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奥巴马上台以来对华政策发布时间及简介
美国在奥巴马总统上任第一年(2009)与中国维持的密切关系,已有极为显着的大幅转变。他上任刚进入第二年(1月 20日),美国原先对中国礼让和蔼的作风,一变而摆出一付严厉唐突甚至苛刻指责的姿态。
(一)奥巴马于2009年1月20日就职时,正值由于华尔街崩溃而引发的全美经济瘫痪之低潮时期。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遭遇空前的挑战。全球经济也均遭池鱼之殃。但唯有东亚各国受损最小而以后显示复苏之进度也是最快。尤以中国为然。奥巴马深知在地缘经济的时代,为美国经济安全着想应该极力取得与太亚地区挂钩。中国除了已取代美国而成为韩国、日本、以及澳洲最大贸易伙伴以外,并且和拥有十个成员国的“东协国组织”(ASEAN,一译“东盟”)组成了一个十加一的自由贸易区。
因此,奥巴马知道要使美国为太亚地区所接受,必须先争取中国支持,而且要强调美国也是太平洋环圈的一员。奥巴马去秋走访东亚之用意即是为此。他在参加亚太经合会(APEC)年会以后,又特地参加了东协国组织的峰会。还自为第一个美国总统参加该组织的峰会,其目的乃在沫灭以前(自1967以来)美国忽视该组织的恶迹与不良印象。而他在继两次G-20峰会以及在亚太经合会场合已经会见了中国胡锦涛主席数次以后,还要坚持去访华三日(1115-182009)再与胡主席密谈的用意,也关于奥巴马的宿愿是否达成了,我们可在中方的反应上得到明确答案。在《中美联合声明》的第二部份有言‘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地区国家为本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这正是奥巴马千里迢迢寻求的肯定。真可说是求仁而得仁。何况这个承诺与保证,表示中国不畏惧美国参预亚太地区会引起与中国无味之竞争。奥巴马知道中国在心里上已有礼让美国的打算。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尽管美国国内对他的对华政策有很多批评(譬如他忽略了中国‘操纵人民币’、以及民权问题、甚至为了讨好北京而对达赖喇嘛避而不见等等),他均忍气吞声地暂不作回应。可是在麻州补选的结果一出,对奥巴马来说,情势完全不一样了。
(三)基于这种体会,奥巴马在麻州补选后立即行动。除了召回老班底(即帮助他入主白宫的竞选团队)应战以外,立即在政策上作某些紧要调整。在内政上特别加紧注意经济复苏以及帮助中产阶级与穷人等等。在外交上的调整比较慢,但有两件事情受到奥巴马政府的立即反应。第一,在麻州补选后的第三天(1 月22日),副总统拜登即现身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表面上是与伊拉克政府讨论数百名候选人被禁止参加3月27日举行的伊拉克选举问题。但,实质上是为了给美国的民众感觉奥巴马并没有忽视伊拉克问题。特别要美国人都知道伊拉克已进入以和平选举恢复正常的转型期;这样美军的驻扎就不是绝对必需的了。第二,立刻在对华政策上摆出强硬姿态。并借用谷歌在中国短暂的风波来把互联网自由变成美政府对北京叫嚣升等的借故。
谷歌曾在1月12日宣布有意将其在中国之网站关闭,并退出中国。原因是除了中国的审查制度外,还有最近遭受到一连串的骇客攻击。可是按照中国的部份网民与媒体(包括香港凤凰电视首席评论员阮次山的评析),谷歌是因为在华生意迄无起色,所以要找一个有体面的下台阶,或是与中国政府讨价还价的藉口。谷歌在中国只占全部搜索服务市场的32%,与网络拥有68%的市场相比,连一半都不到。(其实网络的网站也不断被外来(疑是美国)骇客攻击;网络也已于1月12日状告美国域名注册商。)谷歌在七天以后的1月19日却又宣布决定不退出中国市场,更在它网站的“黑板报”上宣称所有关于谷歌要退出中国的报导“全属虚构”。
尽管所谓的谷歌风波已经完全平息,可是无巧不成书,麻州的补选是在同一日举行。两天以后(1月21日),国务卿希拉里在华府演讲,宣称将提升 “网路自由”为外交重点。并很尖锐地宣告美国将助世人冲破网路铁幕,并要求北京彻底调查谷歌被骇事件。喜莱莉还语带威胁地说美国要帮助中国的网民“翻越审查墙”。这种迹近干涉他国内政的恐吓,本来与喜莱莉外交部长身份不符。但,很明显的,她是讲给美国保守派与支持共和党的民众听的。这并非只是她个人或者美国国务院的对华政策改变,因为再过两天(1月23日)白宫也有同样呛声响应。一位资深白宫官员对外宣称,奥巴马总统对谷歌在中国的网站被骇非常困恼。而且对中国一味的否认至为不满。
由此,我们知道希拉里的发言是转达奥巴马在麻州补选后政策调整的一个信息。另外,为了应付与平息美国国会的友台议员(多数是共和党),奥巴马特别迅速地在1月25日通知国会他对台湾新一轮军售的决定。据报,这批武器可能包括UH-60黑鹰直升飞机、爱国者三型防空飞弹,以及台湾防卫通讯网路相关装备。这项军售虽然说是前总统布什早在2001年批准军售台湾110亿元部份武器的分阶段执行,但发生在北京最近才警告美国军售台湾将恶化中美关系(甚至导致双方交流中断)的不久,不得不令人质疑奥巴马的动机何在。如果他不是刻意要破坏美中关系的话,那这种提高姿态正是作给国内大众看的,用以克服一般对他在外交(与国防)上“太过软弱”的严厉指-
香港1月31日电(作者 熊)美国在奥巴马总统上任第一年(2009)与中国维持的密切关系,已有极为显着的大幅转变。他上任刚进入第二年(1月 20日),美国原先对中国礼让和蔼的作风,一变而摆出一付严厉唐突甚至苛刻指责的姿态。归根究底,这是由于119日麻州(Massachusetts)为已故联邦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民主党)遗缺补选结果的震撼。在这次补选中,名不见经传的共和党人思考特、布朗(Scott Brown)高票当选,不但是打破了麻州历来民主党掌控的传统,而且在本届国会推翻了民主党在联邦参议院的战略优势。理解美国政治微妙的人,知道这代表选民对民主党高度不满以及共和党在2008大选失败以来再度抬头的迹象。由于这个震撼,奥巴马不能再忽视来自共和党与一般议论对他一年来越来越严厉的批评与指责,因而须作某些重要政策上的调整,波及他的对华政策。兹分析如下:
(一)奥巴马于2009年1月20日就职时,正值由于华尔街崩溃而引发的全美经济瘫痪之低潮时期。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遭遇空前的挑战。全球经济也均遭池鱼之殃。但唯有东亚各国受损最小而以后显示复苏之进度也是最快。尤以中国为然。奥巴马深知在地缘经济的时代,为美国经济安全着想应该极力取得与太亚地区挂钩。中国除了已取代美国而成为韩国、日本、以及澳洲最大贸易伙伴以外,并且和拥有十个成员国的“东协国组织”(ASEAN,一译“东盟”)组成了一个十加一的自由贸易区。
因此,奥巴马知道要使美国为太亚地区所接受,必须先争取中国支持,而且要强调美国也是太平洋环圈的一员。奥巴马去秋走访东亚之用意即是为此。他在参加亚太经合会(APEC)年会以后,又特地参加了东协国组织的峰会。还自为第一个美国总统参加该组织的峰会,其目的乃在沫灭以前(自1967以来)美国忽视该组织的恶迹与不良印象。而他在继两次G-20峰会以及在亚太经合会场合已经会见了中国胡锦涛主席数次以后,还要坚持去访华三日(1115-182009)再与胡主席密谈的用意,也是由于这个缘故。
奥巴马政府上台一年后,对中国摆出一付严厉唐突甚至苛刻指责的姿态。
关于奥巴马的宿愿是否达成了,我们可在中方的反应上得到明确答案。在《中美联合声明》的第二部份有言‘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地区国家为本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这正是奥巴马千里迢迢寻求的肯定。真可说是求仁而得仁。何况这个承诺与保证,表示中国不畏惧美国参预亚太地区会引起与中国无味之竞争。奥巴马知道中国在心里上已有礼让美国的打算。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尽管美国国内对他的对华政策有很多批评(譬如他忽略了中国‘操纵人民币’、以及民权问题、甚至为了讨好北京而对达赖喇嘛避而不见等等),他均忍气吞声地暂不作回应。可是在麻州补选的结果一出,对奥巴马来说,情势完全不一样了。
