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一机集团装甲车

一机集团装甲车

发布时间:2021-05-30 11:22:21

『壹』 中国部队的主战装甲车是

99式是我国的主战装甲车,99的125MM火炮在发射动能穿甲弹时,可穿透1100MM的均质钢装甲。
装甲车的特性为具有高度的越野机动性能,有一定的防护和火力作用,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一般装备一至两门中小口径火炮及数挺机枪,一些还装有反坦克导弹,结构以装甲车体、武器系统、动力装置等组成。为了增强防护和方便成员下车战斗,多采用前置动力装置方案。

『贰』 装甲车主要有哪些类型

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IFV)和装甲运兵车作用相近,都是运送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车辆,两者 步兵战车。
不同的地方是步兵战车的防护力较好,火力较大,能够让步兵乘车作战,本身也能够伴随下车作战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装甲运兵车则更接近于有装甲的运输车辆。
装甲运兵车
装甲运兵车(Armoured personnel carrier-APC) ,又称装甲输送车,指在战场上输送步兵的装甲车辆,一般具有高速、较低的防护力和战斗力等特点。装甲输送车除了可以运输步兵外,还可以运输物资或补给品,暂时充当装甲补给车。
装甲侦察车
装甲侦察车(Armored Reconnaissance Car),指装有侦察设备的装甲车辆,速度较快但装甲比其它装甲 中国新型轮式装甲侦察车。
车辆要薄,多用于战场侦察,一般可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两种。较著名的装甲侦察车,有德国的狐式轻型装甲侦察车、山猫装甲侦察车,法国的VBC90侦察车等等。
装甲指挥车
装甲指挥车(Armored Command Post Carrier)是具有装甲保护的移动指挥站,提供指挥官与支援的参谋和其他人员协调部队的相关事宜。装甲指挥车是早期以卡车或者是拖车为基础的移动指挥所衍生出来的架构,用意在于提供指挥单位快速移动,持续掌握情势与下达命令命且提供一些保护。大部分的装甲指挥车是从装甲运兵车改装而成,扩大内部的空间以容纳额外的人员,通讯器材与其他设备。在到达预定指挥地点之后,部分装甲指挥车还有另外设置的顶蓬可以伸出车外,进一步的扩大人员使用的空间。
装甲通信车
装甲通信车是指装有通信设备的装甲车辆,常见的设计有两种型态,一种是将通信装备与装甲指挥车合并在 WZ-721装甲通信车一起,因此并非单纯的通信车辆。另外一种是做为地面通信的活动中转站,以延伸无线电通信的有效距离,或者是克服地形对通信的遮蔽效应,强化地面单位之间的联络与资讯交换。目前各国陆军很少装备单纯的装甲通信车,不过有不少国家配备由一般运输车辆改装的通信车辆来支援地面部队的通信需求。
装甲救护车
装甲救护车,指在战场环境下实行人员救护的装甲车辆,一般只装备一至两挺机枪作为自卫武器,防护力亦很弱。主要用于抢救人员,并将重伤员运送至后方。
装甲扫雷车
装甲扫雷车特指装有清除地雷装置的装甲车辆,以协助地面部队扩速通过地雷区。装甲扫雷车可以是专门设 装甲扫雷车计用来清除地雷,或者是将清除工具附加在一般用途的坦克底盘上,无论是车轮或是履带型态的扫雷车都可见于不同国家的部队当中。
装甲扫雷车并非用于清除整个被发现的地雷区,而是将地雷区清理出一至数条的安全通道,提供地面部队人员和车辆安全通过。排除的地雷可能在过程中加以引爆,或者是移动到安全的地方之后另外加以处理。由于清理的过程当中,扫雷车可能碰触或者是引爆其他尚未发现的地雷或者是爆裂物,车辆本身对于底盘和车辆底部的保护需要特别加强,以免被地雷或者是爆裂物瘫痪而无法完成清除的任务。
装甲架桥车
装甲架桥车,指装有车桥及其架设、撤收装置的装甲车辆,主要用于快速架设桥梁,令部队迅速通过河流。
装甲架桥车
普遍装备于工兵部队。装甲架桥车可由一般坦克或自行火炮底盘改装而成,部份会保留机枪作防卫用途。
警用装甲车当示威活动和抗争会转变成失控的暴乱或群众暴力时,警方有时会出动警用装甲车控制场面。一般具有水炮功能,而车窗经特别制造,不易打碎。各地警方大多都有装甲车,以防范暴乱发生。

