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美贸易战对外汇有什么影响
简单的说,在昨天特朗普签署对话贸易备忘录之后,华尔街惨遭血洗,美股狂跌,恐慌指数VIX明显上涨。而外汇方面避险日元狂飙:美元/日元跌破105关口,最低下挫至104.62,为2016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FX168资深分析师许亚鑫称,美国/中国的紧张局势将会抑制全球贸易、推高进口价格导致两国国内消费减少,进而导致全球经济放缓。
㈡ 中美贸易战又升级 美金对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当前最新汇率换算:1美元=6.2752人民币元,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㈢ 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有影响吗具体是怎样影响的呢
汇率和贸易之间的的联系一、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几个路径 从理论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汇率变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影响贸易收支。 1、汇率变动引起的贸易商品价格变化对贸易收支影响汇率变动可通过引起国内和国际市场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影响进出口和贸易收支。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时,本币贬值可降低本国产品相对价格,提高国外产品相对价格,这样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增强,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扩大出口量,限制进口,促进贸易收支的改善。但是贸易收支对汇率变动的这种价格传递和竞争效果,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汇率变动到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调整是否存在时滞以及时滞长短影响。在国际市场中,汇率变动引导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可在瞬间完成,但其引导的进出口价格的变动相对迟缓,因此本币贬值可能导致本国贸易收支先恶化后再逐步改善,存在J曲线效应。另一方面受汇率变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程度的影响。现今大部分国际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大部分商品也不是同质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价格变动幅度可能并不等于汇率变动的幅度。由于进口和出口是相对的,将汇率传递定义成汇率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幅度。但是由于出口商有一定的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权利,而商品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需求弹性的变动,使得本国货币贬值并不一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例上升,一般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要小于汇率贬值的幅度,这就是不完全汇率传递。 2、汇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化对贸易收支影响汇率变动可以通过影响国民收入来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如若贬值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贬值的这种支出转换效应会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会通过凯恩斯乘数的作用,提高一国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加会相应提高国内支出。如果贬值引起的自主贸易余额改善超过因国民收入增加而带来的进口增幅,即满足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则货币贬值的主要影响仍然是改善贸易收支。另一方面,贬值通常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若国民收入中支出于进口的比重很高,则贸易条件对支出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国内货币贬值后,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包括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贬值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 3、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水平变化对贸易收支影响汇率变动除了影响贸易品相对价格外,还会影响本国一般价格水平,进而影响贸易收支。在货币贬值后,主要可以通过三条渠道影响国内物价水平。首先,贬值使得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涨。进口品本币价格上升,一方面直接影响进口原料与半成品的价格,进而使得本国商品成本提高,就比如当前的能源价格;另一方面由于进口消费品价格上涨,必然会推动本国工资水平上升,间接影响本国商品成本。这两方面共同导致本国国内价格水平上升。其次,若贬值在短期内促进了贸易收支的改善,则引起贬值国的出口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在出口大于进口时,意味着该国总收入水平大于供给国内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在此条件下,国内会由于过度出口造成国内产品供应不足导致通货膨胀。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这种状况会尤其加剧。相反,在国内需求不足时,出口会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一国尚未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只会使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更接近充分就业程度。再次,贬值后出现贸易收支顺差,则外汇储备会增加。外汇储备的增加,将使央行通过购买外汇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多。实际上,当国际储备增加时,很可能会导致国内物价上扬。国内价格上升,从两方面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第一,在名义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使得公众所持有真实现金余额下降。为让真实现金余额恢复到意愿持有水平,公众一方面会出卖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利率上升,投资下降;一方面会减少消费支出,两方面作用结果是国内总支出下降。这样必然影响贸易收支的变动。第二,国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本币名义汇率贬值幅度,同时假定国外价格水平不变,则名义贬值不但不会引起货币实际贬值,反而会导致实际汇率上升,最终会恶化贸易收支。 4、汇率变动引起的支出变化对贸易收支影响汇率变动能够通过影响支出变化进而影响贸易收支。支出变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代表结构变动的支出转移,另一种是代表数量变动的支出改变。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通过支出转移和支出改变共同完成的。汇率的变动会引起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本币贬值则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而本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所以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而言更便宜了。