(二)麻州共和党人布朗被选上继任民主党耆宿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的结果,首先在于它打破了美国参议院内民主党60对共和党40的投票结构,将奥巴马的医改立法是否通过一案悬在半空中。民主党在参议院的多数,已经不能阻挡共和党以行使每个参议员均具有的冗长演说(filibuster)的权力,来阻挠表决程序的了。除此以外,更严重的是,麻州是美国新英格兰区的核心州,也是美国自由主义者的老地盘。现在连这个自由主义的堡垒都被保守的共和党攻破了。可说对民主党与奥巴马皆是一个警世响钟。
何况,在该次竞选中,为了支持民主党竞选人蔻可立(Martha Coakley),民主党还动用了两个重量级人士为其站台助选。一个是肯尼迪参议员的遗孀(Victoria Reggie Kennedy)以及奥巴马总统本人。没想到连奥巴马亲自去麻州为蔻可立站台也未能挽回大局。正好像台湾去年底的‘三合一’选举,马英九九次到宜兰县为国民党候选人吕国华站台仍不能挽回吕以‘总统牌不灵’而饮恨败选,如同一辙。
在麻州补选竞选期中,著名的共和党鹰派、前纽约市长朱立安力(Rudy Giuliani)来为布朗站台。在吹捧布朗过去军旅背景的同时,他强力攻击奥巴马总统在国防与外交上的软弱。偏偏民主党竞选人蔻可立支持奥巴马的软弱政策(包括他要由伊拉克撤军)。因而媒体乃将布朗与蔻可立之差别,最简单的归纳成他们各自在国防与外交上的立场。布朗最终高票当选,与此不无关系。根据民调,在麻州1/19补选参加投票的选民,有63%的人说,美国政府严重脱离轨道。有3/4的人说他们要送布朗进联邦参议院,为了要增强共和党实力以对抗奥巴马。这些民调结果,对于民主党来说,无异是今年11月国会期中选举的一个恶兆。所以奥巴马不得不对此严加正视。
(三)基于这种体会,奥巴马在麻州补选后立即行动。除了召回老班底(即帮助他入主白宫的竞选团队)应战以外,立即在政策上作某些紧要调整。在内政上特别加紧注意经济复苏以及帮助中产阶级与穷人等等。在外交上的调整比较慢,但有两件事情受到奥巴马政府的立即反应。第一,在麻州补选后的第三天(1 月22日),副总统拜登即现身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表面上是与伊拉克政府讨论数百名候选人被禁止参加3月27日举行的伊拉克选举问题。但,实质上是为了给美国的民众感觉奥巴马并没有忽视伊拉克问题。特别要美国人都知道伊拉克已进入以和平选举恢复正常的转型期;这样美军的驻扎就不是绝对必需的了。第二,立刻在对华政策上摆出强硬姿态。并借用谷歌在中国短暂的风波来把互联网自由变成美政府对北京叫嚣升等的借故。
谷歌曾在1月12日宣布有意将其在中国之网站关闭,并退出中国。原因是除了中国的审查制度外,还有最近遭受到一连串的骇客攻击。可是按照中国的部份网民与媒体(包括香港凤凰电视首席评论员阮次山的评析),谷歌是因为在华生意迄无起色,所以要找一个有体面的下台阶,或是与中国政府讨价还价的藉口。谷歌在中国只占全部搜索服务市场的32%,与网络拥有68%的市场相比,连一半都不到。(其实网络的网站也不断被外来(疑是美国)骇客攻击;网络也已于1月12日状告美国域名注册商。)谷歌在七天以后的1月19日却又宣布决定不退出中国市场,更在它网站的“黑板报”上宣称所有关于谷歌要退出中国的报导“全属虚构”。
尽管所谓的谷歌风波已经完全平息,可是无巧不成书,麻州的补选是在同一日举行。两天以后(1月21日),国务卿希拉里在华府演讲,宣称将提升 “网路自由”为外交重点。并很尖锐地宣告美国将助世人冲破网路铁幕,并要求北京彻底调查谷歌被骇事件。喜莱莉还语带威胁地说美国要帮助中国的网民“翻越审查墙”。这种迹近干涉他国内政的恐吓,本来与喜莱莉外交部长身份不符。但,很明显的,她是讲给美国保守派与支持共和党的民众听的。这并非只是她个人或者美国国务院的对华政策改变,因为再过两天(1月23日)白宫也有同样呛声响应。一位资深白宫官员对外宣称,奥巴马总统对谷歌在中国的网站被骇非常困恼。而且对中国一味的否认至为不满。
由此,我们知道希拉里的发言是转达奥巴马在麻州补选后政策调整的一个信息。另外,为了应付与平息美国国会的友台议员(多数是共和党),奥巴马特别迅速地在1月25日通知国会他对台湾新一轮军售的决定。据报,这批武器可能包括UH-60黑鹰直升飞机、爱国者三型防空飞弹,以及台湾防卫通讯网路相关装备。这项军售虽然说是前总统布什早在2001年批准军售台湾110亿元部份武器的分阶段执行,但发生在北京最近才警告美国军售台湾将恶化中美关系(甚至导致双方交流中断)的不久,不得不令人质疑奥巴马的动机何在。如果他不是刻意要破坏美中关系的话,那这种提高姿态正是作给国内大众看的,用以克服一般对他在外交(与国防)上“太过软弱”的严厉指责,殆无可否认。
结束语
要质问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姿态突然转变的动机,我们只须反思一下那短暂谷歌风波的开始与结束的日期,再与麻州补选的日期相比,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谷歌早在1月12日发难,向中国提出不满并倡退出中国之说。可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当时除了例行公事地敦促中国政府调查骇客事件以外,并没有雷行朱书的反应?偏偏在1月19谷歌风波由谷歌自己宣布已告结束之后两天,才有喜莱莉的严辞谴责中方(再两天之后才有白宫的响应)?所以,无论白宫与奥巴马的领导班子承不承认,在1月21日以后的美国对华姿态,完全和美国国内政党政治因麻州补选结果为民主党带来一个迫切危机感有密切关系。
依同样的逻辑推理,假如今年年底国会期中选举,共和党乘其麻州胜选余威而赢得了更多席次的话,奥巴马领导下的民主党政府,将因要应付国会压力,一定在对华政策上还会有某些逼不得已的波动。第一炮大概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以往已有保护主义议员在参议院提案,要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逼使人民币升值。他们的理由是中国操纵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强将人民币价值压低,用以帮助中国对美的输出。所以才造成了喏大的美国贸易逆差。但以往的提案,终因保护主义势力的票数不够,未能通过。但如年底期中选举共和党席次增加,可以保证类似的提案还会死灰复燃。虽然中国政府已于11月初宣布人民币将与美元脱钩,保守政客一定还会挑起其他的问题干扰奥巴马的对华政策。这也是可以预料的。总之,美国的对华政策,除了决定于美国行政部门以外,还会因其国内两党政治的音乐旋律改变而旋转。以上所言,只不过是一个最近的实例而已。
(作者为纽约大学终身教授)
⑵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的法案,那众议院和奥巴马会通过吗通过的话中国将如何反击
中国也许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对进口美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只是其一,相信这项法案会对中美贸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PS.昨晚看到这条美即将对法案进行商议通过新闻时,我就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想不到今晚看到这法案居然通过了,美方无疑在玩火~~这法案的通过是美国自身衰弱经济而又无力挽回的综合症状产生的并发症后果~~对美方来说弊大于利~
⑶ 今天中国是否被列为汇率操纵国了
