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移民城市定义,国内有哪些是移民城市
本来没有该城市,后来被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人们建立;或者原有的城市被新型的,没有以前痕迹的城市所代替。
我国的移民城市有:
1、共青城(江西):由于建国初期共青团员的努力才建成的新城
2、石河子(新疆):由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介入才得以兴建,均为内地人居住
3、格尔木(青海):本来是藏族、蒙古族聚居的村落,现在已经明显内地化了。。
B. 黑龙江的港口叫什么名字
尊敬的网络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网络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哈尔滨港
哈尔滨港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滨北铁路桥以西南岸约500米处,港区水域水流平缓,江岸为泥沙质、坡形,是一天然良港。
(一)建制
哈尔滨早期的码头始建于1898年。当时,中东铁路开工铺设后,其筑路器材由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经水路运至哈尔滨,船舶码关设在游艇俱乐部(今道里区铁路江上俱乐部)及滨州铁路桥附近。这是早期形成的哈尔滨港区。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沙俄为了从中国掠取更多的资源,在哈尔滨港区的八区码头修筑一些与铁路干线相通的支线,还在码头区附近设有储存物资的货场和仓库,货物转运十分方便。当时,比较重要的码头有八区码头、中央大街码头、头道街码头、十二道街码头、三棵树码头。码头区内的船舶几乎都为中东铁路所有,水上运输业务也归中东铁路船舶部管理。1906年,随着黑龙江民族航运业的相继兴起,哈尔滨码头区才逐渐由中国人管理。盛极一时的戊通航业公司船舶,先以道里区江沿为码头,后因泥沙堆积,码头迁至道外十二道街。松黑两江邮船局也在道外三道街修筑码头。从此,道外码头区日益兴盛。
随着沙俄对黑龙江腹地资源掠夺的加剧和黑龙江民族航运业的发展,哈尔滨港逐渐成为船舶始发的中心港及水陆运输的中转港。并开始出现了以船种、客货、企业为分类的专用码头,形成分段“自治”的局面。八区、头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三棵树码头,归东北航务局所属;十八道街划归其他航商所属。东北航务局所属的几个码头情况如下:
八区码头:从滨洲线铁桥起至道外头道街,总称八区码头。岸线为562延长米。该码头包括船坞1处,水域面积48874平方米。坞内后方接连市区,设有铁路专用线和八区粮库。船运进口的粮谷大部在此码头卸船,其中有部份粮谷加工后供应哈尔滨市民,其余大部则由铁路转运各地。1950年以后,由于该船坞淤塞,大部进口粮谷移至道外七道街及三棵树码头卸船。至1960年,根据市区建设规划的要求,已将该码头废弃。
头道街码头:从头道街起至下游七道街间,计326延长米,是清末民初东北航务局、松黑两江邮船局客货运的主要码头。现在此间已不停靠船只,只有头道街,辟为舢板船渡江码头。
七道街码头:这个码头当时归东北航务局及江防舰队司令部共同使用,主要停靠航政船只及舰艇。东北沦陷时期,已将该码头改为客货运码头。1960年以后,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该码头只作客运码头,大宗货运全部移往三棵树码头装卸。
十二道街码头:由十二道街起至十八道街383米处,原为木材、薪材、煤炭码头。新中国建立后,划归民船码头。
三棵树码头:这个码头位于滨北线铁桥上游约1公里处,岸线约500延长米。东北沦陷时期,在后方场地铺设铁路专用线两条,每年约有20万吨木材和15万吨粮食在此码头中转运往各地,是松花江木材、粮食、煤炭最大的中转港。
1955年3月29日,航运管理局决定在原来三棵树码头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哈尔滨港务局,作为水陆货物装卸中转的直属国营企业。
哈尔滨港务局成立以后,机构体制曾多次变动。1957年2月28日,经国家交通部批准,哈尔滨港务局为县团级单位,并设置8科1室,管理全港的生产经营、港区建设和职工生活等。1958年因精简机构,撤销港务局编制,改为三棵树作业区。
1960年5月30日,哈尔滨港划归哈尔滨市,但港口业务仍由黑龙江航运管理局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港的机构名称几经变动,至1975年又恢复了1957年时期哈尔滨港务局的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体制改革,哈尔滨港务局的机构又作了新的调整,
1985年哈尔滨港务局党群部门组织机构设:党委、党委办公室(含武装部)、组织部、宣传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会(含退休办)、团委。
1985年全港有国营职工2169名,是黑龙江航运系统职工最多的一个企业。
(二)设施
哈尔滨港在中东铁路修建前,码头处于自然状态。1903年以后,随着水路客货运输的增多,中东铁路局开始在哈尔滨码头区沿岸建筑简易的码头仓库。由于码头区沿岸地势低洼,每到洪水来临就有被淹没的危险,因此,中东铁路局从1908年起,用两年时间在码头区东起傅家甸的八区,西止游艇俱乐部(今江上俱乐部),修筑块石护岸2000多延长米。
当时,哈尔滨港的仓库及货物,大部分都集中在八区。八区仓库及货物又分为中东铁路所有和个、商会及中国官方所有。向中东铁路租借地号建造仓库货场的商会和个人有60多家,租地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建筑仓库3万多平方米。
在八区码头有铁路专用线通过,长度约9000米。另有几条环形铁路直通八区中东铁路材料仓库,装卸货物方便。傅家甸江岸只有人行道,没有沿江车行道。通往江岸的街道只有头道街及十八道街。1918年以后,傅家甸码头逐步修筑了护岸,由头道街至十八道街江岸,其长度为1608延长米,由花岗岩石砌筑。为了方便客运及货物的装卸,该码头设有简易的木制斜坡道。
傅家甸下游的岸边还有木材码头,但没有护岸设施。
1926年,中国政府收回松花江和界江航权,于8月31日又收回中东铁路建造的码头及设备,由中国航运部门统一管理。
东北沦陷时期,1933年“满铁”接管了哈尔滨八区、道里和傅家甸3个码头。为了与拉滨线铁路连接,1935年扩建了三棵树码头,成为水陆联运的枢纽港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哈尔滨港以三棵树为重点建设码头,设施逐年增加,机械化比重不断提高,逐步消除挑、抬、扛繁重的体力劳动,在黑龙江航运中成为最大的水路中转港。全港拥有陆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31万平方米,占29.5%;生活区74万平方米,占70.5%。有挖人式坞池两个,1962年后,西坞由于利用率低,逐渐淤塞,后废止。
