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怎么和中国比:巴基斯坦统计中印数据全比
印度怎么和中国比:巴基斯坦统计中印数据全比较 !!
巴基斯坦论坛中关于中国和印度的讨论,不过看数据基本是以前的数据,GDP都是05年,这几年差距又拉大了不少。
一、 The Geo-demographics of China and India:地缘中国和印度的人口:
Land Area: China 9.6 million sq km; India: 2.97 million sq km土地面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印度:2.97万平方公里
Population: China 1.3 billion; India 1.1 billion人口:中国13亿美元;印度1100000000
Labor force: China 791.4 million; India 496.4 million劳动力:中国7.914亿,印度4.96亿
Population growth rate: China 0.59% (death rate 0.697%, birth rate 1.325%); India 1.38% (death rate 0.818%, birth rate 2.201%)人口增长率:中国0.59%(死亡率为0.697%,出生率1.325%),印度1.38%(死亡率为0.818%,出生率2.201%)
二、 Economy in General一般经济
GDP in 2005: China US$2.225 trillion; India US$719.8 billion or 2005年GDP:中国,二万二千二百五十点零零亿美元,印度,七千一百九十八点零零零亿美元
China US$8.859 trillion; India US$3.611 trillion by PPP 中国,八万八千五百九点零零亿美元,印度,三六一一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美元,购买力
Economy sectors:经济部门:
China: Agriculture: 15% of GDP, Instry 52% of GDP, Manufacturing 35% of GDP, service 33% In 2001中国:农业:15个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52,制造业生产总值35,服务33%,2001年
India: Agriculture: 24% of GDP, Instry 27% of GDP, Manufacturing 16% of GDP, service 48% In 2001印度:农业:24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27日,制造GDP的16,服务48%,2001年
These data comes from World Bank.这些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You can conclude that Chinas instry size is almost 6 times of Indias after a very simple calculation.你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产业规模是近6倍,印度的经过很简单的计算。 You can see how little Indias instry is.你可以看看,印度的工业。 More important, Chinas instry is still growing much faster than Indias.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工业仍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印度。
三、 Agriculture农业
India has more arable land than China.印度比中国拥有更多的可耕地。 Indian proced 250 million tons of grains in 2003 (Thanks for the good weather).印度生产了250万吨粮食,前提是遇到2003年的好天气。
China usually proces 450 million tons of grains each year no matter how tough the weather is (record is more than 500 million tons) (Thanks for the biotech R&D and expansion of the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al filed in China).中国通常会产4.50亿吨粮食,每年无论多么艰难的天气(最高记录是500多万吨)。
四、Instry工业
As data in “Economy in General” section shows, Chinas instry scale is 6 times of Indias.如数据“总体经济”一节中显示,中国的产业规模是印度的6倍。 Chinas instry is still growing at around 16% pace for many years.中国的工业仍然以约16%的速度增长。 That means one year increase in Chinas instry revenue equals to the total size of Indias instry.这意味着一个中国的工业收入同比增长等于印度的工业总规模。 The gap is huge.差距是巨大的。
Around 43 million tons of iron and steel was proced in India in 2005 (An important index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hina proced around 349 million tons of iron and steel.在2005年约43万吨钢铁产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约3.490亿吨钢铁生产于中国。
55% of the world cement (Anoth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dex) was used in China. 55%的世界水泥(另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指数)%被用于中国。
By the data from CIA fact books, India proced around 36 million tons of oil (A natural resource index) in 2003 and will face the resource problem soon.事实上,根据中央情报局的书籍资料,印度2003年生产约36亿美元的石油,并且将很快面临资源问题。
China proced 160 million tons of oil in 2003 and imported more than 100 million tons in the same year.中国生产1.6亿吨石油,并且在这一年进口石油超过100万吨。
Here talks about the Sino-India trade in 2004.中印贸易在2004年在这里举行了会谈。 It clearly tells that India is only a raw material supplier to China and China mainly sells instrial procts to India.它清楚地告诉说,印度只是一个原材料供应商,中国和中国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印度。
Indias average tariff fell from 56% in 1990 to 28% in 2004.2004年印度的平均关税从56%降至1990年水平的28%。 By comparison, Chinas average tariff dropped from 32% to 6% over the same period.相比之下,中国的平均关税由32%下降到6%同期。 That means, India has to use tariff to protect its weak instry.这意味着,印度利用关税保护其弱势产业。 While, Chinas instry competes against others fairly even in domestic market.显然,中国工业与别人是公平竞争,哪怕是在国内市场。
In 2002 the typical monthly wage of a manufacturing worker in India was US$23.80 while in China the figure was US$110.80, according to the IMF. 2002年,在印度制造业工人每月工资是$ 23.80美元,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是美国一百一十点八○美元,数据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Even Indias instry i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high tariff.即使是印度的工业是在高关税保护。 India still has a huge trade deficit.印度仍然有巨大的贸易赤字。 The deficit could reach US$50 billion in the fiscal year of 2005-2006.赤字可能达到美国在2005-2006年财政年度的500亿美元。
But China always has a trade surplus.但是,中国始终有贸易盈余。 I even dont bother to provide the links.我甚至不愿在这方面提供数据。
五、Service Instry服务行业