中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冯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8时39分报道,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国财政部半年一次的对人民币汇率的审核报告被提交到国会。中国是否被纳入操纵汇率国家的行列,引发全球关注。
美国财政部15日在提交给国会的有关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称,在今年上半年的报告期限内,没有发现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存在操纵货币汇率行为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也就是说,报告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都没有操纵货币汇率。
根据美国1988年通过的《贸易和竞争力综合法案》,美国财政部每半年需要向国会递交一份关于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政策的报告,叫《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如果某个国家在这份报告里被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就会与这个国家展开双边谈判,或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商,以确定操纵国定期、迅速地调整汇率并消除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个法案没有明确规定万一谈判破裂会产生什么后果,但列出政府可采取的各种惩罚措施,包括征收惩罚性关税等贸易制裁。
从1989年至1994年,中国几乎每年均被美国评为“汇率操纵国”,韩国等国家亦多次上榜。但1994年之后,美国财政部没有再将其任何一个主要的贸易伙伴评为“汇率操纵国”。2002年之后,由于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走弱,盯住美元的人民币相应贬值,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美国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自2003年以来,在美国制造商的游说鼓动下,美国参众两院每年都至少有几十位议员要求布什政府对人民币汇率采取强硬措施。但是美国财政部一直没有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
在2008年12月份的那份报告里,美国财政部拒绝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只是再次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当时的美国财长保尔森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正"持续渐进的"进行汇率改革,但有必要采取更为迅即的措施。"中国需采取更快行动推进以市场决定汇率,并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在短期内更大幅度的升值。"
在今年上半年,奥巴马政府推出的首份评估报告中,也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国庆节前,记者在采访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时候,他表示:“我倒没觉得‘人民币汇率话题’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是现在是金融危机期间,有比人民币汇率更重要的问题。相比之下,像加强监管的问题,显然是更重要的问题。”
⑷ 奥巴马为什么想让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人民会造成什么影响
因为他想让中国来帮他分担金融危机。人民币一旦升值,中国在美商品竞争力大大减小,相反美国商品在中国竞争力增加。这些是有助于在金融危机中的美国。而且中国拥有美国近9000亿美元的国债,一旦人民币升值,国债缩水相当大。另外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一旦人民币升值他们又可以卷走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
⑸ 怎么看待奥巴马对中国的政策
在对华政策上,这位新任美国总统倾向于同中国建立长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主张深化美中经济安全和全球政策问题方面的高层对话,加强两国环保和军事交流。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奥巴马的当选会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 然而在贸易往来、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又让人担忧。那么这位同中国“特别有缘”的美国总统上台之后,究竟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 推动作用: 希望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 从伊拉克战争、防止核武器扩散、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等方面来说,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布什相比,可谓千差万别。只有在中国问题上,奥巴马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布什政府政策,继续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 奥巴马身边不乏经验丰富的“知华派”,必将推动新一届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向着理性、积极的方向发展。奥巴马已经明确表态,当选后将继续与中国在环保、能源合作等方面保持对话。 双方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发展 中美关系必定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一再强调中美两国有共同利益,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对台问题上,民主党一贯主张一个中国原则,主张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奥巴马也提出将反对将美国就业机会大量输出到中国,反对中国在汇率方面的政策,也许在他当选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增多。但是由于双方之前的合作关系已经非常深厚,上述的问题只是小小的担忧。在目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奥巴马一定会致力于建立中美双方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奥巴马当选消息推高美股 或定A股四年走势 美国大选的结果左右着这个全球经济头号强国的走向,并决定美股和全球股市在未来四年的走势。