生产区货场面积12.4万平方米。其中:粮杂区1万平方米(有960平方米仓库1座);木材区9万平方米;煤区2.4万平方米。货场最大容量为9万吨。
三棵树码头岸线总长4077延长米。其中:人工筑岸2777延长米(包括日伪建造的钢板桩直立式码头518延长米,干砌石护岸1834延长米)。自然岸线1300延长米。
全港有铁路专用线6条,全长4764米。其中:属于港口所有的4条,长2409米;港口租用铁路局的2条。长2355米,与铁路干线直接联通。
哈尔滨港务局只管理本港区装卸。在市区松花江沿岸20公里的范围内,其它单位也修筑了一些码头和设施,如停靠地方航运木帆船及小型机动船舶的正阳河码头,岸线长约500延长米,基本处于天然状态。后来由水利局填平了正阳河船坞,在小九站另设地方航运客运码头,岸线长1000延长米。由此至道外五道街的松花江右岸,除道里中央大街街口和道外五道街街口(1980年迁至七道街街口)分设两个轮渡码头外,皆划为游览区。七道街口设有船厂轮渡码头和港监救助等船舶停泊码头,九道街至巨兴街为哈尔滨航运(客运)站。这个客运站,是黑龙江水系最大的客运码头,承担着哈尔滨至清河、沙河子、佳木斯,哈尔滨至北涝洲、肇源、三家子、长春岭的旅客运输任务。设有总面积为873平方主候船室1座,码头总长约300延长米。1977年以后,哈尔滨客运站由松花江航运局管理。
道外巨兴街以下1000延长米岸线,为待航的客货轮、拖轮、驳船、航道工程船舶及社会船舶停靠处。十九道街以下至造纸厂为市航运公司货运码头,岸线长400米。皮革厂以下为哈尔滨港区,可同时停泊千吨级驳船11艘。港区东侧为货主所有的石油专业码头,岸线长200米,设有铁质轻型框架式栈桥和轻型可移动式输油管。
1985年,哈尔滨港货运区已有9个泊位。其中木材位3个、粮食泊位1个、煤炭泊位1个、杂货(包括件杂货和散货)泊位4个。装卸机械总共85台,其中汽车吊14台、履带吊7台、轮胎吊9台、塔吊2台、卸船机2台、门机8台、皮带机4台、单斗机15台、叉车4台、木材装载机2台、牵引车10台、推土机3台、卸煤机2台、固定吊3台。为方便船队出入港编解队作业,在距作业区下方约1.4公里处设下游船队锚泊地,另在道外十四道街至十八道街的江面上设上游船队锚泊地,由专用港作船运行于锚地和码头之间。
1985年在阿什河口投资400万元,建筑煤炭砂石专用码头,扩大了港区的泊位,提高了港口吞吐能力。
(三)生产
哈尔滨港口生产主要是货场吞吐的装卸活动。
沙俄利用《中俄密约》取得修建中东铁路权以后,组织庞大船队,从伯力装运筑路器材直达哈尔滨港。据统计,在1898年至1902年中,运往哈尔滨的铁路器材达65万吨。至1908年至1923年16年中运出木材、煤炭、粮食等物资,计168.9万吨,平均年水运量在10万吨以上。
黑龙江民族航运兴起以后,哈尔滨码头成为松花江沿岸的第一大港,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多。哈尔滨港区5年进口粮食150多万吨,平均每年30万吨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大豆及豆饼。据统计,1928年由松花江各地输入哈尔滨的大宗货物共达682880吨,其中粮食472800吨,占69.2%。这表明当时哈尔滨港的装卸是以粮食为大宗的。
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是北满货物集散中心,据统计,哈尔滨港每年装卸货物约90万吨,运送旅客达60万人左右。
从进口的大宗货物来看,煤炭居首位,粮食退居第二位。这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的物资主要是煤炭和粮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哈尔滨港的生产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恢复时期,港口年吞吐量达341929吨。“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港口生产稳步发展,平均年吞吐量达609694吨,比恢复时期提高近1倍。三年调整时期,港口生产仍稳步增长,到1966年,港口吞吐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突破100万吨大关。“文化大革命”的10年给哈尔滨的生产带来严重破坏,平均年吞吐量仅有60万吨左右,倒退到“一五”时期的水平,累计亏损额达到680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哈尔滨港口生产结束了10年徘徊、连年亏损的局面。1978年港口吞吐量达113.4万吨。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并扭转了亏损局面。1979年哈尔滨港试行了木材、粮谷的水陆联运。1979年9月至10月在哈尔滨—大连—上海之间进行了两次原木成组装卸。试运1789吨,基本取得成功。1980年9月15日至20日又在哈尔滨—大连—上海之间进行了第二次原木组装卸车,试运385吨,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为了搞活经济,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哈尔滨港务局于1979年冬开始实行库场对外开放,多收入8.2万元。
1983年哈尔滨港务局实行了以承包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全港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开始对西坞(原海军船坞)散货码头及木材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又修建了阿什河码头,1985年底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自1983年起,哈尔滨港的生产连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983年吞吐量为150多万吨,利润首次突破100万元。1984年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吞吐量达到199万多吨,创利润255万多元,利润比1983年翻了一番。1985年吞吐量又突破200万吨,利润达到268万元,是1979年的20倍,并第一次为国家上缴利利税超百万元,为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港吞吐量中,矿建材料已占首位,达80万吨以上;其次是煤炭和木材,各为50多万吨。而且输入的物资为输出物资的5倍,这说明松花江上水的货载大大超过下水。哈尔滨港作为水陆枢纽港,起到了集散和中转的重要作用。
二、佳木斯港
(一)建制
