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神经网络研究期货价格
中国的垃圾教育。我说怎么这么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呢。
② 神经网络研究属于什么学派
属于连接主义
华为认证HCIA题库里的答案
③ 研究神经网络需要哪些知识,有前途吗
数字仿真的话,对矩阵基础知识有些要求,常用的工具工学的话一般就是MATLAB,自带功能十分强大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议看一本神经网络的书作为基础知识的储备。
如果是你学习神经学而不是用于工科的应用领域的话,那MATLAB自带的工具箱 就无法帮到你了,因为真正的神经十分复杂,至今为止对其原理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要说前途,它也是有的,但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不管是什么领域,都会有前途的,我现在在自学神经网络相关的东西,发现真的很难,只要生物医学那一块没有在大脑的探索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就很难发挥神经网络到极致
谢谢
④ 神经网络研究现状
光谱分析因其能够灵敏、高精度、无破坏、快速地检测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而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农业、医学等领域。目前,光谱分析技术日趋成熟,引入光谱分析理论的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可以有效地获取农田信息、判断作物长势、估测作物产量、提取病害信息。光谱分析技术虽然具有很强的物质波谱“透视力”,但在分析 “同谱异物” 和 “异物同谱”等方面需要与现代分析手段相结合,如小波变换、卡尔曼滤波、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等。
在光谱分析领域,ANN多用于物质生化组分的定量分析(陈振宁等,2001;印春生等,2000),在光度分析中也有较多应用,如,于洪梅等(2002)利用ANN分析铬和锆的混合吸收光谱,并结合分光度法对二者进行测定。ANN在非线性校准与光谱数据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Blank,1993;方利民等;2008)。而在模式识别中ANN应用最为广泛,如,Eiceman et al.(2006)利用遗传算法(是ANN的一种)对混合小波系数进行分类识别。
目前,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SOFM)神经网络在高光谱影像的模式识别方面,国内外还较少有研究与应用,而结合遥感波谱维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就更少。SOFM常用于遥感图像处理方面,如,Moshou et al.(2005)利用SOFM神经网络进行数据融合,使分类误差减小到1%;Doucette et al.(2001)根据SOFM设计的SORM算法,从分类后的高分辨率影像中提取道路;Toivanen et al.(2003)利用SOFM神经网络从多光谱影像中提取边缘,并指出该方法可应用于大数据量影像边缘的提取;Moshou et al.(2006)根据5137个叶片的光谱数据,利用SOFM神经网络识别小麦早期黄锈病,准确率高达99%。然而,SOFM不需要输入模式期望值(在某些分类问题中,样本的先验类别是很难获取的),其区别于BP(Back Propagation)等其他神经网络模型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自动寻找样本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这大大地拓宽了SOFM在模式识别和分类方面的应用。
基于以上几点,本章从光谱分析的角度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分析识别和信息提取,给出了在不同光谱模型下,高光谱数据的不同分解,之后利用SOFM对具有较高光谱重叠度的这些分解进行分类识别,结合光谱分析对采样点进行类别辨识,并通过对小麦条锈病的病情严重度信息提取,提出了高光谱影像波谱维光谱分析的新途径。
⑤ BP神经网络的研究背景
“人脑是如何工作的?”
“人类能否制作模拟人脑的人工神经元?”
多少年以来,人们从医学、生物学、生理学、哲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学、组织协同学等各个角度企图认识并解答上述问题。在寻找上述问题答案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称之为“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这些领域互相结合、相互渗透并相互推动。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又从各自学科的兴趣与特色出发,提出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研究神经网络的目的在于探索人脑加工、储存和搜索信息的机制,弄清人脑功能的机理,建立人类认知过程的微结构理论。
生物学、医学、脑科学专家试图通过神经网络的研究推动脑科学向定量、精确和理论化体系发展,同时也寄希望于临床医学的新突破;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家研究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寻求新的途径以解决不能解决或解决起来有极大困难的大量问题,构造更加逼近人脑功能的新一代计算机。
⑥ 神经网络的研究方向
神经网络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方面。
理论研究可分为以下两类:
1、利用神经生理与认知科学研究人类思维以及智能机理。
2、利用神经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用数理方法探索功能更加完善、性能更加优越的神经网络模型,深入研究网络算法和性能,如:稳定性、收敛性、容错性、鲁棒性等;开发新的网络数理理论,如:神经网络动力学、非线性神经场等。
应用研究可分为以下两类:
1、神经网络的软件模拟和硬件实现的研究。
2、神经网络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这些领域主要包括:
模式识别、信号处理、知识工程、专家系统、优化组合、机器人控制等。随着神经网络理论本身以及相关理论、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网络的应用定将更加深入。
⑦ bp神经网络研究现状
BP网络的误差逆传播算法因有中间隐含层和相应的学习规则,使得它具有很
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而且网络的中间层数、各层神经元个数及网络的学习系数
等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有很大的灵活性,且能够识别含有噪声的样本,
经过学习能够把样本隐含的特征和规则分布在神经网络的连接权上。总的说来,
BP网络的优点主要有:
(1)算法推导清楚,学习精度较高;(2)经过训练后的BP网络,运行速度很快,有
的可用于实时处理;(3)多层(至少三层)BP网络具有理论上逼近任意非线性连续
函数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使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学会任何可学习的东西,而信
息处理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归纳为数学映射,通过选择一定的非线性和连接强度调
节规律,BP网络就可解决任何一个信息处理的问题。目前,在手写字体的识别、
语音识别、文本一语言转换、图像识别以及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面已有实际的应
用。
同时BP算法与其它算法一样,也存在自身的缺陷:
(1)由于该算法采用误差导数指导学习过程,在存在较多局部极小点的情况下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不能保证收敛到全局最小点:(2)存在学习速度与精度之间的矛盾,当学习速度较快时,学习过程容易产生振荡,难以得到精确结果,而当学习速度较慢时,虽然结果的精度较高,但学习周期太长:(3)算法学习收敛速度慢;(4)网络学习记忆具有不稳定性,即当给一个训练好的网络提供新的学习记忆模式时,将使已有的连接权值打乱,导致已记忆的学习模式的信息消失;(5)网络中间层(隐含层)的层数及它的单元数的选取无理论上的指导,而是根据经验确定,因此网络的设计有时不一定是最佳的方案。
⑧ 刘华春的科研项目
近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1、2008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投资大师证券决策系统软件》,横向课题,2009年顺利结题结题。
2、2009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证券投资决策系统研究》,校科研发展基金,2009年顺利结题。
近年发表的主要科技论文:
1.刘华春,袁连海,李龙生 基于路径代理的多级桥模型分析与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12期。(中文核心期刊)
2.刘华春 P2P网络的分类以及关键技术分析 《微计算机信息》 2008年9期 。(中文核心期刊)
3.刘华春 基于PKI的IPSec-VPN的研究与设计 《通信技术》 2009年1期 。 (中文核心期刊)
4. 刘华春、王建华、段华琼,基于PKI/HIP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实名访问研究 《计算机工程》2010年4期。(中文核心期刊)
5、刘华春、戴庆光、蒋志平,基于IPsec的IPv6安全邻居发现协议 《计算机工程》,录用通知。(中文核心期刊)
6.刘华春,基于PKI的网上证券交易系统的构建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年7期。(科技核心期刊)
7.刘华春,基于Elman 神经网络的股市决策模型研究 《计算机应用》 2009年6期 (中文核心期刊)
8.刘华春,基于嵌入式Internet的智能家居研究与实现 《科技信息》 2007年11期。 (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