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贵金属的外溢效应

贵金属的外溢效应

发布时间:2021-09-13 12:06:39

1. 什么是内敛效应什么是外溢效应

内敛效应
名牌企业在行业内是佼佼者,它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辛勤劳动,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名牌企业以其形象力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精神状态得到提升。比如中国的联想集团,以民族品牌为号召的四川长虹及“明天会更好”的海尔集团,它们的良好形象使生活、工作在这样企业中的员工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并能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给每一位员工以士气、志气,使员工精神力量得到激发,从而更加努力,认真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积极性。名牌的内敛效应聚合了员工的精力、才力、智力、体力甚至财力、使企业得到提升。今天一些中国名牌企业内部团结,蓬勃发展的势头也可证明这一点。
名牌产品或企业常是一个区域的名牌,对于区域的发展来说,名牌还具有宣传效应、龙头效应、稳定效应及支柱效应。

外溢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所产生的技术外溢的比较,可以看出,FDI确实对东道国经济存在着外溢效应,但是有关外溢效应的决定因素,以及外溢效应的规模和范围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来说,并没有一致的实际证据。特别是对于转型中发展不平衡的经济体更是如此。东道国和东道国工业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系统差异决定了FDI的外溢效应。这些外溢效应是否容易实现取决于东道国公司从事投资和学习吸收外国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动机。当东道国公司拥有传统的技术优势时,流入的FDI对东道国公司的生产率产生更有益的影响,或者说如果外资公司与东道国公司的技术广义地讲是互补的,那么潜在的技术外溢效应将容易被广泛地捕获。相反,东道国公司与FDI公司之间大的生产率差距以及大的市场份额将阻碍技术外溢效应。如果东道国公司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FDI公司的技术和东道国公司的技术之间大的差距可能阻碍东道国公司对技术外溢效应的捕获,换句话说,东道国公司的技术能力足以与FDI公司之间进行直接竞争,将有益于相应的技术外溢的捕获。
总体上来说,外溢效应主要集中于中等收入或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效应存在于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这些结论强调了东道国竞争力对技术外溢的重要性。在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中,很少有东道国公司与跨国公司存在直接的竞争,也很少拥有技术技能吸收现代跨国公司的技术。此外,要使FDI流入产生正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FDI流入对东道国企业的生产率的提高,那么东道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较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等优先条件。根据以上分析的FDI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在制定引进FDI的政策时应该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FDI公司与东道国公司之间大的技术差距或者说东道国公司的技术能力不足以与FDI公司进行竞争,那么这将与FDI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的同时,应该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R&D)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以此提高东道国公司的技术学习和吸收能力,促进FDI公司的技术向东道国公司的扩散,进而提高东道国公司的竞争力和生产率。另一方面,如果引进的外资具有较少的技术先进性,那么几乎将没有任何可以捕获的技术外溢效应产生,因此引进外资的政策应该强调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或技术密集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注重设备机器等的硬技术的引进,还应注重管理、知识和研发等软技术的引进。
2.FDI公司技术外溢效应的幅度取决于FDI公司对技术的占有,并与FDI公司较严格的技术控制有关。因此,引进外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必须经过东道国企业学习、吸收和获取才能够产生技术升级和技术进步。由此,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的同时,应该强调开发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转移到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以此提高东道国企业的可持续的竞争力,促进东道国企业的真正的技术进步。
3.较高的外国所有权与FDI公司的技术外溢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外资的较高所有权(或独资或并购)将有可能产生对东道国行业的垄断,甚至威胁到东道国的经济安全等。特别是过高的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对东道国企业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东道国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也不利于东道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有关对外资所有权和并购吸引外资政策的制定和管理。
4.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职员的教育水平是FDI技术外溢效应产生的重要贡献因素。其中,东道国企业能够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各种商务交往活动获利,这包括对员工和管理层的训练、技术的学习和模仿以及先进生产制度、管理做法和运行机制的示范作用等。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外资企业提供的员工培训不仅直接增加了东道国公司的技术竞争力,特别是当经过培训的职员后来转移到国内公司时尤其如此,而且通过由前跨国公司的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办新公司也使东道国公司的竞争力日益增加。这种人才流动有利于将外资企业经过长期积累、高额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存量转移到东道国企业,并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因此,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应该考虑促进外资企业和东道国企业人才流动的机制和政策制定。
5.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的幅度还受到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引进外资政策上倾斜的同时,还应该加快东道国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向前链和向后链的产业基础配套能力,以及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能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制度环境和良性机制。特别是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引进外资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可以大大节省这些地区获取新技术的投资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引进外资将是促进和加快这些地区形成跳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也意味着要通过引进外资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开发,必须强调这些地区的产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建设、市场制度改革和外资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等软环境的建设,以此提高外资的先进技术、研发能力、管理技术等稀缺资源的技术外溢效应,这是促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形成追赶效应和跳跃式发展的最佳捷径。

