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华模拟期货交易和真实的交易差别大吗
大,模拟交易时有价就能成交,但是真实交易还要考虑对手盘以及你的成交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即冲击成本。不过模拟交易还是可以用来熟悉市场,熟悉交易软件。感受期货走势。
⑵ 期货套利中怎样回避“套利陷阱”
市场中常常出现价格分布不寻常的合约组合,有些可以成为投资者套利交易的良好对象,有些则是“套利陷阱”,其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很好的价差回归,有时甚至会出现令人诧异的变化,导致套利失败。因此投资者要格外小心下面几种“套利陷阱”。
1.不做跨年度的跨期套利
如前期业界普遍关注的大豆(资讯,行情)0809和0901合约的套利机遇。不能简略地展开跨期套利,因为2007/2008年度大豆供需偏紧,而2008/2009年度大豆供需呈现多余的两个不同的基础面因素的影响,导致0809和0901的价钱形成“倒挂”,买近卖远的跨期套利思路是不可取的。
2.不做非短期因素影响的正向套利
由于套利机会是依据中长期价格关系找到短期价格呈现偏离的机会,发生套利机会的因素一般都是短期或者突发事件引起的价格异变,所以,一般不应介入非短期因素影响的正向套利时机。如大豆0809和0901合约的基础面差别是一个影响其中长期趋势的因素。
3.“逼仓”中的套利危险
其风险重要在跨期套利中浮现,一般而言,跨期的虚盘套利不涉及到现货,而逼仓的风险就在于没有现货头寸做维护,当市场行情呈现单边逼仓的时候,逼仓月合约要比其它月份走势更强,其价差未涌现“理性”回归,从而导致亏损的局势。
4.不做流动性差的合约
如果组建的套利组合中一个或两个期货合约流动性很差,则我们就要注意该套利组合是否可以顺利地同时开仓和平仓,如果不能,则要斟酌废弃该次套利机会。此外,如果组合构建得足够大,则组合的两个合约都存在必定的冲击成本。在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中,参与到交割的套利须保证有足额的资金交付。
5.资金的机遇成本和借入成本
在实际投资中,两个交易账户均须备有足够的预留保证金,这会增添利息成本,从而下降收益率。我们需要斟酌资金起源是自有资金还是借贷资金,而资金借入的期限和套利头寸的持有期限可能并不匹配。
综上,在实行投资的进程中,只有做到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根据科学的投资策略进行交易,能力在投资中下降风险,从而更为稳健地获得收益。
⑶ 股指期货计算题,急!!!!!要公式及过程
12月份股指期货理论价格=S(t)*[1+(r-d)*(T-t)/365]
此题中,S(t)=1953.12, r=4.8%, d=2.75%, 而时间段为11月19到12月19,正好为一个月,所以(T-t)/365可以直接用1/12替代
∴ 12月份股指期货理论价格=1953.12*[1+(4.8%-2.75%)*1/12]≈1956.4
然后用1956.4分别乘以
一:双边手续费0.3%+印花税0.1%+股票买卖冲击成本成交金额0.5%
二:模拟指数跟踪误差0.2%
三:借贷利差成本0.3%
把这三项分别的乘积相加之后再加流转税计算题上双边手续费0.2和买入和卖出个人所得税计算题的冲击成本0.2,得到约等于27.8,用1956.4加减这个数就是企业所得税计算题无套利区间范围。
我专门再用数学公式给您演算一遍,27.8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1956.4*(0.3%+0.1%+0.5%)+1956.4*0.2%+1956.4*0.3%+0.2+0.2
=17.6076+3.9128+5.8692+0.2+0.2
=27.7896
≈27.8
最后区间为(1956.4-27.8至1956.4+27.8)
就是楼主题目中的答案(1928.6, 1984.2)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您!