这样贬值就会使得国内外支出从外国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支出转移能否实现以及其效果是否显著则取决于国内外商品的供求弹性一。供求弹性大时,则汇率变动后通过影响支出转移就可以改变贸易收支状况。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只是通过影响支出转移来达到,还会通过改变支出规模达到。本币贬值则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改善。但是随着本国出口商品的增加,本国的国民收入将增加,从而本国的支出规模就会扩大,从而就会导致进口增长,这样贸易收支的改善程度将减小。这就是汇率变动通过支出数量的改变进而影响贸易收支的原理。如果考虑回传效应,那么本币贬值后本国的国民收入提高,则本国的支出规模扩大,从而提高了外国的国民收入,反过来又增加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了本国产品的出口。这样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就更为复杂。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1、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轻贸易摩擦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来实现出口导向战略,凭着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低端市场。面对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必然会加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 2、人民币升值可带来贸易条件的改善 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的价格。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复出口,故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 3、人民币升值将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手段,可以有效率地把制造业中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的挤出去,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增强竞争力,让那些富于创新、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强者变得更强,并能减少无效率的企业在海外的相互恶性竞争,另外还能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三、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出口可能表现出来的负面效应1.由人民币升值产生的商品结构变化将影响部分地区和居民的利益 资源性商品、一部分大宗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放慢甚至下降, 短期内对中西部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农业比重较大地方的经济发展, 对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农民的收入、一部分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人民币升值可能给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造成一定困难 有一些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从签约到交付使用需要5- 10 年, 付款时间可能更长。如果人民币长期保持升势, 企业难以预测远期汇率水平, 而金融机构一般只提供一年左右的外汇对冲工具, 所以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以及规避风险的成本将较大。 3.人民币如果升值过快过猛, 将造成出口下滑, 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和幅度过大, 那么它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可能就不那么温和了。一是可能造成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 那样不仅对资源性、低价位和低附加值商品, 也会对整个出口加工产业发展以及就业造成较大打击;二是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 冲击国内市场, 甚至引起一定通货紧缩。 4.对美、欧的贸易不平衡仍会继续, 但顺差增长可能减缓 由于存在着需求刚性和结构互补性, 即使人民币对美、欧、日三大贸易伙伴货币的汇率出现5%以上的升值, 我国与美、欧贸易的较大顺差和对日、韩等贸易的较大逆差仍然将存在, 但是顺( 逆差) 的增长速度将会放慢。这有利于缓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 四、对策与建议1、转变我国发展战略, 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单纯的依靠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是非常危险的, 过度的依赖国际市场, 很容易受到国外市场的冲击,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扩大内需的政策可以冲销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 2、理顺汇率与贸易条件之间的互动关联, 改善贸易状况, 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着眼点在于短期内,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适度升值将改善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 不仅可以限制由于出口量的增大而导致的贫困化增长, 同时对国内要素成本与进出口商品结构将产生影响。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或地区, 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 必须协调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既要发挥本国比较优势, 更要注重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与水平。 3、调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我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可以看出, 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国需求弹性较小, 而且面临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 而进口的高科技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国内需求弹性相对较高, 这一贸易结构特点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改善。我们要努力提高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 同时也要注意技术引进和产品研发, 注重质量, 创品牌效应, 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减少高科技产品如光学、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对国外的依赖, 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4、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 我们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去国外投资,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这样既可以增强我国企业的经营能力,又可以绕开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扩大出口,同时还可以满足我国能源和原材料依赖型企业对能源以及原材料的需求。
