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知道江苏中孚集团下的金松特钢厂的请进 高分
我现在应聘这家公司成功了,分到了下属的湟里金松特钢厂做甲方,有工程做施工,没工程时经理和我说做行政工作,就是我考虑的是这家公司效益怎么样,对于个人发展怎么样,还一个我听说金松特钢厂是铁本的,我都搞不清
『贰』 江苏中孚投资有限公司的介绍
江苏中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及股权投资的综合性实业公司。为江苏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叁』 茶文化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中国茶文化在整体上是一个综合的集成体,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渗透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其中典型的体现即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特别是佛教,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早在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的初期阶段,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庐山志》记载,晋时庐山就有“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的风气,其中东林寺名僧慧远曾以自种之佳茗招待大诗人陶渊明,谈诗论佛。到了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丛林清规》中,更是明确的把禅门饮茶的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寺院日常生活修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茶和佛教的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
佛教僧人为什么选择茶作为生活中必备的饮料,并将之升华为修行的重要部分呢?应该说,这与茶性本质有着密切的关联。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专注一境,从而开发智慧,体悟大道。在长期的坐禅过程中,要求僧人少食少眠,克服昏沉、散乱等无名烦恼,达至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从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来说,茶正好可以提供最理想的帮助。茶叶性淡而俭,醒脑提神,即能够防止磕睡和昏沉;又能够清除虚火,涤荡身心,去除疲劳,对于坐禅修行进入“禅定”,睿发精神,敏于悟道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茶汤清淡净洁,即不会违反佛门的各种戒律,而且符合佛教寂静淡泊,抑欲忌荤,提倡素食的人生态度。佛教精神与茶性本质的内在共鸣,是茶与佛教结缘的必然,也是最终形成“茶禅一味”,“茶佛一味”的基础。
我们从寺院的日常陈设和佛事活动中可以看出佛教与茶的密切关系。一般寺院都设有“茶堂”,是禅僧讨论教义、招待施主和品茗之处;法堂内设有“茶鼓”,是召集僧人饮茶所击之鼓;寺院设有“茶头”,负责煮茶献茶;寺院前有数名“施茶僧”,施惠茶水。不仅寺院的陈设和僧人的职务与茶有关,就连“寺院茶,’(佛寺里的茶叶)也按照佛教的规则有不少说法:每日佛前、灵前供奉的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龄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请众僧喝茶,称作“普茶”;化缘乞食的茶称作“化茶”。可以看出,佛教对饮茶的重视,使饮茶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几乎寺必有茶,僧必善茗。
茶既然渗透到寺院日常生活中,自然与僧人的修行生活发生了关联。佛教认为,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不存在佛法,在生活的每一刹那都可以修行悟道,饮茶既然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可以通过饮茶参禅悟道。据《五灯会元》记载:儒士陆希声曾拜见仰山慧寂禅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日:“不持戒”,问“还坐禅否?”师日“不坐禅”。师曰“听老僧一褐: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注:一种刨土的农具)边”。这里把吃茶与悟道直接联系起来,重在了悟,不存芥蒂。甚至以酽茶三两碗来代替持戒和坐禅,其旨是在借饮茶来明示学人“日常生活即是道”,参悟在心,圆通在意,原不必执泥于种种表象。广为流传的著名公案“吃茶去”也无非教导人们不要妄生分别,“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破迷开悟应在当下体验,若心生分别,执泥过分,反而失去了禅的宗旨。
茶道与禅学在精神上有深层的相通,宋代禅僧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赠送来华学佛的日本弟子,即是对茶与禅内理相通的精典概括。禅宗与茶道在精神本质上有着许多同构现象,禅学主张打破分别,于顿悟中得以对世俗尘念乃至佛教理论的超越;饮茶在纯雅清淡之中,通过“隽永平和”完成自我性情的升华。形式上互为依托,精神上潜在沟通。茶可以使僧侣步入理想的禅境,同时禅境也以茶人的胸怀契合,这即是“茶禅一味”的深刻内涵所在。
茶在成为寺院生活一部分的同时,僧人也通过生活中的实践推广了茶。首先在茶树的栽培上,僧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常说“高山出好茶,名茶出名山”,而远离尘嚣,高山密林正是佛教建寺庙的地方,“天下名山僧占多”,为僧人种植茶树提供了理想的天然环境,也因此培植出了无数好茶。如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样地,素有“佛天雨露,帝王仙浆“之名的名茶“天台云雾”就首创于僧人之手:现今仍享有盛名的西湖龙井茶,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在天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去的。四川雅安的蒙山茶,相传是西汉蒙山甘露寺禅师吴理直所栽,称为“仙茶”。庐山云雾茶是晋代名僧慧远在东林寺所植,福建武夷山出产的名茶“武夷岩茶”,以寺院的采制最得法,僧人们把很据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风尾龙须“三种名茶;武夷山天观寺所产的大红袍,也是寺院名茶;江苏洞庭东山的水月院山描所植并制的“水月茶”。安徽黄山松谷庵所产的黄山毛峰、安徽九华山的九华毛峰。徽州松萝庵的松萝茶等,都是产于寺院的名茶。佛教僧人对于茶树的培植直接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名茶竟出。更加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茶,早是作为贵族阶层特有的上等饮品,一般民众难以企及,它的广泛普及传播和佛教的僧人有着密切关系。寺院拥有寺产茶田,不用上缴国家税收,不仅可以自产自用,而且经常举行大型的施茶活动。《入唐求法巡札行记》载:“(法会中》设无碍茶饭。十方僧俗尽来吃。”寺僧以茶结缘的情形还大量的出现在唐人的诗歌中,如诗人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茶熟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玉泉之山,旷古未晓,因持之见遗。