纽约股市4日创出24年来美国大选日最大涨幅,三大指数涨幅全部超过3%,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300点。 追随美股涨势,亚太股市周三早盘走高。日本股市日经股指早盘上涨2.82%,收盘报于9371.67点;韩国首尔综合指数大涨4.97%。 在早市未收盘股市中,中国沪深股市涨幅近3%,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上涨4.84%;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涨1.80%,台湾加权指数涨1.10%。 阻碍作用: 奥巴马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加大中美贸易压力 分析奥巴马的贸易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表示出了一个担忧。奥巴马的经济政策中,更注重创造国内就业机会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鼓励大企业从向外投资转到向内创造工作机会,时教授认为,这个政策其实有着比较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竞选中奥巴马经常发表这样的言论,认为美国的就业机会都让外国人占去了,大财团也都到国外投资给别国的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这就说明他上台之后的政策是要趋于保护主义的。”时教授说,“如果奥巴马当选,极有可能新政府会把美国已经在国外的投资和所提供的工作机会通过某种方式减少或者收回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有些报道表明一些亚洲人对奥巴马是有看法和担忧的。 竞选过程中,奥巴马自己一直提出他也是支持自由贸易的,但是言谈举止和他的利益集团的背景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还是存在的,这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 指责中国操纵汇率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倒数,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言辞日益尖锐。民主党人奥巴马把焦点集中在经济问题上,继续打“中国牌”,指称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巨大顺差与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关系。 据《大公报》报道,奥巴马是在29日公布的一封信函里做出上述评论的。他说:中国必须改变其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以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更多依靠国内本土需求的增长。 奥巴马的这封信是写给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的。他表示,自己会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国改变,他还表示:“如若当选,我将协助确保中国的进口商品不会违反适用的法律和条约。我支持贝里修订案的要求:国防部只采购在美国制造的纺织品。我亦支持将‘纱后规则’(yarn forward rule)纳入自由贸易条约。” 期待中国减少出口 希望美国人少买中国商品 奥巴马认为,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贸易,他虽然欢迎和中国贸易,但前提是中国遵守规则,在世界均衡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他建议中国发展内需,提高内需占GDP比重。这项建议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出口占GDP比重降低,也就是减低对美国出口,以改善美国劳工阶层的失业情况。换句话说,奥巴马对美国劳工阶层失业的解决方法,是希望美国人少买中国商品。 专家观点: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值得肯定 奥巴马本人虽然在竞选中,不时对中国发出一点批评,但9月22号他在《中国商业周刊》发表的《关于对华政策》的文章中,总体的政策姿态是非常积极的。这篇文章有三点值得肯定的观点:1、承认中国的重要性。2、认识到中国的复杂性。3、确定其政策目标是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不能简单用保护主义形容奥巴马的经济政策 有经济学家称,奥巴马的经济政策趋向保护主义,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陶文钊教授认为,一个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不能简单用经济学上的名词去概括的。奥巴马在竞选中透露了一些他的经济政策,比如给穷人减税,提出能源自给等。但是这远非全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是由一整套方案构成的。奥巴马当选后,肯定会召集美国一流的经济学家,一同研究出一整套的经济政策。 奥巴马对华态度理性务实 并不否认各个总统候选人的中国观会有所不同,但是美国朝野上下的共识却非常清晰: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崛起和繁荣强大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所有候选人也都曾提及美中关系是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读者可能会认为,有些美国总统对华强硬,有些比较友好。这其实是个误区。美国总统中国观的建立是一个长时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他对中国的个人感情的转变,但更为重要的则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中美双方都应当从新的全球化环境下把握两国的战略关系 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战略利益,当前全球经济所出现的调整,可以说是全球经济从剧烈的失衡重新寻找新的平衡点的过程,在这种动荡的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中国和美国都深深涉及其中,只有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才真正从长期内有利于双方的战略利益。
⑹ 奥巴马 人民币汇率 指责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作为美国的债主改变了奥巴马的动力
当奥巴马总统周日首次访问中国的时候,他将在很多方面承担起一个挥霍的消费者向他的银行家毕恭毕敬的责任。
赤裸裸的事实是,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债主——这改变了美国同这个唯一能够挑战其世界独超地位的国家之间关系的核心。
