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CPI中上海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交通通讯那块很低,和真实感觉完全相反呢
CPI是指数,与数值高低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相对比例。比如一个地方1月和2月的数据分别为10和11块钱,令一个地方的是20和21块钱,明显前一个地方的CPI上涨的10%要大于后一个地方的上涨的5%。它描述的是物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
②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指数对比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两种不同领域的价格指数,而且它们的编制目的是不相同的。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属于消费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它可以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各级政府掌握居民消费状况,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费价格政策、工资政策以及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属于流通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市场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个相对数,据此掌握零售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研究市场流通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⑴含义不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从卖方角度观察商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卖者的影响;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是从买方角度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购买者)生活的影响。
⑵统计口径不同。
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它既包括商品,如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等, 也包括非商品与服务,如学杂费、保育费等。但不包括居民一般不消费而主要供集团消费的商品,如办公用品、轿车等。商品零售价格只反映商品,包括居民消费和集团消费,而不反映非商品与服务价格。商品按用途分为14大类,即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和机电产品。
⑶权数来源不同。
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居民用于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额以及各种商品、服务项目的实际消费支出额的构成比重,根据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计算。编制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和各种消费品零售额的构成比重,主要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资料计算。前者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构成作为权数, 后者则以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作为权数。如食品类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的权数约35%,而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约为49%。
⑷用途不同。前者主要用于说明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分析供求关系, 核算商业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而后者则主要是用于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分析货币购买力之强弱, 是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⑸重要性不同。一般说来, 前者弱于后者。后者也称消费者价格指数, 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居民都很关注的价格指数, 夜实行工资指数化国家中表现尤为突出, 所以, 在各国的价格统计中都有。而前者在多数国家的价格统计中都只是一项派生指标, 基本上是在后者基础上派生的。
③ 交通工具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解释是啥,名词解释一下,包括些什么消费,拜托了
要弄清交通工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指数是用于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它反映了该国家或者地区普通家庭在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篮子商品时,不同时期支出水平的变化。
而交通类工具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运输用的车辆、船只和飞机在不同时期支出水平的变化。
④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与哪些因素有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的张艺探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发表在汉斯出版社《统计学与应用》2015年3月期刊上.
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首先对自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然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最优回归模型:
y=16.033+0.309x1+0.213x2+0.092x3+0.224x8
y是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该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01018,模拟精度达到99.8982%,模拟精度较高,具有可行性。通过分析此模型可知,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烟酒及用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2)、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居住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8)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显著性的影响,且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它们之间呈一种线性关系。
食品价格的上涨对CPI的上涨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鼓励对农业科技的研究,推广节约成本又成效高的农业技术。政府可制定相关的措施进行主要农产品的市场调控,稳定食品价格;也可指派专业人员深入农户,对种植和养殖技术及产品的储存进行指导,对运送农产品的物流公司给予相关福利政策,从而使农业成本和浪费率降低,产量增高,进而达到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效果。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的上涨对CPI的上涨的推动作用也很大。一些香烟和酒类等通过炒作等手段使价格增长的较高,甚至出现天价,政府也可制定相关措施和政策对其价格进行调控,例如给各个档次的烟酒制定一个价格最高的上限,且不同档次的区间长度选取要适中,不宜过大,从而避免出现价格失调的现象。
衣着类价格的上涨也是CPI上涨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对此,我们可以通过鼓励棉花等原料的种植以及绵羊等动物的养殖,通过增大衣着原料的产量来降低工厂的原料采集成本,进而达到降低衣着类价格的效果。
CPI持续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居住类的上涨趋势也非常明显。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整体物价的上涨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对此应继续加强和改善房地产调控,在引导商品房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结合旧城区改造,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增加住房的有效供应,采取长效措施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⑤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查内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查范围和内容是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既包括居民从商店、工厂、集市所购买商品的价格,也包括从餐饮行业购买商品的价格。
⑥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
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需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要确定编制指数的商品。按照国家统计局现行的《价格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必须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必报商品和服务项目目录填报,同时为反映地区消费的特点,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再适当增加一些调查品种。以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全国统一规定的必报商品和服务项目共计325种,还可根据本市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在征求了有关专业部门意见基础上,增加若干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这些商品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迅、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服务项目等八大类和43个小类。