兼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诗曰“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芽。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全摘应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彻下金沙水。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菁彻骨烦襟开。”茶可以说是随着佛法的传播而普及的。人们在接受佛教教义的同时,对于寺院生活的方式自然也潜移默化的吸收。据唐人封演所著《封氏见闻录》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以茶过道闻于世的日本,原来并不产茶。在唐代日本留学僧人才从中国明州广惠禅寺和宁波天童寺把茶籽常回日本梵释寺种植的。日本第一部《茶经》,,也是由宋代日本禅僧传播佛法过程中所作,对推动日本的社会饮茶起了很大的作用。
僧人对茶艺的发展也起过重要作用,他们最早吸取民间方法将茶叶、香料、果料同挂、姜等一起煮饮,并称之为“茶苏”。到了宋代,余杭径山寺还举行“茶宴”和“斗茶”活动,并且发明把嫩芽研成粉未。用开水冲泡的“点茶法”。这些都有助于当时民间饮茶习俗的普及。
『肆』 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成立于2013年04月1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承接总公司业务等。
法定代表人:郭政
成立时间:2013-04-18
注册资本: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113000165069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
公司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区凤台南路152号赛虹数字科技文化产业园01栋三层311、312室
『伍』 有没有人晓得和中国茶文化有关的诗词歌赋啊
古化咏茶的诗与词
作者:-
《茶烟》 [明] 瞿佑
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咏贡茶》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蓝素轩遗茶谢之》 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武夷茶》 清·陆廷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茶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
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
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茶花二首 [宋]苏辙
(之一)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鉏。
(之二)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茶磨二首 [宋]梅尧臣
之一
楚匠斲山骨,折檀为转脐。
乾坤人力内,日月蚁行迷。
吐雪夸春茗,堆云忆旧溪。
北归唯此急,药臼不须挤。
之二
盆是荷花磨是莲,谁砻麻石洞中天。
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茶爽添诗句
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
茶灶 杨万里
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
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
山寺喜道者至 佚名
闰年春过后,山寺始花开。
还有无心者,闲寻此境来。
鸟幽声忽断,茶好味重回。
知住南岩久,冥心坐绿苔。
晚天雨霁横雌霓 曹冠
晚天雨霁横雌霓,帘卷一轩月色。
纹簟坐苔茵,乘兴高歌饮琼液。
翠瓜冷浸冰壶碧,茶罢风生两腋。
四座沸欢声,喜我投壶全中的。
夏日闲居 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1125-1210)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初饮高桥银峰 郭沫若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怠来眼不花。
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北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回头诗 【清】曹雪芹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莫分茶 【北宋】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竹枝词【明】袁宏道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青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各代诗人的茶诗茶词
作者:-
唐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李白
刘言史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粉细越笋芽,野煮寒溪滨。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恐乖灵草性, 事皆手亲。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敲石取鲜火,撇泉腥鳞。
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 荧荧风铛,拾得堕巢薪。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举世未见之,其名谁定传。 宛如摘山时,自指下春。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此游醒趣,可以话高人。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卢纶 皎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与赵莒茶宴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钱起 灵一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 茶
喜园中茶生
白居易 韦应物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峡中尝茶
白居易 郑谷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吴僧漫说鸦山好,述叟休夸乌嘴香。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蒲酒对病眠人。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昼偶作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柳宗元 张籍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题 禅 院
谢 山 泉