Calculating from the GDP numbers of both China and India and the percentage of service instry in them, Chinas service instry contributed US$742.5 billion to Chinas GDP, it is almost the total of Indias GDP.无论从中国和印度的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数字计算,中国的服务业贡献了742500000000美元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这几乎是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额。 Indias service revenue was only US$345.5billion.印度的服务收入只有1亿345.5billion。
Chinese airlines carried 138 million passengers in 2005, and the loads will nearly double to 270 million passengers in 5 years.中国航空公司在2005年1.38亿人次,而负荷将增加近一倍,在5年内为270万人次。
Passenger traffic grew to 52.12 million in the last fiscal in India, from 43.47 million in 2004-05, to register a growth of 19.9 percent.客运量增长至5212.000万上一次在印度财政赤字,从43470000 2004-05年度,录得增长百分之19.9。
The annual insurance premium currently collected in India is $23 bill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en fold to $ 239 by 2020.每年的保险费征收,目前在印度为230亿元,预计将增加10倍,2020年至239美元。 In the same period, Chinas insurance premium will rise to $863 billion from the present level of $60 billion.在同一时期,中国的保费将达到八千六百三十点零零零亿美元从600亿美元的水平。
Retail sales surged 12.9 percent in 2005 over the year before, to 6.7 trillion Yuan ($847 billion).零售额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九,2005年比前一年为6.7万亿元(八千四百七十〇点零亿美元)。 By 2020, instry forecasts say the market could expand to about $2.4 trillion.到2020年,工业预测说,市场可能会扩大到约2.4万亿美元。
Indias total retail market reached US $230 billion in 2005 and will grow to US$370 billion in 2011印度的零售市场总额达2005美元,2300亿美元,将增长到2011年三千七百万点零万美元
Indias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 was valued at US$42 billion in 2005.印度的旅行和旅游市场的市场总值在2005年420亿美元。 340 million people traveled in 2005. 3.40亿人,在2005年。 The outbound travelers from India grew to 6.2 million in 2005.来自印度的外游旅客的增长到6.2亿元,2005年。 This was almost twice the number of arrivals witnessed by the country.这几乎两倍目睹该国的人数。 That means only 3.1 million visited India in the same time.这意味着只有310万人参观了在同一时间内印度。
China received 47.11 million visitors in 2005.中国在2005年接到47110000游客。 This number should not include the vistors from Hongkong, Macau and Taiwan.这个数字不应该包括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访港。
There were 31 million outbound tourists from China in 2005.去年共有31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在2005年。
In 2005, inbound tourists reached 120 million (including Chinese from Hong Kong, Macau, Taiwan economies). 2005年,入境游客达到120万美元(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中)。
Overseas tourists contributed over $29.3 billion to the Chinese economy.海外游客的捐款超过二百九十三万点零万美元到中国经济。 But their contribution was far outweighed by that of domestic Chinese tourists, who contributed $66.7 billion.但他们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国内游客中,谁贡献六百六十七点〇 〇亿美元的。
In 2004, Chinas service exports were US$62 billion versus US$40 billion for India. 2004年,中国的服务出口为62美元兑美元亿美元,印度40亿美元。 On the other hand, 60% ofChinas service exports were 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while in India the figure was 22%.另一方面,60%ofChina的服务出口旅行和运输服务,同时在印度的这个数字是22%。
In 2003, Indias exports of commercial services other than travel, transportation, and finance amounted to US$18.9 2003年,印度的出口比旅行,运输等商业服务,金融额达18.9元
billion.亿美元。 The figure for China was US$20.6 billion.对于中国的数字是美国的206亿元。 In other words, China may already be ahead of India in selling IT换句话说,中国可能已超过印度的IT销售
六、 Financial Inst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金融业和金融的稳定
Indians always say that their financial instry is better than Chinas counterpart.印度人经常说他们的金融业比中国的同行更好。 This claim can cheat a lot when Chinese banks were completely state-owned.这种请求可以欺骗时,很多中资银行完全国有的。 But today, top four of Chinese banks were listed in Hong Kong stock market.但今天,最高的4名中资银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市场。 When it goes to the truth in market, Indian financial instry is so pitiful comparing with Chinas.当它关系到市场的真相,印度的金融业是如此可怜与中国比较。
After the IPO of The In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ts market value is about US$87 billion, This is almost one and half times of the collective 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all listed Indian banks - for the 37 listed Indian banks, this is about $ 62.76 billion (Rs 2,86,859 crore).后工商银行首次公开发行的中国,其市场价值大约为870亿美元,这是近一年对所有上市的印度银行集体市值的1.5倍,使37个上市的印度银行- ,这是约627.60亿(2,86,859亿卢比)。 Bank of Chinas market capitalization is now around $105 billion and that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 99 billion.在中国的市场资本银行约1,500亿元,而现在中国建设银行九百九十〇亿美元。
