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即期外汇的交易实例
例:在1998年9月10日,纽约花旗银行与日本东京银行通过电话达成一项外汇买卖交易,花旗银行愿意按1美元兑136.85日元的汇率卖出100万美元,买入13 685万日元;而东京银行也愿意按同样汇率卖出13 685万日元,买入100万美元。9月11日,两家银行分别按对方的要求,将卖出的货币解入对方指定的账户内,从而完成这笔买卖。
2. 案例分析 (1)利用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规避汇率风险 (2)利用期权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1)做远期,到期时收到2000万美元,出售得人民币2000万*8.3649
不做远期,到期收到的美元,兑换人民币:2000万*8.2649
做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多获人民币:2000万*(8.3649-8.2649)=200万
(2)一是远期避险:
日元升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20,与预期一致,执行期权,即240的价格兑换24亿日元,需要美元1000万
如果远期保值,同样需要美元1000万,相比较,期权保值多付了期权费
日元稳定不变,3个月后现汇汇率仍为$1=JP¥240,放弃期权,按市场购买日元与做远期一样,均支付美元1000万,期权交易多支付了期权费。
日元贬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60。放弃期权,按市场支付,需要美元24亿/260=923.0769万美元,远期避险需要美元1000万
期权交易比较灵活,对自己有利时执行,不利时放弃,远期交易是锁定将来的支付,防范损失的同时也抑制了收益,且有信用风险的存在。期权交易需要支付期权费,且无论执行与否都不能返还。
3. 国际金融-远期外汇交易
英镑对美元的货币对是GBP/USD,即期汇率是1.9000/20,远期掉期点是400/350,BID价数值大于ASK价的数值,表示远期贴水。
三个月远期汇率:1.8600/1.8670
1、英国商人立刻付款,德国商人收到的英镑可以兑换到2000美元,德国商人按市场价卖出英镑,采用的汇率是1.9000。德国商人要求对方支付的英镑金额=2000/1.9=1052.63英镑
2、英国商人3个月后付款,德国商人在3个月后收到的英镑要兑换成2000美元,需要按3个月的远期汇率卖出英镑,3个月远期卖出英镑的汇率是1.8600,德国商人要求对方支付的英镑金额=2000/1.86=1075.27英镑。
4. 国际金融外汇期权案例
①GBP1=USD1.8540
看涨期权,高于协议价格,执行期权,即以GBP1=USD1.8240的价格买入英镑25万,以支付货款,共支付美元250000*1.8240+250000*0.020=461000,比不做期权少支付250000*1.8540-461000=2500美元
② GBP1=USD1.8200
低于协议价格,放弃期权,直接从市场购买英镑支付,共支付了美元
250000*1.8200+250000*0.02=460000
③GBP1=USD1.8400
高于协议价格,执行期权,即以GBP1=USD1.8240的价格买入英镑25万,以支付货款,共支付美元250000*1.8240+250000*0.020=461000,比不做期权多支付461000-250000*1.8400=1000美元
5. 有什么金融远期合约的案例
1;某进出口公司,2012年9月2日,与银行(工行)签定一笔期限为1年,金额为1亿美圆的远期结汇合约,预计2013年9月有一笔出口收汇款。当时银行报给该公司的远期一年的价格为6.14;
2;2013年9月,该公司从境外汇回1亿美圆的资金,按照当时所定的远期汇率6.14,银行办理了结汇,该公司得到人民币资金为614万人民币;
3;2013年9月2日,当天的外汇牌价为6.10,签定远期合约,该公司一方面规避了汇率风险,一方面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即400万人民币。
供参考。
6. 谁能解释清楚外汇套期保值,最好有案例
外汇套期保值交易是以商品或资本的实物交易为基础,进行与商品或实物交易中的货币流向相反,金额、期限、币种相同的外币交易。但是进行套期保值与避免风险并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套期保值包含了有目的的去承担与其需要保值的实物成完全负相关的另一风险。
经典案例分析: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向美国出口销售1000辆小汽车,三月份签定了半年交货付款的合同,金额是1000万美元。
三月份美元兑日圆外汇牌价是1:108.00 九月份外汇牌价是1:107.00
解析:如果按三月份外汇牌价,日本丰田公司可收回:1000*108=108000万日圆
但到九月份付款时则只能收回:1000*107=107000万日圆
预计损失:108000-107000=1000万日圆
然而,丰田公司用十万美元在汇市做了套期保值具体如下:(忽略利息及手续费)
丰田公司在三月份合同签定之日起即在外汇市场上以
USD/JPY=1:108.00的汇价卖出100手外汇合约(沽出美元兑日圆)
并于九月份汽车交货付款日,按当时市场汇价买进平仓。
平仓价为1:107.00,则:
(108.00-107.00)/108.00*100000*100=92592.59美元
折成日圆为1000万元
结果:
现货贸易中:由于汇率波动使企业损失1000万日圆
外汇市场中: 企业套期保值获利1000万日圆
盈亏相抵成功规避了贸易上的市场风险,套期保值成功
7. 有什么有名的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案例吗
什么意思 你是说 大宗交易实盘案例吗?
