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杠杆千分尺 使用和说明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
有的千分尺的可动刻度分为100等分,螺距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动刻度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无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进行估计。对于已消除零误差的千分尺,当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线的两线中间时,若可动刻度的读数在40-50之间,则其前沿未超过0.5毫米,固定刻度读数不必加0.5毫米;若可动刻度上的读数在0-10之间,则其前端已超过下刻度两相邻刻度线的一半,固定刻度数应加上0.5毫米。
外径千分尺的零误差的判定
校准好的千分尺,当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后,可动刻度上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横线应该是对齐的。如果没有对齐,测量时就会产生系统误差——零误差。如无法消除零误差,则应考虑它们对读数的影响。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上方,且第x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即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小x/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做负零误差;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的下方,且第y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则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大y/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正零误差。
对于存在零误差的千分尺,测量结果应等于读数减去零误差,即物体长度=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零误差。
杠杆千分尺
(一)杠杆千分尺的结构和用途
1.测量范围一般为0-25、25-50、50-75、75-100mm。其主要由外径千分尺的微分头部分及杠杆测微机构组成。
2.杠杆千分尺用途一般与外径千分尺相同,但是测量精度较高,如应用量块作比较测量,还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杠杆千分尺与三针结合使用时,可测量2-3级螺纹塞规的中径尺寸。
(二)杠杆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直接测量是将工件正确置于杠杆千分尺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调节微分筒使表盘上指针有适当示值,并应拨动拨叉几次,示值必须稳定,此时,由千分尺微分筒的读数加上表盘上的读数即为工件实际尺寸。
2.比较测量可用量块作标准调整杠杆千分尺,使测微杠杆指针位于零位,紧固微分筒,在指示表上读数,可避免微分头示值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3.成批测量应按被测工件的公称尺寸,调整杠杆千分尺示值(为提高测量精度亦可用量块进行调整)。然后,根据公差要求,转动公差带指标调节螺钉,调节公差带。测量时,只观察指针是否在公差带范围内即可确定工件是否合格。该测量方法工效高并且精度亦高。
4.测量曲面间或刃面间距离,应摆动杠杆千分尺或被测工件,在指针的返折处(即转折点)读数。
❷ 杠杆多少倍,这个是怎么算的
例如,一个标准仓是10W,如果你1W就可以交易这一个仓,并全额承担一个仓(10W)的价版格波动带来的损权益。就是10倍杠杆。
如果0.5W就可以交易就是20倍。0.1W就是100倍。3倍或5倍其实很困难,杠杠太少了。一般50-100左右就安全与收益都相对兼顾了。
杠杆越大,可用资金也就越大,能受风险也越大,当然越大越好,不过不能下单太多,外汇忌重仓。
(2)杠杆天及支架的用法扩展阅读: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截至2015年,中国位居世界各国政府外汇储备排名第一。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有大量民间外汇储备,国家整体外汇储备远高于中国。
外汇-网络
❸ 杠杆计算公式
设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长度L1、阻力臂长度L2,则
杠杆原理关系式为:F1L1=F2L2
可有以下四种变换式:
F1=F2L2/L1
F2=F1L1/L2
L1=F2L2/F1
L2=F1L1/F2
杠杆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注: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动力臂、阻力臂皆用虚线表示。力臂的下角标随着力的下角标而改变。例:动力为F3,则动力臂为L3;阻力为F5,阻力臂为L5。)
(3)杠杆天及支架的用法扩展阅读: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变形式:
F1:F2=L2:L1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公式:
F1×L1=F2×L2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不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硬棒就不能成为杠杆,例如酒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
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受力物体都是杠杆,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❹ 杠杆和滑轮定义以及它们的作用
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抄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做杠杆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杠杆是分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和费力杠杆(阻力臂大于动力臂)
定滑轮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功)
动画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也费距离(不省功)
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即改变力方向也省力,但也费距离,省力的多少要看绕在动滑轮的绳子段数多少(不省功)
❺ 跪求初中物理试验操作考查中如何正确组装杠杆和支架
1.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 2.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 3.知道量筒的使用方法 4.知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 能辨认给定量筒的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2. 能判别在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操作是否正确 3. 能正确读出质量值和体积值 1. 根据要求放置好实验器材 2. 能正确放置和调节天平 3. 测量物体质量时,能正确操作并读出质量值 4. 测量物体体积时,能正确操作并读出体积值 5. 实验完毕后,整理好实验器材,复原摆齐
技 能 要 求
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项目 知识 要求 内 容 1.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 2.知道实验前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方法 3.知道在杠杆上悬挂钩码后通过调节钩码的位置(或用弹簧秤) ,使杠杆平衡的 操作步骤和方法 4. 记住实验中有关物理量的名称 5.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1. 在实验过程中能辨认杠杆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在杠杆平衡时,能识别产生转动效果的两个力及两个力臂,并能读出其数值 大小 1.会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使杠杆能绕轴自由转动 2.会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会调节弹簧秤,使它的指针指在零刻度处 4.会按照实验要求,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改变钩码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 5.会按照实验要求,把钩码挂在杠杆上,用弹簧秤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 6.会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重复 4、5 的实验操作 7.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8.会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9.整理好实验器材,复原摆齐
技 能 要 求
观 察
操 作
1
三、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项目 知识 要求 技 能 要 求 观 察 操 作 内 容 1.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 2.知道 U 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3.知道 U 形管两边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能识别金属盒的朝向 2.能观察金属盒在液体中深度的变化 3.能观察 U 形管压强计两边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1. 根据要求放置好实验器材 2. 能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调节金属盒的朝向 3. 能在液体内调节金属盒所处的深度 4. 整理好实验器材,复原摆齐
四、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项目 知识 要求 内 容 1.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它们的作用 2.知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放置的顺序 3.知道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❻ 杠杆定律 原理以及公式、用法
杠杆比率=正股现货价÷(认股证价格x换股比率) 杠杆又分称费力杠专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属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来源于《论平面图形的平衡》。
❼ 生活中的杠杆原理应用
杠杆原理基本有3种类型,第一类的杠杆例子是天平、剪刀、钳子等,第二类杠杆的例子是开瓶器、胡桃夹,第三类杠杆如锤子、镊子等。
杠杆分为3种杠杆。第一种是省力的杠杆,如:开瓶器等。第二种是费力的杠杆,如:镊子等。第三种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如:天平、钓鱼竿等。
还有工程上的吊车,滑轮等。
(7)杠杆天及支架的用法扩展阅读: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
如钳子、杆秤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
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