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黄金,白金,铂金,银的密度分别是多少
黄金的密度 19.26克/立方厘米。
白金的密度 14.64克/立方厘米。
铂金的密度 21.45克/立方厘米。
白银的密度 10.50克/立方厘米。
一、查看印记
国家标准规定,贵金属饰品都应打有产地、厂家、材料和含量印记,无印记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质检机构可根据印记给予检测判断。消费者要根据印记购买自己需要的品牌和不同含金量的黄金饰品。
二、感官检验法:
看颜色:足金为深黄色,K 金有黄、红、白等多色,而仿金制品多为铜合金,颜色较浅。掂重量:黄金比重为19.3g/cm3大大高于仿金制品的比重,如一枚足金戒指为5克左右,而同样大小的仿金制品一般不足3克重。试硬度:纯金较软,用大头针可划痕,用牙咬有牙痕。
(1)黄金与银的比重扩展阅读:
白金的鉴别:
市面上最常见的白色金属有铂金和白色K金,因外表都是白色而极易混淆,但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金属。白色K金(White Gold,俗称白色K金)的白色并非天然形成,它其实是一种合金,由75%的黄金及其它金属混合而成,呈现出表面的白色。因此白色K金佩戴久了会褪色泛黄。
辨别铂金最直接的方法是寻找首饰内的铂金专有标志----Pt或铂。根据国家规定,每一件铂金首饰的背面都必须刻有铂金的专有标志:Pt或铂(铂金),并在标志后还需注明表示铂金纯度即含铂量的千分数,如铂(铂金) 或Pt950,Pt990,Pt999,后两者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足铂和千足铂。
② 黄金比重是多少
19.32g/cm³
黄金是化学元素金(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
物理性质
1、颜色:
当金被熔化时发出的蒸汽是黄绿色的;冶炼过程中它的金粉通常是啡色;若将它铸成薄薄的一片,它更可以传送绿色的光线。
2、延展性:
异常的强。1盎司的金可以拉成50里长,其延展性令它易于铸造,是制造首饰的佳选。金是众金属中拉力最强的。
3、可锻性:
首屈一指。可以造成极薄易于卷起的金片。1盎司重的金可以锤薄至400万分之1尺厚及100平方呎面积大。古代人将它锤成薄片,来铺成庙宇和皇宫上面做装饰。这些都可以说明黄金拥有的柔韧性、可锻性。
黄金的颜色为金黄色,金属光泽,难分解。密度19.3g/cm3,熔点1064.4℃;具良好的延展性,能压成薄箔,具极高的传热性和导电性,纯金的电阻为2.4P。纯金具有良好的抗化学腐蚀性,是最好的电镀材料。
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炼”就是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密度大,手感沉甸。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导性。纯金具有艳丽的黄色,但掺入其他金属后颜色变化较大,如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黄色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状,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状的原因,纯金首饰也易被磨损而减少分量。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在空气中甚至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但在特定条件下纯氧除外)金在高温下都不会和氧气与硫反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比银强,银在1500度会氧化生成氧化银,金即使在3000度以上也不和氧气反应。
虽然黄金本身是不受腐蚀的,但是其与硫化物的化学亲和力非常强,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硫化氢类酸性气体,表面呈现暗色如橙色、棕红色等颜色都有可能。
③ 一两银子多重啊一两黄金等于几两银子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④ 金子和银子的比重
这实际上是求它们的比重,黄金的比重是19.3克/立方厘米,白银的比重是10.49克/立方厘米。所以上述金银块的重量分别是:
黄金:10*10*0.1*19.3=193克
白银:
10*10*0.1*10.49=104.9克
⑤ 在古代 黄金与白银的比例是多少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⑥ 相同大小的金子和银子那个重一些
是金子重,金子的密度比银子大。
分析过程如下:
金的密度,19.32×10³kg/m³。
银的密度,10.5020×10³/m³。
根据质量公式,m=ρV,相同大小的金子和银子体积相同,金子的密度比银子大,所以金子重。
(6)黄金与银的比重扩展阅读:
有关公式
1、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量,m为质量,g为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
3、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公式:F=ma(F为合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4、质能联系方程:E=mc2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1、颜色:
当金被熔化时发出的蒸汽是绿色的;冶炼过程中它的金粉通常是啡色; 若将它铸成薄薄的一片,它更可以传送绿色的光线。
2、延展性:
异常的强。1盎司的金可以拉成50里长,其延展性令它易于铸造,是制造首饰的佳选。金是众金属中拉力最强的。
3、可锻性:
首屈一指。可以造成极薄易于卷起的金片。1盎司重的金可以锤薄至400万分之1呎厚及100平方呎面积大。古代人将它锤成薄片,来铺成庙宇和皇宫上面做装饰。这些都可以说明黄金极强的柔韧性、可锻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质量
⑦ 金子和银子的比重这么算
测黄金,用试金石最方便。黄金的比重为19.3克/立方厘米,成色与比重关系较大。比重接近19.3时,含纯金越高。比重18.5时,含金95%;17.8时含金90%。只要测出比重便可知首饰的成色。
银的比重为10.49克/立方厘米;铜的比重为8.9克/立方厘米(黄铜为8.4)。
⑧ 银的比重为多少
银的比重为10.49克/立方厘米。(10.49千克/立方分米,10.49吨/立方米);
银为过渡金属的一种。化学符号Ag。银是古代就已知并加以利用的金属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银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银矿石中。银的理化性质均较为稳定,导热、导电性能很好,质软,富延展性。其反光率极高,可达99%以上。有许多重要用途。
(8)黄金与银的比重扩展阅读:
银的比重又叫银的密度,相对于4℃的水,银的密度是10.49克/立方厘米。
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我国考古学者从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错”(一种用金、银丝镶嵌的图案)。
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
银不易与硫酸反应,因此硫酸在珠宝制造中,能用于清洗银焊及退火后留下的氧化铜火痕。银易与硫以及硫化氢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在失去光泽的银币或其他物品上很常见。银在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棕黑色的氧化银(常温也可反应,但速度很慢)。
在溴化钾(KBr)的存在下,金属银可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侵蚀;这些化合物在摄影中用于漂白可见影像,将其转化为卤化银,既可以被硫代硫酸钠去除,又可以重新显影以加强原始的影像。
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离子会沉淀出氯化银(AgCl),氯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因此常利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同样地,加入溴盐或碘盐可以沉淀出用于制造感光乳剂的其他卤化银。
氯化银用于制造检测pH值和测量电位的玻璃电极,以及用于玻璃的透明水泥。将碘化银 (AgI)撒入云层可以人工降雨。卤化银在水溶液中高度不溶(除了氟化银),因而常用于重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