Indias ICICI Bank tops the market capitalization chart with $ 13.59 billion (Rs 62,177 crore), followed by the State Bank of India with $11.89 billion (Rs 54,380 crore) and HDFC Bank with $6.29 billion (Rs 28,774 crore).印度的ICICI银行上衣与一百三十五万九千点零零万美元(62177亿卢比),由印度国家银行紧随其后一百一十八点九零零亿美元(54380亿卢比),并六十二点九零亿美元(28774亿卢比),HDFC银行,总市值图表。 None of the other listed Indian banks has over $5 billion worth of market capitalisation.其他上市的印度银行均没有超过50亿美元的市场资本价值。 Punjab National Bank, the fourth bank when it comes to market capitalization, is worth just $3.62 billion.旁遮普国家银行,银行的第四次当谈到市值,价值只有3.62美元亿美元。 Canara Bank is worth just $2.52 billion. Canara银行值得只是252000万美元。
Chinas ICBC has total assets of over $ 812 billion, close to the size of Indias GDP!中国的工商银行已超过八千一百二十〇点零零零亿美元的总资产接近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 State Bank of India, which accounts for almost one-fifth of total banking assets in India, however, has an asset base of only $84 billion.印度国家银行,其中几乎三分之一的印度银行业总资产的五分之一,但帐目,有一个只有八百四十万点零零零万美元资产基础。
How Chinas banks are welcomed in the stock market?如何中国的银行都表示欢迎,股市? The institutional tranche, which makes up 95% of the ICBC offering, attracted more than US$300 billion in orders and is 23 times oversubscribed.该机构投资者,它构成了95%,工行发行,吸引了多美元的订单3,000亿元,是23倍的超额认购。 In Hong Kong, ICBC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of H-shares was 76-times oversubscribed with one million retail investors putting in HK$420 billion.在香港,工行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的H股是76与百万港元,散户投资者将四二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美元倍超额认购。 This broke the previous record, held by Bank of China, which attracted HK$286 billion (US$36.7 billion) earlier this year.这打破了此前的纪录来,Bank of中国,吸引了香港二千八百六十零点零零亿美元(约合3670000万美元举行)今年早些时候。 This enables ICBC to price its shares at the upper limit.这使工商银行的价格上限的股票。
Budget deficit: 10% of GDP in India versus 2% in China.预算赤字:国内生产总值的10%,印度在中国与2%。 This could have big impact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stability.这可能对金融和经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China has almost US$1 trillion forex reserves with total of US$ 297.9 billion external debt中国有近1万亿美元的总额二千九百七十九点零亿美元外债外汇储备
India has US$165.275 billion forex reserves with US$132.1 billion external debt.印度美国一千六百五十二亿七千五百万美元美国外汇储备一千三百二十一万点零零万美元外债。
India has a huge public debt, the ratio of public debt to GDP was 82% in 2005 and still growing fast, which is above the globally recognized alarm level of 60 percent.印度有一个巨大的公共债务,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82%,2005年仍在迅速增长,高于全球的百分之六十是公认的警戒线。
Chinas public debt was 28.8% of GDP.中国的公共债务占GDP的28.8%。
② 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比较
(一)中国经济(1979年至今)
1979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按照“渐进式”的方式,逐步放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依然有某种程度上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改革下,在农村实现了第二次土地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了农业合作社,同时,农村乡村工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城市工商企业的改革由“承包经营”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与建设,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允许私人经营的发展,并打开国门,大量引进外资。这种经济体制在1992年后被中国政府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建立完成,现在正在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但中国的城镇化却落后于工业化。目前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0%多。
中国大陆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率近10%,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从1979年的275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400美元,对外贸易规模世界第二,173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第一,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发动机,外汇储备超过30000亿美元。
近10多年来,由于政府主导投资,房地产和基建过度投入,虽然改善了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但产能过剩,环境退化严重,货币过量投放,政府债务增加;国有企业仍然存在政企不分,垄断经营的状况,效率低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乏力,致使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GDP规模不相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通过创新驱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全面升级和绿色转型。
(二)印度经济(1991年至今)
1980年代后期,拉吉夫·甘地放宽投资限制,取消价格控制,降低企业税收。这些措施对经济增长有帮助,但同时导致政府财政赤字高企,经常帐户恶化。随着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苏联解体,加上波斯湾战争使油价飙升,导致印度贸易失衡,政府濒临破产边缘。印度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以接受IMF提出的改革经济制度为代价,获得了总额达18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资金注入后,当时的总理纳拉辛哈·拉奥与财长曼莫汉·辛格于1991年正式展开经济自由化改革,取消“牌照制度(Licence Raj)”(投资、工业及入口牌照),结束国营公司的垄断,同时放宽外来投资,免除了多个行业的外资审批制度。自此奠下了印度经济自由化的大方向,而此方针亦未受政党轮替所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政党敢触及强势的贸易协会和农场主的利益:改革从未涉及劳动法和农业补贴等敏感议题。1990年代,除了为数不多的低迷时期,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人均预期寿命,识字率和食品安全等也随之进步。
(三)中印经济绩效比较
中印经济比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二是经济发展。
第一,经济增长(GDP)。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1980年中国GDP(current US$)为189,400,991,348.9美元,印度为189,594,121,351.9美元;1990年中国GDP为356,937,329,023.3美元,印度为326,608,014,285.3美元。