结果是,与其前一任公开推动和敦促中国遵循西方模式,在政治和经济上更加开放不同的是,奥巴马先生督促中国的时间不会太多,而更多的时候将是向北京作保证。
为了确保奥巴马此次对上海和北京进行的三天访问传达出一种和解的印象,白宫官员们已筹备数月。例如,今年6月,白宫告知达赖喇嘛,尽管奥巴马将会在某个时候会见他,但总统不会选择在10月,也就是达赖喇嘛访问华盛顿的时候见他,因为这距离奥巴马的访华日期太近了。
同样地,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曾多次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美国现任财政部长蒂姆西-盖特纳在其上任听证会上还重复了奥巴马的这一指责。但是,到了4月份,美国财政部收回了这一批评,公开表示中国没有为了便于出口而操纵汇率。
⑺ 汇率操纵国的标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以下简称《协定》)规定,IMF执行董事会于1977年4月29日通过了一项旨在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体系的决议。该决议规定了三项原则:第一项,基金成员国有义务避免操纵汇率、操纵国际货币体系、阻碍其他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者不公平地取得优于其他成员国的竞争地位;第二项,如果外汇市场的紊乱情势构成对成员国货币汇率的短期干扰,为消除这种紊乱的情势,相关成员国必要时,应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第三项,此项干预应当充分考虑到其他成员国,包括所涉及外汇的发行国的利益。
有分析指出,是否将一个国家列入汇率操纵国,更多是出于政治因素,经济和金融因素可能将退居其次。美国近期针对中国反倾销动作已经很频繁,不但对用于油井和天然气井的中国钢管征收31%的关税,还向进口中国车胎开征35%的关税。美国若再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恐怕会令中美关系极度紧张,不利于奥巴马政府寻求中国合作,应对朝鲜核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
⑻ 奥巴马上任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析奥巴马当选后对中国影响 三机遇三挑战奥巴马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二晚间轻松击败共和党竞争对手麦凯恩,成功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并成为美国历史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我和中国特别有缘,是华人的姻亲。我有一个华裔血统的侄女……我的妹夫吴加儒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华裔,现在有美国国籍。”奥巴马的同父异母妹妹玛亚出生于雅加达,有一半印尼血统。吴加儒的父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在对华政策上,这位新任美国总统倾向于同中国建立长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主张深化美中经济安全和全球政策问题方面的高层对话,加强两国环保和军事交流。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奥巴马的当选会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然而在贸易往来、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又让人担忧。那么这位同中国“特别有缘”的美国总统上台之后,究竟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推动作用:希望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从伊拉克战争、防止核武器扩散、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等方面来说,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布什相比,可谓千差万别。只有在中国问题上,奥巴马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布什政府政策,继续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奥巴马身边不乏经验丰富的“知华派”,必将推动新一届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向着理性、积极的方向发展。奥巴马已经明确表态,当选后将继续与中国在环保、能源合作等方面保持对话。双方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必定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一再强调中美两国有共同利益,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对台问题上,民主党一贯主张一个中国原则,主张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奥巴马也提出将反对将美国就业机会大量输出到中国,反对中国在汇率方面的政策,也许在他当选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增多。但是由于双方之前的合作关系已经非常深厚,上述的问题只是小小的担忧。在目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奥巴马一定会致力于建立中美双方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奥巴马当选消息推高美股 或定A股四年走势美国大选的结果左右着这个全球经济头号强国的走向,并决定美股和全球股市在未来四年的走势。纽约股市4日创出24年来美国大选日最大涨幅,三大指数涨幅全部超过3%,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300点。追随美股涨势,亚太股市周三早盘走高。日本股市日经股指早盘上涨2.82%,收盘报于9371.67点;韩国首尔综合指数大涨4.97%。在早市未收盘股市中,中国沪深股市涨幅近3%,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上涨4.84%;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涨1.80%,台湾加权指数涨1.10%。 阻碍作用:奥巴马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加大中美贸易压力分析奥巴马的贸易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表示出了一个担忧。奥巴马的经济政策中,更注重创造国内就业机会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鼓励大企业从向外投资转到向内创造工作机会,时教授认为,这个政策其实有着比较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竞选中奥巴马经常发表这样的言论,认为美国的就业机会都让外国人占去了,大财团也都到国外投资给别国的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这就说明他上台之后的政策是要趋于保护主义的。”