2. 什么是"溢出效应"

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称为溢出效应。

当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溢出效应的主要内容。溢出效应分为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等。

(2)贵金属的外溢效应扩展阅读:

溢出效应理论

1、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3. 溢出效应的经济效应

宏观经济分析的着眼点在于森林而非树木。我们强调联系全球经济世界金融市场的经济链环和溢出效应,力图以此来说明部门和国家间相互影响的意义。左右全球经济的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全球经济的下滑的速度之快、蔓延之广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最严重的一次。我们要判断出,再膨胀政策是否能够阻止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从而使世界经济避免陷入全面衰退。
全球经济中有四个这样的溢出效应在起作用,前两个是由西方七国制造业部门的衰退引起的。当然,这是任何国家的经济中最古老的宏观经济推动力之一。过去,制造业推动着宏观经济的波动,因此这个关键的周期性部门的收缩是经济衰退的核心。这次的情况不同。世界的经济发达国家中,服务业在就业和产出中的比重在60-70%之间。但是制造业周期对于塑造国内总需求的形状仍然是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高工资的工厂工人作为消费者拥有很高的支出能力。而且,由于全球供给链的作用,制造业衰退的影响会迅速在国家传播。
毫无疑问,工业世界的主要地区已经出现了制造业衰退。就美国而言尤其如此。5月份就业人数刚刚大幅度减少了124000人,5月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又比2000年7月的峰值下降了3.6%,675000人。而且,上月的《劳动力市场报告》表明5月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了,这是本轮衰退中连续第八个月下降。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仅仅是开始。毕竟,在过去的六次衰退中,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平均下降了9%。与此同时,欧洲制造业的衰退也正在加深。5月份,欧元区和英国的采购经济指数都进一步跌破了50这一关键的门槛值。4月份,日本的工业生产比上月下跌了1.7%,比2000年8月的峰值低了7.7%。这是四个月中第三个月出现急剧下降,而且6月的降幅是政府的0.7%的预计值的两倍。
制造业衰退的两个溢出效应已经很明显: 首先,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美国对商品消费影响力减弱了。一方面,美国经济放缓后,并没有引发连锁性的减速;例如:OECD 领先指数加上6 国与成熟经济体的差异;中国保持11.5%的高速增长,商品的实际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大宗商品消费中的直接影响力开始下降;美国自2000 年以后,在许多基本金属的绝对消费量或者占全球的消费比重双双出现了下滑。
其次,从货币的角度来看,美国经济的弱势刺激了美元的贬值。一方面,美国经济相对的弱势,加上结构性的不平衡,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以及市场对于贬值的预期,从而对商品价格带来了直接的支撑;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的放缓,并没有减弱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特别是原油价格持续的上涨,反而引发了投资者对于通胀的担忧,增加了黄金的投资性需求,带动了贵金属价格的上涨。 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美国一季度GDA增长初值达到0.6%,远远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0.2%,6月份后经修正上调为0.9%,则大幅超过预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美国当局各方一直以来强调的“美国经济富有弹性”说法,同时也表明美国经济衰退并没有预料的那样严重,至少在2008年以来局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一季度经济增长还比2007年四季度增长要好一些。总体而言,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全球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看来是虚惊一场。即便如此,我们也应看到美国经济溢出效应的两面性,对世界经济来说,美国经济没有陷入滞胀泥沼未必一定是好事情。
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由4.9%大幅放缓至0.7%,而且这种趋势延续到了2008年一季度。对于美国经济负面效应拖累全球经济的担忧不断加剧,一些国家和地区寄望于美国经济衰退不会拖累全球经济前景,于是就出现了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脱钩论”。就世界经济实际来看,在美国经济大幅放缓至今的这段时期,负面效应并没有对全球经济造成显著影响和拖累,至少新兴市场和东亚经济体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欧盟自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对新兴市场和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判断和依赖,也有助于维护欧盟经济基本面。不仅欧盟如此,美国经济能够大幅提升出口摆脱衰退陷阱,很大程度上与新兴市场和东亚国家需求是分不开的,所以美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对于世界经济并不一定完全是负面的,这种观点和立场还是可取的。 至于从担忧负面溢出效应演变到脱钩论,可能就脱离了世界经济的实际,美国经济放缓的这段时期,除了其溢出效应并未对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之外,其出口是大幅增长的,而出口大幅增长是需要全球经济增长来消化的,不仅全球经济对于美国经济放缓具有弹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反哺美国经济大幅放缓。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关联程度更加紧密了,所以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脱钩论完全可能是一种误导,其目的不外乎急迫地摆脱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对一些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从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关联更加紧密的实际来看,尽管此前美国经济溢出效应的负面因素被消化了,在美国经济摆脱衰退陷阱之后,这种负面效应反而会重新萌生出来,也就是说,美国经济不是与全球经济脱钩了,而是其溢出效应表现得更具有两面性了。 虽然美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复杂难辨,甚至其表现为与全球经济正负相关的复杂性,但美国金融市场的负面效应却始终延续了下来,次贷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市场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商品价格也随之剧烈震荡。随着全球信贷紧缩形势的不断加剧,不断有金融机构爆出资产减记和损失等不利消息,资本市场也随之阴晴不定,在最关键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没有尘埃落定之前,金融市场就始终存在高度风险。如果再考虑到美国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的抽血因素,世界经济前景仍然不容乐观,还是应以提防金融市场动荡为主。