第二,经济发展。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用“人类发展指数”来反映。“人类发展指数”主要包括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共同衡量)、生活水平(人均GNI: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人类发展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2013年世界人类发展指数平均为0.702,与2012年数据相比提高了0.008;中国人类发展指数0.719,与2012年数据相比提高了0.020 ,高于平均水平;印度人类发展指数0.586,与2012年数据相比提高了 0.032。显然,中国属于“高人类发展指数组”,印度属于“中人类发展指数组”。也就是说,1980年中国的GDP只相当于印度GDP的99.90%,中国的人均GDP只相当于印度的人均GDP的71.17%。从1981年开始,中国GDP超过印度,10年后的1991年,中国人均GDP才开始超过印度。进入21世纪,中国GDP大幅度超过印度。但中国GDP超速增长,其质量是不高的。中国1990年的货币总量为1.53万亿,2011年89.56万亿,21年翻了58.53倍。美国货币总量同期只增加了1.99倍。货币的超额投放,使房地产价格成倍翻涨,由此刺激房地产与基建疯狂建设,当然也就使GDP高速增长。
第三,经济结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中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计算)和各产业所占比重进行估算,2012年GDP中,农业占比世界(平均水平)为5.9%,中国为10.1%,印度为17%;工业占比世界(平均水平)为30.5%,中国为45.3%,印度为18%;服务占比世界(平均水平)为63.6%,中国为44.6%,印度为65%。显然,两国农业比重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印度的工业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的服务业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③ 中国和印度最新对比
中印比较之争最近一段煞是热闹,甚至造成了不小的国际影响。例如亚洲发展银行的首席经济师伊夫扎尔·阿里就开口预测印度经济大约到2020年赶上中国。他的理由是:印度经济在2003年第四季度达到了10.4\%的高增长,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甚至超过了中国同期9.9\%的增长率。而且印度经济在未来10年将爆炸性增长。至于印度人,则更是有炫耀其成就和将其国民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对手”上的趋势。
但这样的比较真的有意义么?下面笔者就将两国在若干方面的数字做一番对比,目的是希望能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值得比、应该比、甚至被迫比、尽管现在还没法比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消费领域
移动电话
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2003年底拥有2.7亿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万。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PC。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
Internet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印度:查不出来,估计是还没有产业化。当年中国的三线建设被形容为镶嵌式发展,以致围墙内外可以出现航天时代与原始社会的差别(如西昌卫星城)。而印度这个所谓的世界IT第二大国的信息化,看来也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空中楼阁——10亿没有被互联网网罗的人民和25万IT员工。
工业领域
钢铁(反映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印度:2003年的钢铁产量不足2800万吨(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2.25亿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印度:约60万吨/年,不仅在世界、也名落亚洲排行榜的孙山之外。
中国:约500万吨/年,世界第5位,亚洲第3位。
水泥(另一项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国生产,2003年产量为7.6亿吨。
印度:无可奉告。只有两个相关数据: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借用化学概念,两种原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这个国家主要还是处于水和泥分开的原始状态,他们之间还没有反应条件。
石油(命脉资源丰富程度和工业发达程度指标)
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并且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1.6亿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汽车
印度:号称100万辆,估计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个轮子以上的车全都算上了。
中国:420万辆,2004年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国:中国的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或120公里/小时)在2003年末达到了2.7万公里,并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开始对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设计。
铁路
印度:6万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国的铁路体系并不统一,有宽轨和窄轨之分。同时,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还靠李玉和时代的举灯摇旗来指挥。
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超过70\%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博物馆,更有“磁悬浮”这种高精尖。
粮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比中国多得多。2003年生产2.5亿吨粮食,人均粮食只有480斤/年。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至少4亿吨粮食,人均粮食达到650斤/年。
经济成分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16.8\%,印度增长8\%。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如果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要注意增长的质量和代价,印度的首要任务则是不顾一切恶补工业化。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号称世界第二大IT大国,因此这应该算是其强项。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中国联想公司今年生产了一台超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4。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小于进口)。
这是中国货(当然还只是廉价品,所以被戏称为一亿条中国裤子换一架美国飞机)横扫世界,而中国人想见到印度货不亲自到西天(天竺)“取经”是取不来的原因。
社会发展领域
中国有13亿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亿,并有望在40年内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上世纪80年代,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只有4.1\%。这种差别导致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内增长140\%,而另一个国家只增长50\%。
请看下面来自CIA(美国中情局)2003年的资料:
印度的婴儿死亡率:59.59‰。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63.26。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2.22。
在中国很少存在家庭歧视。女性有平等的权利。中国的少数民族经常比汉族人享有更多的优惠权利。在印度呢?有种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妆被烧死的新娘,却从未听说“妻管炎”。
现在的国际媒体上充斥着太多这样的论调:印度的未来比中国好,印度比中国更有潜力……但是,印度怎么样、中国怎么样大家可从前面的数字看出来。
④ 印度对中国的优势有哪些
印度学生:“中国比印度差很远!”
