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4年1季度开始的证券行业佣金战,监管层在做什么!这个行业的发展在哪
不要认为运行一个证券交易所需要多高成本。从原理上说股票网络交易和网络游戏是一样的,维持和维护股票运行的服务器甚至更简单,只不过股票对安全性要求高,数据量未必有网游大。但玩网络30块钱的点卡够我玩一个月的。股票行吗,30块丢掉股市里能看到水花吗?
㈡ 证券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
证券这个行业逐渐进入成熟期,我认为是有前途的,但是得你自己认为有前途才行,人家的都是有些片面的,像我就是认为有前途,所以从事证券这个行业。
大学生毕业,很多证券公司都是需要先做一些推销之类的,所以很你能不能挨过开始阶段。
㈢ 从事证券行业的现状
我就在证券公司,不过我是做技术的。其实也没有600万业绩这一说。但是你没有人脉的话刚开始业务肯定是不好跑的,什么行业刚开始都是很困难的。想在证券行业工作,先要了解证券的一些基础知识,证券从业证是必须要有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什么事情都能干好。祝您成功。
㈣ 回顾2014年中信证券股价走势
2014年股市个股八宗“最”
记者张厚培
即将过去的2014年,A股市场终于在历经沧桑后摆脱了熊霸地球的囧境,不过个股依然是悲喜交集。这一年,市场迎来了史无前例24连续个涨停;这一年,A股市场爆出了罕见的“冷水团”事件……在此,本报记者特地盘点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八宗“最”,以飨读者。
NO1、最“吸金”:中信证券[1.06% 资金 研报](600030)
成交金额最大: 8320.25亿元
自10月28日开始大涨以来,券商股持续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近日虽然有所回落,但在交易日的券商股目前平均涨幅仍有约1.2倍。这期间,作为行业龙头的中信证券受到了资金的热捧;12月17日,公司的成交金额达到了破纪录的390.51亿元。而据统计,年初以来中信证券的成交金额累计达到了8320.25亿元,是两市个股中最吸金的。
此外,中信证券日均成交额34.52亿元,也是大幅领先其他个股。分析认为,资本市场在经济转型发展、新一轮改革中将被委以重任,券商迎来发展大机遇。券商在业务上对实体经济依赖性以及收入增长确定性都在增强,ROE将进入上升通道。中信证券作为行业龙头,自然更容易获大资金的追捧。
机构研报称,2012年以来中信证券以快速加杠杆作为提升ROE的重要手段,不断多渠道融资,全方位支持创新业务发展。依托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等方面明显优势,公司创新业务稳居行业首位,信用业务增速不断超预期,前景看好。
㈤ 如何分析证券市场走势
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0.26亿美元,同比增长5.77%,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10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2013年1-10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8184家,同比下降9.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0.26亿美元,同比增长5.77%,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10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1-10月全国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1.34%。电气机械修理业、娱乐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21.48%和222.27%。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25亿美元,同比下降2.61%,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1.47%。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2.92亿美元,同比下降5.25%,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9.47%;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水产品加工、建筑陶瓷制品制造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3.77%、67.35%和21.39%。
二是亚洲十国/地区、欧盟、美国对华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36.3亿美元,同比增长7.18%;其中香港对内地投资6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49%;日本对华投资64.63亿美元,同比增长6.31%;韩国对华投资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3.41%;泰国对华投资4.78亿美元,同比增长489.46%。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1%。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4.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6%;其中德国对华投资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49.6%;荷兰对华投资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3%。
三是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1-10月,我国东部地
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4.1亿美元,同比增长6.0%;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5亿美元,同比增长9.9%;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1%。1-10月,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83.9%、8.8%和7.3%。
更多关于证券的行业分析以及趋势走势你可以去网络搜索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3版中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3-2017年 中国证券经营机构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满意的话采纳下 谢谢了
㈥ 券商资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及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中国的金融板块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继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之后,急剧增长的财富管理市场,开始吸引券商入场“争食”,就目前形势来看,券商借助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转型,将是大势所趋。
据《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00年的6280元增长到2015年的21966元。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高净值家庭的数量,将从2015年的207万户增长到388万户,保持年均13%的增速,可投资金融资产将达到100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5%。
