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野村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 在这个公司做BPO怎么样 有没有发展 待遇是多少
野村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是由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控股株式会社全额投资的日本独资企业。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10日,主要承接以日本野村证券为首的日本野村集团旗下各子公司的信息数据处理业务,是在中国设立的日语信息数据处理业务中心。
新公司注册资本450万美元,初期规模300人左右。主要承接日本野村集团所属各公司的外包业务。未来还将设立专门的软件研发中心,承接其IT系统设计及金融软件开发等业务。
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是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首,也是全世界最大证券公司之一。公司成立于1925年。主要从事证券经纪、投融资、信托、债券等业务,年均营业额达1兆5000亿日元。目前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在中国北京、上海、香港设立办事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境外特别会员。
http://ke..com/view/648538.htm 这是日本野村证券的网络。
个人觉得BPO这一行不错,将来是一个趋势(我就是做这个的)。它熟称业务流程外包(http://ke..com/view/262242.htm网络)。就是把客户公司的非核心业务(比如考勤,人事,工资统计,数据更新,单据入力等重复,繁琐又不可免的业务)拿出来,交给专业的人作,他们会把流程细分化,使那些繁琐业务更准确更有效率,而且节省成本,可以让客户公司用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其核心业务。
待遇的话,分两种算法,有计件的,就是按照工作的量。
还有按照技术程度的,初级就是基本工资2,3千,工作两年有经验了可以提升项目组长,生产管理的话再4-6千左右,好一点的项目经理1w左右。
有问题可以追问哦,希望被采纳~O(∩_∩)O~
❷ 大连野村证券面试怎么样
面试其实也挺严格的,根据你面试的岗位不同,对日语的需求自然也不同。一般的日语2级水平即可
❸ 本人在日本本科毕业后,在日工作2年。日语一级,托业920分,日本簿记2级,会少些韩语(朝鲜族)。
工作应该不是很难找就是工资不是很高。大连一般都是外包,像IBM 埃森哲 野村证券什么的。 刚进去从底层做起也就2,3K。如果高管会高。 call center工资很高,但日语要求很高水平,5K作用
❹ 提问:各位前辈,日本的簿记相当于中国的什么
薄记是记账
会计士才是会计
这两个稍有不同
薄记主要是实际业务部分的记账管理,这个不光是会计,每个人都用得上,所以比较流行考这个资格
❺ 日本财产保险 上海工资
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分行
三和银行上海分行
富士银行上海分行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上海分行
日本兴业银行上海分行
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上海分行
……
日本瑞穗证券上海代表处
野村证券上海代表处
……
日本财产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日本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社
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❻ 大连野村证券做bpo好不好,公司待遇怎么样
这个估计比较难有人能告诉你哦。有机会去面试了解下,看看工作环境和员工专的工作面貌如属何,能单独和员工聊聊那是最好的,或者面试完后到周边问问附近的人,这些信息比较真实。凡是都要体验后才知道,才是最真实的。祝你找到好工作。
❼ 日本的野村证券,这公司好吗工作环境 待遇 压力都如何
姐姐好厉害,居然敢来日本读经济类的博士!
像我这种在日本读大学的人顶多再读个小硕,都没勇气去读博士呢~
1.按时毕业的话,应该没问题~
但是虽然可以毕业,却只是“博士课程修了”,很难拿不到“博士学位”!如果想拿学位证书的话,就一定要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有发表过论文...
如果姐姐对我说的抱有疑问的话,可以上各个帝大的官方网页上去看看那些帝大的教授的最终学历---那些帝大的正副教授中,一般只有不到1/3的人是取得“博士学位”的,更多的教授只是“博士课程修了”...
身边也有前辈在名大读了4年的博士,但是最后很遗憾的是,也没能把“博士学位”的证书揣在兜里~
所以,按期毕业是可以的,但是取得学位很难!
不过,在中国最看重还是那一纸文凭,如果拿不到学位的话,读起来也没有太大的意思嘛...
2. 真的要是读完博士的话,在日本还是蛮难找工作的~
如果读了理工科的博士的话,在日本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经济在日本算文科,越往上读越不好找工作...
因为对于文科的毕业生,日本都是拿来人才以后重新开始教你做你将要负责的这摊工作的,在公司眼里只要大学毕业就有能力来学习新的工作了。
因为,都是重新教起,所以公司不愿意要学历很高的人,因为学历越高,公司所要付出的基本给料就越高
除非,英语 日语 专业 都够狠,可以PK掉日本人,进野村证券研究所这样的研究机构,否则一般企业是很难进的。
回国的话,国内那么重视文凭,应该不会很难找工作啦。(我对于在国内找工作的情况不太了解,因为自己没经历过,不敢妄加评论。只是,也有身边的前辈,从筑波博士毕业以后就直接回国进了汇丰银行的。)
ps. 只是一个在日本读完大学继续读小硕的人的一点浅见而已...