佳木斯港位于松花江下游右岸的佳木斯市,居三江平原的西部,是居黑龙江水系第二位的水陆码头。通过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密如蛛网的公路与铁路,使广大腹地相连接,担负着三江平源22个国营农场、15个市县的货物中转任务。
大宗货物的主要流向是:将粮食、木材运人佳木斯港,转向全国各地;同时把煤炭、化肥、石油等生产、生活物资运往沿江各地,起到支边支农和繁荣边疆的作用,而且可以与东北主要海港——大连港进行联运。佳木斯港对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12年,佳木斯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集镇,隶属于桦川县。1919年,才正式有码头,那时吞吐量很少。自然码头上有粮栈、仓库及客店,市街距江岸1.5里,周围是开阔的沃野。
随着土地的开垦与移民的增加,加上鹤岗煤矿的开采,使佳木斯得到迅速发展,并促进了港口的繁荣。当时佳木斯城内有粮食加工业70家。每家在码头均设有粮场,因而粮食和煤炭的装卸运输成为佳木斯码头的主要任务。东北沦陷后,1933年由“满铁”强行接管了佳木斯码头并设立了海关。
哈尔滨—佳木斯和图们—佳木斯线铁路(即图佳线)通车,使佳木斯成为水陆交通中心点之一。佳木斯又是佳虎线(佳木斯—虎林)、佳黑线(佳木斯—黑河)国境河川客船的始发港和终点港。三江省的建立又使佳木斯成为三江地区的行政中心,港口、航运日趋兴旺。
1945年日本投降后,佳木斯成为合江省省会所在地。在人民政府领导下,佳木斯港开始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1955年3月,正式成立了佳木斯港务局,管辖佳木斯、富锦、绥滨、桦川、依兰等码头业务。1958年,实行港航合一,成立了合江航运局,佳木斯港改为装卸作业区和营业站,归合江航运局领导。1961年,合江航运局下设佳木斯港务局,局设1室5科,管理全港。佳木斯港和合江航运局历经几分几合,直到1981年,港航再次分开,佳木斯港务局成为独立的核算单位,负责港口装卸任务。
1985年,佳木斯港务局作为黑龙江航运管理局所属的县团级企业。
(二)设施与生产
1919年,佳木斯码头江岸只有小部分木桩挡土工程,大部分处于自然状态。
东北沦陷时期,修筑了751延长米的直立钢板桩码头和1条2300米长的铁路专用线,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力装卸。
1946年解放初期,佳木斯港称汽船营业所,有5艘汽船拖带风船,从莲江口运煤至佳木斯。
1955年,佳木斯港务局正式成立,港口逐渐发展。至1957年,已有仓库11座,总面积4490平方米,货物可容量7603吨;有4座堆场,总面积178624平方米,有效面积103702平方米,货物可容量181282吨;码头2801延长米;港区机械设备除铁路专用线外,增加了4台54型皮带机,2台履带吊车,合计起重量20吨;有车床2台、钻床1台,其它机床1台,供维修港机用。这一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4.2万吨,装卸量38.1万吨。
1962年,佳木斯港的吞吐量为50万吨,装卸量为77.7万吨,分别比1957年增长87.64%和104.47%。装卸总收入95万元,获利润3万元。196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74万吨,装卸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实现利润16万余元。
1970年,港口运输机械由1965年的691米/19台增加到1251米/25台。经过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增加了2台卸煤机,1台拖拉机,提高了装卸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这一年完成吞吐量884746吨,为1965年的125.64%。
1975年完成吞吐量为911611吨,完成装卸量1292950吨,分别为1970年的103%和122%。
1976年,佳木斯港自行设计制造了新型卸煤机,改革了落后的装卸工艺,台时数率达到70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佳木斯港进一步发展。1980年港口机电设备增加,共有运输机械1330米/25台、起重机械7台、卸粮机2台、卸煤机2台、其他机械18台。新建变电所1座,总容量820千伏安。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4%,比1976年提高14%。
1983年由于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综合治理,使港口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港口吞吐量创建港以来的最高纪录,达到1080574吨,实现利润64.5万元。1984年生产稳步增长,利润翻了一番,首次突破百万元。1985年吞吐量达1242157吨,实现利润130万元,为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港共分4个作业区,一区为粮食、化肥、百杂货装卸作业区;二区为煤炭作业区;三区为木材装卸作业区;四区为砂石作业区,另有一个客运站。4个作业区加客运码头,共有16个千吨级泊位。港区东西狭长,码头岸线长1890多米,岸壁多为直立式的。其中:钢板桩结构的码头751延长米,墩柱式码头207.7延长米,桩柱混凝土码头360延长米,重力方块码头99.2延长米,其余为自然码头。港区总面积有316276平方米,仓库总面积为7027平方米,堆场
堆存量可达18万吨。客运码头占地10680平方米,年客运量15万人左右。港区内有库场与船舶泊位相适应的3条铁路专用线,共长3449.5米,成为连接黑龙江省腹地与边疆地区的水运中心,也是内河与界工水运的中转枢纽。
三、沙河子港
沙河子位于松花江中游南岸,居著名的三姓浅滩上方。局址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境内,全港陆域面积35.5万平方米,是黑龙江水系仅次于哈尔滨、佳木斯港的第三大港。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掠夺当地的煤炭资源,在沙河子港建造了钢板桩直式专用码头。后因年久失修,洪水泛滥,原来的钢板桩被冲毁,沙河子港逐渐变成了自然码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河子只是个简易的航运站,经营少量的客货运输。50年代后期,随着当地煤炭产量的增长,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开始筹建煤港。经过两年时间的紧张施工,修成了石砌护坡直立式码头,前沿水深2米,枯洪水涨落差6米,可泊千吨级驳船5艘。码头内设有堆场和仓库,并铺设了小火车铁路专用线,正式建立了沙河子航运站,隶属于船舶管理处(后为松花江航运局)。
