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北京环境交易所梅德文

北京环境交易所梅德文

发布时间:2021-04-26 13:53:05

㈠ 北京 篮球店

北京宣武门那里有一家!坐地铁到宣武门,出口就是!具体哪个出口我也不知道,出来看见一个大商场,地下二层就有了!

㈡ 我国碳交易滞后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在碳交易、碳金融方面的滞后原因,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先生认为:一是认识不足。很多卖家、买家对通过市场化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不是很了解;企业对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重视不够;商业银行在对碳金融业务没有较为充分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贸然介入其中。二是机制、政策上激励措施不足,特别是金融政策方面则相对滞后,这取决于“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努力,并需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更加详细、可操作、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服务配套政策。三是相关机构和人才的缺失,这主要与低碳经济在我国出现时间短,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需要在日后发展中不断培养相关人才,加快我国新能源的建设步伐。

㈢ 梅德文信阳哪里人

简介:梅德文,男,生于1970年,北京大学高层工商管理硕士。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曾任北京产权交易所投资融资中心副主任、北京产权交易所政府业务部总经理、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经理。

㈣ 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效果怎么样

目前中国有7个区域性碳市场试点,布局在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的内地和沿海区域,到2015年底涵盖了超过2000家企业,年发放配额总量达到12亿吨。
与欧盟碳市场近6年的前期准备不同,中国的碳交易区域试点在接到发改委通知两年之后即启动。2013年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试点市场开始操作,武汉和重庆也在几个月内启动试点。也就是说,时间最长的试点市场也只有3年运营经验。
试点项目显示不同地区的试点运作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一方面,不同地区碳市场的成交价格差异较大。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介绍,只有北京的碳价格是稳定在50元/吨左右,广州和武汉的碳价格则只有10-20元。

另一方面,不同市场的规范化水平差异也不小,体现出不同区域间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的林佳乔认为,重庆和湖北碳市场就明显体现出培训的不足,企业既没有真正理解碳市场,对待排放数据也不够认真。相比较而言,上海市场的机制设计和企业培训方面就做得很不错,值得其他市场借鉴。
目前规范碳市场的是2014年颁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暂行办法》,只是发改委的部门规章,约束力较低。正在拟定中的《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为国务院条例,具有更高的约束力。

㈤ 我国加工贸易实施低碳发展的意义

等下哈 看我找得到不 哈哈

梅德文:解决这一问题,您现在讲的就是碳税和碳交易之间的关系和比较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也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觉得,首先是理论问题,碳税来源于辟谷理论,它是通过价格控制来结果这种负外部性,使微观的排放企业的成本与外部成本之间达到一个均衡,就是所谓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保持一定的调整。 [06-01 14:32]

梅德文:那么碳交易是价格控制,就是把你排放的价格和成本提高起来,第二个就是碳交易,它的理论来源于市场交易,他认为市场可以作为一个看不见的手,市场能够自己配置资源,当然有个前提就是说一定要有明晰的排放权,还有一个较低的交易成本,所以它是数量控制。就是说碳税是一种约束手段,你要排放必须要提高你的排放成本,而碳交易是一种激励手段,如果你少排了,或者你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你的技术能力之后,你少排之后,你可以把指标卖出去,他是一种激励手段。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理论的区别。 [06-01 14:34]

梅德文:第二个是成本,碳交易的信息成本要少于碳税,碳税的信息成本比较高,但是,实施成本,碳交易要难于碳税。碳交易实施成本,吕主任是专家知道,它需要定一个总量,然后划分给每一个企业,然后再有一个第三方的有公信力的核证机构,最后还要到有公信力的注册机构注册,还有交易,五大环节,所以实施成本高于碳税。碳税很简单,你是企业,排多少你就交税了。就是说这两个成本有区别,信息成本和实施成本。 [06-01 14:34]

梅德文:第三个就是效果,我们说效果到底哪个好呢?国际上证明,碳税的效果要低于碳交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碳税就是作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他有三种办法应对碳税,第一种方法,它减少产量,我少排了。第二个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这样也可以少排放,也可以少交税。第三个,如果价格需求弹性比较好的话,可以提高产品的价格,把这个碳税转移给消费者。这是碳税的三个应对策略。 [06-01 14:35]

