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神巴菲特为什么在大牛市屯现金
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一直被业绩称颂,但在本周,一位伯克希尔哈撒韦(BKR.A.US)的老股东David Rolfe极为不满,责备巴菲特在大牛市“不作为”屯现金,且又不砍掉卡夫亨氏(KHC.US)的仓位。话说,在股市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近几年巴菲特出手的次数确实屈指可数。
Global Macro Monitor 博客专栏作者Gary Evans 表示,在任何时刻衡量美股估值的最佳指标显示,估值处于20年前互联网泡沫以来从未出现过的高水平。也就是说,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下,“向上的空间有限,向下的空间很大”。
Gary Evans 认为是靠着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降息购买国债都是股市得以维持的大利好。比起市场普遍的乐观情绪,资深投资人可能更关注美联储降息和买国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已经说明了经济出现问题,需要通过“有形的手”来调节。
B. 巴菲特竟然开始买黄金了,是什么改变了他之前的想法
一方面美股十几年的上涨风险不可谓不高,另一方面,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形势下很多未来变得模糊,变得不容易看清,无形的风险也在增大,所以巴菲特也开始求稳了,风险之下,连巴菲特也开始求稳了。
要知道,以前的巴菲特向来是对黄金嗤之以鼻的,认为黄金毫无投资的价值,屡次在致股东的信中,也劝股东们规避黄金这种投资品,甚至放言:最多黄金就是做多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就能从中抓取到获取财富的机会。
一向瞧不起黄金的巴菲特如今也开始买黄金了,这是否意味着美国股市入顶的信号?
通俗来说,基金是买入一揽子股票,赚取平均收益的品种。其好处是,不需要精挑选个股,只要看好某个行业买入就好了,只要行业买对了基本就可以赚取到该行业的平均收入,十分适合上班族没时间研究股票的人,不需要看盘,买入一个看好的行业长期持有就好了。
C. 巴菲特说忘掉黄金买股票,那如何去炒股呢请高手授课。
巴菲特没有骗人,前几年黄金暴涨太多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这段时间就大跌下来了。大涨必有大跌,大跌必有大涨。其实你应该学会不随大众思维且很有个人见解独立思考的精神。其实真正好的优质成长型股票只要不是买在高高的山顶上买在相对的低位套下真没有什么大不了,股票不就是由套到赚的过程吗?所以要淡定从容的对待由套产生的浮亏,浮亏而已,没有卖出就不算真实的亏,浮云而已。股票只是持股者的游戏。没有秘诀,大跌后的相对低位开始买入,越跌越买。记住一定要是在大跌后的相对低位。因为主力也是这么做的,散户只有和主力的方法思维理念保持一致才可能战胜市场。中国股票是什么,说直白点就是10元跌到5元再从5元涨到10元的资本轮回游戏,如是如是也。那么显然你该知道当下10元跌到5元后你该做什么了。所以我觉得现在A股正是中长线买入的好时机,别人恐惧时我们要贪婪。做股票正是在低迷时入市在高潮时退出。最后严重建议请中长线投资尚处于低位或者相对低位优质良好成长性中小盘股票,那种大幅上涨过的股票就要谨慎再谨慎了最好回避。祝你好运。 大善知识改变命运,如有心学习请网络股道若禅登入本人新浪博客阅读学习。最后忠告一句股票投资最好不要用有压力的资金,千万不要抱着短线心态,他是个长期的投资行为,从概率上讲你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比较容易成功。股票也一样。你长期做好一只优质的股票也是比较容易成功。
D. 巴菲特为什么说不要在黄金上面做投资呢
公司是可以盈利的,黄金放在哪里不会自己升值,这个涨幅已经过分透支了
E. 有句话一个名人说的,忘记是李嘉诚还是巴菲特,说买黄金抵御货币风险
可惜这两个人都靠买黄金发家的啊
F. 为什么巴菲特不买黄金
巴菲特不买黄金这和你现在不经常使用毛笔写字,或者富裕的时候不在为自己打造一架马车一样,从货币的角度,黄金是过去的产物,之所以被人类淘汰必然是有更好的替代,而前者必然存在某些缺陷所致。从金属角度,黄金的工业价值不大,更可怕的是它永远会存在,不会被氧化,而这又是过去人类从成千上万商品中选择黄金为货币的重要原因之一。巴菲特不投资黄金并非是你或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它不会生息,从本质上来说是它不能创造实际的财富,这意味着可以衍生到巴菲特可能也不太喜欢投资古董之类的,这和其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有关。简单说一些。
求采纳
G.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
股神巴菲特与彼得林奇是被投资者广为熟知的,前者被称为美国股神,五十几年平均年复利率20%左右,后者被称为传奇基金经理,13年平均年复利率29%。
巴菲特没有开宗立著是投资者的损失,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中,挖掘到投资的真谛。
如果不喜欢文字,那么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选择。
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周期更长,也更为稳健;在这期节目中,将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与专注的复利投资。
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则,与股神将会是非常激烈与精彩的收益比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么《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教你理财》。
第一本系统性自述自己的投资理论,第二本继续深化,第三本是封笔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荐,称这或许是送给孙子最好的礼物。错过任意一本,都是投资者的损失。
虽然巴菲特与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不过,却是截然相反的投资方式。
1、股神的复利
