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前苏联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教训意义:
1)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2)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和僵化的经济体制阻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必须不断的进行改革。
3)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教条主义和学术领域的批判运动,窒息了创造精神。
5)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妥善解决民族问题。
6)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chang19... 2011-06-13
5
2
分享
南师?毕博?
流哖未央 2011-06-20
3
0
分享
时刻提防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造成对中国的渗透
⑵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固有弊端所积攒的历史问题。
解体原因有以下几种:
1、思想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知识分子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2、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3、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4、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2)苏联汇率崩溃的根本原因扩展阅读
苏联解体的历程:
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成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2、催化剂:1991年,苏联发生“8.19,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3、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原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集合,共同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
苏联解体的影响:
1、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遭到重创;
2、结束了苏美长达40年的争霸局面,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瓦解;
3、苏联的瓦解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敲响了警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改革积累了经验。
⑶ 无比强大的苏联,最后为何迅速崩溃解体呢
美国是苏联倒塌的罪魁祸首。
1、冷战中的军备竞赛。
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互相成为了假想敌,既然是假想敌,双方就开始时时推演如何能不被对手突然干趴下,于是,两方你来我往地发展军备。
常规武器的开发就不说了,仅仅核武器,苏联最多时有4万多枚,美国也曾经拥有超过3万枚。两个国家光是对这些核武进行维护,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军事上的巨量投入,让苏联不堪重负。而美国,因为经济总量远超苏联,所以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这就像那个笑话,乌鸦和 猪因为骂空姐,结果都被扔出了飞机外,乌鸦没事,因为会飞。而猪死了,因为没有翅膀,更没有降落伞。
军备竞赛,是压垮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
2、美国的经济制裁。
⑷ 苏联末期崩溃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的后果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一般是指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历史事件。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
⑸ 前苏联崩溃是因为什么
戈巴的改革+东欧的那档子事+米国=苏联解体
⑹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1、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
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西方国家宣传资本主义、攻击共产主义,从而解体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利用改革后形成的混乱局面将苏联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共产党在建设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中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导致的。
斯大林的独断专行和党内清洗,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和自以为是,勃烈日涅夫的堕落腐化和好大喜功,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总统制,无一不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苏联解体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作为与1917年十月革命一样对世界影响深远。由此苏联解体引起了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高度关注。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和研究苏联的专家都不认为苏联会解体,包括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内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与学者都对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感到意外,西方当时并不希望苏联解体,当时美国中情局还对此召开了多次的紧急会议。
美国国务卿贝克还专门带领代表团到莫斯科实地了解事态的发展。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与首都莫斯科等苏联各城市的民众对苏联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的结果却表现得异常的平静。
1991年12月21日也就是戈尔巴乔夫签署辞职文件、苏联正式解体前4天,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成立独联体协议时还讨论了苏联解体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待遇问题,最终决定为感谢戈尔巴乔夫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积极贡献,在协议中保障了给予戈尔巴乔夫非常优厚的待遇。
其中包括可以领取终身的养老金、对其和家人提供终身的私人高级医疗服务和配备医疗保健团队、配备20名警卫和专车以及在其他公共场合在内都可以享受总统待遇,而这些则完全由俄罗斯联邦政府负责解决。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所有支持叶利钦的苏联军官和官员均获得了加官进爵,但“819事件”中的主要参与者和曾经想要维护苏联体制的官员及军官们则在后来都受到了俄罗斯联邦法院的起诉和审判。
⑺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