1964年,依兰县达连河煤矿开采的煤炭大部分由沙河子港中转运往沿江各市县。沙河子航运站成为以输出煤炭为主的专用码头。
1970年4月,沙河子航运站升格为沙河子港,直属于黑龙江省航运公司(现在的黑龙江航运管理局)领导。到1973年全港职工总数为223人,码头作业区3个,码头总长800延长米,泊位12个,仓库2个,使用面积300平方米,堆存能力500吨。堆场1个,使用面积3万平方米,堆存能力8000吨。装卸机械有起重机2台,皮带运输机9台组。
由于煤炭的大量开采,沙河子港务局吞吐能力逐步扩大。1974年沙河子港升格为沙河子港务局,直属黑龙江航运管理局领导。
沙河子建港前机械化程度很低,推煤使用独轮车,劳动强度大,装船速度慢。建港后,开始使用机械运煤。1975年装卸机械由9台组增加到17台组,1984年达到19台组,同年专用铁道线由2条增加到4条,方便了运输生产。
1984年,为扩大沙河子港的吞吐量能力,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将依兰航运站划归沙河子港领导,成为沙河子港的第四作业区,运煤业务统一由沙河子港管理。码头总长由1973年的800延长米增加到了1984年的1470延长米。到1985年,共有泊位12个,仓库384平方米,堆场73735平方米,装卸机械21台组。
沙河子港以输出煤炭为主,同时兼营客运业务。自建港后,发展很快,煤炭吞吐量不断增加。1964年输出煤炭仅1.6万吨,至1968年输出量突破了10万吨,5年翻了两番多。1976年,创造了日装原煤万吨以上的记录。这一年全航运系统各单位仍亏损,唯有沙河子港为盈利单位。尽管利润只有8.6万元,但在;十年浩劫”之后,成为航运战线首先扭亏为盈的单位。1978年,沙河子港的煤炭输出量达到47万吨,利润33.4万元,为1976年的4倍多,由于生产及财务收入取得显著的成绩,受到黑龙江航运管理局的通报嘉奖。
1983年,沙河子港吞吐量突破60万吨,利润达到47万元。
1985年,沙河子港务局生产和财务收入突破了“双百”大关,即港口吞吐量达到100万吨,创利润100万元。
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 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 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 望您能及时【采纳】,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服务广大网民。【网络知道顾问团】 现招募知道名人、达人、热心知友。朋友,你有问题?点击连接,直接提问!感谢大家对【网络知道顾问团】http://..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天天快乐。
C. 中国哪个城市需要。移居居民
现在中国的大城市都需要人,如果没有人口的流入,这个城市就会消亡,因为中国的人口是在下降的,年轻人的生育观也在下降的生育率越来越低,人口越来越老龄化城市越来越没有活力。
D. 哈尔滨港的建设历史
清末,(清光绪二十四年)中东铁路开工后,船舶码头设在游艇俱乐部(今铁路江上俱乐部)及江桥(西江桥)附近。日俄战争期间(1904—1905年),沙俄出于战争的需要,在埠头区的八区码头(滨洲线铁路桥至道外头道街)沿岸铺设了铁路线,增加了港口通过能力。中华民国成立后,1918年,由于航道变迁和码头区失于疏浚,戊通航业公司将码头移至道外。“松黑两江邮局”在道外也开始修筑码头,于是道外码头日益兴盛,成为哈尔滨港的主要港区。哈尔滨港逐渐成为船舶始发的中心港及水陆联运的中转港。港口设施、泊位和吞吐能力亦有所增加,开始出现了以船种、客货、企业为分类的专用码头。20年代后,主要码头有八区、头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三棵树(位于滨北线铁路桥上游约1公里处)码头及十八道街码头。港口年吞吐量60万吨左右。货物装卸全由码头工人背、扛等笨重劳动进行。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主要从事木材、粮食等货物装卸。
E. 德奥通航股票近期如何操作
前期两次杀跌的低位,基本是阶段低点,不操作为主,
美中不足的是今天探底是放量,但是放量不大,而且大盘环境比较乐观,
下周很大概率会有一个级别不小的反弹。
如果您的问题得到解决,请给与采纳,谢谢!
F. 作文 介绍世界名城
花都--巴黎
在众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国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风采,
享有"花都"之誉。
巴黎位于法国盆地中央,城区横跨秀丽的塞纳河。它是以一个船形小
岛--市岛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已有2千多年历史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
院就屹立在市岛中心,它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圣母院作为古老巴黎的象征,那么,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
艾菲尔铁塔,便是现代巴黎的标志。这座以法国工程师、世界铜铁混凝土
建筑的奠基人艾菲尔命名的铁塔建于1889年,堪称现代铁塔之祖。铁塔高
达320米,相当于80层大厦那么高,站在塔顶可俯瞰巴黎全市风光。
除了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之外,巴黎还有巴士底广场、协和广场、
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等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凯旋门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对面就是协和广场。它是拿破仑为了炫耀胜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从1806年开始,历时30年才完成。凯旋门高达49.54 米,
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内外墙布满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马赛曲》最为著名。
凯旋门前面的大街上的爱丽舍宫,也是法国的著名建筑。金碧辉煌的宫舍
内,墙上挂着著名油画和名贵挂毯,室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镀金精雕家具,
以及各式各样的精致座钟,宛如一座博物馆。从1873年开始,爱丽舍宫已
成为法国总统府。
巴黎拥有60多座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 ,60个剧场,200家电影院,