表面上看,中国比印度先进富裕,中国的GDP和人均GDP两项指标都是印度的两倍,人口比印度只多出约12%,按说中国要比印度富裕。但真实情况确相反,从我在中国生活的两年半的所见所闻,真实的中国人比印度人生活艰难的多、苦的多。
印度农民没有苛捐杂税。印度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和中国差不多,但印度农民自给自足,国家根本不从农业上提取税收,也不象中国地方有那么多官员要养活,尽管印度的农业技术比中国落后,这主要是印度农民懒造成的,要是印度农民有中国农民这么能吃苦,印度农村肯定要比中国富裕,中国有世界上最能吃苦的农民,有最高的农业单产,但中国农民被压迫的太深,税赋太重,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来说,印农民比中国农民轻松的多。
印度人享有充分的流动自由。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要暂住证,印度不需要,也没有因为暂住证被关押被打死的情况。印度人可以在总统府的对面要饭,也可以在象中国长安街一样繁华的地段搭棚生活,根本没有人以影响市容而象赶鸭子一样到处赶。印度也没有象中国一样到处打砸摊主的城管,也不会因为三轮车影响政府形象而被取缔。在印度,只要你能在某个地方找到谋生的门路,没有人管你,而在中国就严格的多,官员们关心对外形象重于关心百姓生活。
印度人的工资水平高于中国。中国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劳动成本比印度低的多。以电视机为例,此次美国对中国实行反倾销,就是以印度的电视机价格为参考的。印度的原材料及其它成本不会比中国高,唯一高的是劳动力成本,而中国电视机价格低就是因为劳动力工资低。在中国的很多工厂里工作的中国工人的收入比印度产业工人工资低的多。一些合资企业到中国开工厂并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因为中国人最能吃苦、工资最低。这些外国工厂在印度根本开不起来,因为印度人要的工资这些老板给不起,印度人也没有中国人牛马般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国相对高的GDP没有让人民得到实惠。中国的GDP是印度的两倍,但中国人民难以从中得到实惠。以汽车为例,中国连乡镇村的官员都可以坐上进口高档轿车,仅此一项每年就消耗了中国GDP总值很大的一部分。而印度这种情况是绝对没有的。除国家用于外事活动外,印度政府官员都坐印度自产的“总理”牌轿车,印度象国防部这样的强力机关连空调都没有,而中国所有的政府衙门都是富丽堂煌,每年被政府官员公款吃掉的钱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印度很少。这些都是民众的钱,所以中国虽然GDP是印度的两倍,但人民肯定享受不到实惠。况且,中国的GDP在剔除水分后的真实数字是多少,大概没人能说清楚。印度没有那么多大盖帽。在中国大盖帽满天飞,“九项大盖帽管一顶破草帽”是中国特色。这些大盖帽都是冲着人民来的,每顶大盖帽都是人民的负担。印度没有这么多大盖帽,即使你戴着大盖帽也不能向人民乱收费。中国人光养这些大盖帽就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谁也不清楚中国人要花多少钱来养他们。一些大盖帽领导贪了太多的钱以后卷辅盖走人跑到国外去。据中国自己报道,近年来卷款外逃的官员有好几百人,这些人带走的财富估计可以供养几千万儿童上学。
印度没有官员终身制。印度上至总统下至部门,在任是官员,享受国家的各种待遇,但下来后和平民一样。但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只要进了官场,除非因腐败被抓起来,否则国家要养一辈子,直到死为止。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的官员总数和法国总人口差不多,这还不包括乡村及编外的官员。而中国的国民总值比法国还低,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人的负担比印度大的多。
印度没有中国普遍存在的烂尾楼。在中国城市随处可见烂尾楼,这些烂尾楼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十亿,要统计中国的烂尾楼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资金存入烂尾楼里多登天还难。可以说每幢烂尾楼都是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每幢烂尾楼都是人民的血汗钱,在中国不知有多少人民的血汗投入了这个黑窟隆,这种现象在印度很少见,这也是中国特色。
总体上看,中国的GDP虽然是印度的两倍,但中国被要养活比印度多数倍的官员队伍、要养活无数的公车和公车司机和修理费、要喂饱中国官员庞大的将军肚、要装满外逃官员的行李箱、要养活无数的大盖帽,中国的那点GDP余钱肯定不多,用于人民福利的钱不会比印度多。
------------------摘自印度留学生感悟
⑤ 比较印度和中国的综合国力,哪个更强大
综合国力的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差距很大。
印度的人口超过12亿多。
中国人口13 亿多。
2011年印度GDP1.83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4年水平)
2011年中国GDP总量合7.3万亿美元
工业能力,
印度总体工业能力与水平尚较落后于中国,无论基础还是高精科技,至少也有十到十五年的差距,不过,为数不多的超过中国的亮点就是印度的软件工业等领先于中国。
军事方面,
印度陆海空三军总体实力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军事工业更加落后,军工能力约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只有相早的数据,2003年左右:
消费领域
移动电话
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2003年底拥有2.7亿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万。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
因特网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印度:查不出来,估计是还没有产业化。印度这个所谓的世界IT第二大国的信息化,看来也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空中楼阁——10亿没有被互联网网罗的人民和25万IT员工。
工农业领域
钢铁(反映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印度:2003年的钢铁产量不足2800万吨(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2.25亿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印度:约60万吨/年,不仅在世界、也名落亚洲排行榜的孙山之外。
中国:约500万吨/年,世界第5位,亚洲第3位。
水泥(另一项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国生产,2003年产量为7.6亿吨。
印度:无可奉告。只有两个相关数据: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借用化学概念,两种原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这个国家主要还是处于水和泥分开的原始状态,他们之间还没有反应条件。
石油(命脉资源丰富程度和工业发达程度指标)
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并且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1.6亿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汽车
印度:号称100万辆,估计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个轮子以上的车全都算上了。
中国:420万辆,2004年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国:中国的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或120公里/小时)在2003年末达到了2.7万公里,并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开始对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设计。
铁路