⑷ 什么是冲击成本
冲击成本是指在套利交易中需要迅速而且大规模地买进或者卖出证券,未能按照预定价位成交,从而多支付的成本[1]。冲击成本被认为是机构大户难以摆脱的致命伤。比如,机构大户看好一组股票时,必须花很长时间才能实现自己的建仓目的,如果急于建仓,由于短时间内大量买进会抬高股价,势必会使建仓的成本远高于预期成本;同样,如果急于抛股时,等于是自己在打压股价,最后实现的卖出价低于原来的预期价格。对散户而言,由于买卖交易量很小,冲击成本几乎为零。
报告显示,2007年上海市场流动性进一步上升,交易的间接成本(价格冲击成本)显著下降。以交易10万元股票的价格冲击成本为例,1995年高达199个基点,2006年下降到31个基点,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了20个基点。但2007年沪市的流动性指数(使价格上涨1%所需要的买入金额和使价格下跌1%所需要的卖出金额)有所上升,2007年比2006年上升了119%,比1995年上升了369%[2]。
总体来看,上证50成分股流动性成本最低,上证180成分股(不含上证50成分股)次之,B股和ST股票(含*ST股票)的流动性成本最高。此外,流通市值越大、股票价格越高,则流动性成本越低。从按行业分组情况看,
金融、保险业及采掘业的流动性成本最低,传播与文化产业及信息技术业的流动性成本最高。另外,2007年沪市的相对有效价差则进一步下降,订单执行质量良好[2]。
冲击成本的分析冲击成本的大小,既与委托交易的数量有关,也与流动性大小有关。市场的流动性越小,冲击成本越大。股票市场上每天的成交金额有几百亿元,看上去规模不小,流动性也可以。但那是上千只股票共同交易的结果,如果细分到不同的个股
,不难发现其中一些股票的流动性还是很差的。相对而言,买卖股指期货的冲击成本就非常小。这是因为相应的股指期货合约只有几个,交易集中导致流动性非常强,即使是机构大户,在其中进出也很方便。[3]
举个开放基金为例说说冲击成本:如果开放式基金是由大量的小额持有人持有的话,每日和长期申购赎回的流量是均衡的,所引发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低。如果大额持有人频繁申购将引发短期的流量失衡,所引发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高。开放式基金在美国称为共同基金,是小额持有人资金的集合投资
,不应该成为大额持有人甚至是大型机构投资人翻江倒海的工具。
在国内,目前对单一持有人的申购规模是不做限制的。基于此,如果大型机构持要频繁进出,应该向这些机构收取费用以弥补长期持有人。应该给中小投资者补贴的赎回费并没有全部计入基金资产做为对长期持有人的成本弥补。相反,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了赎回费之后,反而有一定的财力变相减免机构持有人的交易成本。在赎回费和申购费“补贴”下,机构投资人更加频繁进出开放式基金,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中小投资人的交易成本负担。
打个比方,开放式基金犹如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基金管理公司是船长,持有人是乘客。一部分乘客频繁上船和下船,导致航行时断时续,给还在船上的乘客造成冲击。频繁的申购和赎回让基金资产处于不稳定状态,而由此增加的交易成本由长期持有人即还在船上的乘客承担。赎回费本来是作为对长期持有人的补偿,却被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作为销售费用。基金行业希望持有人长期投资,但结果却是长期投资者负担短线客交易成本并承受由此引起的冲击。这背后暴露的是全球开放式基金“共同集合”理财存在的内在缺陷问题
(南方财富网SOUTHMONEY.COM)
(责任编辑:张晓轩)
⑸ 请高手来解决两道期货从业考试计算题
第二题:10000个指数点,利息为10000×6%×3/12=150点,红利10000相当于100指数点,剩余的2个月的利息为100×6%×2/12=1点,本利共计101点,净持有成本150-101=49点,所以理论点数为10049点
第三题:指数点为10000点,已算得理论点数为10049点,股票买卖的双边手续费和市场冲击成本各为成交金额的0.5%,即合计为成交金额的1%,股票买卖的双边手续费和市场冲击成本为10000×1%=100点,期货合约买卖手续费双边为2个指数点,市场冲击成本也是2个指数点,期货合约买卖手续费和市场冲击成本共4个指数点,借贷利率差为10000×0.5%×3/12=12.5点,三项合计,100+4+12.5=116.5,无套利上界为10049+116.5=10165.5,下界为10049-116.5=9932.5
⑹ 期货套利怎么做 风险和收益怎么样
期货套利风险相对于单纯投机风险小,但收益见效时间长,收益保持中下。
期货套利是指利用相关市场或者相关合约之间的价差变化,在相关市场或者相关合约上进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在价差发生有利变化而获利的交易行为,如果发生利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差进行的套利行为,那么就称为期现套利。
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套利原理:
指投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和相对应的一揽子股票的交易策略,以谋求从期货、现货市场同一组股票存在的价格差异中获取利润。
当期货实际价格大于理论价格时,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买入指数中的成分股组合,以此获得无风险套利收益,称为“正套”。
当期货实际价格低于理论价格时,买入股指期货合约,卖出指数中的成分股组合,以此获得无风险套利收益,称为“反套“。
市场中常常出现价格分布不寻常的合约组合,有些可以成为投资者套利交易的良好对象,有些则是“套利陷阱”,其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很好的价差回归,有时甚至会出现令人诧异的变化,导致套利失败。因此投资者要格外小心下面几种“套利陷阱”。
1.不做跨年度的跨期套利
2.不做非短期因素影响的正向套利
由于套利机会是依据中长期价格关系找到短期价格呈现偏离的机会,发生套利机会的因素一般都是短期或者突发事件引起的价格异变,所以,一般不应介入非短期因素影响的正向套利时机。
3.“逼仓”中的套利危险
其风险重要在跨期套利中浮现,一般而言,跨期的虚盘套利不涉及到现货,而逼仓的风险就在于没有现货头寸做维护,当市场行情呈现单边逼仓的时候,逼仓月合约要比其它月份走势更强,其价差未涌现“理性”回归,从而导致亏损的局势。
4.不做流动性差的合约
如果组建的套利组合中一个或两个期货合约流动性很差,则我们就要注意该套利组合是否可以顺利地同时开仓和平仓,如果不能,则要斟酌废弃该次套利机会。此外,如果组合构建得足够大,则组合的两个合约都存在必定的冲击成本。在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中,参与到交割的套利须保证有足额的资金交付。