15个音乐厅。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卢浮宫。它曾是法国历代王朝的王
宫,现已成为法国美术博物馆。全馆有藏品40万件,其中包括《胜利女神》、
《岩间圣母》等名画和雕像。巴黎的"街头艺术"也历久不衰。这里既有
名闻全球的露天画廊,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会。许多青年学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带乐器,到街头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的服装名闻世界,领导着世界服装的潮流。全市有几千家服装店,
各国富豪纷纷前来定制衣服。在巴黎街头,很难碰到服饰相同的妇女,她
们也为"花都"竞添风采。
对称的古都--北京
在直升飞机上鸟瞰北京,人们惊奇地发现,景山犹如一个人像,五官
俱全,左右对称。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对称的城市。它以故宫为中心,从永定门、前门、
天安门、午门、神武门、景山到地安门、钟楼、鼓楼和安定门,组成了一
条中轴线。东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条条东西向的胡同纵横交
错,分列在中轴线的两旁。因为对称,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认。许多象
征封建时代帝王权力的重要建筑,也都整齐对称地分布在中轴线的周围。
如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坛和地坛,筑在轴线的南北两端的东侧;
天安门的东边,有着皇室的太庙(现已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西边,
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坛(现已辟为中山公园)。这种对称的格局在故宫的宫
殿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此起彼落,互相对
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双配对,
相映成趣。整齐对称,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
给人以稳重、博大、端庄的感觉。
北京有着4 千多年的历史。辽代以后,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
它集中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很多。如故宫、景山、北
海、中南海、颐和园、天坛、地坛、长城--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周口
店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遗址等。很多建筑物造型奇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思想。如天坛是一个圆丘,地坛却成方形,这正符合我国古代的"天圆地
方"的说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东临渤海,面向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
气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热、秋凉、冬寒。
现在的北京市,有10个区,9个县,面积1 600平方千米,人口近千万。
它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非常繁华。
北京的现代建筑,在布局上虽已不像过去那样恪守对称的陈规,但市政建
设还是考虑到我国的传统风格。例如,以紫禁城为中心的环城地铁、二环
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都是对称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及
其延长线,正在被改建成南接京郑公路、北经亚运村,直达燕山奇峰的现
代化中轴路。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北京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对称的城
市。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国有"黄袍佛国"的称号,全国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
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 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
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泰式鱼脊
形屋顶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
悠悠,磬声清脆动听,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
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
曼谷众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为著名,被称为泰国
三大国宝。玉佛寺是专供曼谷王朝历代王室举行宗教典礼和礼佛的地方。
玉佛寺浮坛的墙上和寺四周的矮墙上,各嵌有一列绘着牡丹、莲花、小鸟
图案的彩瓷。据说,这些彩瓷还是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第二次航海时带过
来的。玉佛是由整块碧绿剔透的翡翠玉石雕刻而成的,高66厘米,宽48厘
米,被供奉在黄金制成的宝座上面,价值连城。泰国人认为玉佛是镇国之
宝,他的神灵威力无边,就连历届泰国政府的内阁组成之后,总理和全体
内阁成员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国家和国王。老百姓有升学、婚
姻、生育、就业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祭拜祈祷。两个人打赌起誓,也
都请玉佛作证。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仪式,由国王亲自为玉佛