4. 外溢效应的经济学上的概念

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溢成本,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这类现象统称为外溢效应。
私人成本和私人效益是指从企业的角度计算产品的成本和效益。
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计算产品的成本和效益。

5. 经济学中的溢出效应定义是什么

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经济益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 1、由于个别企业的行为而对消费者或其他生产者可能造成的好的或坏的经济效果。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溢出效应,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6. 外溢效应简单来说是什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可举例子,

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溢成本,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这类现象统称为外溢效应.
私人成本和私人效益是指从企业的角度计算产品的成本和效益.
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计算产品的成本和效益.

7. 什么是FDI的外溢效应

FDI的外溢效应,是指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何洁,2000)。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的外溢效应既可表现为正面的,也可表现为负面的。一方面,外商投资的进入,可在东道国市场上引入竞争,迫使国内同类企业采用更为高效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同时,国内上游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为满足外资企业对其投入的中间产品的质量和标准要求,则在不断的学习与改革中提高了自己的生产效率,或者下游企业使用外资企业供应的高质量低成本中间品而获得进一步效率的提高。这种情形下,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为正。另一方面,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它的进入可能会排挤内资企业、降低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外资企业也可能会通过其雄厚的资本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挖走内资企业的优秀人才、占用国内稀缺资源,造成国内企业生产能力的下降;或者更多地使用进口品而不是国内产品作为其中间投入品,从而导致国内上游企业生产能力的萎缩。这种情形下,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为负。