投资,并非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事,其实他最喜欢的是复利。这是他小时候就发现的有趣游戏,为此痴迷了一辈子,通过投资,可是理想的实现复利,所以巴菲特喜欢投资。这也被他称为,幸运的人生,跳着什么舞去工作。
复利,也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只有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所以巴菲特会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彼得林奇所言:投资越早越好。
2、股神买入的不是股票
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着买股票;牛市相对悠闲,往往舍不得卖股票。
1998年,可口可乐约48倍估值,对于业绩稳定的大盘蓝筹股,这明显是高估了;或许是因为董事会席位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现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没舍得卖。
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可口可乐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
相比于普通投资者,巴菲特整日阅读,并不悠闲,这也是他的乐趣。相比于彼得林奇,那是无比悠闲。
并且,巴菲特的投资真谛,是普通投资者学不来的。
因为他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现金流。
受到了黄金搭档芒格与费雪的影响,巴菲特抛弃了导师格老的烟蒂股投资法;转而开始买入优质企业。其实随着资金量的增长与美国经济的复苏,巴菲特迟早会走上这条路;同样,按照他所言,如果没有芒格,会比现在穷的多......
此后喜诗糖果是买入优质企业的第一次试水,很成功,股神尝到了甜头,再也收不住手。
当年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只给留下了1800万美元的利润,维持生产使用。此后喜诗糖果大约20年的时间中,为伯克希尔上缴了4亿元左右的利润,通通被巴菲特拿来买股票。
喜诗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罢不能。从此,他主张,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上市公司。
有两点原因:
1、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价很难被打倒低估值。
2、巴菲特赚取利润的方式已经改变,并非股价的波动,而是收购上市公司,掌握背后的现金流,拿来继续投资,等同于获取了没有代价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股市关门也没事。他掌握的已经不是股票,而是背后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现金流。无论牛熊,都赚钱......
这也是普通投资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呕心沥血的原因。
3、勤奋的兔子
如果说股神巴菲特是一只永不停歇的乌龟,那么彼得林奇就是一只勤奋的兔子。
有这样一组数据:他一年的行程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4、彼得林奇的无奈
相比于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简直忙到“死去活来”,这也是为了追求业绩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退休后,可以担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不用工作就可以获取大概四千万左右的年薪(1991年),为了名誉,他拒绝了。
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龄是46岁,正直壮年,事业的巅峰时刻。原因在于,陪伴家人,以及受够了高强度的工作。
的确,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复合增长,是呕心沥血换来了;在这样下去,实在受不了。
赚再多的钱,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进行......
他有着无奈的,号称无股不买的称号;据统计,他每天大约卖出一百只股票,买进一百只股票,换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资者认为彼得林奇是做短线的;其实,林奇是做中长线的,只不过操作更加灵活。
热点,不追;
题材,不买;
无业绩;不买;
林奇玩转了六类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还是业绩。
这种操作,有风格原因,也有行业原因,存在无奈。
与巴菲特不同,基金买股票,有着仓位限制;对于房利美的投资,林奇买到了基金的资产的5%,这已经是所能购买的上限了。
否则,他还想买更多。
反观股神,可以随便买,看好之后,直接买下来......
受到行业的限制,这就是彼得林奇的无奈。
5、截然相反的价值投资
纵然彼得林奇不会买入没有业绩的题材垃圾股,可从频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赚取的其实是股价的波动,也就是短线投资者口中的差价。
有些股票甚至因为怕错过,买入后在观察......
毕竟,他最多投资过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将每一只股票的商业逻辑都看的透彻。
这点与股神巴菲特不同,他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是完全明确其中的商业逻辑,所以买入就是重仓。
也有很多投资者说,巴菲特是分散投资,这种说法很扯淡。
的确,巴菲特买过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毕竟资金量庞大,且买入就是大手笔。看好后要么买下来,要么买成大股东......赚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现金流(免费投资资金)。
这就是巴菲特与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仓买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获取自由现金流;后者分散投资,赚取的是价值投资的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