梅德文:但是碳交易不同了,碳交易是总量控制,不管你采取什么办法,反正我是总量上减少排放。那么我们从效果上讲,碳交易的效果要优于碳税。我们说完了这个理论、成本比较、包括信息成本、实施成本,再说了这样一个效果比较,我们可以预测一下中国的碳交易和中国碳之间的路径依赖、路径选择。我们认为中国可能会先做碳税,在未来的时候,再根据中国按照共同待遇区别制的原则,中国目前还不承担这样一个减排责任,但是我们现在是自主减排。 [06-01 14:36]

梅德文:那么,我们觉得中国可能会先使用碳税的这样一个市场机制,因为它是一种渐进式的,我们觉得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在未来若干年之后,我们也建议中国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可以循序渐进地探讨中国开展这种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特别是探讨在特定行业、特定区域开展碳交易的试点。因为从总体效果来讲,毕竟碳交易的总体社会投入和总体收益,要优于碳税。 [06-01 14:37]

吕学都:我可以补充一下刚才碳关税的事情。碳关税就刚才梅总说的,它属于边境调整税,现在有些国家在提这个碳关税。我想,首先我觉得我们是不支持这个的,是反对这个的。它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它是违背了联合气候变化发展公约及能源所工业的共同对待区别的原则。再一个也违背一个国家采取了这种政策措施,不应该对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影响和损害,所以像这样的,我想是发展中国家肯定会给予强烈的抵制和抨击。 [06-01 14:38]

吕学都:然后梅总提到国内水平的问题,我想补充一两点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现在国内在这方面学者在做很多研究,这个研究当然是很有益的。我个人并不对这个抱很大的期待和期望,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有政治上的问题、有经济上的问题、也有实际操作的问题。 [06-01 14:39]

吕学都:在西北欧国家里面,经济社会比较完善,有些国家确实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做过一些探索,但是真正要说在全社会都展开来做,这里面刚才说了,有很大的政治问题、有很大的经济问题,经济上我们的排放量大的行业可能会不堪重负,甚至可能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其实再简单说,如果从操作来讲,它很多是很难操作,甚至是不可操作的。因为排放人很分散,应该是在社会方方面面的排放,你如何界定这个,按照什么基准来收,你怎么核实?核算这个是极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操作的事情,所以这些做个探讨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现在时机远没有成熟。 [06-01 14:40]

主持人:我们不仅了解了碳关税,还了解了碳税。我们继续下一个话题,前段时间,北京车展上,各商家大打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牌,可是没过多久,就有一个汽车业老总出来爆料:现阶段中国没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这里我们看到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发展低碳经济也好、节能环保、新型能源也好,很多都是概念的炒作和抄袭,也就是说很多产品没有真正实现低碳和节能,请问二位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06-01 14:40]

吕学都:首先你说很多有炒作的,我同意这种观点,现在无论是政府官员、媒体甚至学者,炒作的概念确实挺多,包括低碳这个概念。我确实看到这个现象,我也同意刚才你问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个是需要我们来做更多的扎扎实实的工作的。回答刚才你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新能源汽车有没有。 [06-01 14:41]

吕学都:我觉得这个里面,就是因为刚才说到有很多是炒作的,这里面很重要一个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定义什么叫新能源汽车?或者像低碳经济,如何定义低碳经济?类似这样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很多混淆的,或者有很多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社会共识。那么这里面每个人按照他脑子里面想到的新能源汽车,按照他脑子里想到的低碳经济,来用尺子去衡量一个车子是不是新能源汽车,一种经济形式是不是低碳经济。 [06-01 14:41]

吕学都:因为每个人的尺子长短不一样,概念不一样,所以他可能得出的结论就完全不一样,这个很可以理解。我自己觉得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还是有的,就是按我的概念来讲。当时我还在科技部工作的时候,我已经知道,科技部把这个新能源汽车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国家的计划来推动,那么现在也有很多成果,包括在奥运会,有很多新能源在试用,我想这个应该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06-01 14:43]

吕学都:那么现在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因为有很多概念上的不清楚,刚才你说的有很多炒作,我觉得这个确实需要我们做很多扎实的工作,尤其是在低碳经济的一些指标体系,量化的指标体系,以及根据这个量化体系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有些激励措施,去推动这项发展,这些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06-01 14:43]