8. 钢材中远期交易经典案例谁有啊,举个例子说明他的好处
一 、稳健型卖出保值操作方案:
回顾2009年,钢材市场将继续呈供大于求的局面,钢材出口难以有大幅增长。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将继续维持目前的位置作小幅震荡,下半年随着各项经济刺激措施效果显现有望拉动钢材价格上涨。在此分析基础上,制定如下方案:
1. 方案概述:
可规避的风险:批量进货后钢材价格出现大幅下跌。
适用对象:一级钢贸商、大型经销商;
保值方向:卖期保值;
卖期保值的基本操作方法:购入现货同时在某大宗市场卖出远期螺纹钢;
卖期保值原理简介:购入钢材现货后,将未销售的库存钢材、在途钢材在大宗市场做空卖出,锁定销售利润。
2. 模拟操作实例:
某钢贸公司 2月初由钢厂进货共10000吨,钢厂结算价3300元,公司销货价3350元(销售利润50元),到货日期 2月25日。为防止在到货之前钢材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遭受风险,该公司在某大宗市场以 3400 元做空10000吨螺纹钢。
2 月中旬,钢材现货价格下跌至3200元,钢材电子盘价格下跌至3250元,公司签订一份销售合同,将此批钢材中的2000吨以3200元售出,同时将卖出的螺纹钢中的2000吨以3250平仓。
套保结果分析:
现货盈亏:3200-3300= -100 元/吨
电子盘盈亏:3400-3250= 150 元/吨
实际盈利:50 元/吨
如果不作套期保值操作,则:
现货盈亏:3200-3300= -100 元/吨
模拟操作结论:通过套期保值,公司可以实现预期的利润目标,规避了钢价下跌的风险。
3.某钢贸公司保值操作方案:
稳健型卖出保值操作方案
保值价位的确定
基于对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走势的判断,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将在3000-3900元之间作区间震荡,震荡的低点在3000-3300元/吨(三级螺纹钢为例),震荡的区间高点在3800-3900元,上半年的均价在3400-3500元左右。
基于以上判断,制定如下套保方案
3000-3200元/吨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做少量保值;
保值比例:30%
3300-3500元/吨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做至少一半保值;
保值比例:50%
3600-3800元/吨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做大部分保值;
保值比例:80%
3800以上元/吨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做全部保值;
保值比例:90%以上
说明:保值比例=期货做空数量/未定价销售货物数量
以上保值比例仅为建议方案,实际保值数量还要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保证金充裕程度来确定。未保值的现货,按照日常经营择机高卖低买,根据钢材市场变化情况确定买卖时机。未保值的现货将承担钢材价格下跌的风险。
二、冲抵进货成本的买入套期方案:
1. 方案概述:
可规避的风险:当钢价相对低点时,不能及时补充库存错失进货良机;钢价相对高点时进货源源不断,不能及时售货形成被动囤货;
适用对象:一级钢贸商、大型经销商;
操作方向:双向操作;
卖期保值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判断出的低点不能及时补充库存时,在期货市场作
多头买入;在补充库存或者至阶段性高点后,在钢材大宗市场作多头平仓。
原理简介:钢材现货贸易实质就是在钢材现货市场的投机行为,利润来源于现货的进销差价。但大中型钢贸商因流动资金等原因不能自由选择进货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不能自由确定进货的数量和价格上。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为贸易商提供了这样一个市场:在电子盘市场开盘时间内,随时自由选择以市场价格和数量进行钢材远期合约的买卖。
2. 模拟操作实例:
某钢贸公司与某钢厂有协议,每月销钢材10000吨,结算价以发货日上海地区某钢铁综合指数为准,该钢贸商平时控制屯货量在3000吨以下。3月2日,螺纹钢电子盘6月合约价格下跌至3250元,营销部门认为这是本月螺纹钢价格的低点,应按3250元增加3000吨的库存。但从钢厂传来的信息表明,最快一批货3000吨要到3月10日才能发货。营销部门3月2日以3250元买入3000吨钢材期货作为虚拟库存。
3月10日钢厂到货,结算价3500元。当日将3000吨钢材期货以3550元平仓。
套保结果分析:
3000 吨钢材现货进货成本进货成:3500 元/吨
钢材远期合约的盈利:3550-3250=300 元/吨
冲抵后的现货进货成本:3500-300=3200 元/吨
如果没有做套期保值,则: 贸易商无法在价格相对低点购入现货,进货成本会增加 300 元/吨。
模拟操作结论:灵活操作套期保值,公司降低了钢材现货的进货成本。
3. 钢贸公司建虚拟库存
虚拟库存建设方案
建库价位的确定
基于对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走势的判断,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将在3000-3900元之间作区间震荡,震荡的低点在3000-3300元/吨(三级螺纹钢为例),震荡的区间高点在3800-3900元,上半年的均价在3400-3500元左右。
基于以上判断,制定如下操作方案
价格区间
操作方案
3100以下
如不能在低价及时补充现货库存,以少量资金买入钢材远期合约,建立虚拟库存;
虚拟库存比例:90%
3100-3200元/吨
如不能及时补充现货库存,以少量资金买入钢材远期合约,建立虚拟库存;
虚拟库存比例:70%
3200-3500元/吨
减少虚拟库存,冲减现货进货成本;
虚拟库存比例:30%以下
3500-3800元/吨
清空虚拟库存,冲减现货进货成本;
如仍有现货则对现货卖出保值;
保值比例70%
3800元/吨以上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作全部保值;
保值比例:90%以上
说明:虚拟库存比例=虚拟库存数量/公司最大存货比例
保值比例=期货做空数量/未定价销售货物数量
以上虚拟库存比例、保值比例仅为建议方案,实际虚拟库存比例、保值数量还要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期货账户保证金充裕程度来确定。
未保值的现货,按照日常经营择机高卖低买,根据钢材市场变化情况确定买卖时机。未保值的现货将承担钢材价格下跌的风险。
三、跨市套利方案:
1. 方案概述:
适用对象:可以同时在电子盘和期货市场同时操作的机构客户。
方案目标:获取低风险的利润。