8. 外溢效应的概述

当东道国公司拥有传统的技术优势时,流入的FDI对东道国公司的生产率产生更有益的影响,或者说如果外资公司与东道国公司的技术广义地讲是互补的,那么潜在的技术外溢效应将容易被广泛地捕获。相反,东道国公司与FDI公司之间大的生产率差距以及大的市场份额将阻碍技术外溢效应。如果东道国公司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FDI公司的技术和东道国公司的技术之间大的差距可能阻碍东道国公司对技术外溢效应的捕获,换句话说,东道国公司的技术能力足以与FDI公司之间进行直接竞争,将有益于相应的技术外溢的捕获。
总体上来说,外溢效应主要集中于中等收入或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效应存在于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这些结论强调了东道国竞争力对技术外溢的重要性。在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中,很少有东道国公司与跨国公司存在直接的竞争,也很少拥有技术技能吸收现代跨国公司的技术。此外,要使FDI流入产生正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FDI流入对东道国企业的生产率的提高,那么东道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较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等优先条件。根据以上分析的FDI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在制定引进FDI的政策时应该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FDI公司与东道国公司之间大的技术差距或者说东道国公司的技术能力不足以与FDI公司进行竞争,那么这将与FDI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的同时,应该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R&D)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以此提高东道国公司的技术学习和吸收能力,促进FDI公司的技术向东道国公司的扩散,进而提高东道国公司的竞争力和生产率。另一方面,如果引进的外资具有较少的技术先进性,那么几乎将没有任何可以捕获的技术外溢效应产生,因此引进外资的政策应该强调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或技术密集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注重设备机器等的硬技术的引进,还应注重管理、知识和研发等软技术的引进。
2.FDI公司技术外溢效应的幅度取决于FDI公司对技术的占有,并与FDI公司较严格的技术控制有关。因此,引进外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必须经过东道国企业学习、吸收和获取才能够产生技术升级和技术进步。由此,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的同时,应该强调开发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转移到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以此提高东道国企业的可持续的竞争力,促进东道国企业的真正的技术进步。
3.较高的外国所有权与FDI公司的技术外溢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外资的较高所有权(或独资或并购)将有可能产生对东道国行业的垄断,甚至威胁到东道国的经济安全等。特别是过高的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对东道国企业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东道国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也不利于东道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有关对外资所有权和并购吸引外资政策的制定和管理。
4.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职员的教育水平是FDI技术外溢效应产生的重要贡献因素。其中,东道国企业能够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各种商务交往活动获利,这包括对员工和管理层的训练、技术的学习和模仿以及先进生产制度、管理做法和运行机制的示范作用等。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外资企业提供的员工培训不仅直接增加了东道国公司的技术竞争力,特别是当经过培训的职员后来转移到国内公司时尤其如此,而且通过由前跨国公司的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办新公司也使东道国公司的竞争力日益增加。这种人才流动有利于将外资企业经过长期积累、高额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存量转移到东道国企业,并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因此,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应该考虑促进外资企业和东道国企业人才流动的机制和政策制定。
5.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的幅度还受到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引进外资政策上倾斜的同时,还应该加快东道国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向前链和向后链的产业基础配套能力,以及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能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制度环境和良性机制。特别是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引进外资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可以大大节省这些地区获取新技术的投资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引进外资将是促进和加快这些地区形成跳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也意味着要通过引进外资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开发,必须强调这些地区的产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建设、市场制度改革和外资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等软环境的建设,以此提高外资的先进技术、研发能力、管理技术等稀缺资源的技术外溢效应,这是促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形成追赶效应和跳跃式发展的最佳捷径。

9. 外溢效应的介绍

(一种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所产生的技术外溢的比较,FDI确实对东道国经济存在着外溢效应,外溢效应的规模和范围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来说,并没有一致的实际证据。东道国和东道国工业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系统差异决定了FDI的外溢效应。这些外溢效应是否容易实现取决于东道国公司从事投资和学习吸收外国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动机。

10. 什么是收益的外溢性

外在性又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

(10)贵金属的外溢效应扩展阅读:

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

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后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外部性理论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的程度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阅读全文

与贵金属的外溢效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非金融机构是指未经主管部门批准 浏览:218
类似快穿灵魂交易所文 浏览:468
票据托收交易所 浏览:809
基金理财投资10年 浏览:833
金融机构党员干部寻租调研报告 浏览:924
钱站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695
国际金融外汇交易 浏览:950
电茅股票 浏览:745
汇通理财公司怎么样 浏览:778
浩远金融是什么公司 浏览:342
淘集集有返佣金吗 浏览:927
棕榈股份2017业绩 浏览:660
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定价 浏览:688
金融机构杠杆测算 浏览:99
osc指标公式源码 浏览:587
湖北鄂信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417
通达信supertrend指标 浏览:904
开汇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70
投资型理财基金 浏览:954
吉安市汽车金融公司 浏览: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