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美国资产证券化案例

美国资产证券化案例

发布时间:2021-06-08 20:36:00

㈠ 什么叫资产证券化举个通俗点的例子。

资产证券化通俗来说就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专证券的方属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比如银行贷给某地政府一笔钱,用于修一条高速公路,那么这笔贷款就成了一纸合同,毫无再利用的价值,而把这个贷款合同进一步打包成证券产品,比如用这条高速公路将来20年的收益为担保,将贷款打包成一个债券产品发售给百姓,银行又可以募集旦阀测合爻骨诧摊超揩到一笔资金,达到了资产再利用的目的

(1)美国资产证券化案例扩展阅读:

资产证券化对投资者的好处:

  1. 投资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2. 获得较大的流动性;

  3. 能够降低投资风险;

  4. 能够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

  5. 能够突破投资限制;

㈡ 结合美国次贷危机,谈谈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从整个金融体系的角度来考察,采用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方式,银行可以将缺乏流动性的贷款转换、分割为标准化、单位化的有价证券,将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的身上。贷款类信用衍生工具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转移贷款所蕴含的信用风险,在不影响客户关系的情况下灵活地改变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承担状况,且不用改变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构成。作为美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如此,在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产证券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毋庸置疑,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级贷款的证券化。但资产证券化是否必然会制造风险?到底是资产证券化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资产证券化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命运,也决定了其未来的中国之路。
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人对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产生了怀疑,认为是资产证券化制造了巨大的风险。但实际上,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关键不在证券化,而在于证券化背后的信贷资产,正是因为次级贷款的大量发放导致了金融体系承担的信用风险总量显著增加,而次贷证券化又导致这些信用风险由信贷领域转移到资本市场。
由次级贷款证券化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对其功能、风险以及未来的发展作进一步的反思。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基石。正是资产证券化改变了风险的生存状态,使风险由存量化变成了流量化,而风险从存量化到流量化的转变是金融创新的巨大成就,是金融体系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体系的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资产证券化是实现现代金融体系风险配置的工具。资产证券化正是通过风险定价和转移技术实现了风险配置的功能,成为金融功能从资源配置到风险配置转型的有力工具。
但是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而这显然有可能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从而有可能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
我们注意到,在美国金融危机后大部分金融创新产品受到重创之时,贷款交易作为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前端产品却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头。其主要原因有二:贷款交易本身属于资产证券化初级产品,只是将风险在不同的机构投资者之间重新配置,并没有放大原有风险或增加新风险;美国贷款交易市场是相对集中的场外交易市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美国银团贷款与交易协会(LSTA)作为这个市场的行业组织,在市场交易流程的规范性和交易协议的标准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设计了对进入交易的贷款的逐日盯市制度,使得交易品种、交易价格和清算结算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这对于我国现阶段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㈢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它和美国2009经济危机有什么关系通俗点的,不要粘贴复制。

今年经常提到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债转股,很多国有企业负债累累,并且没有偿还能力,然后就有金融公司把国企的不良资产收购过来,然后变成股权卖给其它公司,买这些烂账的公司通常都是上市公司,他们也知道那些国企还不上债务,但是他们可以把这些股权增发到股市上,让投资者来消化掉,很多投资者不明白其中的内幕,买了这种股,轻则不挣钱,重则被深套
你可以看一下《大空头》这部电影,讲的就是金融危机的事,影片最后就提到了类似的操作方式

㈣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中美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有何不同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陈湛匀指出:资产证券化就是出售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融资的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于1970年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在首次资产证券化成功发行后,资产证券化成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此基础上,风险证券化产品又被衍生出来。

陈湛匀教授
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
资产证券化(securitization)是以基础资产(underlying assets)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和资产转移,对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分离和重组,在资本市场将基础资产转换成可以出售或转让证券进行融资,并以基础资产本身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偿付的一种过程或技术。其中基础资产就是未来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是资产组合。原理就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如应收账款、汽车贷款等预期未来现金流出售给一家有着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SPV将这些资产全部汇聚到资产池内,用资产池中所产生的现金流为证券市场上融资的证券作为支撑,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为所发行的有价证券进行清偿。
简单来说,资产证券化就是出售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融资的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于1970年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在首次资产证券化成功发行后,资产证券化成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此基础上,风险证券化产品又被衍生出来。
全球证券化市场目前大约有十万亿美元的规模,主要有住房抵押贷款类、企业贷款类、个人消费贷款类,其中个人消费贷款类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款和学生贷款等。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证券化市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85%,美国使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十分普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车贷款是靠发行资产证券提供的。而我国近几年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规模在不断增长。截至2018年底,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为人民币2.67万亿元,同比增长34%,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资产证券化市场,仅次于美国。
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㈤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有哪些