『叁』 我军一型8×8轮式装甲车的资料

VN1型8〤8轮式步兵战车,中.国的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已经开始在国际武.器市场推出一种新式的8x8轮式装甲步兵战车,这种车叫做VN1。
鉴于目前对新型轮式作战车族6×6驱动只有极为含蓄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而被命名为VN1步兵战车的8〤8驱动.车型只有少量图片,在这里笔者根据公.开.信息和车辆工程的基础常识,对我.国8〤8驱动新型轮式作战车辆进行一个简单的解析。
外形设计
从VNl型轮式步兵战车的外形来看,其整体设计风格和西方新发展的8〤8轮式作战车辆基本一致:动力舱和驾驶舱并列在车体前部,战斗舱居中,载员舱在车体后部。从布局来看,该车摒弃了驾驶舱居前、发动机中置的传统设计,采用能够充分利.用车首空间的前置动力设计,同时又能确保并列设计的驾驶舱具有良好的前向视角。该车驾驶舱采用串联双座,前部为驾驶员坐席,后部为车长坐席。有必要说明的是,驾驶舱串联双座的地面武.器布局一直被认为是东方式的设计,事实上这是一种谬误。西方轮式装甲输送车采用此种布局的比比皆是,既有传统西方国.家加拿大通用汽车防务公.司生产的“野牛”8X8型装甲输送车(根据瑞士莫瓦格“皮兰哈”II许可生产),也有“新欧洲国.家”芬兰帕特里亚车辆公.司研制的8X8型AMV轮式步兵战车。不过,鉴于西方大多数轮式战车习惯采用双人炮塔,这些车辆才将车长坐席由驾驶舱迁往炮塔,出现单人驾驶舱设计。采用单人驾驶舱后,驾驶员身后宽敞的空间往往也只能闲置,即便是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较高的美国“斯特瑞克”车族,也只能在这一空间上草草设置了发动机进气滤清器和涡轮增压设备。
就车辆整体布局而言,VNl型轮式步兵战车符合目前国际地面武.器发展的潮流从车辆外观来看,VN 1型轮式步兵战车采用箱形承载式车体。车体前端呈楔形,前下装甲板向内倾斜至前轮处。前上装甲板向内上方倾斜,与车顶相连,车顶水平延伸至车尾。车体两侧竖.直,车体边线上部和轮仓口线以下车体向内微微倾斜,车尾几乎竖.直,有一扇坡道板式下开尾舱门。从目前各方面透露的信息来看,VNl车族并不是所有车型都采用坡道板式下开尾门,除步兵战车之外的同底盘其他车型依然采用传统单扇右开尾门。这些微妙的变化显示出:中.国的地面武.器设计师已经接受了西方对坡道板式下开尾门缩短搭乘步兵进出载员舱时间的理念。车体的外观线条更接近西方轮式作战车辆的方正柔和,一改中.国传统轮式装甲车外型线条生硬的风格,有益于车辆内部空间的整合和敷设车辆外部附加装甲。VNl型轮式步兵战车的车首防浪板通常向上折叠,收于车体前端上部。车体前上装甲右侧后部有一面积较大的矩形动力舱顶板,其后缘和车体上部右侧的矩形散热器前缘 相连,也就是说只要将这块装甲板上的螺栓打开,把散热器向右上方掀开,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就可以实现整体吊装,整个过程在熟练的维修人员手中恐怕连一刻钟都花费不了。
设备制.造浅谈
从车辆设备陈列来看,VNl车体顶部中.央位置有小型炮塔,其外观和此前用于改装86式履带步兵战车和92轮式步兵战车的新型30毫米炮塔基本一致,不难想象它应该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地面武.器的标准炮塔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车体侧面的设计和我.国传统地面武.器相比有了极大变化:VNl车体两侧较为平.滑,发动机废气排放消.声.器和车载空调外机采用内嵌式分列车体右侧的中后部,外有网式格栅防护罩。在车体左侧后部有两个圆型射击孔,同样的射击孔还出现在尾门上部。和我.国老式同类型地面武.器相比,该车载员舱的射击孔数量极少,甚至在同底盘的其他车型上干脆取消了射击孔,这也符合当前步兵战车发展的主流趋势。车体尾部两侧各有一个带有防护罩的螺旋桨水上推进器,这说明我.国地面武.器的设计依然把南方水网作战和渡海登陆作战作为重要参量。
“新型装甲车(6×6驱动)的发动机采用了功率为300千瓦的中冷增压V型水冷柴油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功率大、油耗低的特点”。基于笔者对内燃机行业的了解,我.国能够生产300千瓦以上高速车载柴油机的企业有潍柴动力、重汽济动、重汽杭发、东风康明斯、重庆康明斯、西安康明斯、陕西渭阳、一汽大柴、一汽锡柴、玉柴集.团、上柴股份和河北华柴等,其中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柴油机都是直列汽缸,只有河北华柴的柴油发动机采用V型汽缸。在其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生BFM413BFM513~DBFMl015等三大系列产品中,前两者都是风冷发动机,后者属于水冷发动机。无独有偶的是,根据该公.司公布的数据,BF6M101 5C/MV型柴油机的额定“车用功率”和公开报道的数据完全一致。考虑到河北华柴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企业,那么VNl轮式步兵战车采用BF6M1015C/MV型柴油机作为标准配置也实属正常。不过,由于8〤8驱动的VN1轮式步兵战车对动力要求更高,不排除其发动机采用河北华柴BFM1015系列的八汽缸型BF8M1015型柴油机的可能。
那么,BF6M1015型柴油机的技术水准究竟如何呢?根据官方网站信息,BF6M101 5型柴油机是兵工集.团和河北华柴按许可证引进德国道依茨1015柴油发动机技术生产的。后者是德国道依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新一代柴油发动机,和美国卡特皮勒C系列(其中C9型装配多种新型轮式作战车辆)、底特律DDC60系列、德国奔驰OM500/900系列(相当于MTU880)、MAN D2800系列、瑞典沃尔沃D12D系列(装备法国VBCI步兵战车)、斯堪尼亚DI 12系列(装备芬兰AMV轮式装甲车)属于同一时期开发的车载柴油机。目前,道依茨1015系列柴油发动机已经被多个国.家的军用越野卡车和轮式装甲车选为标准配置,我.国重型战略装备运载车也采用这种发动机。不过,BF6M1015型柴油机和上述几种主流柴油机相比,还存在着诸如单位功率不足等缺陷。即便是BF6M1015型柴油机的最新型号——BF6M101 5CP/MV型,也不过是国际90年代中期水平,其最大功率330千瓦和排气量同为12升的斯堪尼亚DI 12柴油机相比仍有10%的差距。至于德国荷兰联合研制的“拳击手”轮式装甲输送车采用的MTU⑧90系列高密度功率柴油机,则代.表了未来车载柴油机发展的方向。毫不讳言地讲,VNl轮式步兵战车采用BF6M1015C/MV型柴油机,在国际地面武.器发动机中处于二流水准。