㈣ 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贬值,引起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去年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就是美元走强,美元对多数货币都是升值的
同样人民币也升值,它只对美元贬值了,所以分析原因应该从美元走强来看,去年投资回流美国的经济还是比较好的
㈤ 2018中美贸易冲突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这一利率的可能前景如何
我不喜欢长篇大论,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2018的贸易冲突,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一些出口商品加税,导致中国商品变“贵”了,变得没有竞争力,中国的出口企业利润冲薄甚至亏损,只有让人民币贬值,才能增加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事实上也是如此,从5月到12月,人民币从6.3贬值到了6.9。
第二个问题,比较不方便说,12月初的G20上中美达成暂时和解,人民币下跌的趋势止住了,暴力反弹后,这个月基本是随市场波动,之后可能会在央行监控下缓慢有序的下跌,明年破7是已经做好了准备的,我们不担心下跌,只是不希望暴跌引起恐慌。
㈥ 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如此的问题还真是难度大,好像是篇学术论文呀!近年来,当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后,美国政治利益集团直接将目标锁定于人民币汇率,多次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2005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67票对33票的表决结果启动一项立法程序,声称如果中国6个月内不调整人民币汇率,将对中国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进口税。2005年7月21日,中央银行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汇率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人民币升值以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但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中美贸易顺差仍不断增长。由这种现象似乎可以推出一个结论,人民币升值对缩小中美贸易顺差并无功效。遗憾的是,这种推论并不为美国当局所接受,而我们却面临着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尴尬局面,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经济泡沫不断膨胀,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非常相似。长此以往,人民币的双向走势必将放大中国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因此有必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汇率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关系,厘清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真正原因和实质。
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方法选择和数据说明
在传统的多元回归分析中,非平稳的序列由于带有趋势项会产生所谓的“伪回归”问题。相比之下,协整分析可以有效避免“伪回归”问题,且建立在协整分析基础之上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于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判断更为全面和准确。鉴于此,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具体分析步骤如下: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文中出现的COFB表示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月度值;EXRA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综合汇率对贸易影响的时效性,本文选取每月第一个工作日汇率作为当月汇率。
(二)计量分析及结果
1.样本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又称对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的检验, 主要检验样本序列的平稳性和单整阶数,为协整检验做准备。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原时间序列数据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不平稳的,而二阶差分后的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故原时间序列是二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样本数据的协整检验。单位根检验表明,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都是二阶单整的,它们可能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由于D(COFB,2)-I(2),D(EXRA,2)-I(2),故协整回归模型为:
D(COFB,2)= α+βD(EXRA,2)+ε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各参数得方程:
D(COFB,2) = -1.026596+41.45292*D(EXRA,2)
(-0.257916) (0.225316)
R2=0.001877F=0.050767DW=3.312722
由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并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更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与中美两国的政策预期相差甚远,也与传统经济理论相差甚远。所以,美国政府和民众都不应该期望通过汇率调控来改善贸易状况,而应该秉承贸易自由化思想的精髓,摒弃通过制造贸易摩擦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错误做法,理性看待贸易逆差。否则,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同时损伤两国人民福利。因为两个基本点,从根本上决定了现在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贸易顺差存在的必然性:
其一,中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从低端制造业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国家。再加上美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家庭消费为主导,中国又是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最大的进口玩具和体育用品供应地,并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进口电子消费品的最大来源地。这种格局未来几年不会变。
