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理实验杠杆结论怎么写
某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设计了一份探究性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如下:
探究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含支架)、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和
a
。
探究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方案
设计
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
b
,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再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改变动力臂l1的大小,保持动力f1和阻力f2不变,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表中。
步骤6.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动力f1
(n)
动力臂l1
(cm)
动力×动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论证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报告中的a、b、c、d四个相应部分的内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报告中,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进?
1)a、b、c
b、螺母
c、0.1
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读取力臂)(3)记录数据只有一组,应多测多记几组数据
(你自己想一下吧)
② 六年级研究杠杆尺的记录表
这不是初中内容么……汗。
杠杆省力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杠杆费力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4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③ 杠杆尺的记录表,小学六年级的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时,杠杆费力
小于 省力
等于 不省力也不费力
数据的话不到15个,同六年级这课应该是杠杆的科学????
④ 科学实验杠杆尺平衡作文400字
最佳答案
岁月的巨浪拍打着记忆的礁石,破碎了,散作一团白沫,潮起潮落,遗弃了躺在沙滩上的贝壳。大海就在眼前,可再也回不去了,只好独自品味其中的孤独。一如岁月之流把20岁的小舟搁浅,美妙韶华,定格成年龄深处那淡蓝的风景。乘着这艘小船我驶向一个叫大学的彼岸……
平静有序的大学生活在我的生命中已展开两个多月了,每月奔忙于课堂,食堂和图书馆之间,当自己完全地浸淫于知识的海洋中时,心底涌起的是一份满足和恬然;当自己漫步于校园的林阴小径时,呼吸着属于校园的空气,满足于校园的一草一木,我常常会忘穷情于其中,也是就在其中存在着另一些“不平凡”的日子……
⑤ 杠杆平衡实验报告单怎么写 要有实验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设计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
2、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实验器材:杠杆、支架、一盒钩码、固定在杠杆上的挂物环、弹簧测力计。
实验要求:1、会组装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使杠杆水平静止。
第二步、先在支点左侧,20cm处挂一个0.5N的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指点的右侧10cm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则F1=0.5N,动力臂L1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1N,阻力臂L2为10cm,F2×L2=10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
第三步、将支点左侧,距支点5cm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15cm处,需要挂几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
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动力F1,F1=1.5N,动力臂L1为5cm,F1×L1=7.5,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0.5N,阻力臂L2为15cm,F2×L2=7.5.
第四步、通过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结论:a、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静止时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M) 动力×动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⑥ 杠杆尺的记录表!!!
你的杠杆尺是学具中的吗?可以给你提供几种!
左边情况 右边情况
钩码数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到支点的距离/格
4 1 1 4
3 1 1 3
2 1 1 2
2 3 3 2
1 1 1 1
省力的情况有3种,费力的情况有1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有1种.
右边挂的钩码比左边少杠杆省力
右边挂的钩码比左边多杠杆费力
右边挂的钩码和左边一样多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⑦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实验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
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也就是说当力臂的长度(以支点O为分界线)大于阻力臂的长度时,这便是省力杠杆。(这是易于理解的定义)>设动力臂为L1,阻力臂为L2。当L1大于L2时为省力杠杆。
F1*L1=F2*L2 L1>L2。
F1<F2。
生活中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杆动力点一定比重力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如:撬棍、扳手、钳子、拔钉器、开瓶器、铁皮剪刀、钢丝钳、指甲剪、汽车方向盘等
(7)杠杆尺的实验记录表结论扩展阅读: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注: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动力臂、阻力臂皆用虚线表示。力臂的下角标随着力的下角标而改变。例:动力为F3,则动力臂为L3;阻力为F5,阻力臂为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