尽管我们改.革开放已经30年,但是在机械工业领域军工和地方仍存在严重条块分割、缺少国.家统筹战略以打破隔阂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联.盟的问题,在对外合作中仍然依靠引进技术以保持产品的先进性,而我们引进的技术往往是别人已淘汰或者准备淘汰的。事实上,即便引进的是别人正在生产的产品,技术上却经常被外方刻意缺斤短两,更何况国外车载柴油机有军用型和民用型之别。以华柴BF6M1015为例,依其技术水准而言在国内柴油发动机中可谓出类拔萃,和眼下国际民用车载机相比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有资料显示德国生产的BF6M1015最大功率已经达N400千瓦以上,高出国产机型功率30%以上,这种差距恰恰就是国外内燃机军民机型之间的差距。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国际内燃机行业在“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同时, “以民养军、军反哺民”的趋势越加明显。更重要的是,国外柴油发,动机企业之间产业联合愈加紧密,这其中包括雷诺一沃尔沃,MAN一奔驰和MTU.DDC等纵横捭阖的技术合作,特别是后者的联.盟促使了.高功率柴油机的诞生,垄断了下一代柴油机发展的绝大多数技术专利。反观我.国柴油机行业,不但军工和地方各行其道、技术标准不一,地方柴油机企业之间更是陷入纯粹的恶性竞争,相互之间的合作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车载柴油机行业大而不强,难以支撑我.国轮式作战车辆的未来发展。该是我们痛.定.思.痛的时候了,只有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凝聚整个内燃机行业的合力,才能做到车载柴油机军用型和民用型齐头并进。
根据公开报道介绍,VNl型轮式步兵战车采用的是“九进一倒”带有同步器换档的机械式变速器和H型传动系统。那么,这究竟是一套怎样的传动系统呢?目前,国际轮式地面武.器采用的变速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等。
手动机械式变速器(MT)又称手动齿轮式变速器,主要是通.过驾驶员手动操纵系统,实现不同齿轮的啮合达到变速变扭目的。由于每挡齿轮组的齿数是固定的,所以各挡的变速比是定值。这种变速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并非天然匹配,变换档位时存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旋转速度不同步的问题。两个旋转速度不一样的齿轮强行啮合必然会发生冲击碰撞损坏齿轮。因此,旧式变速器的换档要采用“两脚离合”的方式,升档在空档位置停留片刻,减档要在空档位置加油门,以减少齿轮的转速差。但这个操作比较复杂,难以掌握精确,因此设计师创造出“同步器”,通.过同步器使将要啮合的齿轮达到一致的转速而顺利啮合。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判定VNl步兵战车采用的变速器应该是这个类型的。采用这种变速器的车辆往往对驾驶员的操纵技术要求较高,不过基于其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可维护性强的特点,它仍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大型轮式地面武.器所采用。
自动变速器(AT),也称之为全自动变速器。它是利.用车速和负荷(油门踏板的行程)进行双参数控.制,挡位根据上面的两个参数进行自动升降,以实现变速变扭目的。整车技术欠缺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地面轮式武.器时,即便采用了高性能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往往也会因为车辆数据总线(CAN)电路对全车传感控.制信号的整合能力不足,出现各种难以消除的技术障碍降低战车的可靠性。而欧美地面武.器供应商在技术发展上,掌握着动力一传动系统电子控.制技术的核心知识产权,加之其丰富的车辆制.造经验,往往会采用全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配置,比如芬兰AMV、法国VBCI、德国GTKf和瑞士“皮兰哈”IV都采用了德国ZF公.司的ECOMAT系列全自动变速器。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又称之为电控机械式变速器,在机械变速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主要改变手动换档操纵部分,即在总体传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装微机控.制的自动操纵系统来实现换挡自动化。因此,AMT实际上是由一个机器人系统来完成操作离合器和选档两个动作。其核心技术是微机控.制,电子技术及质量将直接决定AMT的性能与运行质量。与全自动变速器相比,无论是总体设计还是制.造工艺,初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技术难度都要小一些。目前,我.国在重型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新型战车也会实现操纵自动化。
根据公开报道介绍,VNl型轮式步兵战车采用的是H型传动系统。与I型传动相比,H型传动缩小了垂直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了车辆的外形高度,增大了车内中部及后部的可用空间。动力从变速箱经第一根传动轴传到机械式分动箱,通.过分动箱内的中.央差速器把动力传递给二桥内的次级差速器,次级差速器将动力分成前后两路,向前的一路通.过二桥内的另一差速器将动力传给二桥和一桥的减速器,向后的一路通入三桥,再经三桥内的差速器将动力传给三桥和四桥的减速器,各桥减速再通.过半轴将动力传给车轮。H型传动结构已在意大利依维柯·菲亚特和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半人马座”系列轮式装甲车上使用,技术成熟。不过,这种传动装置对车辆传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采购成本支出较多。更重要的是,采用该传动方式的车辆任何一个车轴受到破.坏的话,将导致车辆丧失机动能力,因此目前并不是大型轮式地面武.器的主流设计。