沐浴、更衣、更换头饰。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长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
占地面积有一座篮球场那样大,比四层楼还要高。卧佛是泰国不和睦不生
育夫妇膜拜的偶像,这里经常能看到青年夫妇虔诚跪拜祈祷的场面。金佛
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 500 千克重的纯金大佛,它分为五个部件铸造,再拼
装成为一个整体。
曼谷不仅以寺院僧尼众多,寺院遍布而被誉为"佛教之都",而且事
实上也确实为佛都:拥有32个成员国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总部就设在这
里。
"狮城"--新加坡
当往来于南海和印度洋等地的船只一进入新加坡港,一眼就看到安德
逊桥畔的狮头鱼身塑像高踞海滨,眼闪强光,口喷清泉,像是在向来客致
意。这是新加坡的象征,1972年建立的旅游标志。
在梵文中,新加坡就是"狮城"的意思。相传公元前1 150年,室利佛
逝王国的王子盘那,率兵登上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无名荒岛,最先碰到的
是一头雄伟的狮子。后来盘那在岛上筑起了城墙,城名称为"僧伽补罗",
也就是"狮城"的意思,谐音成了"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是城名,又是岛名,也是新加坡共和国的国名。港城新
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在共和国主岛新加坡的南部。港口区面积
93平方千米,航道能终年保持深水位,是一个设施完善的优良自由港,也
是东南亚最大的港口。市中心区在港口区东北、新加坡河口南北两岸,是
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全市主要的商业、金融、通讯、船务等机构也都集中
在此。
新加坡距赤道线只有137千米,四周为海洋所环抱,一年之中全是夏季,
气候炎热多雨,因有海风调节,人们并不感到闷热。境内既没有名山大川,
也没有名胜古迹,但它却以宜人的气候,良好的市政建设和周到的服务,
获得了"花园城"的称号,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中心。
新加坡没有土著民族,现有居民都是外来移民,华人占居民的大多数,
另外还有马来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英国人、日本人等。
水都--威尼斯
世界上有很多号称"威尼斯"的城市,如"东方威尼斯--苏州",
"亚洲威尼斯--曼谷","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等等,可见威
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著名水都,位于亚得里亚海海滨的一个新
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上相通。
"威尼斯"本是"最宁静的处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
了。11-13世纪,威尼斯拥有强大的海军,独霸欧洲与东方的贸易。14世
纪末叶全盛时,财富大大膨胀,商人、富豪、王侯、主教等竞相营建豪华
的教堂、宫殿和府邸,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古迹。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 。城中的170多条河道纵横
交错,把陆地分割成110多个大小岛屿。长约3.2千米、宽37-70米的大运
河,穿行在群岛之间。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各样的建筑。许多
建筑仿佛飘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岛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
中,同对面岛上的"邻居"谈天。岛与岛之间有400多座桥梁相连 。石桥
的形式多样,各具风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亚托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
里亚托桥建于16世纪末年,是一座大理石独孔桥。桥长48米,宽22米,桥
心有亭,两侧排满了小店铺。
威尼斯也是一个以船代车的城市。这里的岛上不需用汽车,即使是国
家元首来到这里,也必须弃车入市,乘船或步行。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种
各样的船只,有水上的"公共汽车"--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车"--
小型汽艇;有各种"水上商店"--售货船,还有救护艇、消防艇、垃圾
船、娱乐船……有一种当地特有的小划船,名叫"贡多拉",平底,黑色,
首尾尖尖翘起,站在右边用长桨划行。历史上最多时达到1万多只,现在仍
被当作旅游船使用。为了不影响交通,威尼斯明文规定不准在河中游泳。
多种多样的船只南来北往,穿梭于大小河道上,构成了水城特有的繁华景
色。
风景旖旎的威尼斯,又以古迹繁多著称。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
99米高的钟楼拔地而起。广场东侧的总督宫和圣马可教堂,雕塑精美,室
内陈设富丽堂皇,是威尼斯古代建筑艺术的范例。
1980年,我国江南水乡苏州已和威尼斯缔结为友好城市。
雾都--伦敦
英国首都伦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它不仅是历史文化名
城和国际金融中心,更以"雾都"著称于世。
伦敦大致可分为伦敦市和内、外伦敦三部分,由32个市(包括伦敦市)
组成。这三部分总起来合称大伦敦,总面积1 605平方千米。面积仅为1.6
平方千米的伦敦市,11-16世纪时曾是王宫所在地,现在成了银行、保险
公司、股票经营和证券交易所的集中地。西区的白厅大街一带,是英国首
相官邸和内阁各部以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白金汉宫所在地。因为这
里富豪麇集,街市特别繁华。
伦敦大学,伦敦博物馆,伦敦塔,伦敦桥,圣保罗大教堂,牛顿、达
尔文、马克思、肖邦等名人的故居和墓地,格林尼治天文台,海德公园露
天讲坛,这许许多多令人仰慕的地方,使伦敦在文化艺术上享有崇高的声
誉。那些高矗云霄的摩天大楼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教堂等建
筑此起彼落,大小公园的绿地与五光十色的城市街道斑驳相同,更使伦敦