主持人:梅总也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06-01 14:43]

梅德文:因为这个活动我也参加了,就是北大举办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论坛的时候,在这个活动上,有企业家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不是特别好。我觉得这也很正常,任何一个新生事物产生的时候,它总有一个过程,它不可能那么完美。它总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低级走向高级,从低技术走向高技术,从不完美走向很完美。 [06-01 14:44]

梅德文:或者我们还举个例子,包括对低碳的认识,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刚才吕主任也讲了很多,现在媒体上,或者说理论界,甚至说国际上的很多政府界,也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在一个多级世界里面,在一个多元化社会里面,本来就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有句话叫做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念,但是我要试着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当年我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一个观点,叫做不争论,他说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都是可以讨论的。 [06-01 14:44]

梅德文:对低碳经济我们总结出几句话,一句话是苏格拉底说的,我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所知,我们不要随便下一个武断的阶段,还是要保持一个敬畏心理。第二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刚才吕主任说得很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做这种很激进式的机制建设,可能还为时尚早,因为在技术可行性、在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等等诸多方面,中国目前的这种还有很大的问题,还不完善。 [06-01 14:46]

梅德文:但是,我们要渐进式改革。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低碳这个问题,刚才吕主任讲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相信世界也会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在2020年碳排放目标的倒逼机制下,会促进三大机制的解决。总的来说,我是比较乐观的。 [06-01 14:46]

主持人:我们知道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的大户。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房价问题的时候,少有人关注房地产业的转型。其实房地产行业能否走上一条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道路,或许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这个行业的前景。但是目前,跟新能源汽车一样,房地产行业的很多低碳、节能也都停留在概念解读,有的甚至还是营销的噱头,请问对我们房地产业低碳之路的前景怎么看? [06-01 14:47]

吕学都:你刚才问的这个我觉得是抓了很好的一个问题,房地产业我是这样看的,首先它的潜力很大。就是根据科学家做的研究,房地产在建筑行业里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能够达到60%—70%,就是有很大的潜力。这是一个。 [06-01 14:48]

吕学都:第二个,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现在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不到50%,如果要达到80%这么一个城市化率,这里面最主要就是要盖很多房子,尤其是新农村建设,要盖很多房子。做建筑的一些专家说,如果我们的城市化率要达到80%的话,可能我们建筑面积至少还要接近增加一倍。所以,这里面第一,减排的潜力很大,第二发展的空间很大。这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业,我们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能不能大幅度减少,它也是起很重要的作用。 [06-01 14:48]

吕学都:第二个,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困难很大。为什么很大呢?你看到潜力很大,也很有前景,可是困难很大。难在哪?第一,他是分散的,就是一栋一栋的楼,做起来它不是像一个电厂很集中,它是很分散的。再一个是每一个单栋的楼,又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单元它的减排量又很低,尽管说楼很多,但是每一个单元减排量又很少。所以,这个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06-01 14:49]

吕学都:再一个,成本很高,就是单位成本很高,我们做过一些实验,尤其对那些老房子拿来做节能改造实验,那成本不是一般能够支付得起的。在这方面要做工作,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这里面有没有前景、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06-01 14:50]

吕学都:我觉得应该讲也还是有办法的,可以考虑,首先现在建设部也颁布过节能建筑的标准,如果是我们的房子设计、建设、包括它的运行维护都能够按照这个来做,我想这里面都能够达标,这样就能够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是一个。 [06-01 14:50]

吕学都:第二个还要有一些激励政策,尤其是对千家万户、对个人的激励政策。如果是你没有一些激励政策,光靠号召,我想还是比较困难的,这个市场会发生很大的作用,要比好的政策、包括市场的政策,比你怎么样做工作都好得多。再一个,现在可以借用推动全球保护气候这么一个机会,这么几个契机,因为国际上也会有一些这方面的帮助,用这些帮助,来借助这么一个机遇,推动整个房地产业的技术水平的进步,降低技术成本,我想这应该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06-01 14:51]

