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现金交易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 费雪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20 世纪初 , 美国经济学家 欧文·费雪 在《货币的购买力》 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 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
⑵ 急求答案!!!费雪方程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啊
费雪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20 世纪初 ,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 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可概括为:一国的名义利率反映了依该国预期的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真实回报率,也就是说造成各国名义回报率不同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不同。在投资者可进行自由的国际投资的情况下,各地的预期真实回报趋于相等。如果出现了不相等的情况,投资者为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就会进行套利活动,而套利的结果又使各地的投资收益率趋于一致。
这一方程式为 :MV=PT
M 一一货币的数量 ;
V 一一货币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价水平 ;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
根据这一方程式 ,P 的值取决于 M,V,T, 三个变量。费雪分析 , 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 ,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 ;V 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 , 而制度因素变化缓慢 , 因而可视为常数 ;T 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 , 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 , 只有 P 和 M 的关系最重要 , 所以 P 的值特别是取决于 M 数量的变化。
费雪方程式虽然主要说明 M 决定 P, 但当把 P 视为既定的价格水平时 , 则 : M=PT/V
这说明 ,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 , 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 这个比例就是 1/V 。换言之,要使价格保持既定水平 , 只有当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实现。
⑶ 关于货币需求理论
鲍莫尔—托宾模型的基本思想鲍莫尔—托宾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人维持货币存量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那就是如果个人要维持更多的货币存量,那么他就要面对如果把这部分货币转化为生息资产而带来的利息收入的损失;如果他保持较少的货币,那么他就要忍受为了满足日常货币需求而频繁地把生息资产转化为货币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因而维持多少货币存量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使利息收入损失和交易费用两种成本之和最小的问题。
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始终MD表示愿意持有的现金额,T0每期开始时个体收入,b表示为债券的交易费用,i表示债券利率。这个模型又称平方根法则。对于货币需求而言,它的意义如下:1)、收入T0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2)、交易费用b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增加;3)、债券利率i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增加;4)、价格的变动使b,T0同时变动,结果使MD作同比例的变动。
鲍莫尔存货模型的政策意义
1).该模型论证了最基本的货币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受利率的影响。2).根据平方根公式,假定利率和物价不变,收入增加的比例必须大于货币供给增加的比例,才能使公众吸纳新增的货币。3).该模型也可用于国际金融领域,比如国际储备的管理。
⑷ 费雪交易方程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⑸ 货币需求的计算公式
1、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即 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2、剑桥方程式(Equation Of Cambridge)
即M = 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5)提出交易方程式的经济学家是扩展阅读:
研究方法
1、宏观层面
从宏观把握经济社会对货币总量的需求,即一定时期社会对货币的需要量及其决定因素。这里,人们注重三个原则:第一是客观性原则,即需要量由社会经济过程客观地决定;第二是商品流通原则,即货币量主要由流通中商品量决定;
第三是货币媒介原则,即所需货币主要为了媒介商品,货币过多或不足将直接影响价格水平。在英国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说之前,学者们大多持上述观点。
2、微观层面
从微观把握持币者对货币的需求。这种观点源于剑桥学派的A.马歇尔和A.C.庇古等人。他们强调持币者的主观动机,着重从人的利益与行为方式上来解释货币需求。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主要不是一种媒介物而是一种资产,人们之所以愿意持有货币,是因为这种资产较其他任何资产有更高的流动性,能满足人们在资产持有上的一些特殊动机,建立起对未来的某种安全感。
⑹ 在宏观经济学里面,velocity of money ,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怎么求呀
velocity of money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如:1元货币1月内平均执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了4元货币的作用。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则越多。
计算公式:
1.K.马克思的观点: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M)=待销售商品数量(Q)×单位商品价格(P))/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V)
2.现金交易方程式由美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提出,其公式为:
MV=PT
式中M表示流通中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次数,P表示一般商品价格,T表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交易量的总和。在货币周转量V与其相对应的商品交易量PT 的概念范畴下所求出的货币流通速度可用V代表,又称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它主要受支付制度和支付习惯的影响。
3.剑桥方程式是在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基础上,由A.C.庇古用方程式首先提出,其公式为:
M=kpy
式中M表示人们持有的货币量,k为货币量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P为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y为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P即为名义收入它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示货币流通速度的根据剑桥方程式求得的货币流通速度,用V表示,又称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当代国际上有关货币流通速度的流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