具有典型的欧洲都市风光。
伦敦也是世界著名的"雾都"。这里五天中就有一天是雾天。这里的
雾常常弥漫不散,连续好几天,空中都是充满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
两岸的尖顶教堂,高层建筑都被掩盖起来,只剩下一些空中楼阁。大雾也
给市民带来了麻烦。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一次大雾,延续了4天多,家庭
取暖中排出的煤烟,被浓雾笼罩着,久久不散。白天犹如黑夜,要点灯照
明。市区交通停顿,居民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白厅街的大理石建筑遭到
腐蚀。
伦敦的大雾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大气污染有关。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
个岛国,而伦敦又处于英国东南部的一块盆地上。盆地的南北两侧是东西
走向的山岭,泰晤士河自西向东穿过市区注入北海,市区离河口只有88千
米。在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伦敦的气候温暖潮湿,属温带海洋
性气候。秋冬季节,当西风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陆地时,白天和晚上的温
差比较大,盆地空气相对稳定,流动不畅,下层空气受冷以后,往往会形
成漫天大雾,并且循环往复,久不消散。加上伦敦的工业和交通迅速发展,
工矿企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烟尘飘浮在空气中,变成了雾的凝结核,这也
是促成大雾的一个原因。
80年代以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伦敦
上空的可见度已比过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数也大大增加。绝迹多年的
小鸟又重新在伦敦上空翱翔了。
立体都市--东京
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南端,东南濒临东京湾。因隅田川、荒
川等江河在附近出海,古地名就叫"江户"。1457年在此兴筑了一座江户
城。1868年(明治元年),从西部京都迁都来此,遂改名东京。1943年扩大
行政管辖范围,把东京改为东京都。日本的"都",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
东京都的面积为2 100多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 100多万人,其中市区800多
万人。从东京沿东京湾向横滨方向延伸是日本的最大工业区--京滨工业
区;从东京往东延伸至千叶县境内,为京叶工业区。
历史上东京曾遭到两次重大的破坏。1923年关东大地震,江户时代的
许多建筑毁于一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遭到报复
性的轰炸,东京成为一片废墟。可是,转眼间三四十年过去了,幢幢高楼
大厦拔地而起,地下铁道、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东京都却以崭新
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日本的中央政府机关都集中在市中心霞关一带。1968年落成的东京第
一幢超高层建筑霞关大厦,犹如鹤立鸡群,特别显眼。从市中心的护城河
透过一片松林,就是过去的江户城,天皇皇宫所在地。战后新建的宫殿共
7栋,绿瓦白墙,茶褐色铜柱。皇宫一带深沟高阁,古城浓荫,还能领略到
江户时代的风貌。在皇宫外苑大草坪的前方,却是一幢幢连绵起伏的现代
化高楼大厦。市内最繁华的1.5千米长的银座大街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
铺鳞次栉比,奇特的广告撩人耳目。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通宵达旦,
成了有名的"不夜城"。
东京是个人口密度很大的都市,地震对它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进入70
年代以来,城市建设正在向高空、地下发展,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立体都
市。在霞关、新宿、池袋、涩谷等地,已经相继建成了不少超高层抗震大
厦 。池袋地区兴建了一个"阳光城"。它的主体是一座高达240米的60层
办公大楼。此外,还有9层的国际进口中心、12层的文化会馆和37层的"阳
光王子饭店"。连接这4幢高层建筑的是200多家商店街,其余空地则开辟
为广场和公园。"阳光城"的土地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因为最大限度地加
以利用,使用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这些"阳光大厦"都有强大的抗震、
抗风能力,一切设施完全自动化,人们生活在这里就像置身于一座无所不
包的小城市一样。
东京的地下街建筑,最有名的要算"东京站"附近的八重州地下商店
街了 。它是一个3层沉箱式钢筋水泥结构,就像把一艘航空母舰埋在地下
一样 。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第一层是有250多家商店的街道,凡是地上
能买到的,这里也大体齐全;第二层是开阔的停车场;第三层安装空调、
供水、供电等机械设备。像这样的地下街,在东京就有20多处。
日本是个樱花的国家。每当阳春四月,东京上野公园和千岛渊等地的
樱花怒放时,千树万树,像绯红的轻云一般,把这个现代化都市装扮得更
加美丽。
绿色首都--莫斯科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玉带似的莫斯科河,
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
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
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
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林立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入夜,
万家灯火映彻长空,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放射出宝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