梅德文:刚才吕主任讲得都非常好。我觉得,从中国房地产业或者说建筑业走低碳之路,应该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因为我们的房子别人都说有几个最显著的问题,一个是寿命短,我们比英国、美国的房子寿命都短很多很多。 [06-01 14:51]

梅德文:第二个,就是浪费大,特别是我们大部分是毛坯房,万科的王石统计过,中国因为是毛坯房,导致中国的碳排放增加很多很多,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在北京,每个人买新房都要装修,这也产生很多很多的碳排放。国际上一般来讲不是这种情况,国际上不是像我们这种毛坯房的商业模式。 [06-01 14:52]

梅德文:那么我想这个房地产业跟低碳之间的关系,举两个案例,一个是世博会,我们的合作伙伴,英国伦敦的零碳馆特别火,看的人非常多,每天都车水马龙地去看伦敦的零碳馆。再一个就是我们去英国参加这个零碳住宅,去哥本哈根、然后去了瑞典,也参观了瑞典的两个以低碳零碳住宅为显著特点的小区和城市去看,他们现在有很多很多的低碳零碳建筑,包括我们山东德州,我们皇明太阳能也搞了一个微排大厦,还有宁波的零排放大楼,包括我们清华大学的科技部建的项目等等。 [06-01 14:54]

梅德文:我们觉得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商开发更多的低碳建筑、零碳建筑,应该还是很有意义的。当然,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标准问题,我们北京环境交易所也在跟房地产协会和住建部在商量,如何开发一些适合中国特色的这种房地产业的低碳标准。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事情还是值得探索的,是有意义的。 [06-01 14:54]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6月5号,地坛论坛将要召开,请梅总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06-01 14:55]

梅德文:我们北京环境交易所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东城区政府还有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支持之下,联合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保险业协会等等机构,计划每年世界环境日,就是6月5号、6号这两天在北京举办一个常设化的活动,就叫地坛论坛。 [06-01 14:55]

梅德文:为什么叫地坛论坛?大家都知道,地坛是我们古代,特别是明清时代,皇帝祭祀土地的这样一个比较神圣的地方,他希望风调雨顺,希望国泰民安、希望人寿年丰等等。期求环境和生活的这样一个好转,跟我们今天的环保我们认为有一定的关联度,实际上我们中国一直倡导天人合一的文化,而且我们儒家也讲究敬畏天命,君子三畏,就是说对于土地、对于地球、对于大自然,还是要保持一个敬畏的心理。 [06-01 14:56]

梅德文:我们现在实际上环境是有非常严峻的问题的,吕主任也是环保专家,对我们的太湖、滇池、洞庭湖、鄱阳湖等等,我们过去有很多美好的环境。那么我们选择地坛作为这个活动的名称,地坛论坛,主题就是探讨通过金融、通过市场机制和金融手段来解决节能减排,就是说我们作为主题就是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06-01 14:57]

梅德文:目前,已经邀请到一些相关单位的领导,包括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也有很多产业的领导,包括我们新能源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碳基金、碳金融机构、通过也邀请很多的NGO组织,像美国环保协会、大自然保护协会、能源与交流中心等等。 [06-01 14:58]

梅德文 :所以,我们也非常欢迎各位网友能够多多关注我们的地坛论坛,希望把地坛论坛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常设北京东城的、能够探讨中国通过市场机制与金融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影响力、有价值的国际化、专业化的常设论坛。谢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关注! [06-01 14:59

阅读全文

与北京环境交易所梅德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金持仓越来越多 浏览:563
杠杆系数说法 浏览:699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467
微金所是什么理财产品 浏览:997
铼本股票 浏览:499
pp基金官方理财下载 浏览:514
萨斯病毒股票 浏览:9
高杠杆之殇华为员工落泪事件 浏览:712
房贷金融服务费合不合法 浏览:5
11月钢管价格会回落吗 浏览:18
伊利股东刘春海 浏览:590
青岛银行理财到期后几天到账 浏览:635
银行汇率有关的实证论文 浏览:645
建华科技股票 浏览:922
光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怎么样 浏览:152
未来金融服务行业 浏览:509
ndf与即期汇率之差 浏览:261
贵金属icp检测机 浏览:240
6月23日英镑汇率 浏览:487
销售贵金属经验分享 浏览: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