印度:6万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国的铁路体系并不统一,有宽轨和窄轨之分。同时,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还靠举灯摇旗来指挥。
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超过70%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博物馆,更有“磁悬浮”这种高精尖。
粮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比中国多得多。2003年生产2.5亿吨粮食,人均粮食只有480斤/年。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至少4亿吨粮食,人均粮食达到650斤/年。
经济成分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16.8%,印度增长8%。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如果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要注意增长的质量和代价,印度的首要任务则是不顾一切恶补工业化。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号称世界第二大IT大国,因此这应该算是其强项。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中国联想公司今年生产了一台超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4。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小于进口)。
这是中国货(当然还只是廉价品,所以被戏称为一亿条中国裤子换一架美国飞机)横扫世界,而中国人想见到印度货不亲自到西天(天竺)“取经”是取不来的原因。
社会发展领域
中国有13亿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亿,并有望在40年内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上世纪80年代,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只有4.1%。这种差别导致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内增长140%,而另一个国家只增长50%。
请看下面来自美国中情局2003年的资料:
印度的婴儿死亡率:59.59‰。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63.26。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2.22。
⑥ 中国和印度之间在综合国力上有什么差距
目前印度的综合国力还难与中国相比。
消费领域
移动电话
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2003年底拥有2.7亿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万。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
因特网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印度:查不出来,估计是还没有产业化。印度这个所谓的世界IT第二大国的信息化,看来也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空中楼阁——10亿没有被互联网网罗的人民和25万IT员工。
工农业领域
钢铁(反映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印度:2003年的钢铁产量不足2800万吨(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2.25亿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印度:约60万吨/年,不仅在世界、也名落亚洲排行榜的孙山之外。
中国:约500万吨/年,世界第5位,亚洲第3位。
水泥(另一项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国生产,2003年产量为7.6亿吨。
印度:无可奉告。只有两个相关数据: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借用化学概念,两种原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这个国家主要还是处于水和泥分开的原始状态,他们之间还没有反应条件。
石油(命脉资源丰富程度和工业发达程度指标)
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并且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1.6亿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汽车
印度:号称100万辆,估计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个轮子以上的车全都算上了。
中国:420万辆,2004年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国:中国的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或120公里/小时)在2003年末达到了2.7万公里,并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开始对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设计。
铁路
印度:6万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国的铁路体系并不统一,有宽轨和窄轨之分。同时,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还靠举灯摇旗来指挥。
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超过70%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博物馆,更有“磁悬浮”这种高精尖。
粮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比中国多得多。2003年生产2.5亿吨粮食,人均粮食只有480斤/年。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至少4亿吨粮食,人均粮食达到650斤/年。
经济成分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16.8%,印度增长8%。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如果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要注意增长的质量和代价,印度的首要任务则是不顾一切恶补工业化。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号称世界第二大IT大国,因此这应该算是其强项。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中国联想公司今年生产了一台超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4。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小于进口)。
这是中国货(当然还只是廉价品,所以被戏称为一亿条中国裤子换一架美国飞机)横扫世界,而中国人想见到印度货不亲自到西天(天竺)“取经”是取不来的原因。
社会发展领域
中国有13亿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亿,并有望在40年内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上世纪80年代,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只有4.1%。这种差别导致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内增长140%,而另一个国家只增长50%。
请看下面来自美国中情局2003年的资料:
印度的婴儿死亡率:59.59‰。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63.26。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2.22。
在中国很少存在家庭歧视。女性有平等的权利。中国的少数民族经常比汉族人享有更多的优惠权利。在印度呢?有种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妆被烧死的新娘,却从未听说“妻管炎”。
现在的国际媒体上充斥着太多这样的论调:印度的未来比中国好,印度比中国更有潜力……但是,印度怎么样、中国怎么样大家可从前面的数字看出来。
⑦ 印度国力和中国国力哪个强一些
中国国家不富裕,但是综合国力比印度强。
.印度经济的总量今年将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而它五年前刚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的8万亿美元经济让印度的2万亿美元经济在几乎所有方面都相形见绌。
中国在2002年的经济总量近2万亿美元,因此印度落后中国11年。或者不妨用购买力平价来看看平均收入。中国人2004年的平均收入约与印度人现在的平均收入(3620美元)相当,相差九年。
从人均产出来看,差距要小一些。普通印度劳动者每年创造产值8401美元,中国在2006年处于这个水平,离现在不太远。人均产出的差距比平均收入的差距要小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占人口总数(尤其是女性)的比例更高。印度的劳动参与率为56%,中国则为74%。
中国2002年的贫困人口比重———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所占比例———与印度当前水平(32。7%)大致相当。
因此,可以笼统地说,就基本收入指标而言,印度落后中国十年。
从社会指标来看,情况更为不妙。
例如,2011年生活在城市里的印度人所占比例(31%)相当于中国1995年的水平。若比较良好卫生设备的普及率,差距也大致如此。中国领先印度约17年。在1980年前中国儿童死亡率就已经低于印度。
10年的差距已经很大了,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差异都会使两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与中国的赛跑基本已经输了,但或许尚有一线希望弥合这个10年经济差距。不过,不要低估了中国克服其最新挑战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了印度增添自身困难的能力。
⑧ 中国印度GDP哪个强
中国国家不富裕,但是综合国力比印度强。
.印度经济的总量2015年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而它五年前刚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的8万亿美元经济让印度的2万亿美元经济在几乎所有方面都相形见绌。
中国在2002年的经济总量近2万亿美元,因此印度落后中国11年。或者不妨用购买力平价来看看平均收入。中国人2004年的平均收入约与印度人现在的平均收入(3620美元)相当,相差九年。
从人均产出来看,差距要小一些。普通印度劳动者每年创造产值8401美元,中国在2006年处于这个水平,离现在不太远。人均产出的差距比平均收入的差距要小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占人口总数(尤其是女性)的比例更高。印度的劳动参与率为56%,中国则为74%。
中国2002年的贫困人口比重———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所占比例———与印度当前水平(32。7%)大致相当。
因此,可以笼统地说,就基本收入指标而言,印度落后中国十年。
从社会指标来看,情况更为不妙。
例如,2011年生活在城市里的印度人所占比例(31%)相当于中国1995年的水平。若比较良好卫生设备的普及率,差距也大致如此。中国领先印度约17年。在1980年前中国儿童死亡率就已经低于印度。
10年的差距已经很大了,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差异都会使两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与中国的赛跑基本已经输了,但或许尚有一线希望弥合这个10年经济差距。不过,不要低估了中国克服其最新挑战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了印度增添自身困难的能力。
⑨ 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不仅对比两国经济状况,还把两国纳入全球坐标中衡量,着重比较两国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基础设施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密切,我们选择一些指标进行比对就会发现两国的差距。据世界银行数据,人均用电量,1997 年中国为714 KWH牗千瓦小时牍,印度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国电力生产占世界比重为8.2%,印度只占3.47%。电力系统的损耗在1997 年中国8%,印度却高达18%。中国在1998 年拥有电话主线70条,印度只有22条,1997 年中国电话装机等待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状况极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与机场设施陈旧,交通运输极端落后,能源严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了外国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领先的优势十分明显。资本资源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储蓄与投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中国在1997-1999 年期间国内总储蓄GDP的比例为42.5%,国内总投资占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别是20.3%、23.9%。中国在1990-1999 年期间国内总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占GDP的比例是22.9%,印度为33.7%,1995 年中国资本市场占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为0.71%,而1998 年中国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仅为1.73%,印度占1.74%,1998 年中国升至9.4%,印度为2.5%,1998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38.9%、投资率为37.4%,印度分别为22.4%、22.7%。可见,无论是国内储蓄率或投资率,还是在世界资本资源中的地位,中国比印度高得多,这也是造成中印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早,但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也超过了印度。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G NP 牗国民生产总值牍、 GDP牗国内生产总值牍与G NI牗国民总收入牍是考察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首先,看GNP:据世界银行《2000?2001 世界发展报告》数据,中国1999 年 GNP 为9802 亿美元,在参与排序的206个国家与地区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购买力平价牗 PPP牍计算中国的GNP则高达41122 亿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为4422 亿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计算印度GNP为21441 亿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国GDP总量为1.08 万亿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达4794.04 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计算GDP,2000 年中国GDP为49660 亿美元,印度为24320 亿美元。