5.资金的机遇成本和借入成本
在实际投资中,两个交易账户均须备有足够的预留保证金,这会增添利息成本,从而下降收益率。我们需要斟酌资金起源是自有资金还是借贷资金,而资金借入的期限和套利头寸的持有期限可能并不匹配。
⑺ 请问什么是冲击成本
国际上通常用价格冲击成本来衡量股市的流动性。价格冲击成本也可称为流动性成本,是指一定数量的委托(订单)迅速成交时对价格的影响,因此是一个包含即时性和合理价格两方面要素的指标。
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质量报告》计算了相应的流动性成本指标(价格冲击指数),即一定数量(如10万元)交易对市场价格的冲击程度。从流动性成本看,尽管近十年来我国股市流动性有很大的改善,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较上海市场与欧、美、亚洲等市场的流动性成本,可以发现,上海市场的流动性不仅远远低于德国、东京、纽约、泛欧、伦敦、纳斯达克等成熟市场,也低于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
再举个开放基金为例说说冲击成本:
如果开放式基金是由大量的小额持有人持有的话,每日和长期申购赎回的流量是均衡的,所引发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低。如果大额持有人频繁申购将引发短期的流量失衡,所引发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高。开放式基金在美国称为共同基金,是小额持有人资金的集合投资,不应该成为大额持有人甚至是大型机构投资人翻江倒海的工具。
在国内,目前对单一持有人的申购规模是不做限制的。基于此,如果大型机构持要频繁进出,应该向这些机构收取费用以弥补长期持有人。应该给中小投资者补贴的赎回费并没有全部计入基金资产做为对长期持有人的成本弥补。相反,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了赎回费之后,反而有一定的财力变相减免机构持有人的交易成本。在赎回费和申购费“补贴”下,机构投资人更加频繁进出开放式基金,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中小投资人的交易成本负担。
打个比方,开放式基金犹如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基金管理公司是船长,持有人是乘客。一部分乘客频繁上船和下船,导致航行时断时续,给还在船上的乘客造成冲击。频繁的申购和赎回让基金资产处于不稳定状态,而由此增加的交易成本由长期持有人即还在船上的乘客承担。赎回费本来是作为对长期持有人的补偿,却被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作为销售费用。基金行业希望持有人长期投资,但结果却是长期投资者负担短线客交易成本并承受由此引起的冲击。这背后暴露的是全球开放式基金“共同集合”理财存在的内在缺陷问题。
⑻ 什么是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啊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期现套利是指某种期货合约,当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在价格上出现差距,从而利用两个市场的价格差距,低买高卖而获利。
2012年9月1日沪深300指数为3500点,而10月份到期的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为3600点(被高估),那么套利者可以借款108万元 (借款年利率为6%),在买入沪深300指数对应的一篮子股票(假设这些股票在套利期间不分红)的同时;
以3600点的价格开仓卖出1张该股指期货合约 (合约乘数为300元/点)。当该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时,假设沪深300指数为3580点,则该套利者在股票市场可获利108万*(3580 /3500)-108万=2.47万元;
由于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时是按交割结算价来结算的,其价格也近似于 3580点,则卖空1张股指期货合约将盈利(3600-3580)*300=6000元。2个月期的借款利息为2*108万元*6%/12=1.08万 元,这样该套利者通过期现套利交易可以获利2.47+0.6-1.08=1.99万元。
(8)期货冲击成本扩展阅读
作用:期现套利对于股指期货市场非常重要。一方面,正因为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之间可以套利,股指期货的价格才不会脱离股票指数的现货价格而出现离谱的价格。期现套利使股指价格更合理,更能反映股票市场的走势。
另一方面,套利行为有助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套利行为的存在不仅增加了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也增加了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有利于投资者交易和套期保值操作的顺利进行。
⑼ 什么是期货套利 期货套利过程中的风险有哪些
1.套利操作过程中会面临指数期货保证金追加风险,若投资资金调度不当,可能迫使指数期货套利部位提前解除,造成套利失败。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现金比例,掌握好资金调度,以规避保证金追加风险。
2.进行反向套利(初期买指数期货、卖现货指数)时,如果相应操作为融券情况,在卖空现货指数后股票大涨情形下,套利操作将面临保证金追加风险,从而加大资金投入额,稀释利润。另外,套利操作过程中融券的股票可能会出现暂停交易、除权除息等情况,造成融券的股票必须强制回补,而使模拟股票组合中部分股票部位暴露在风险中,阻碍套利交易进行。
3.进行套利操作时,套利部位必须迅速建构完成,否则期货与现货关系会改变。而短期间进场买进或卖出大规模的现货,会造成供需失衡进而影响现货价格变化,使得最后成交价与买卖价格出现差距产生买卖价差,即市场冲击成本。因此,因为不同股票的流动性不一致,因此市场冲击成本需要被估计。如果此成本被低估,套利可能转为套损,因此合适地控制市场冲击成本将是套利成功关键之一。
4.在以持有成本模型和期货预期理论来构建套利操作时,因为股利的预期成为期货理论价格估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股利发放的不确定性成为套利操作中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