杜牧 陆龟蒙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崶寄野人家。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
茗 坡
湖州贡焙新茶
陆希声 张文规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西陵道士茶歌
茶 诗
温庭筠 郑邀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北 宋
龙 凤 茶
尝茶和公仪
王禹称 梅尧臣
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 汤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烹北苑茶有怀
尝新茶
林逋 曾巩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次韵曹辅寄源试焙新茶
汲江煎茶
苏轼 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谝香肌粉末匀;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寄茶与平甫
观化十五首(选一)
王安石 黄庭坚
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 红罗步障三十里,忆得踯躅南溪花。
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 马上春风吹梦去,依稀人摘雨前茶。
南 宋
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
陆游
一州佳处尽裴回,惟有东丁院未来。 雪芽近于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 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
临安春雨初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伯坚惠新茶
茶 灶
刘著 朱熹
建溪玉饼号无双,双井为奴日铸降。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忽听松风翻蟹眼,却疑春雪落寒江。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元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选二)
耶律楚材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笔阵阵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精神爽逸无余勇,卧看残阳补断霞。
喜春来*赠茶肆(选三)
李徳载
茶烟一缕轻飞扬。 兔毫盏内新尝罢, 金芽嫩采枝头露,
搅动兰膏四座香, 留得余香在齿牙, 雪乳香浮塞上酥,
烹煎妙手胜维扬, 一瓶雪水最清佳。 我家奇品世间无。
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君听闻,声价彻皇都。
明
采 茶 词
伯自子惠虎茗谢之
高启 徐渭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虎丘春玟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题《品茶图》
送茶僧
唐寅 陆容
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新芽。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朕自嘉。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清
采 茶 歌
余姚瀑布茶
陈章 黄宗羲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鱼前。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竹枝词
谢南浦太守赠雨前茶叶
郑燮 袁枚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四银瓶锁碧云英,谷雨旗枪最有名。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嫩绿忍将茗碗试,清香先向齿牙生。
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又称对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技夺目鲜花。现将常见内容广泛,意义深刻,集录如下: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燮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将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茶联。
在家乡,郑燮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乡亲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其中写道: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种粗茶、菜根的清贫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使人看了,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
悬挂茶联古代如此,近代又何尝不是这样,仅以杭州的(茶人之家)为例在正门上,就有这样一副茶联: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这里既说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飘飘欲仙的感受。
北京前门,大茶馆门楼的茶联: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杭州藕香居茶室的茶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君山银针是著名的历史名茶,其茶联:柳井有水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上海天然茶楼的对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吸引游客五岳山茶联: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走,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水泉。
成都望江楼茶联,作者清代何绍基: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茶联: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春茶比酒浓。
成都早年间有家茶酒铺,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这副茶酒联,奇特、贴切,茶酒客人前往,结果经营日盛。
几种历史悠久名茶综合联: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当相聚知音人。
为爱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飘香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欲买先品味,方识雾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