2001 年中国人均G DP 牗 PPP牍为4329 美元,印度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10.3%,印度为6%。经济总量比较我国领先,两国人均GNP、 GNI 都偏低,中国依然占有优势。产业结构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构成,可发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1970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38%与28%,印度则分别为45%、22%和33%,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1998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8.4%、48.7%、32.9%,印度各占29.3%、24.7%、45.9%,而世界产业构成为5%、34%、61%,我国第一、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我国农业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对外开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于对外国投资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1992 年以来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积极鼓励外国投资,不断放宽对外国投资者限制,外国投资发展很快,外国直接投资从1990 —1991 年度的0.91 亿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 亿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达59.25 亿美元,证券投资从1990-1991 年度的0.06 亿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 亿美元,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 —1999 年度为负0.61 亿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 亿美元,证券投资流入规模在大部分年度大于直接投资。就外贸、外资发展比较而言,无论规模还是发展速度,我国占有绝对优势,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据《经济学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标,1993 —1997 年期间年均变化率印度仅为2%,我国为7%,中国对外开放度远胜于印度,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竞争力牗一牍 IMD 国际竞争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是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权威机构,每年根据国内经济状况、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等方面指标体系对参评国家竞争力进行评价,推出《世界竞争力年鉴》。中国在IMD竞争力排名中处中游,但与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间名次不断上升,1999 —2001 年间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两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两年为周期上下摇摆,在38-42 之间徘徊。IMD竞争力排名说明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比印度强。两国都需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牗二牍 WEF 全球竞争力中印比较根据美国竞争力委员会1999 年对56个国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国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创新因子指标排在45,印度为37,其中上游创新能力牗由研究开发投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素质、科研机构的质量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决定牍我国与印度几乎平起平坐,我国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创新能力牗申请专利的数衡量牍我国比印度要弱,下游创新因子排名我国为48、印度37。我国上游创新能力与下游创新能力脱节,说明我国创新成果商业运作不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通道不畅。中国经济的微观竞争力落后于宏观竞争力,微观竞争力与印度相比也落下风。除1998 年外印度历年名次好过中国,但到2002 年两国差距在缩小,中国只比印度低一位。当前竞争力指标是建立在微观竞争力指标基础上,旨在区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通过衡量人均GDP水平来考察当前经济成就。中国当前竞争力与印度相比落后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运作与战略排名中国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业环境质量比较中国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业环境质量方面我国处于劣势。这反映了我国企业运行的商业环境有待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偏低,企业运营方式与发展战略不够成熟。2002 年我国商业运作环境有所改观,上升到38。国民财富的增长,归根结底依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才能实现人均GDP的快速增长。牗三牍 GITRR 信息技术中印竞争力在网络就绪、网络应用构成与可行因素构成这3项指标排名印度都领先于我国。网络就绪指标中国64、印度54。网络应用构成指标我国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构成排名中国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级指标方面,我国只在信息基础设施、商业与经济环境、ICT机会与社会投入3个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件、软件与支持、网络接入、网络政策、网络社会、网络学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方面排名都落后于印度,特别是硬件、软件与支持、ICT政策、网络学习方面名次悬殊很大,反映了我国信息技术与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软件业印度遥遥领先于我国,印度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2000 年软件出口额达80亿美元。近几年信息技术产业托起了印度牛市,预计2008 年印度软件业产值870亿美元,出口达500亿美元,软件业成为了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国软件出口还微不足道。中国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经济总量、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印度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两国经济结构都须进一步调整,都须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的竞争力我国整体占优,但经济创造力竞争力我国不及印度,微观竞争力印度强于中国,信息技术竞争力印度优势明显,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比印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