『肆』 一个机械化步兵师有多少人多少装甲车

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也有80-100辆坦克,装甲车200多...机械化步兵师有兵力大约2万人..

『伍』 有哪几种装甲车

.坦克旧称“战车”。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能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不仅可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而且大多数还可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情况下作战。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主要用于打击敌坦克及其它装甲战斗车辆、摧毁敌反坦克武器与野战工事、歼灭敌有生力量等。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电气设备以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员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通信等任务。武器系统多装有口径105-125毫米的火炮和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力控制系统及大口径机枪等,炮弹使用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有的还装备有反坦克导弹。推进系统多采用功率为551-1103千瓦的多种燃料发动机、动液传动装置和扭杆式悬挂装置。有的安装燃气轮机,采用可调的液气悬挂装置。坦克的越野时速达30-55公里,最大行程300-650公里。防护系统中的车体和炮塔的主要部位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并配有性能良好的三防(防核、化学、生物武器)、灭火、伪装等特种防护装置和器材。坦克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坦克。轻型坦克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大于85毫米;中型坦克重20-40吨,火炮口径不大于105毫米;重型坦克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2毫米。按用途分有主战坦克、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陆坦克,扫雷坦克等等。

.主战坦克主战坦克是在战场上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战斗坦克。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发展演变成的一种具有现代先进技术特征的坦克。它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又具有中型坦克机动性好的特点,是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目前世界上装备的主战坦克有美国的MIA2、M1,俄国的T-80、T-72,德国的“豹”2,英国的“挑战者”等坦克。其共同特点是:坦克炮口径大、射程远、射速高、威力大;采用复合装甲、反作用装甲或其它特种装甲,防护能力比其它任何坦克都强;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完善的夜视夜瞄设备,可全天候作战;可在核、化学、生物战争条件下使用;发动机功率大,机动能力强,行驶速度快等。主要性能是:越野时速达30-55公里,最大行程300-1650公里,最大爬坡度约30度,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潜水深4-5.5米。

.水陆两用坦克简称“水陆坦克”,是可在水上和陆上行驶的两栖坦克。主要用于在水网稻田地带、强渡江河和登陆作战。一般体积较大,车体密闭后可浮在水面。乘员2-4人,战斗全重从几吨到十几吨不等,有的达30吨。装甲较薄,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铝合金制成,可防枪弹和炮弹破片。坦克上装有水上推进装置,利用它可使坦克在水上前进、后退和转向。水上推进装置通常有履带式、螺旋桨式和喷水式。履带划水最大时速3-7公里,螺旋桨式和喷水式推进时,最大时速7-13公里。

.扫雷坦克扫雷坦克是装有扫雷器的坦克。主要用于在地雷场中为坦克开辟通路。扫雷坦克通常在坦克战斗队形内边扫雷边战斗。扫雷坦克上安装的扫雷器有机械扫雷器和爆破扫雷器两类。机械扫雷器又分为滚压式、挖掘式和打击式三种。滚压式扫雷器利用钢质辊轮的重量压爆地雷;挖掘式扫雷器利用带齿的犁刀将地雷挖出并排到车辙以外;打击式扫雷器利用运动机件拍打地面使地雷爆炸。爆破扫雷器利用爆炸装药的爆轰波诱爆或炸毁地雷。现代一些国家在坦克上安装了挖掘与滚压相结合、爆破与挖掘相结合的混合扫雷器。由于磁感应地雷引信的出现,一些国家已开始研制磁感应扫雷器。