希望对LZ可以有点启发吧~
❽ 中国是否面临刘易斯拐点
中国是否正面临刘易斯拐点?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10年12月17日...中国是否正面临刘易斯拐点?...中国是否正面临刘易斯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7日 07:47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上海12月16日讯(...
中国经济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 _ 财经频道 _ 东方财富网(Eastmo...
2010年8月13日...判断一国或一个经济体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主要依据如下三个指标:一是劳动力供求相对规模是否改变;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正是这种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生产率...
我国是否面临“刘易斯拐点”--《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刘易斯拐点 民工荒 二元经济...我国是否面临“刘易斯拐点” 臧高峰 【摘要】:当前,珠三角地区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部分学者指出我国"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从而引起...
企业招工难和“刘易斯拐点”_网易新闻中心
2010年3月2日... 虽然我们很难确定中国经济如今已面临“刘易斯拐点”,但企业劳动力尤其是... 是否已面临“刘易斯拐点”?经济学家一说招工难,就会提著名的理论“刘易斯...
刘易斯拐点:热议下的迷惘与省思——中新网
2010年9月19日...中国真正到达刘易斯拐点的确切时间还众说纷纭。然而,时隔不久,就在日前,...尽管以上两位对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何时到来心存异议,但他们基于自身对于...
尽管目前国内外对于确切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必要的调整观点不一,但人们普遍赞同中国应该更多地依靠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我们注意到,近期的争论大多集中在短期增长轨道及政策前景上。中国的增长方式是否正在转变?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转型的进展究竟如何呢?”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近日发表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展是缓慢的。”
转型的初级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短期刺激消费的措施诸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基本上已经延长至明年。此外,今年养老金再度上调,最低工资也有所调整。“但这些措施的宏观影响相对较小而且正在减弱。”汪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此外,医保及养老改革正在按去年的方案推进。修建学校及诊所的支出正在增加,而且政府已把对农村医疗保险的贡献提高了一倍,同时还扩大了农村养老试点范围。
“我们预计这或将导致今明两年养老和医疗支出规模每年各增加GDP的0.5%。但要看到社保体系改善使得居民改变其消费行为的情况,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汪涛如是预测。
目前,政府正在通过投资建设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并给予内陆地区和部分沿海地区之前所获得的相似优惠政策来推动内陆地区加快增长。另一项政府积极推动主要结构性调整是,帮助国内工业通过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虽然这些政策是维持增长所必要的,但这些政策的初步影响可能更多体现在投资上、而非消费上。”汪涛直言不讳。
调整要素价格以降低或消除目前对工业的偏好,尤其是对重工业的偏好,对于改变中国增长方式至关重要。“但这方面的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工业电价在去年底小幅上调,但进一步的资源价格改革却因对通胀的担忧、最有可能是对下游工业企业及地方政府利益的顾虑而停滞。
此外,汪涛认为,国有企业向财政上缴分红的试点推广也陷入停滞。这一改革将提升国有企业的资金成本,进而抑制其投资冲动,同时也提供了资源来改善社保体系,这些均应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
对于另一个重要的要素价格,政府已经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并对工资的上涨压力比较宽容。“但长期看,我们认为提高工资收入的关键在于培育可持续的城镇就业增长——比如更积极地发展私人部门和服务业等。”汪涛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初级阶段,许多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需要时间和坚定的政治决心。无论如何,实际消费增长仍可达每年8%-10%,这与实际收入的增速一致或略高。“但中国的外贸顺差既不会眨眼间便消失,也不会回到鼎盛时期占GDP8%-10%这样的规模。”汪涛预测指出。
“刘易斯拐点”或将出现
在谈到中国经济转型即将面临的挑战时,野村证券苏博文认为,“转型中的中国面临挑战。如果不得到解决,或许会导致经济遭遇重大挫折。”
苏博文认为中国面临的一项挑战是以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命名的所谓的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过剩劳动力供给就会开始减少,从而让产业工人有更大的谈判权来要求加大工资的上调幅度。
在苏博文看来,“鉴于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刘易斯拐点可能会出现得更早。”
“工资大幅增加对消费有利,但这可能会挤压利润空间,降低出口竞争力,而且如果把工资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的话,还会引发严重的CPI 通胀。”苏博文分析指出。
潜在产出增长放缓
苏博文还警告,除非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升,否则中国面临潜在增长放缓的挑战,未来5年-10 年潜在产出可能会急剧放缓。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1995年-2009 年期间中国的潜在产出增长率平均为9.6%,其中来自资本积累的贡献率高达5.8 个百分点。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就业停止增长……【联和公益俱乐部】祝您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