作为财富管理的“富矿”,除了证券公司,家族财富管理亦为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所觊觎。2014年以来,国内多家商业银行都通过私人银行、家族信托等途径,切入家族财富管理市场。券商进入之后,必将面临与银行、信托公司的竞争。
㈦ 询问2014年证券从业考试的最新情况 考哪门比较好就业难吗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总共五门课,其中《基础知识》必考。四门专业科目中,以《证券投资分析》含金量最高,考过《分析》是成为证券分析师或者证券投资顾问的必要条件。至于说难不难这个就因人而异了,只能说肯定不是随便考考就能过的,但也绝不是难得多离谱的。有高中学历就可以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难不到哪儿去。
但要说明的是,《证券投资分析》含金量高,是相比较于其他几门专业科目而言的。证券从业资格证的总体含金量其实不高,毕竟只是证券行业的门槛。不要以为考了证券从业资格,或者说考过了《证券投资分析》,就一定能进券商工作,更不要以为进了这个行业就是轻松挣大钱的,这绝对是误解。
㈧ 在我们国家从事证券业和银行业哪个未来更有前途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它。
首先从行业周期和波动性来说,银行业相对稳定,以存贷为基础的商业银行业务更多的是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刚性需求,宏观面上不出现重大波动,一般难以影响银行业的盈利和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证券起伏和波动就比较剧烈,跟宏观经济共振的更厉害,市场好的时候证券行业非常景气,但08,09年经济危机时大部分小型证券公司被兼并的景象也很普遍。
其次从收入水平来看,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基层工作者的收入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城市人均线上下,业务基本也都有指标。而高层工作者的收入水平差异就比较明显,银行业高管的薪资可以达到百万级,证券业大部分还是靠业绩说话,做出多少项目拿多少钱。
再次从入门门槛来说,银行业的门槛低,证券现在要做行研或者保代,投行,除了学历还需要高强度的工作,很好的抗压力,应该说每一分钱都不容易赚
其实银行业和证券业都有很多不同的部门、职位,前中后台都有,不能面面俱到地提及考虑到。
个人觉得银行业是一个比证券业更成熟的系统,所以晋升渠道,职业规划比较明晰。但是成熟的意味着机会不多,大多数人都只能达到中产而已。
在中国,证券业是属于那种牛市一波吃三年,熊市打苍蝇的境地。而且个人感觉股市水还是太深了。
看自己喜欢吧。我倒是觉得保险业更有前景,毕竟现在人民对于保险的认知比以前更成熟了。
上班吗?银行。职业?证券。
本来证券业应该有发展需要,但证券公司的收益被压得很低,而且其他业务被限制,所以证券大发展,证券公司的收益并不见得能沾上光。
将来,金融很可能混业经营,那么银行和保险公司也会有证券业务开展,证券公司也会有存款业务开展,但你看谁家资金更雄厚?
但是业务看,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是要大发展的,将来很多金融企业会学习美国高盛和大摩的模式。
前途是自己决定的!
银行业稳健一些,证券业活跃一些,你按自己的性格去配比,当然还有今后的运气
㈨ 对未来证券行业发展的个人看法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证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拥有证券营业部5240家,绝大部分地区营业部已经达到饱和,券商新设营业部态度总体开始趋于谨慎。对中小券商来说,营业部数量偏少,且分布较集中,确实需要通过新设营业部来重新布局,新设营业部较为积极的多为中小型或地域性券商。
根据情景分析,对证券行业创新业务未来的发展设定了三种发展情景,在乐观、中性和悲观情况下,到2017年,创新业务将能够为证券行业分别带来498亿元、338亿元和219亿元的增量收入。在创新业务推动下,证券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期。
前瞻证券行业研究小组认为:2012年,在内外交困的行业背景下,在政策创新的感召影响下,证券行业开始了转型之路。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兑现,行业的创新预期落幕,接下来行业将进入创新措施的实施阶段。
2013年,政策落实是证券行业发展的主基调,证券行业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行业的转型方向和转型路径将进一步明确。在创新政策松绑以前,经纪业务收入占据了行业收入的70%以上,行业之间的竞争差距并不大,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通过营业部的扩张方式实现。在创新政策松绑之后,证券公司之间的差异性将随着发展战略的不同和业务相对优势的确立而进一步加大,行业分化有望加剧。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㈩ 2014年政策市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IPO财务核查
2012年8月份以来,A股IPO实质上暂停了,一大批已经过会的企业无法挂牌上市,报会的企业无处审核。
2013年1月8日,证监会在京召开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宣布将成立不少于15个小组、约百人的核查队伍,对882家在审的IPO企业进行财务核查。
随后,一批批企业因为业绩变脸、财务问题等原因或自行撤掉上市材料,或被“终止审核”。截至目前,IPO“堰塞湖”已经降至约700家。
2、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制度
2013年3月底,证监会宣布建立定期新闻发布制度。随后,每周五收市后,证监会就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内容主要是证监会发布重要事项,以及对监管查处情况进行通报。
3、分道审核开启
2013年10月8日开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启动,重组审核将采取“快速、正常、审慎”三类审核办法,一方面加快优秀项目的审核速度,另一方面对问题项目加大监管。
4、新股发行改革
11月30日,管理层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市场期待已久的新股改革方案出炉。在该《意见》中,包括推进股票发行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过渡、强化中介机构职责、改革新股配售方式以及强化监管执法的力度等大大颠覆市场的预期。12月13日,《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出台,改革措施包括取消行政限价手段、引入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提高网下配售比例、明确市值配售办法等。
5、借壳上市参照IPO
11月30日,管理层发布《借壳上市审核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其中两大内容——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和创业板不允许借壳上市内容引发市场关注。
6、优先股试点
11月30日,《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12月13日《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发布。
7、中国版401K“减税”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企业年金被称为中国版的“401K计划”,这对资本市场构成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