.装甲输送车也称“装甲人员输送车”,是车内设有乘载室的轻型装甲战斗车辆。装甲输送车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由装甲车体、武器系统、推进系统、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和三防装置等组成。车后有一个可密封的舒适的载员舱。车尾门较宽,便于载员迅速隐蔽地上下车。这种车装甲较薄,只可防普通枪弹和炮弹破片。车上武器主要是机枪或小口径机关炮。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战场上运输步兵,也可运输弹药和其它物资,运输伤员,执行侦察、行军警戒和巡逻任务。目前大多数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为6-16吨,乘员2-3人,载员8-13人,最大爬坡度25-35度,最大侧倾行驶坡度15-30度。履带式装甲输送车陆上最大速度55-7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00-500公里,越壕宽可达2.7米,过垂直墙高0.5-1米;轮式装甲输送车陆上最大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可达1000公里。大多数装甲输送车可水陆两用。

.步兵战车简称“步战车”,是供步兵机动和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执行任务。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较强的火力和一定的装甲防护力。现装备的主要是履带式,动力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前部,炮塔安装在车顶中部,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后车门较宽大,多采用跳板式,便于步兵迅速隐蔽地上下车。步兵战斗室两侧和后车门上开有射击孔。战车全重12-28吨,乘员2-3人,载员8-9人。多数能水陆两用。陆上最大速度65-7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600公里,水上最大速度为8公里/小时。车体和炮塔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轻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最大装甲厚度30毫米,正面可防20毫米穿甲弹,侧面可防普遍枪弹和炮弹破片。车上通常装有口径为20-30毫米的高平两用机关炮、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在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部队中,装备到步兵班。

『陆』 NFⅤ-1装甲车由哪些国家合作研制

中国和美国
当时中美蜜月,大家开了不少合作项目
1986年6月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与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FMC)共同研制的一种试验型履带式步兵战车。
基础就是中国的86式步兵战车,美国提供炮塔,用25毫米大毒蛇机关炮替下了73毫米滑膛炮
86步战是对bmp1的仿制

『柒』 中国最贵的地面装甲车是什么

关注军事的朋友应该会很熟悉99坦克,它算是自爱中国所有地面装甲车辆中名气最大的一个了,各种性能都比较先进,相对应的价格也不菲,保守估计是2349万人民币,其实这跟出口到泰国的相比都算不上什么了。

红旗17可以说是中国地面装甲车辆的王者了,虽然价格在中国首屈一指,但跟其他国家出口相比成本还是低了很多的,毕竟这是自行生产的,光是这一个导弹发射车一套下来就可以换4辆99A2了。

『捌』 世界上最先进的装甲车是什么型号的

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自从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出现后,经过不断改进,出现多种改进型,其改进型主要有M2A1、M2A2、M2A3等型号。如M2A1型装备有“陶2”反坦克导弹,并配有新型炮弹;M2A2型采用新的装甲防护,换装了大功率发动机,改善了火控系统;M2A3型采用前视红外传感器,并配装激光测距仪和车载导航设备,提高了战车识别能力和命中率。7车体为铝合金焊接结构,车前部上装甲和顶装甲用铝合金,炮塔前部为钢装甲。性能: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83千米,单位功率26马力/吨。改进型M2A3于1994年8月问世,2000年8月服役。编辑本段发展型号
M3A1/A2/A3/A2DOS骑兵战车 战锤布雷德利 M6后卫防空战车 M7火力支援车
意大利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意大利“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早在 1990 年就已批量生产了,相信广大兵器迷对它并不陌生。这种装甲车由于装有大口径加农炮而具有了强大的火力,再加上其轮式底盘出色的公路机动性和较好的越野机动性,使它能够独立遂行侦察和反坦克作战任务,故被人们称为“轮式坦克”。但是今天我们介绍的不是“半人马座”的原型车,而是拥有 120 毫米坦克炮的增强火力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侦察车。

1998 年,“半人马座”车的原生产商,意大利依维柯•菲亚特-奥托•梅莱拉集团开始自筹资金研制一种火力更强大的“半人马座”。这种新车型取消了原车型的 105 毫米线膛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120 毫米滑膛坦克炮。 2002 年完成时,新“半人马座”便成为与最新作战坦克装备相同火力的第一种轮式装甲车辆。

这种新型火炮的弹药与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的 l20 毫米火炮弹药相同,但该火炮采用了 45 倍口径身管,比大多数坦克的 44 倍口径身管还长,然而其炮身仅重 2500 千克,比“公羊”主战坦克的 l20 毫米坦克炮轻了 700 千克。这样低的重量主要是通过采用最新型高强度特种钢制作炮身得到的,这种钢材的拉伸屈服应力达到了 1500 兆帕,也就是说达到了任何最新一代坦克炮所用钢材的拉伸屈服应力标准。另外,炮管采用了内膛挤压硬化法并镀铬,还安装了抽烟装置和热护套。可以说,这种火炮与当今主战坦克火炮相差无二。

作为轮式车辆,火炮的后坐力成为影响连续开火和瞄准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后坐力,这种火炮安装了新式的“胡椒瓶”形炮口制退器 ( 代替 105 毫米火炮的开槽炮口制退器 ) 。火炮的后坐距离减少到 550 毫米 (105 毫米火炮的后坐距离为 750 毫米 ) ,后坐力则减小到 25 千牛。这样小的后坐力,大多数的轮式车辆都能承受。