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此次次贷危机所产生的影响与潜在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做的不是危机爆发后才对银行进行救助,而应该事前做好准备以防止危机的产生。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直接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美国成熟房地产市场都会引发次贷危机,何况我国的新兴市场。目前我国房地产投机行为尤为严重,使得楼市不断飙升,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泡沫。泡沫的产生缘至于投机者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制,现有的规制对他们投机带来的成本远远小于其将获得的利益。长此以往,也许数年后等到泡沫破灭的时候,受害的讲是广大有房贷的市民。由于我国抗危机的经济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危机的爆发不论在我国经济上还是在社会稳定上所产生的影响程度都将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我们不论是出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是出于防止类似危机在我国爆发的目的,我们都应该防止房地产市场巨大泡沫的产生。 第二,由于我国贷款主要来自商业银行,我们应加强商业银行对住房贷款申请者信用和还贷能力的审核。建立信用评审机制并非一朝一夕的问题,在我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价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个人信用的数据储备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信贷机构应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贷款者的还贷能力的审核。而在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有很大比例,银行业也必然想从中分享利益。这就需要尽量避免商业银行或信贷机构因为利益的驱使而放松借款者的资格标准,或对其有可能虚假的信息不进行必要的审核。甚至有职员为了业绩的提高,帮助那些条件不合格的申请者伪造信息或想办法规避银行现行的规制。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职员职业操守的培养,从前台开始培养风险的防范意识。与此同时,我国应该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给商业银行评价消费者信用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 第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银行的本质是风险经营,要减少危机对银行本身的冲击就必然要求银行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而有效的金融创新已被证明不仅能为银行带来直接的收益,也能为银行化解风险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工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还不成熟,放贷风险基本集中于银行本身,银行应该积极开拓新的金融产品以到达转嫁风险的目的。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银行经营应保持其安全性、流动性,之后才是盈利性。由于银行本身资产结构的高负债比例,容易使股东或管理者从事高风险业务。为了,保障广大债权所有者的利益,必须对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从事业务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外部监管应该与银行内部监管部门同心协力,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监管。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监管机构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对银行的高风险业务经营进行有效的约束,而监管机构应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银行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应有的惩罚。外部监管应该引导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内部监管部门应对本行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从根本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培养住房贷款居民的风险意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居民对自己以后的还贷能力没有进行有效的估计,为以后的无力偿债埋下了隐患。在这方面就要求银行职员应该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帮助其分析各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第六,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占我国证券市场很大一部分比重。其股价波动很大程度影响着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房价的飞速增长,将间接拉大了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中获得房地产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距。而这大大增加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风险。 总之,为了预防类似危机在我国爆发,我们应该在各个层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经济的稳步发展。

㈥ 资产证券化到底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回式。
举例简单通答俗地了解一下资产证券化:
A: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B:上述资产的原始所有者;信用等级太低,没有更好的融资途径
C:枢纽(受托机构)SPV
D: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B把A转移给C,C以证券的方式销售给D。
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现金;D在购买以后可能会获得投资回报;C获得了能产生可见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投资者D之所以可能获得收益,是因为A不是垃圾,而是被认定为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稳妥地变成钱的好东西。
SPV是个中枢,主要是负责持有A并实现A与破产等麻烦隔离开来,并为投资者的利益说话做事。
SPV进行资产组合,不同的A在信用评级或增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组合、调整。目的是吸引投资者,为发行证券。
过去有很多资产成功进行了证券化,例如应收账款,汽车贷款等,现在出现了更多类型的资产,例如电影特许权使用费,电费应收款单,健康会所会员资格等。但核心是一样的:这些资产必须能产生可预见的现金流。

㈦ 资产证券化的最新案例并分析

跑出去不回来了

阅读全文

与美国资产证券化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8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浏览:514
马云和孙正义在洗手间融资 浏览:541
宜信金融机构 浏览:285
民生证券财富管理部 浏览:602
好未来学而思的融资状况 浏览:362
在银行买的定期理财产品怎么取出来 浏览:415
长期投资理财基金 浏览:550
首汽215亿融资估值 浏览:685
平安车险佣金高的日子 浏览:547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云赛 浏览:507
初入职场理财是期货好还是基金定投好 浏览:715
间接融资邻域中的金融中介有一 浏览:375
南天信息股东大会 浏览:489
期货微盘是什么意思 浏览:404
上海鼎策融资租赁招聘 浏览:397
购买外汇资金用途怎么写 浏览:129
2019年2月8日日币汇率 浏览:411
筹码峰能看出庄家持仓量 浏览:581
阿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浏览:943
理财产品封闭与开放式的区别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