时教授说,“如果奥巴马当选,极有可能新政府会把美国已经在国外的投资和所提供的工作机会通过某种方式减少或者收回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有些报道表明一些亚洲人对奥巴马是有看法和担忧的。竞选过程中,奥巴马自己一直提出他也是支持自由贸易的,但是言谈举止和他的利益集团的背景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还是存在的,这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倒数,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言辞日益尖锐。民主党人奥巴马把焦点集中在经济问题上,继续打“中国牌”,指称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巨大顺差与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关系。据《大公报》报道,奥巴马是在29日公布的一封信函里做出上述评论的。他说:中国必须改变其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以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更多依靠国内本土需求的增长。奥巴马的这封信是写给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的。他表示,自己会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国改变,他还表示:“如若当选,我将协助确保中国的进口商品不会违反适用的法律和条约。我支持贝里修订案的要求:国防部只采购在美国制造的纺织品。我亦支持将‘纱后规则’(yarn forward rule)纳入自由贸易条约。” 期待中国减少出口 希望美国人少买中国商品奥巴马认为,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贸易,他虽然欢迎和中国贸易,但前提是中国遵守规则,在世界均衡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他建议中国发展内需,提高内需占GDP比重。这项建议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出口占GDP比重降低,也就是减低对美国出口,以改善美国劳工阶层的失业情况。换句话说,奥巴马对美国劳工阶层失业的解决方法,是希望美国人少买中国商品。专家观点: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值得肯定奥巴马本人虽然在竞选中,不时对中国发出一点批评,但9月22号他在《中国商业周刊》发表的《关于对华政策》的文章中,总体的政策姿态是非常积极的。这篇文章有三点值得肯定的观点:1、承认中国的重要性。2、认识到中国的复杂性。3、确定其政策目标是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不能简单用保护主义形容奥巴马的经济政策有经济学家称,奥巴马的经济政策趋向保护主义,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陶文钊教授认为,一个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不能简单用经济学上的名词去概括的。奥巴马在竞选中透露了一些他的经济政策,比如给穷人减税,提出能源自给等。但是这远非全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是由一整套方案构成的。奥巴马当选后,肯定会召集美国一流的经济学家,一同研究出一整套的经济政策。奥巴马对华态度理性务实并不否认各个总统候选人的中国观会有所不同,但是美国朝野上下的共识却非常清晰: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崛起和繁荣强大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所有候选人也都曾提及美中关系是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读者可能会认为,有些美国总统对华强硬,有些比较友好。这其实是个误区。美国总统中国观的建立是一个长时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他对中国的个人感情的转变,但更为重要的则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中美双方都应当从新的全球化环境下把握两国的战略关系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战略利益,当前全球经济所出现的调整,可以说是全球经济从剧烈的失衡重新寻找新的平衡点的过程,在这种动荡的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中国和美国都深深涉及其中,只有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才真正从长期内有利于双方的战略利益。主要就是这些了!参考资料: http://news.sohu.com/20081107/n260497288.shtml
⑼ 奥巴马的上任对中国经济有什么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析奥巴马当选后对中国影响 三机遇三挑战 奥巴马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二晚间轻松击败共和党竞争对手麦凯恩,成功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并成为美国历史首位黑人总统。 奥巴马曾经说过:“我和中国特别有缘,是华人的姻亲。我有一个华裔血统的侄女……我的妹夫吴加儒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华裔,现在有美国国籍。”奥巴马的同父异母妹妹玛亚出生于雅加达,有一半印尼血统。吴加儒的父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 在对华政策上,这位新任美国总统倾向于同中国建立长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主张深化美中经济安全和全球政策问题方面的高层对话,加强两国环保和军事交流。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奥巴马的当选会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 然而在贸易往来、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又让人担忧。那么这位同中国“特别有缘”的美国总统上台之后,究竟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 推动作用: 希望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 从伊拉克战争、防止核武器扩散、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等方面来说,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布什相比,可谓千差万别。