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利好吗为什么
应该是利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银行的大量资金,这样银行就可以多拿出钱来去对企业发放贷款,企业有了贷款当然对生产有利,企业赚钱了那么股价就会上涨!这是政府和股民都所期望的理想状态,也是理论状态!
『贰』 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是什么意思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比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对个人存储没影响。
(2)存款准备金率降低算不算加杠杆扩展阅读:
2019年9月16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定向降准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叁』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属于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第一个问题:
解答: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属于货币政策
原因: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其中的一个手段就是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第二个问题: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属于国家积极的调控
原因:银行准备金率的上调意味着提高了商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存放的资金份额,相应的商业银行自身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就减少了。所以社会上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也就相应减少,减少社会投资热度
对经济的影响:
其作用机制可以描述为:扩大(减少)货币供应量→下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增加(减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和全社会投资规模扩大(缩小)→货币供给乘数扩大(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减少)→市场利率降低(提高)→投资、消费支出增加(减少)→促进(抑制)经济增长
具体影响:
1、收回流动性,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控制通货膨胀
2、控制信贷规模,将信贷结构的调整与国家的产业调整和升级结合起来
3、提高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优化资产结构
4、加大企业贷款难度,增长企业贷款成本
『肆』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什么意思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直接的影响是市场上的资金量立即增加了。按目前的数据,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会释放出大约一万亿元的货币参与流通,企业融资就更容易。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意味着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倾向刺激经济、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发出了。
(4)存款准备金率降低算不算加杠杆扩展阅读:
深层次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由于流动性过剩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中国经济中已存在资产价格增长过高,股票市场火热,物价上涨存在压力等现象,央行出台的组合政策能有效缓解这些矛盾问题,也能深层次地引导百姓理财行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
中国股市已经持续一年多的上涨,上证综合指数屡次创新高,百姓买股票、基金的热情空前高涨。央行2017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前3个月投资股票开户数新增871万户,是2006年全年新增数的1.7倍。而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也导致银行排队现象进一步加剧。
不过,在股市火热的情况下,投资风险尤其值得注意。而国内股市的火热,“赚钱财富效应”也在加剧着市场的流动性。
『伍』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政策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增加银行可贷资金,使货币供应增加,是一种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陆』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个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相反,便会增加可贷资金。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简单的说,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有影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应的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就会有上升,这样人们的CPI指数就会下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率。
『柒』 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么对企业的影响是什么,对财务杠杆有什么影响
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存放到中央银行的钱多了,能够放贷的资金减少了。对于企业而言,向银行融资的难度会增大。此时,银行也会加大对客户资质的审查以及催缴将要到期的贷款。财务杠杆是指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财务杠杆系数(DFL)= 息税前利润EBIT/(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即增加利息支出,根据上述公式会则加重企业债务,财务杠杆系数变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随之加大。
如果是论文的话,首先要对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财务杠杆进行解释,然后列举有关两者关系的文献研究,其次要做实证的分析研究,如果能建立模型的话更好,这要看你写的是何种类型的论文了!
『捌』 存款准备金率降低1个百分点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调各商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1%。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三大法宝”之一。
比如,如果现阶段,中央银行要求存款准备金率为10%,那么在各商业银行吸收的各项存款中,要拿出10%缴存中央银行。如果各商业银行吸收100万元的公众存款,要将其中的10万元划缴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市场货币供求状况,可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市场银根偏紧,需要刺激经济发展时,就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商业银行缴存的准备金就下降,可以发放贷款的资金就增加。还以上例为例,假如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一个百分点,就是由10%下调为9%,商业银行同样吸收100万元的公众存款,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下降为9万元,可以发放贷款的金额同时可以增加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