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有上市公司能卖股票吗
上市公司是弄一个东西出来,然后你买它,这样钱就彻底被所谓的上市公司拿走了,而且永远也不还了,直到上市公司倒闭,而买卖,只是从一个凯子转到另一个凯子手上而已,跟上市公司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都是被骗走了钱的凯子,只是有些凯子比较聪明,赚了另外一些凯子的钱,溜了。
2. 在公司上市后,公司的股票是全部挂出交易么
解答;
不是这样的,具体看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非流通股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股票(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内资及外资法人股、发起自然人股等);这类股票除了流通权,与流通股不一样外,其它权利和义务都是完全一样的。但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买卖,但可以通过拍卖或协议转让的方式来进行流通,但这样做了,一定获得证监会的批准,交易才能算生效。流通股是指可以在证券市场买卖交易的部分,也就是可以自由流通。
就是上市以后,流通股出来可以上市流通,也不是全部都要挂卖,有些股东愿意一直持股, 因为他们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这个具体要看当时的行情而定!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之间还有一些利益输出关系,也会引起流通股中的变动!
3. 公司上市等于卖股份吗
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公司到的实际控制人也就是非流通股东的股票是不让流通的。除非是得到证监会的批准。其实说白了,公司上市就是圈钱,也就是说那投资者的钱去扩大自己的经营。赚钱了也给投资者一点回报
4. 股票上市是不是一般只是拿出 一部分股份来卖出,本公司还持有大部分股份吧
有的公司上市,正如你所说,先拿出小部分在市场流通,本公司持有大部分股份。而有的公司会拿出大部分股份进行流通,而上市公司只持有少量的限售股份。不一而足。
5.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股票可以卖吗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股票是可以进行售卖的,但是在其抛售股票时,会导致该股票的股价下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三十七条证券交易当事人依法买卖的证券,必须是依法发行并交付的证券。非依法发行的证券,不得买卖。
第三十八条依法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法律对其转让期限有限制性规定的,在限定的期限内不得买卖。
第三十九条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
(5)股票是上市公司卖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四十七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但是,证券公司因包销购入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卖出该股票不受六个月时间限制。
公司董事会不按照前款规定执行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在三十日内执行。公司董事会未在上述期限内执行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董事会不按照第一款的规定执行的,负有责任的董事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6. 一家公司上市前有股票吗股票可以买卖吗怎么买
你想买的上市前的股票,那不叫股票,是股权。
要到专门的股权委托机构才能买到,比股票的风险性要小很多。
具体的,我们可以电话联系。
7. 散户是从谁的受里买来股票的是上市公司吗
通俗的讲,流通股就是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的股票.而非流通股是在股票上市之初就被锁定不流通的股票,如国家股,法人股等,这也是正在进行股改的原因之一.
你所认为的买到的股数和卖出的股数是相等,应该指的是在全天交易中已经成交的那部分股票,实际上股票的涨跌不是数量上的,而是交易价格的波动,总有人出价过高或过低而不成交.
当有多数人认为一支股票有投资价值,他们就会以越来越高的价格来购买,从而造成股价的上涨.反之,当多数人看淡一支股票而抛售,股价就会下跌.
8. 上市公司能否炒股为什么
国家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做出规定,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股。1.国有企业不得炒作股票,不得提供资金给其他机构炒作股票,也不得动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买卖股票。2.上市公司不得动用银行信贷资金买卖股票,不得用股票发行募集资金炒作股票,也不得提供资金给其他机构炒作股票。3.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长期投资而持有已上市流通股票(在国务院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以上),应向证券交易所报告,交易所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监督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遵守本规定。4.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只能在交易所开设一个股票账户(A股),必须用本企业(法人)的名称。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账户或者为个人买卖股票提供资金。5.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清算机构和证券经营机构,应对已开设的股票账户、资金账户进行检查,如发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或者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账户以及为个人股票提供资金的,应及时纠正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为什么不能?
答:中国股市有一个不应忘却的历史教训:股市涨起来,公司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往往会回到股市,用于炒作股票。
过去数年间,这种现象其实一直存在。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后,原先计划中的投资项目变来变去,迟迟落不到实处,实际上,它们已经将大把的资金投入股市。当年甚至有这样的事:承销商在股票承销之际,就已经和上市公司约定,融资后将其中多少资金交与证券商投资。显然,在股市火爆之时,以股票投资获取收益,远比实业投资容易得多。
不过,上市公司如果将融入资金购买地产或是股票,对国家整体经济将是重大伤害。它不仅会使市场泡沫横飞,而且同时会削弱一个经济大国赖以维系健康的实业基础,从而加剧经济的泡沫化、空心化。
2001年中国股市进入前一轮熊市之后,很多上市公司因为“委托理财”而身陷困境,有些甚至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我们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尽管当年那种方式的“委托理财”尚未开闸,但谁能确保上市公司的融资一定会用于实业发展?
况且,通过股票投资“洗钱”也是十分方便的途径,这使得过去的中国股市几乎变成了一个上市公司的“洗钱场”。股票投资亏了,上市公司背着;赚了,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中不体现或少体现,差额落入个人腰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托市,有关政策法规对于实业公司购买证券资产予以解禁。而且迄今为止,上市公司在股市上进行投资,几乎没有任何防火墙。
鉴于上述原因,在中国股市IPO和再融资重新启动之时,我们发出“谨防融资泡沫”之语,希望能够引起监管当局的重视。
当然,准许上市公司购买股票,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但如何兴利避害,在利弊之间找到平衡,却是考验监管部门智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