操作方向:双向操作;
基本操作方法:在两个市场同时做等量的买入卖出操作,利用两个市场不同合约的价差变化获利。
原理简介:跨市套利是指在某个交易所买入(或卖出)某一交割月份的某种商品合约同时,在另一个交易所卖出(或买入)同一交割月份的同种商品合约,以期在有利时机分别在远期和远期合约交易市场对冲在手的合约获利。
2. 模拟操作实例:
某钢贸公司同时在上海某两个螺纹钢大宗交易市场开有交易账户,通过对两者合约观察发现,二者交易的合约的实物标的基本一致,二者价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但是仍会出现小范围的波动。二者的差价基本维持在每吨上下浮动 30 元的范围内: 当其中一个市场价格比另外一个市场价格高30元:买价格低的市场远期合约,卖价格高的市场远期合约;反之:买高价合约,买卖低价合约;
以上操作每吨盈利:30+30=60元/吨
3. 某钢贸公司跨市套利操作方法
跨市套利操作方法
合约价差范围的确定
1、确定可套利操作的两个合约。
2、追踪甲大宗市场与乙大宗市场的差价
3、根据两个市场价格走势,同时计算交割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费用后,确定在一定时间内价差的合理范围:
价差范围:上限A→下限B
基于以上判断,制定如下操作方案
价格区间
操作方案
两合约价差接近或超过上限A
卖出甲合约,同时买入等量的乙合约。
两合约价差接近或超过下限B
买入(平仓)甲合约,同时卖出(平仓)等量的乙合约。
说明:合约差价
虚拟库存比例=虚拟库存数量/公司最大存货数量
来源:上海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上文有部分表格未显示,要查看全文的话 你直接去他们网站看得了
9. 晋峰环球:即期外汇交易案例有哪些
“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
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美国与各国,尤其是与主要逆差来源国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为此,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5个发达国家的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跌,以增加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史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日元。1985年9月,日元汇率还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而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随后,日本经济进入十多年低迷期,被称为“失落的十年”。虽然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自身缺陷和日本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但“广场协议”无疑也是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重要因素之一。
索罗斯狙击泰铢
1996年,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泰国房地产、股票市场,导致其楼市、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泡沫,泰国资产被严重高估,国际金融大鳄们预测泰铢会贬值,开始在金融市场上寻找错误的汇率定价中的获利机会。
1997年2月初,以索罗斯为主的国际投资机构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当时泰铢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索罗斯的狙击导致泰铢迅速贬值,多次突破泰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泰国央行为维护泰铢币值稳定,买入泰铢,但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最后只得放弃已坚持14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泰铢大幅贬值后,国际投资机构再以美元低价购回泰铢,用来归还泰铢借款和利息。索罗斯沽空使得他狂赚数十亿美元。泰铢贬值引发了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泰国经济发展,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量化宽松导致美元波动加剧
2008年11月,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美联储宣布将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QE)的开始。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推出QE可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增加资本供应量,从而刺激内需,带动经济的发展。外汇市场对QE作出了激烈反应,美元指数(100.5567,-0.0154, -0.02%)大幅走弱。当第一轮QE宣布推出时,美元指数在一个月内走低12%,而各非美货币走势趋强。由于许多国家都持有占本国外汇储备比例很大的美国国债,此次超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从而使相应持债国家的外汇资产存在非常大的贬值风险。
随着美国经济形势改善,失业率逐渐向正常水平靠拢,美联储自2013年12月以来开始退出QE,市场流动性逐步趋紧,这将推动美元升值。
由于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国内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给其他国家的带来了风险。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国家采取战略性措施规避美元带来的风险,如通过货币互换协议绕开美元,直接采取双边货币进行结算。
外汇市场是一个波动很大的市场,因此,在投机操作下有很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在诸多的历史教训中,各国也加强了对外汇市场的风险监管控制,各国之间的金融监管联系协作也在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