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使用什么币
香港使用港币,港币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货币。
香港人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来使用的都是港币,港币还能继续使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国两制中指出,香港地区的自治权就包括了自行发布货币的权利。所以香港也得以继续使用港币。
香港之前被英国殖民,时间长达99年之久。在被统治的这段时间里,香港就已经开始使用港币了,香港发行第一张港币的时间是1845年,由东方汇理银行发行,可见港币的历史比较悠久。而我们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间是1948年,比香港整整晚了103年。
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的自治权包括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力。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自1993年起,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的新版钞票将代有殖民地色彩的图案均由狮头和紫荆花图案所代替。旧版钞票仍可使用,但将会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2. 中国美国香港三个地区的汇率制度分别是
中国,美国,香港三个地区的费率制度分别是我觉得您应该是说中国跟美国的比的话是一比,其中中国跟香港比的话好像是多少来着,应该是洋洋对的去b
3.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
港元联系汇率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香港特区的发钞银行(目前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如发行港钞,要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现并入金融管理局)交存美元,并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港钞的发行准备。(2)如发钞银行向外汇基金退回港钞与“负债证明书”则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赎回美元。(3)众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港钞也按上述比价,向发钞银行交付美元领取港钞;如退回港钞,则按原比价,赎回美元。
上述联系汇率规定的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率变动由是擦汗那个供求力量决定。
由此可见,香港特区实际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行汇率,也即1美元:7.8港元的联系汇率;另一种在外汇市场受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汇率。
4.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5. 在香港使用什么货币,只能港币吗
香港的法定货币是港币,大部分情况下使用港币,也可以使用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香港是自由港,所有货币都可以直接用于交易,但只有港币是必须用的。
港元或称港币,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货币。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的自治权包括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力。其正式的ISO 4217简称为HKD;标志为HK$。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3家香港发钞银行于2010年7月20日公布,将推出2010版港币新钞票系列。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香港最初的纸币是在1845年由东方汇理银行发行的。在1935年政府通过货币条例以前,很多银行都有发行纸币,但这些纸币主要作商业上的交易。政府只接受部分特许银行的纸币为合法通货。香港政府在1975年发行五元硬币后,五元纸币停止发行。1990年代政府发行十元硬币,银行之后亦停止发行十元纸币。后来,中国银行亦成为香港其中一间发钞银行。2002年,政府再度由金融管理局发行十元纸币。
(5)香港用的什么汇率制度扩展阅读:
2010版港币新钞票系列与在市面流通的钞票一样,共有5种面额,颜色也相同。20日率先公布的是1000港元及500港元面额新钞的设计,这两种面额新钞将分别于2010年第四季度及2011年初开始市面流通。其余100港元、50港元及20港元3种面额新钞的设计将于2012年公布。 据介绍,新钞具有多项先进的防伪特征,而且统一了有关特征在5种面额钞票上的位置。
细看可见“H”及“K”字由微缩字母组合而成;统一高透光水印——由紫荆花、面额数字及网点图案组成;荧光透视图案——背光可见完整的图案,在紫外光下呈现两种荧光颜色;荧光钞票号码——直排号码在紫外光下呈现荧光红色。 新钞票首次加入点字及手感线,方便视障人士辨别钞票面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港币
6.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有利影响
香港属于小规模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商品及服务贸易总额约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 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情况下,维持联系汇率制度非常重要,香港能受惠于美国大致稳定的货币环境及其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和合同的缔结以及国际资本的积聚。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汇集,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但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对香港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首先,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货币管理当局不能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运用汇率变化作为经济调节机制,与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情况比较,香港面临竞争对手的货币大幅贬值或出口市场经济衰退等情况时,香港的产品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局面; 还有就是香港要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但由于香港与美国的经济周期却可能不一致,香港的利率水平可能会不大适应本地的宏观经济形式,港元利率短暂偏离美元利率,产生利率差,而利率差波动有时可能会影响货币稳定,甚至被投机者操控以图利; 港元在货币上继续与美元挂钩,同时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却受内地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香港现行货币政策愈加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协调性,像热钱涌入,息口差距扩大正是这种不协调性的集中表现。