由于确定的调查商品是一个商品集合,而且规格、等级、产地、牌号各异,在编制物价指数过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价格都采集到,必须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在众多的规格等级牌号中,选出在本市最有代表性的代表品,以此代表该商品集团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同时,对规格等级比较复杂的商品还要选择1—2种与代表规格品质量相近似的规格品进行调查,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补充或替换。 汇总计算物价指数。首先,将调查人员在不同调查商店或农贸市场采集到的价格资料,录入到计算机中,计算出每种商品的综合平均价格。其计算方法主要是:①每次调查的同一商品或服务项目的平均价格由同时调查的几个调查点的价格进行简单平均计算。②各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月平均价格用月内各次调查的价格按简单平均计算。③调价项目的平均价格按计算期内商品调前调后的销售天数加权平均计算。其次,依照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方案规定, 根据各调查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价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汇总计算出物价指数。
⑦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几大类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6.3万家价格调查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
⑧ 在哪可以查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环比数据
经济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所以国家统计局网站 是最详细的。 201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6%;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项目价格与上月持平。 一、各类商品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5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3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8.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86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43.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4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4.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2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4.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6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6.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1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18.0%,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0个百分点。 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3.4%。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4%,酒类价格上涨7.9%。 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3.2%。其中,服装价格上涨3.4%,鞋价格上涨1.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3.0%。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9%,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1.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1%。其中,西药价格下降0.5%,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14.1%,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5%。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0.7%,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4.9%,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4.5%,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3.3%,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2.2%;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3.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持平。其中,教育价格上涨0.9%,文娱费价格上涨1.5%,旅游价格上涨2.4%,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7%。 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4.1%,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3%,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4%。 据测算,在9月份6.1%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2.1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4.0个百分点。 二、各类商品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9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6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5.2%和3.1%,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约0.18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环比上涨1.2%,比8月份的环比涨幅缩小0.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2%,比8月份的环比涨幅缩小0.1个百分点);蛋价格环比上涨2.4%,比8月份的环比涨幅缩小2.0个百分点;油脂价格环比上涨1.5%,比8月份的环比涨幅缩小0.6个百分点,上述三项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1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环比下降0.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9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0.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10个百分点。其中,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等类别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0.9%、0.1%、0.2%和0.2%,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和0.3%。 2011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9月1-9月环比涨跌幅(%)同比涨跌幅(%)同比涨跌幅(%)居民消费价格0.56.1 5.7 其中:城市0.45.9 5.5 农村0.66.6 6.2 其中:食品1.113.4 12.5 非食品0.2 2.92.8 其中:消费品0.7 7.3 6.4 服务项目0.0 3.0 3.8分类别 食品1.113.4 12.5 烟酒及用品0.63.4 2.5 衣着0.93.2 1.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13.0 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0.24.13.4 交通和通信-0.11.0 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30.00.5 居住0.25.1 6.0 附注: 1、指标解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2、统计范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6.3万家价格调查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 3、调查方法:居民消费价格原始数据采用“定人、定点、定时”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 4、从2011年1月起,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这是自2001年计算定基价格指数以来,第二次进行例行基期更换,首轮基期为2000年,每五年更换一次,第二轮基期为2005年。 5、根据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调查数据,自2011年1月起,对CPI权数构成进行了例行调整。采用新权数计算的9月份CPI同比涨幅为6.067%,环比涨幅为0.468%;采用旧权数测算的9月份CPI同比涨幅为6.196%,环比涨幅为0.474%。
⑨ 我国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里是否包括住房消费,如包括比例是多少
我国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里是不包括住房消费。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服务价格调查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主要根据全国城乡12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相关的资料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63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运用抽样调查技术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加工整理后计算出来的。
第八类是住房价格。这里的住房价格主要是租房价格,而不是商品房价格。买一套房子,买来以后,是分段消费的,分年度消费。一般来说新房至少折旧五十年,或者更长时间,而在几十年的折旧期间,房子还有可能升值。所以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把商品房价格不放在CPI当中,也不算居民消费,而是算做投资。不将商品房(资产)价格纳入CPI统计范畴,不代表CPI不反映居住类(消费)价格的变化。主要通过建房和装修材料价格变化、房租的变化、房贷利率和物业费的变化,以及水电、燃料的价格变化来反映居住类价格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