设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运转状态是80%,核电站一年排放二氧化碳20万吨,火电站一年排放二氧化碳670万吨,是核电站的33倍以上;天然气发电比火力发电净化一些,但它也要排放出410万吨二氧化碳,是核电的20倍以上。从二氧化碳排放这个角度来讲,核能发电是可以为防止地球温室化做出很大贡献的。《经济》:但在几种发电模式中,核电的安全性特别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西田厚聪:当然,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核能发电一定要在安全、稳定状态下进行,有让大家完全信赖的发电设施。核能应用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技术,但是为了追求更加完美,应该把安全性提到更高的级别,在这方面东芝通过不断的投入,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即便如此,现实状况是,不可能把全球的火力发电全部改成核能发电。通过不断提高发电效率,火力发电也可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但是这对技术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说,把火力发电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通过处理变成固体,然后埋在土里,这也是零排放。这一类技术都是面向未来的新技术,肯定会出现,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出现,现在还说不好。《经济》:解决好输电、用电中的损失,也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二氧化碳排放。西田厚聪:是的。这方面我们公司在中国也有很大的投入。我们在江苏省常州市有一个变压器工厂就致力于这方面工作。实际上电力发出来以后,需要把电送出去,这时候需要输变电设施,在电力输送过程当中,因为电量有衰减,送出去的电不是100%能够到达最终用户那里,从技术角度来讲,为了减少衰减,提高送电效率,我们在技术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说简单点就是要制造出效率更高的变压器。让东芝变成高收益企业《经济》:西田总裁对经营战略的调整,是否意味着要大大地提高企业收益?西田厚聪:我就任总裁以后,在经营方针方面提出了三点:第一点,强调要建设一个有利润、能够持续增长的企业,第二点,对创新的乘数效果的追求,第三点,是企业应该对社会负起责任来,也就是通常所称的CSR(企业社会责任)。我们企业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我提出的第一点,跟企业的未来紧密相关。我认为,企业必须能持续发展。1995年,东芝在全球的销售额是5万亿日元,到2004年为止,(综合汇率变化的因素)全球业务规模一直维持在5万亿日元这个阶段上。从1995-2004年,东芝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是1.3%,2005年我出任东芝总裁时正好是东芝创立130周年。我就想,我们的企业已经走过了130年,就要迎来下一个130年,我们将如何做,才能达到一种新的状态?从数字来看,每年平均1.3%属于低速增长,这个速度是不能维持未来130年的,我们将会被其他企业超越。我认为,要把整个工作重心移到面向高速发展这个方面,要做进攻性的经营。2005年,我们取得了8.7%的增长速度,全球营业收入第一次达到了6万亿日元规模,2006年,我们发展速度达到了12.2%,全球营业收入上到了7万亿日元这个台阶。我们今年上半年度的数据刚刚发表出来,精确的数字,整个销售额36899亿日元,跟去年同期比较,增长率达到了17%。所以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我们把全年度的目标又向上调整了一下,这个目标是7.8万亿日元,这意味着我们的增长率是10%。这个数字是公开发表的,我们在企业内部想的是要实现8万亿日元目标。数字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在成长这块应该说现在刚刚走上正轨。我们公开发表了到2010年的财务数字,目标是9.5万亿日元。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利润还是比较低的,2007年的目标利润率,这次也有所上调,希望税前利润达到3500亿日元,税后纯利润1800亿日元,在这个数字基础之上,我们也会在制定2010年预算的时候,把利润率往上调整。《经济》:您是如何调整的呢?西田厚聪:我这次审核东芝的内部经营状况用了差不多55个小时。用55个小时左右时间干了什么呢?对我们公司集团里45个内部机构进行了审核。各个事业部门、各个战略机构花费了几倍时间甚至十几倍时间做这个工作。东芝涉及的领域太宽太广,作为东芝的总裁,花那么长的时间参与审核,这样的活动本身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从事业的规模、成长的可能性、盈利性、效率、事业本身的特性这几个方面我进行了详尽的考核。我们内部有个考核方程式,给出了销售额占几分、利润率占几分、在这个标准基础上看看单个的经济实体达到没达到我们要求的数值等等。我们设定这个台阶以后,没有够上这个台阶的企业,就会成为我们集中和选择的对象,选择就是决定一些事业我们或者是不做了,或者是卖给投资方。由于这是跟每个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大家都在非常认真的做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加一些新业务进来。在内部审核基础上,我们将做出2008年的总体计划。从2008年总体计划中,大家可以看出内容比以往更加具体。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总裁应该定期对整个事业进行审核考察,这项工作非常必要。

⑧ 日本核电出口为何又要凉

日媒称,由日立制作所、三菱重工等日本企业参与的向海外出口核电设施和技术的业务,纷纷遭遇延期甚至被迫冻结。立陶宛的核电站建设计划在全民公投中被否决。越南则因为建设资金过高导致的财政重负而放弃。安倍政府虽然致力于扩大核电出口,但生产商方面很可能不得不调整出口计划。

报道称,出口目的地的民意也让一些核电项目遭遇逆风。2012年,日立有望中标的立陶宛核电站建设项目被该国民众投票否决。在台湾也发生了类似事情,日本企业参与的核电站建设项目被冻结。台湾当局还提出未来将实现零核电。

据报道,2011年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导致了全球性的核电站安全措施成本激增。政府预估的核电站建设成本约为每座4400亿日元,实际建设过程中则已经膨胀到一万亿日元的规模。另一方面,风力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却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下降趋势。

报道认为,即便如此,日立、三菱重工等企业眼下仍以海外业务为抓手,谋求扩大对亚洲和东欧新兴经济体的出口。虽说屡屡受挫,但毕竟仍有国家在积极谋求“能源自立”。

⑨ 东芝旗下的美国核电业务为什么亏损

因为东芝旗下的西屋公司是个大坑。设计没有固化,工程拖期严重。
坑完中国业主坑美国业主,中国业主有难言之隐,花钱换技术,美国业主可不干了,告到他破产。。。。。。

阅读全文

与东芝核电收购价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丰田金融资金来源 浏览:970
华林证券债券承销 浏览:702
中国银行中银智荟理财产品说明书 浏览:514
陆家嘴金融服务广场属于 浏览:563
正规原油贵金属现货投资 浏览:243
做金融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公司 浏览:130
绍兴华融证券 浏览:32
融资租赁年利率怎么算 浏览:22
银行理财经理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浏览:36
订单融资的起源 浏览:177
联想收购ibm的融资安排 浏览:155
黄金期货合约au1712 浏览:608
委托个人投资理财是否合法 浏览:562
国外汇款到国内中国银行代码 浏览:888
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讲话 浏览:173
中国顺客隆股东 浏览:186
sjs交易所 浏览:865
附近的海通证券交易所 浏览:934
资产负债率与融资约束的关系 浏览:595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权益失效 浏览: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