只有在中国问题上,奥巴马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布什政府政策,继续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 奥巴马身边不乏经验丰富的“知华派”,必将推动新一届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向着理性、积极的方向发展。奥巴马已经明确表态,当选后将继续与中国在环保、能源合作等方面保持对话。 双方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发展 中美关系必定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一再强调中美两国有共同利益,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对台问题上,民主党一贯主张一个中国原则,主张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奥巴马也提出将反对将美国就业机会大量输出到中国,反对中国在汇率方面的政策,也许在他当选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增多。但是由于双方之前的合作关系已经非常深厚,上述的问题只是小小的担忧。在目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奥巴马一定会致力于建立中美双方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奥巴马当选消息推高美股 或定A股四年走势 美国大选的结果左右着这个全球经济头号强国的走向,并决定美股和全球股市在未来四年的走势。纽约股市4日创出24年来美国大选日最大涨幅,三大指数涨幅全部超过3%,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300点。 追随美股涨势,亚太股市周三早盘走高。日本股市日经股指早盘上涨2.82%,收盘报于9371.67点;韩国首尔综合指数大涨4.97%。 在早市未收盘股市中,中国沪深股市涨幅近3%,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上涨4.84%;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涨1.80%,台湾加权指数涨1.10%。 阻碍作用: 奥巴马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加大中美贸易压力 分析奥巴马的贸易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表示出了一个担忧。奥巴马的经济政策中,更注重创造国内就业机会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鼓励大企业从向外投资转到向内创造工作机会,时教授认为,这个政策其实有着比较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竞选中奥巴马经常发表这样的言论,认为美国的就业机会都让外国人占去了,大财团也都到国外投资给别国的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这就说明他上台之后的政策是要趋于保护主义的。”时教授说,“如果奥巴马当选,极有可能新政府会把美国已经在国外的投资和所提供的工作机会通过某种方式减少或者收回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有些报道表明一些亚洲人对奥巴马是有看法和担忧的。 竞选过程中,奥巴马自己一直提出他也是支持自由贸易的,但是言谈举止和他的利益集团的背景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还是存在的,这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 指责中国操纵汇率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倒数,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言辞日益尖锐。民主党人奥巴马把焦点集中在经济问题上,继续打“中国牌”,指称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巨大顺差与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关系。 据《大公报》报道,奥巴马是在29日公布的一封信函里做出上述评论的。他说:中国必须改变其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以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更多依靠国内本土需求的增长。 奥巴马的这封信是写给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的。他表示,自己会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国改变,他还表示:“如若当选,我将协助确保中国的进口商品不会违反适用的法律和条约。我支持贝里修订案的要求:国防部只采购在美国制造的纺织品。我亦支持将‘纱后规则’(yarn forward rule)纳入自由贸易条约。” 期待中国减少出口 希望美国人少买中国商品 奥巴马认为,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贸易,他虽然欢迎和中国贸易,但前提是中国遵守规则,在世界均衡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他建议中国发展内需,提高内需占GDP比重。这项建议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出口占GDP比重降低,也就是减低对美国出口,以改善美国劳工阶层的失业情况。换句话说,奥巴马对美国劳工阶层失业的解决方法,是希望美国人少买中国商品。 专家观点: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值得肯定 奥巴马本人虽然在竞选中,不时对中国发出一点批评,但9月22号他在《中国商业周刊》发表的《关于对华政策》的文章中,总体的政策姿态是非常积极的。这篇文章有三点值得肯定的观点:1、承认中国的重要性。2、认识到中国的复杂性。3、确定其政策目标是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不能简单用保护主义形容奥巴马的经济政策 有经济学家称,奥巴马的经济政策趋向保护主义,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陶文钊教授认为,一个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不能简单用经济学上的名词去概括的。奥巴马在竞选中透露了一些他的经济政策,比如给穷人减税,提出能源自给等。但是这远非全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是由一整套方案构成的。奥巴马当选后,肯定会召集美国一流的经济学家,一同研究出一整套的经济政策。 奥巴马对华态度理性务实 并不否认各个总统候选人的中国观会有所不同,但是美国朝野上下的共识却非常清晰: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崛起和繁荣强大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所有候选人也都曾提及美中关系是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读者可能会认为,有些美国总统对华强硬,有些比较友好。