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常用来衡量财务流动性状况指标
流动性比率是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它用于测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计算数据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性比率的主要因素。
衡量财务流动性状况需要从资产负债整体考量,最常用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销售周转率等。
㈡ 银行流动性比例指什么
流动资产比例指标是在侧重资产管理方针下,商业银行衡量流动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比例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越小,但同时也意味着其盈利能力的降低。其计算公式为: 1、人民币指标、本外币合并指标: 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25% 2、外币指标: 外汇各项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外汇各项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60% 流动性资产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可变现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人民银行存款、存放同业款、国库券、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净拆出款、1个月内到期的贷款、1个月内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其它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证券。 流动性负债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到期的存款和同业净拆入款。
㈢ 银行流动性比例公式
~~
(1) 流动性需求预测=贷款变化的预测值+法定准备金变化值-存款变化的预测值
(2)负债流动性准备公式如下:
负债流动性准备=95%(游资负债-法定准备)+30%×(易变负债-法定准备)+15%×(稳定资金-法定准备)
(3) 商业银行的总流动性需求公式如下:
流动性总需求=
负债流动性需求+贷款流动性需求=
95%×(游资负债-法定准备)+30%×(易变负债-法定准备)+
15%×(稳定资金-法定准备)+100%×预计新增贷款
(4) 流动资产比例指标是在侧重资产管理方针下,银行衡量流动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1.人民币指标、本外币合并指标: 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25%
2.外币指标: 外汇各项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外汇各项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60%
流动性资产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可变现的资产。
㈣ 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比例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去计算
流动性覆盖率(LCR):等于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和未来30日资金净流出量估计值的比,协议规定大于等于100%。
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等于可用的稳定资金和商业银行稳定经营所需资金的比,协议规定要大于100%。
㈤ 流动性比率的简介
计算出来的流动性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性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性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
在运用流动比率指标进行经营评价状况时,债权人大多认为流动比率越高越好,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该指标应该有一个上限,流动比率过高,有可能表明公司资金的运用效率不高。 流动比率指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式中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帐款、有价证券、存货;流动负债包括:应付帐款、应付票据、期内到期的长期债务、应付税款及其他应付费用。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财务安全状况和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维持二比一才足以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妥可靠,但也不是越高越好。例如,存货积压、产品滞销、应收账款已经过期等虽是流动比率提高,但并不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的偿债能力。因此,考察流动比率必须同时注意流动资产的构成及其长期负债所占份额的情况。 流动性比率(例)是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为:
流动性比例 = 流动性资产 ÷ 流动性负债 × 100%
指标释义: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月内到期同业往来款轧差后资产净额、一月内到期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可随时变现债券投资、其他一月内到期可变现资产(剔除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政策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轧差后负债净额、一月内到期已发行债券、一月内到期应付利息及各种应付款、一月内到期央行借款、其他一月内到期负债。
监管标准值:
流动性比例指标应“大于等于25%”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试验”。反映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通用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现金,由有价证券和应收帐款构成,不包括存货。因而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可以反映出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以一比一为好。比率过低表示企业对偿付短期负债可能有困难。反之,比率过高则表示企业闲置资金过多。但实际上考察速动比率仍需视企业的性质、速动资产的构成和运用情况以及其他因素作综合判断。
㈥ 流动性比率的问题
根据财务管理学的要求,企业的流动比率通常是考察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其含义是企业承担的短期负债可以用企业具有较强流动性即即期变现能力的资产作为保证的比率.由此联系到个人的流动性,应该是有工作保障的人,因收入相对稳定,因此,对短期内承担的负债是具有较高的还款保证能力,实践中,商业银行对个人的借款服务,一般都要求有稳定的收入,有关方面透露,国家公务员的信用借款的信用度要高于一般的普通公民的,所以说商业银行也是嫌贫爱富的.并且也说明了有收入保障的人,其资产的流动性比率高是有道理的. 补充: 你补充的个人财务报表当中的 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每月支出,应调整为 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每月有保障的收入-每月支出)/流动负债
㈦ 流动性比率怎样算,有什么用啊
企业流动性比率计算公式为: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计算数据来自于资产负债表。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性比率的主要因素。用于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家庭流动性比率计算公式: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每月支出
银行流动性比率是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为:流动性比例 = 流动性资产 ÷ 流动性负债 × 100%
计算出来的流动性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性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性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
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
在运用流动比率指标进行经营评价状况时,债权人大多认为流动比率越高越好,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该指标应该有一个上限,流动比率过高,有可能表明公司资金的运用效率不高。
(7)流动性比例是月度考核指标扩展阅读: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财务安全状况和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维持二比一才足以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妥可靠,但也不是越高越好。
例如,存货积压、产品滞销、应收账款已经过期等虽是流动比率提高,但并不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的偿债能力。因此,考察流动比率必须同时注意流动资产的构成及其长期负债所占份额的情况。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月内到期同业往来款轧差后资产净额、一月内到期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可随时变现债券投资、其他一月内到期可变现资产(剔除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政策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轧差后负债净额、一月内到期已发行债券、一月内到期应付利息及各种应付款、一月内到期央行借款、其他一月内到期负债。
㈧ 流动性分析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你好!
流动性覆盖率(LCR)
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
流动性缺口率
流动性比例
核心负债依存度
存贷款比例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