其二,亚洲地区产业梯度和供应链的变化,使中国成为亚洲对美出口的主要原产地。因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存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日本、韩国等国的企业不断增加对华投资,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方式。随之,中国大陆对韩日的贸易逆差开始扩大,对美欧的贸易顺差开始增长。因此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亚洲其他经济体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替代。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也证明汇率和贸易顺差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为什么面对贸易逆差扩大这一问题时,美国当局就直接将目标锁定于人民币汇率呢?本文认为其深层原因是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角度,让中国分担美元的贬值成本,防范中国经济崛起,但这深层原因一直被掩盖在一表层借口之下:减少美中贸易逆差,其实质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一点可从二战后美国对外经贸政策的变化轨迹中得到佐证。因篇幅有限,本文仅对表层借口和实质进行分析。
贸易逆差在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中一直具有指标性意义。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20.24亿美元,当年8月尼克松政府立即宣布加征10%的进口附加税。同年12月根据“史密森协议”,十国集团分别调整了对美元汇率,其中日美顺差最多,货币升值幅度也最大,由1美元兑360日元上升为308日元。但这些举措未能阻止美国贸易逆差的增加,1972年增至64.4亿美元,当年2月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256日元。1984年美日贸易逆差激增至368亿美元。自此美日贸易浓烟四起,日元升值压力不断加剧,至“卢浮宫协议”签订时升值到1∶150。日本却以此为转折点进入泡沫经济时代。
与当年的美日贸易情形极其相似,如今美国制造业和纺织业等利益集团认为,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低估人民币汇率,要求美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制造贸易争端就是美国当局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从1980年到2006年10月,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111起,且主要集中在中国入世以后。仅入世后美国就根据421条款对华实施保障措施调查案6起。另外,2007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的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标志着美国对华反补贴税政策已发生重大转变。无疑,中国成了美国低迷经济的替罪羊,他们以美中贸易逆差为借口,以制造各种经济摩擦为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政府施加升值压力,其实质即是纯粹的贸易保护主义。
㈦ 跪求“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
中国政策
中国自1994年后一直保持着顺差,且顺差呈上升趋势,2006年达1770亿美元。这种贸易差额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因此,应采取内外两类不同的政策加以解决。
在外因方面,主要是美国对华的三大政策,即出口管制政策,武器禁运政策和非市场经济地位政策造成的。中国的外贸顺差,其实仅仅是对美国的顺差。中国的顺差1995年为167亿美元,其中对美顺差74.9亿美元,占45%;2000年为297.4亿美元,其中对美顺差241.1亿美元,占81%;2005年为1020亿美元,而对美顺差达1141.7亿美元,超过总体顺差121.7亿美元。这就是说,中国除对美保持顺差外,对其他所有贸易伙伴来说,总体上还处于逆差境地。由此可知,所谓解决中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主要就是解决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而这个问题是由美国实施的上述三大政策造成的。
在内因方面,主要是在三个低政策,即人力成本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的基础之上催生的人民币币值低造成的。中国的外贸顺差不能反映出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很强。如果改“四低”为“四高”政策,中国的贸易顺差将立即消失。当然,这样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肯定行不通。至少要分两步:先解决前三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治理环境;然后,再使人民币逐步升值。这样将有助于协调国内外的利益关系。汇率是货币的价格,是一切商品的总价格。中国应尽快解决劳动力价格过低、资源价格过低、环境价格过低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显出人民币币值的真面目,以平息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顺差等问题的争吵,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平衡。
就是说--人民币增值越快,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就会上升,外企的成本就会上升,对外资引进就越不利,中国的GDP就会受到影响,如同当年的日本。
㈧ 论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关系 这篇论文谁能帮忙写下,谢谢,一定重赏!!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美的贸易收支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成为削减中美贸易顺差的有效手段?如果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那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又是如何产生的?本文通过对中美双边外部实际汇率和中美贸易顺差等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汇率问题并不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探寻中美贸易顺差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
人民币汇率 中美贸易差额 FDI 贸易转移
一、汇率与中美贸易顺差相关性实证分析
根据经济学原理,按照直接标价法,汇率下降,本国货币升值,出口能力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小。汇率变动所引起的进口价格的变动往往是不完全的,即汇率传递系数不等于1。由于汇率的这种不完全传递性,将导致贬值效果不像传统理论显示的那么明显。也就是说,汇率的贬值,并不会明显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以下的计量模型就是为了说明外部实际汇率的变动与贸易差额之间的相关性。
选取2001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1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美国CPI季度数据、美国的季度名义GDP数据、中国的季度名义GDP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数据库,中国CPI季度数据根据彭博数据库的CPI季度数据计算得到,以2001年第一季度为基期,基数为100。
㈨ 中美关系紧张对汇率的影响
5月9日至10日,在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期间,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升至25%,并计划对额外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美贸易再掀波澜,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周之内贬值超千点,收于6.845,而且是在美元指数走弱的情况下大幅贬值。中美贸易战下,人民币汇率将向何处去?