新“半人马座”采用了一种新式的 HITFACT 炮塔,同火炮一样,这种炮塔也是奥托•梅莱拉公司研制的。炮塔的总体布局类似于原“半人马座”:将车长位置设置于车辆前部火炮的左侧,装弹手在炮长的后面,炮长在火炮的右侧。炮尾布置有 9 发炮弹,车体内还有 26 发炮弹。除了主炮之外,车辆还装备了 1 挺 7.62 毫米并列机枪,并在车长舱口布置了 1 挺 7.62 毫米的辅助机枪。此外,炮塔的前部两侧各安装了一组 4 具 Galix 公司的 80 毫米烟幕弹发射器。

新“半人马座”火控系统也由奥托•梅莱拉公司提供,比以前装备的伽利略公司的 TURMS 火控系统更加先进。其中车长装备有意大利伽利略公司的稳定式全景瞄准镜和 6 具潜望镜,用于观察车辆四周,而炮长则装备有整合第二代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的独立式稳定瞄准镜,而装弹手还装备有 3 具潜望镜。此外,火控系统还包括有战场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跟踪仪。

主炮在高低俯仰和炮塔转动时保持稳定,炮塔采用全电驱动方式。这较原“半人马座”的电动液压驱动又是一个重要的改进。与全钢装甲的原“半人马座”炮塔不同的是,新车型的炮塔采用了铝装甲,而钢装甲和复合装甲板可以附加到铝装甲上。因此,这种装有 120 毫米火炮的 HITFACT 炮塔的基本重量仅为 5.8 吨,大大低于原炮塔的 7.5 吨,即使达到最高防护等级也只有 6.6 吨。

虽说新“半人马座”基本型的重量仅 25.5 吨,但它的防护力并不差,可全方位防护 l4.5 毫米重机枪穿甲弹的攻击。此外,它还可以抵挡当量 6 千克 TNT 炸药地雷在任何一个车轮下和当量 3 千克 TNT 炸药地雷在车体腹部下的爆炸。当加装附加装甲,车重增加到 28 吨时,其 60 度倾角的前部弧形装甲还可防 25 毫米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车体底部能抵御当量 6 千克 TNT 炸药地雷的爆炸。另外,由穿孔钢板制成的储物筐还可以加强炮塔尾部的防弹能力。

机动性高是轮式装甲车辆的一大优势,“半人马座”也不例外。新车型的底盘与原“半人马座”基本相同,即动力舱和驾驶员舱并排设置在车体前部。动力装置仍采用了依维柯公司的 6V-TCA 型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 383 千瓦,但可换装一种新式 6V 柴油机,功率至少可达 440 千瓦。与 6V-TCA 型柴油机匹配的是德国 ZF 公司生产的有 5 个前进档和 2 个倒档,并带中央可锁定差速器的 H 型传动系统。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挂,越野性能优异。车辆转向时,通常通过前部两个车桥进行,但在低速行驶时第四车桥也可辅助转向,这样可以减少轮胎磨损并使转向半径减小到 9 米。此外,全部车轮都采用泄气保用轮胎,并装有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

由此可见,新型“半人马座”已成为一种具有一定战役机动能力的、性能非常优越的轮式装甲车辆。其 120 毫米火炮使它在火力方面可与任何作战坦克匹敌,但自身重量却轻得多,新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的确是一辆真正的“轮式坦克”。

意大利陆军对“半人马座”轮式装甲战车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具有当代战斗坦克的火力,还要具有战略机动性,它必须能够依靠自身动力在意大利半岛的各种地形上高速机动。为了满足意大利陆军的这一需求,依维柯公司防务车辆部 (DVD) 与奥托梅拉拉联合展开研发工作,即为 8 × 8 “半人马座”轮式车装备一门能够发射北约标准的 105 毫米坦克炮弹。意大利陆军 1989 年从依维柯菲亚特 - 奥托梅拉拉 (CIO) 公司定购的 400 辆“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将成为迄今为止第一种装备高膛压 105 毫米坦克炮轮式装甲车。

在首批“半人马座”装甲车交付部队仅一年后,即 1993 年, 20 辆“半人马座”装甲车便被用于联合国的索马里维和行动。随后,“半人马座”成为意大利参加在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及最近在伊拉克的维和部队的主要装备。

由于“半人马座”的出色表现,西班牙陆军也在 1999 年定购了 22 辆并在 2002 年追加了 62 辆该型装甲车。第三个装备该型装甲车的部队是埃及陆军,但他们装备的是意大利陆军过剩的“半人马座”装甲车。 2000 年,美陆军向意大利陆军租借了 16 辆“半人马座”装甲车以用于其装备机动火炮系统前的训练。租借合同从最初的两年延长至 2004 年。