7. 港元的汇率制度
香港在发展为贸易与金融中心期间,实行过不同类型的联系汇率制度。 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至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制。后来发生全球白银危机,政府遂宣布弃用银本位制,并按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将港元与英镑挂漖。
根据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银行须向外汇基金交出手头用作支持发行纸币的所有白银,以换取负债证明书,外汇基金则把收到的白银投资于英镑资产,这些负债证明书成为了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
实际上,这种安排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发钞银行日后若增发纸币,必须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
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曾一度与美元挂钩,最初是5.65港元兑1美元,并于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元兑1美元。不过,由1972年6月起,发钞银行可用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
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遂改为自由浮动。
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作颇为顺利,但其后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当时的货币政策架构尚在发展初阶,未足以取代以外国货币的价值来定位的货币架构,同时又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更遑论达致这些目标的工具。因此,香港经济步入动荡期,几乎所有环节均大幅波动。
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在1975年跌至0.3%,在1976年却上升至16.2% 。
通胀由1975年的2.7%大幅攀升至1980年的15.5% 。 港元汇价由1981年的5.13港元兑1美元,贬值至1983年的9.60港元兑1美元。
投机狙击的活动,以及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危机加剧,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在1983年更到了非常严峻的关头。1983年9月,港元汇率录得新低,两日间共贬值了13%,跌至9.60港元兑1美元的低位。
面对货币危机及有关多家银行是否稳健的疑虑,香港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以稳定港元汇价,将港元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这项安排成为了香港货币制度的基础。
8. 香港实行什么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不兑现制度:港币凭借香港政府的信用(比如纳税的唯一凭证等)由商业银行代理发行,不兑现黄金或其它贵金属。
商业银行货币发行制度:香港是世界上少有的商业银行发行货币的地区之一。香港没有央行,发钞机构为汇丰、渣打和中行三家银行,以外汇为准备金,将其作为保证金向外汇基金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作为发行货币的依据。说白了,就是银行要发行多少港币,必须百分之百持有同价值的美元。采用的是全额准备金制度。
多种汇率制度共存: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共存,港府原则上不干涉港币汇率走动,港币汇率一方面由市场供需决定,另一方面由于港币发型的特殊性,港币采取的是绝对的联系汇率,与美元汇率绑定,为7.8港元兑1美元,当美元走高,港币发行银行就会增持美元换取利差,港币走强,港币发行行就会增发港元。这做做法的好处有几点:
1、作为一个资本账户开放国际资本流动量大的高度开放型经济体,联系汇率可以降低汇率风险,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约束政府的财政制度,不至于滥发货币造成货币市场膨胀进而造成市场波动。香港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说白了就是政府发债券在公开市场上卖,发钞行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政府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增加,发钞行资产负债表上收入增加,同时创造出一项负债,那就是货币的发行)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财政负债率低,盈余大,中期目标也是财政收支平衡。
3、美国的财政制度对香港市场有很大的影响,美元是香港对外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因此和美元绑定是非常明智的。
弊端也有:
1、限制了香港的资本扩张,政府无法通过增发货币的手段来刺激市场,货币市场必须在政府资产债表上实打实的数字反应出来后才能进一步扩张。也就是说必须有实打实的财政和贸易盈余的前提下才能增发货币。
2、香港的做法其实违反了三元悖论的定理,既执行固定汇率,又想资本自由流通,还想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假如香港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港元贬值压力——政府回收港元,使得供给目标无法实现。香港货币政策被动的跟随美联储的政策变动。
全手打,希望能帮到你
9.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又称货币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
它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9)香港用的什么汇率制度扩展阅读:
优点缺陷
一、优点:
稳定了币值,降低了市场的交易费用。
二、缺陷:
1、联系汇率制被认为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动荡中放弃了联系汇率制,大幅下调了官方汇率,并引进了双重汇率制。
2、中央银行采用联系汇率制,无法发挥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能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也不能直接融资来支援陷入问题的商业银行,实际上把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让给了所联系货币的管理当局。
3、联系美元的情况下,经济美元化,中央银行损失本币发行、本币需求增长和本币存量利息这三项铸币税收入。
10. 关于香港的汇率制度的问题
A是正确答案。香港从八十年代中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即与美元挂钩。也称作固定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