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宫殿中央,矗立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洁的白
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以后,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
召集群众。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了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曾经用黑色和红
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宁墓,就在红场一旁的克里姆林宫宫墙下。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
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市内
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
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
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
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
沙漠古都--开罗
非洲最大的城市开罗,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首都,也是著名的旅游
城市。
开罗位于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三角洲的顶部附近,东、南、西三
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围,气候炎热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公元
969年,美洲大陆还没有被发现之前,开罗已是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的国
都了。"开罗"在阿拉伯文字中也就是"胜利"的意思。13世纪城市规模
进一步扩大,成为远近的贸易、文化中心。
开罗既有反映阿拉伯民俗传统风格的老城,也有按西方现代建筑风格
建设起来的新城;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相互融合,彼此并存,是开罗的一
大特色。
与尼罗河平行的科尼奇大街是开罗的主要交通线,开罗的市区分布在
尼罗河两岸。东岸,有着建于11-16世纪的老城,开罗的名胜古迹大都集
中在这里,仅古迹就有400多处。其中有建于12世纪的萨拉丁城堡和许多著
名的清真寺,还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风貌的大市场,市场上陈列着铜器、纺
织品、地毯、琥珀、香料等物品,任人挑选、购买。老城区的房屋比较低
矮,街巷狭窄,保持着古代风貌。
尼罗河西岸,是19世纪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市区。新市区内高楼林
立,187米的开罗塔高高地俯瞰着全城。在宽阔的新区马路上,到处奔驰着
电车和汽车;而在老城的街道中,却不时可以看到古老的马车和沙漠特有
的骆驼在往来。
伊斯兰教是埃及的国教。开罗的500多万埃及居民中,穆斯林占80%以
上。开罗全城分布着一千多座清真寺,寺顶的塔尖,好似满天星斗,点缀
在城市上空。开罗这个沙漠古都因而又获得了"千塔之城"的称号。
开罗西南郊的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更使开罗成为令全世界游人非
常神往的历史名城。
七丘之城--罗马
意大利首都罗马,位于国境中部的台伯河两岸。关于它的起源,有一
段有趣的传说。相传罗慕洛斯和列慕斯是希腊战神马尔斯的一对双胞胎,
出生后母亲被仇人杀死了,他俩被放在筐子里投入台伯河中。可是筐子并
没有下沉,他俩被漂流到了岸边。一只母狼将他俩叼回去用狼奶喂养。后
来给猎人拾去抚养,练就一身本领。他们长大后杀死了仇人,报了杀母之
仇 。哥哥做了国王,在台伯河河边7座山丘之上建立起一座城堡,用自己
的名字命名。"罗慕洛"念快了就变成"罗马"。所以罗马又称"七丘之
城",现在的罗马城徽上还是用母狼喂孩子作图案。
现在的罗马包括古罗马城和20世纪以来扩建的新市区。建于"七丘"
之上的古罗马城,本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的首都。公元4 世纪末,
罗马帝国崩溃后,受到教会的庇护和教皇的统治,直到1867年才成为意大
利的首都。
被城墙环绕着的古罗马城,简直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在宽广的
帝国大道两旁,有着许多著名的广场、教堂和宫殿。三座凯旋门和两根凯
旋柱,分别记载着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业绩。
动人心魄的科洛塞奥竞技场,就建在市中心附近的一片盆地上。竞技
场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围墙有57米高。四层高的建筑物用淡黄色
的巨石砌成,外面看去呈圆形。这座宏伟的建筑建于公元1世纪,据说它是
当年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了显示盛大的武功,强迫8万名俘虏花了
10年时间才建成的。场内有很多关锁狮、虎的地窖,竞技场、斗兽处设在
场中心,周围能容纳5万人观看。据记载,竞技场开幕时,3 000名角斗士、
5 000头雄狮、猛虎,在此进行生死搏斗,足足表演了100天。现在这座竞
技场成了世界八大名景之一。
梵蒂冈是罗马的城中之国,处于古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面
积只有0.44平方千米,居民2 000人。它由天主教教会首领教皇统治,是全
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城国中的圣彼得大教堂,圆顶距地138米,是罗
马最高的天主教堂,在罗马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正像过去北京城中的建
筑都不得超过紫禁城内的宫殿的高度一样,过去罗马的所有建筑都不允许
超过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高度。
G. 民航通航 解释一下吧。 低空领域将来很有发展前景的。
将来很有发展前景的中国通用航空产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