这其实是个误区。美国总统中国观的建立是一个长时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他对中国的个人感情的转变,但更为重要的则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中美双方都应当从新的全球化环境下把握两国的战略关系 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战略利益,当前全球经济所出现的调整,可以说是全球经济从剧烈的失衡重新寻找新的平衡点的过程,在这种动荡的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中国和美国都深深涉及其中,只有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才真正从长期内有利于双方的战略利益。主要就是这些了!参考资料: http://news.sohu.com/20081107/n260497288.shtml
⑽ 奥巴马与中国的关系
1希望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 从伊拉克战争、防止核武器扩散、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等方面来说,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布什相比,可谓千差万别。只有在中国问题上,奥巴马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布什政府政策,继续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 奥巴马身边不乏经验丰富的“知华派”,必将推动新一届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向着理性、积极的方向发展。奥巴马已经明确表态,当选后将继续与中国在环保、能源合作等方面保持对话。
2双方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发展 中美关系必定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一再强调中美两国有共同利益,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对台问题上,民主党一贯主张一个中国原则,主张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奥巴马也提出将反对将美国就业机会大量输出到中国,反对中国在汇率方面的政策,也许在他当选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增多。但是由于双方之前的合作关系已经非常深厚,上述的问题只是小小的担忧。在目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奥巴马一定会致力于建立中美双方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阻碍作用: 1奥巴马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加大中美贸易压力 分析奥巴马的贸易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表示出了一个担忧。奥巴马的经济政策中,更注重创造国内就业机会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鼓励大企业从向外投资转到向内创造工作机会,时教授认为,这个政策其实有着比较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竞选中奥巴马经常发表这样的言论,认为美国的就业机会都让外国人占去了,大财团也都到国外投资给别国的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这就说明他上台之后的政策是要趋于保护主义的。”时教授说,“如果奥巴马当选,极有可能新政府会把美国已经在国外的投资和所提供的工作机会通过某种方式减少或者收回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有些报道表明一些亚洲人对奥巴马是有看法和担忧的。 竞选过程中,奥巴马自己一直提出他也是支持自由贸易的,但是言谈举止和他的利益集团的背景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还是存在的,这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
2指责中国操纵汇率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倒数,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言辞日益尖锐。民主党人奥巴马把焦点集中在经济问题上,继续打“中国牌”,指称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巨大顺差与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关系。 据《大公报》报道,奥巴马是在29日公布的一封信函里做出上述评论的。他说:中国必须改变其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以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更多依靠国内本土需求的增长。 奥巴马的这封信是写给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的。他表示,自己会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国改变,他还表示:“如若当选,我将协助确保中国的进口商品不会违反适用的法律和条约。我支持贝里修订案的要求:国防部只采购在美国制造的纺织品。我亦支持将‘纱后规则’(yarn forward rule)纳入自由贸易条约。”
3期待中国减少出口 希望美国人少买中国商品 奥巴马认为,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贸易,他虽然欢迎和中国贸易,但前提是中国遵守规则,在世界均衡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他建议中国发展内需,提高内需占GDP比重。这项建议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出口占GDP比重降低,也就是减低对美国出口,以改善美国劳工阶层的失业情况。换句话说,奥巴马对美国劳工阶层失业的解决方法,是希望美国人少买中国商品。 专家观点: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值得肯定 奥巴马本人虽然在竞选中,不时对中国发出一点批评,但9月22号他在《中国商业周刊》发表的《关于对华政策》的文章中,总体的政策姿态是非常积极的。这篇文章有三点值得肯定的观点:1、承认中国的重要性。2、认识到中国的复杂性。3、确定其政策目标是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不能简单用保护主义形容奥巴马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