1994 年, DVD 采取独立风险投资方式在“半人马座”装甲车底盘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一种步兵战车的演示车。随后,意大利陆军决定将这项计划继续下去,并在 1999 年定购了 3 辆这种步兵战车的原型车,这就是后来的“半人马座” VBC 。随后,意大利陆军决定装备安装有奥托梅拉拉“打击拳”炮塔和 25 毫米 OerlikonKBA 自动机关炮的步兵战车型“半人马座”;意大利陆军将购买 200 辆该型车。其变型车中的指挥车正在评估,而救护车和迫击炮运载车正在开发中。另外, CIO 公司正计划与法国地面武器系统工业集团合作研制工程车。

CIO 公司在 1998 年再次牵头以独立风险投资方式研制一种动力性更强的“半人马座”车。新型车辆采用 120 毫米滑膛坦克炮代替了原有的 105 毫米线膛炮。当该车的原型车在 2002 年一问世即成为世界上第一种与最先进主战坦克具有相同火力的轮式战车。

新车所装备的火炮能够发射与“公羊”主战坦克 ( 及同时代坦克 ) 相同的 120 毫米炮弹,与它们不同的是新型车辆的火炮为 45 倍口径而不是 44 倍口径。其炮管采用了最新型高硬度炮钢,张力屈服值为 1300 兆帕,达到了最现代化坦克炮的用钢水平。炮管为自紧式并进行了镀铬处理,配备有抽烟筒和热护套。

为了降低后坐力,火炮安装了新型胡椒罐式炮口制退器 ( 代替了 105 毫米火炮的槽式制退器 ) ,将制退效率提高了 25 ~ 30% 。火炮的后坐距离为 550 毫米,少于 105 毫米火炮的 750 毫米,其 25 千牛的后坐力与整车的质量协调一致。

120/45 毫米火炮安装在有奥托梅拉拉公司研制的新型 HITFACT 炮塔上。炮塔的整体布局与早期“半人马座”相似,但将车长的位置移至火炮左侧,装填手位于炮长后面,炮长在火炮右侧 ( 这一设计与大部分西方坦克相类似 ) 。这一与众不同的布局来自于早期的“半人马座”设计,最初设想为采用双人炮塔和自动装弹机。但是为了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最终取消了自动装弹机。载弹量为火炮弹架 9 发,车体内 26 发。

除主炮外,炮塔还配备了 7.62 毫米并列机枪和一挺安装车长舱口的相同口径机枪。炮塔正面两侧各有 4 具 80 毫米加里克斯 (Galix) 烟幕弹发射器。

车长配备有伽利略公司的稳定式全景观瞄镜和用于侧面观察的 6 具潜望镜;炮长配备有一具带第二代热成像仪和护眼激光测距仪的独立稳定式瞄准镜。主炮采用纵向稳定而炮塔为横向稳定,火炮和炮塔均采用无刷电动机驱动。

与早期“半人马座”不同的是,新型车辆采用铝装甲代替了原有的钢装甲,并加入了钢板和复合装甲面板。这使得基本的 HITFACT 炮塔重量仅为 5.8 吨。而早期炮塔的重量为 7.5 吨。在加装附加装甲后,新炮塔的重量也不超过 6.6 吨。然而,其安装尺寸,特别是炮塔座圈保持不变,因此新炮塔只需经过些许调整即可替换原有炮塔。

在采用基本配置的情况下,“半人马座”加上 HITFACT 炮塔的重量为 25.5 吨,能够抵御 14.5 毫米重机枪在近距离内发射的穿甲弹。其基本装甲还能承受 6 千克 TNT 炸药在任何一个车轮下面爆炸以及 3 千克 TNT 炸药在车底部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加装附加装甲后,整车的重量增加到 28 吨,能够抵御从车首 60 度正面弧形区域内射入的 25 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甚至能够抵御更大口径穿甲弹药的打击。同时每个车轮能够承受 8 千克 TNT 炸药的冲击,车底部能够承受 6 千克 TNT 炸药的爆炸。炮塔后部安装有装甲炮塔篮。

新型车的底盘基本与早期“半人马座”相同,这意味着发动机舱和驾驶舱都位于车体前部的一侧。发动机仍采用依维柯公司的 6VTCA 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相当于“公羊”主战坦克 V-12 柴油发动机的一半,许多零部件均能够与其通用。 6VTCA 发动机的功率维 383 千瓦 (520 马力 ) ,但是研制新型 6V 柴油发动机的工作仍在进行中,新型发动机将增加一种通用轨道喷射系统,预计能够将功率提高到 440 千瓦 (598 马力 ) 。

发动机与采用许可证制造的 ZF 自动变速箱和一套带有单一中央差速器的 H 式动力传动系统相结合,变速箱有 5 个前进挡和 2 个倒挡。车轮采用带梅赛尔液压弹簧的麦克弗森式悬挂独立定位。转向机构采用常规的两个前桥转向,但在低速时,第 4 桥也能实现转向,这将能够较少磨损轮胎并将转弯半径减至 9 米。车轮采用 14.00-20 泄气保用轮胎,并配有中央轮胎充气系统 (CTIS) 。