美元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重建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体系的稳定性却取决于美元的地位是否稳固。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相继发动了对外的侵略战争以及推行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国内经济状况恶化,动摇了美元的信用,引发了美元危机。所谓美元危机是指国际金融市场上人们大量抛售美元,引起黄金价格上涨、美元汇率急剧下跌的现象。从1960年10月到1972年下半年,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的美元危机。尽管每次危机爆发时,美国以及各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但最终仍然无法挽回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命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过程就是历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过程,是美元对黄金官价的不断贬值过程。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格局构成了战后重建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在美国国际收支不断恶化,美国资本不断外流,对外贸易突然出现逆差的情况下,1971年5月和7月至8月连续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到102亿美元,而其对外短期负债却达到520亿美元,美元地位岌岌可危。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内冻结工资、物价,对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之一倒塌。
1971年12月,“十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达成“史密森协议(Smithsonian Institute Agreement)”,正式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其他各国的货币对黄金的比价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由原来不超过平价±1%,扩大到±2.25%。这是为维持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最后努力。
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小幅度贬值并不能阻止美元危机与美国国际收支危机的继续发展。1973年2月,国际金融市场上又一次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西德马克和日元,并进而抢购黄金的浪潮。1973年3月,伦敦黄金市场的价格一度涨到每盎司96美元。美元终止了兑换黄金,各国纷纷放弃了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而采用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了
⑻ 1970年代固定汇率制崩溃的根本原因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固定汇率制解体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与黄金储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货币间的汇兑平价只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映,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高估美元,低估黄金,而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灾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的恶化,特别是美国为发展国内经济及对付越南战争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不断增加货币发行,这使美元远远低于金平价,使黄金官价越来越成为买方一相情愿的价格。加之国际市场上投机者抓住固定汇率制的瓦解趋势推波助澜,大肆借美元对黄金下赌注,进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额供应和对黄金的超额需求,最终美国黄金储备面临枯竭的危机,不得不放弃美元金本位,导致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
⑼ 苏联为什么在冷战时崩溃了
因为苏联在经济改革上没弄好,
(毕竟社会主义是新事物,而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苏联没把社会主义探索好。)
⑽ 前苏联瓦解主要原因
一、内因与外因
在分析苏联解体的诸种原因的相互关系时首先遇到的就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即苏联解体主要是由于苏联本身的政治经济原因,还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和阴谋分裂活动的结果。
诚然,从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诞生的第一天起,帝国主义就把搞垮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作为它们对外战略的目标。战前它们采取武装颠覆的“扼杀”战略,遭到失败。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苏联转为实行“遏制”战略,即用政治的、经济的和军事的“对抗力量”遏制苏联,阻止苏联和共产主义思想在世界扩大影响。“遏制”战略同时也包含和平演变的内容,如前所述,初期是把苏联的瓦解寄托在下几代身上,寄托在通过施加压力使苏联政策软化和变化上;后来是通过“思想接触”,引起“不受欢迎的对比”,“播下不满的种子”,以期“有朝一日结出和平演变之果”。布什出任美国总统后进一步提出“超越遏制”战略,从此美国对苏政策主体转为和平演变战略。即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手段,使苏联对外开放、对内实行民主化,逐步纳入西方政治经济体系。与此同时,在对待苏维埃联盟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是支持民主方向下的民族主义,以各种方式支持民族分离和共和国独立,以期达到肢解苏联的目的。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和平演变战略能否得逞,归根结底取决于苏联本身的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上,苏联社会本身的问题是主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辅因。第一,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是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并提出新思维之后。戈尔巴乔夫进行的以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为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条件。第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提出和政策的转变,其社会背景是苏联同美国军备竞赛和经济竞赛双失败,是苏联传统政治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蕴育着深刻的危机。第三,广义说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由来已久,在50年代中至80年代中的整个时期苏联领导人对此还是有警惕的。赫鲁晓夫虽然提出和平共处的对外路线,但没有放弃国际上的阶级斗争。勃列日涅夫对西方开展的心理战、思想战,以及在人权、民主和自由等问题上施加的压力,也公开进行抵制和揭露。因此,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一直没有得逞。只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提出“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放弃国家利益,否定国际上的阶级斗争,认同西方价值观,在国内反共反社会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猖狂进攻、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力施压下不断溃败,才导致苏联解体和剧变。第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归根结底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竞赛,是苏联模式与西方经济制度哪个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竞赛。在苏联模式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决不会得逞的,到70年代新科技革命兴起之后,苏联模式不适合新科技发展的要求,经济进入停滞时期,而西方市场经济适合科技革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正是这一根本原因,加之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导致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