我们认为,中美贸易冲突迭起势必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但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贬值的空间都没有。而若中美贸易谈判走向缓和,人民币汇率仍将受到更多支撑:金融对外开放带来外资流入,以及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区间,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因素。
看形势:中美贸易战势必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
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主要是市场供求推动的结果,其核心原因是中美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提振了市场情绪,而与政策干预关联不大。而人民币汇率近期快速贬值,也与中美贸易谈判的反复相吻合(图1)。当前情境,与去年6月下旬美方决定加征关税后,人民币汇率的一波急贬有相似之处,但市场供求的主导性更强。当时,人民币中间价的拆解中可以看到政策助推贬值的影子;而上周人民币中间价的变化也呈现出这一迹象,但市场供求是主导因素,逆周期因子是否助推贬值有待观察(图2)。上周期权市场反映人民币贬值预期快速蹿升,体现中美关系反复导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看法转变。
看美元:人民币与美元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美元震荡偏强但缺乏持续大幅上行的动能,因此人民币汇率有阶段性的、较有限的贬值压力
当前,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近期受困于“火车头”德国经济的波折,欧洲经济复苏之路依然蹒跚反复,只有美国经济依然保持相对强势的状态。不过,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表现强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中美贸易谈判的转圜、得益于全球风险偏好的回升;而一旦中美贸易关系走向恶化,这一切可能都会打个折扣。根据IMF的测算,对中美之间所有贸易征收25%的关税,将使美国的GDP下降0.3%-0.6%,使中国的GDP下降0.5%-1.5%。近期,美国经济超预期的程度已持续弱于欧洲,其在中美贸易战中面临的“双输”冲击,将会进一步限制美元指数上行的空间(图3)。
看经济:外部冲击下需要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机械承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不太可取
中美贸易战最直接的冲击就体现在出口上。2018年11月以来,全球出口增速大幅下挫,全球贸易向2015-2016年的形势演化。2018年对美国对中国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导致这部分商品出口增速从20%下挫至-10%左右;美方此番对中国商品全面征收25%的关税,将对中国出口产生重大冲击。
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凋敝已经构成中国经济减速的一条主线。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从20%下挫至8%,当年中国GDP增速目标不再“保8”(从9.5%下降到7.9%),而是把新增就业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目标。国内政策也只进行了有限的宽松,继续践行房地产调控,当年4月12日人民币汇改也进行了一次比较实质性的改革,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从0.5%扩展到1%;2015年,中国出口增速从6%下挫至-3%,当年8月11日的汇改引入了人民币中间价的市场定价,国内政策在宽松基础上又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回顾过去,至少有两个启示:1)出口减速是倒逼中国加速改革调整的因素;2)出口减速要求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
当前中美贸易谈判正酣,美国率先加征关税,而中国不加干预,让人民币按市场供求方向贬值,是短期博弈的一个层面。但中美贸易谈判只要继续,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贬值的空间都没有:大幅升值,不符合当前人民币汇率并未明显低估的基本面,也会显著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并可能加剧不利的资本流动压力;大幅贬值,不符合秉持重商主义理念、施压中国迅速削减对美贸易顺差的美方诉求。目前来看,中美汇率协议的大框架或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的汇率部分相似:更加注重汇率(调整)规则的“公平”,而不以促成美元大幅贬值为目的。何况,人民币也不是美元指数的构成货币!
如果中美贸易谈判走向缓和,那么人民币汇率仍将受到支撑。
第一个支撑是,金融对外开放带来外资流入。2019年,受益于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富时罗素GEIS指数集合纳入A股、彭博巴克莱指数纳入中国债券,海外资金被动流入将大幅增加,规模保守估计在1000亿美元以上。对比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总差额为1087.7亿美元,该体量不容小觑。而且,海外还可能继续主动增配中国。目前,全球资金对美国资产的配置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超高配),但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已经超过60%,中国又是新兴市场的佼佼者,海外资金的重新配置有望带来可观的外资流入。
第二个支撑是,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区间。
随着美联储暂停加息并于5月启动停止缩表计划,年初以来美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倘若中美谈判走向缓和,以当前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以及中国政府不“走老路”的决心,中国利率下行速度应不会太快。短期内,中美利差能够提供一定缓冲,但其走向取决于中美贸易战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