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闫傲霜的介绍
闫傲霜,女,汉族,1963年8月生,北京市人,无党派,1988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理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辐射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理学硕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药学系辐射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负责市科委全面工作。
② 闫傲霜的工作目标
2003年,闫傲霜调到北京丰台区任副区长,“到了区里工作之后,我更加了解了基层人民的生活。”2003年两会上,作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闫傲霜针对解决中低收入人员的住房问题,提出了政府要提供廉租房的建议:“目前阶段,我不主张大家都来买房子住。实际上,买房居住的成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高的,因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住的房屋全是自有的,自有率较高的英国也不过70%。”闫傲霜说,解决居住问题,一是人们应该转变观念,在购房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租房安居应该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二是政府应该增加廉租房的数量,扩大廉租房优惠对象的类别,帮助住房困难的群体。
廉租房是否应该集中修建?闫傲霜说:“高档商品房周边要有低档房,在同一区域,收入不同的人应当混合居住。城市布局、住房分布和交通问题紧密相连。比如北京,‘蓝领’不能都住在五环以外,他们上班进城、下班出城,肯定会遇到交通难题;不能让所有的歌剧院都集中在市中心,各分区的资源和功能配套要均衡,居住、生活、消费都能容纳其中;商业中心和行政办公中心最好分离,这样才能有效地分流交通。”
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闫傲霜不赞同这样简单地定门槛:“哪里经济活跃,就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这是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闫傲霜相信人口流动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当年两会上,她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建议》 ,规划了对流动人口采取智能化管理的方案。“现在,人们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建立在户籍和常住人口管理模式基础上,设计‘一张卡’的理念,就是将身份证的已有信息扩充,把医疗保险、教育信息等基本权利信息都含纳其中,”她充满信心地说,“带上这张信息卡,就是将权利随身带着,无论走到哪里,基本权利都能兑现。义务教育、农民工权利保障等社会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
闫傲霜关注义务教育的实现,关注农民工和妇女权益的保障,关注人大自身建设,关注辐射灭菌在中国的发展,她说无论是科研工作、政府工作还是人大工作,都要感谢“物理式思维”:“物理微观到粒子,宏观到宇宙,在巨大的空间变换中,让一个人能收能放,放,可以宽阔到宇宙;收,又可以钻研到最细微的程度。”
③ 大数据如何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
大数据如何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
大数据缘何受到如此重视?业内专家曾以“大、智、移、云”形容当前国内快速进入的技术变革期。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云计算成为驱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大数据这一几乎横跨所有社会经济领域的技术变革,无疑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改变。
大数据如何支撑政府服务能力提升?走在互联网技术创新前沿的BAT(网络、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正立足既有资源再创新,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如腾讯与广东省政府达成基于大数据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腾讯支持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和政务云平台建设,在广东各地市全面部署微信“城市服务”网络,为交通、公安、民政、住房城乡建设等政府部门提供业务整合、在线办理云平台、大数据支撑等服务。
这仅仅是大数据支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第一步,更多的对政策走向、决策支撑、精准治理和多方协作的大数据创新仍需持续发力。
大数据撬动社会治理、市场监管创新
“当数据的价值被发现之后,可以提升国家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形态。”龙信数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钰说。
商事制度改革正在为经济社会带来活力。然而,政府管理需要关注的不仅是注册企业数量的增长,民营企业生存状态、活跃度、就业拉动、税收贡献度等情况也应受到关注。
为此,龙信数据与相关部门联合,将企业注册等关键数据分析处理。相关方与龙信组成“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课题组,汇总政府数据,加之数据挖掘、电话抽样、焦点组访谈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一般量化统计难以完成的数据结论——国内商事制度改革不仅让市场主体数量增加,更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社会总成本持续下降等等,其中仅人员成本就下降近40%。
“大数据应用也将社会治理、市场监管转变为实时监测。”李钰举例,工商部门治理“非法集资”一直是高成本任务。一方面,违法企业以各种名目遮掩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注册企业数目快速攀升,数量巨大。大数据破解了这一难题。
“我们汇总分析大量数据,通过指标计算比对、模型筛选,可以在数以百万的企业中让‘高度疑似’的企业呈现。我们最后筛选出1000多户企业,供政府部门进一步检查。”李钰说,这个复杂过程在以往难以想象。
大数据不仅为政府部门的治理节约时间、人力成本,也更新了治理思路和模式。“以前很多违法行为的治理可以说是事后去追究,现在一些监测治理可以让很多行为提前发现、及早治理。”李钰说。
开放、标准、产业、安全:大数据发展关键词
目前,推动政府运用大数据创新支撑治理能力提升,包括数据资源开放、人才培养、数据立法、接口标准、安全机制等问题仍然有待突破。
实际上,《纲要》已明确提出弥补这些“短板”,即“三项主要任务”:首先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同时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还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开放、标准、产业、安全成为关键词。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首要工作是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加速开放共享。
事实上,此前包括北京等地的政府部门数据陆续开放共享,为数据创新迎来利好。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打造“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整合长期分散于各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部门的科技数据资源,并逐步向社会数据需求方开放,提升科技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
“北京每年有大量的医疗科研、临床数据、交通运转数据、金融行业数据产生,科研院所也有不少技术成果、技术交易数据、新技术新产品等数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说,然而,这些政府科技数据资源大多存于不同平台,分割严重,大多处于沉睡状态,缺乏整合开发。
“有些政府部门把数据资源守得紧紧的,舍不得共享。共享机制不顺畅将制约产业发展、数据应用、服务国家战略等。”李钰说,国家需要进一步让政府部门数据开放,让产业与政府数据充分融合。
产业离不了人才,人才是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支撑。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表示,数据科学人才培养成为亟须加强的方面。“大数据能否做成,关键在能不能聚焦人才培养。”
然而,高校和产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大数据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认为,传统IT教育很难将前沿技术和课堂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出的人才难以与产业接轨。人才培养应更加面向市场需求、技术前沿。
与此同时,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理念、标准、安全等也应当得到重视。李钰等产业界人士说,当前国内要实现“数数相连”,相关部门仍需要推动标准制定,将数据产业与数据资源有效打通。
法制的跟进也需要得到重视。当前,国内关于政府信息数据的加工、应用、推广等仍处于相对松散、自发状态。业内人士建议,国家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大数据的发展,特别需要以法律法规划定大数据开发利用的边界。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如何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