所有这些使得装备有 HITFACT 炮塔的新型“半人马座”装甲车具备轮式装甲车的作战机动性能,同时其 120 毫米火炮也能与任何一辆主战坦克的火力相匹敌。

变型车

VCB-- “半人马座”的装甲人员输送车车型,采用了包括装备 25mm 机关炮, 60mm 火炮和 12.7mm 机枪在内多种炮塔。

『玖』 中国装甲车型号大全

90式履带装甲车族
63式履带装甲车族
85式履带装甲车族
86式履带步兵战车
04式履带步兵战车
05式履带两栖突击车
05式履带两栖步兵战车
2000式履带伞兵战车
92式6X6轮式步兵战车
09式8X8轮式步兵战车
08式6X6轮式装甲防暴车
WZ523型6X6轮式装甲车

主要就这些了。参数如下:

90式履带装甲车:
车长:6.744米
车宽:3.148米
车高:2.376米(含炮塔)
底盘高:0.42米
战斗全重:14.5吨
单位压力:0.55千克/平方厘米
乘员+载员:2+13人
动力装置:1台KHD BF8L413F型8缸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320马力
最大公路速度:67千米/时
最大公路行程:500千米
垂直越障高:0.7米
越壕宽:2.2米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40%
正面装甲厚:12毫米
武器:1挺54式12.7毫米机枪,备弹:1120发
85式履带装甲车:
车长:6.125米
车宽:3.060米
车高:2.586米(含炮塔)
底盘高:0.46米
战斗全重:13.6吨
单位压力:0.546千克/平方厘米
乘员+载员:2+13人
动力装置:1台KHD BF8L413F型8缸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320马力
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时
最大公路行程:500千米
垂直越障高:0.6米
越壕宽:2.2米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40%
武器:1挺54式12.7毫米机枪,备弹:1120发
63式履带装甲车:
车长:5.476米
车宽:2.978米
车高:2.850米(含炮塔)
底盘高:0.45米
战斗全重:12.6吨
单位压力:0.57千克/平方厘米
越壕宽:2.0米
其它都与85式一样
86式履带步兵战车:
车长:6.74米(未开防浪板)
车宽:2.97米
车高:1.92米(含炮塔)
底盘高:0.4米
战斗全重:13.3吨
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时
最大涉水速度:7千米/时
最大公路行程:510公里
爬坡度:58%
侧倾坡度:46%,垂直越障高:0.8米。
04式履带步兵战车:
战斗全重:20吨
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时
最大水上速度:20千米/时
最大公路行程:550千米
乘员+载员:3+7人
武器:1门100毫米线膛炮(可炮射反坦克导弹)
1门30毫米并列机炮,备弹:500发
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2000式履带伞兵战车:
车长:5.3米
车宽:2.6米
车高:2.2米(含炮塔)
战斗全重:8.5吨
载员+乘员:3+4人
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时
武器:1门30毫米炮
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红箭”-73D反坦克导弹
92式6X6轮式步兵战车:
车长:6.73米
车宽:2.86米
车高:2.89米(含炮塔)
底盘高:0.41米
战斗全重:15吨
载员+乘员:2+11人
动力装置:1台KHD BF8L 413FCV8型柴油机,最大功率:215马力
最大公路速度:90千米/时
最大公路行程:800千米
垂直越障:0.5米
越壕宽:1.2米
爬坡度:60%
武器:1门ZPT-90式25毫米机炮,备弹:400发
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1000发
09式8X8轮式步兵战车:
车长:8米,车宽:3米,车高:2.1米,底盘高:0.4米, 战斗全重:20吨, 最大公路速度:100千米/时,最大水上速度:8千米/时,最大公路行程:800千米,垂直越障:0.55米,越壕宽:1.8米,载员+乘员:3+7人,动力装置:一台BF6M1015CP型水冷式柴油发动机,单位功率:16.5千瓦/吨,武器装备:1门30mm机炮,+1挺并列86式7.62mm机枪+“红箭”-73C反坦克导弹(射程:3000m,线导),
防护能力:
正面:(常规/披挂装甲):100m抵御12.7mm穿甲燃烧弹/1000m抵御25mm穿甲弹
侧面:(常规/披挂装甲):100m抵御7.62mm穿甲燃烧弹/100m抵御12.7mm穿甲弹
后面:100m抵御7.62mm普通弹

只有这些了,剩下的都找不到参数了!!!
参考资料: 《简氏 坦克与装甲车鉴赏指南》

阅读全文

与一机集团装甲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做金融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公司 浏览:130
绍兴华融证券 浏览:32
融资租赁年利率怎么算 浏览:22
银行理财经理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浏览:36
订单融资的起源 浏览:177
联想收购ibm的融资安排 浏览:155
黄金期货合约au1712 浏览:608
委托个人投资理财是否合法 浏览:562
国外汇款到国内中国银行代码 浏览:888
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讲话 浏览:173
中国顺客隆股东 浏览:186
sjs交易所 浏览:865
附近的海通证券交易所 浏览:934
资产负债率与融资约束的关系 浏览:595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权益失效 浏览:138
安卓版外汇天眼 浏览:407
买理财产品和基金哪一个好 浏览:260
理财公司客户答谢发言稿 浏览:237
日本4月份外汇储备 浏览:724
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材料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