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大蛇吞象股票

大蛇吞象股票

发布时间:2021-07-06 14:36:54

❶ 企业的蛇吞象这一经济现象是如何实现的

现在比较大型的公司的股权通常很分散,通常是职业经理在行驶经营权。也就是说,大公司的管理层不是该公司的所有者。通过换股的手段,可以使自己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也就达到了控股,便拥有该公司。
当然,联想的收购是因为IBM得PC业务不盈利而卖给联想的。大众则是控股的问题,大众的管理层是没有说话权的。他们其实就是高级的打工者而已,当然没办法决定公司的归属问题了。

股票大象吞蛇和仙人指路有什么不同

大象吞蛇形态是怎么样的?它是由两根K线所组成,即长上影线十字星和带量长阳(涨停)。同时股价是运行在一个不高不低的腰部,在某一个交易日,K线收出了一个带长上影线的十字星,次日该股涨幅很大,把这个十字星依据包围,这种形态就是大象吞蛇。

❸ 股票蛇吞象后市怎么样

上证没跌破3060就继续选股持有或买入,跌破就卖出喽。

❹ 为什么要有“蛇吞象”的勇气

林天杰是马化控股集团负责人,被马来西亚商界喻为“企业高手”。

提起林天杰,他虽然精明能干,人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林氏家族能有今天的辉煌,还得从他父亲创业的那段历史说起。林天杰的父亲叫林木荣,1927年出生于福建省,1947年从家乡来到马来西亚柔佛孟加兰谋生,开始时做小买卖,后因难以为继,1957年不得不到锡矿山去打工——当秘书。1962年的一天,“天降幸运”于其身,他中了万字票博彩,得到一笔较可观的资金。从此,他开始自己投资采锡矿,林家事业总算有了个开头。

随着年纪的增大,林木荣从1987年开始,将家里的生意交由从美国深造归来的儿子林天杰管理,自己退居二线。

林天杰接管父业后,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姿态,迅猛拓展业务。有人劝说林天杰对事业的发展不要过猛,否则会有较大的风险。但受过西方教育的林天杰却另有看法,他认为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新时代的到来,那种为了避免经营风险、依靠传统优势经营的观念是难以为继了,每个经营者都必须敢于正视风险,敢于投身风险经营,只有在风险经营中才有可能求得生存和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度与回报率是成正比的。

1989年,他以“蛇吞象”的勇气,动用5.92亿马元收购华人政党马化公会控制的马化控股集团,使自己公司的业务从经营公共投资,如收费公路及小型地产发展等跨进博彩业、大型房地产发展、银行业、园丘和船运业的经营。收购马化集团,经过上述的一系列扩展,林天杰出售该集团原有的一些园丘,以利于集中发展收益高的博彩业、房地产业及金融业。这些重大的举措,无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但林天杰事先作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行动结果是成功的。现在,该集团控制下的7家上市公司,总值为57.49亿美元。

1993年,林天杰再次进行风险较大的重组金融业务,把马化控股集团旗下的全部金融业务,如万能金融、康泰保险及马法银行等,归入新成立的公司马化资本。这一行动计划虽然获得马来西亚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批准,但却被证券监督委员会否决转为上市公司,从而无法达到其经营目标,导致了一定的损失。

林天杰继承父业后,使其家族事业迅速扩展。现在,林天杰家族的马化控股有限公司控制着庞大的企业群,在甘文丁机构有限公司、大马种植有限公司、南洛园丘有限公司、万能企业有限公司、大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万利管理有限公司等都有一定的控股。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感悟财富》

❺ 股市中的蛇吞象是啥意思

就类似小鱼吃大鱼,比如一家市值10来个亿的公司吸收合并一家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资产的公司~

❻ 谁清楚,李嘉诚蛇吞象,当初6亿是如何60亿和黄。我很想知道

和记黄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资产价值六十多亿港元。而长实只是一间资产不到7亿的中小型公司。李嘉诚不但控得和黄,还做到兵不血刃,他由此而被誉为“超人”。和黄一役,李超人究竟有何超人高招?

李嘉诚退出九龙仓角逐,将目标瞄准另一家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主要从事印度棉花、英产棉毛织品、中国茶叶等进出口贸易和本港零售业。初时规模名气不大,远不可与怡和、置地、邓普、太古等洋行相比。到二战前,和记有下属公司20间,初具规模。

黄埔船坞有限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3年,林蒙船长在铜锣湾怡和码头造木船。船坞几经迁址,不断充资合并易手,成为一间公众公司。到20世纪初,黄埔船坞与太古船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港三大船坞,形成维修、建造万吨级轮船的能力。除此,黄埔船坞还经营码头仓储业。

二战之后,几经改组的和记洋行落入祈德尊家族之手。该家族与怡和凯瑟克家族、太古施怀雅家族、会德丰马登家族,并列为本港英资四大家族。20世纪60年代后期,祈德尊雄心勃发,一心想成为怡和第二。他趁1969~1973年股市大牛冲天,展开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把黄埔船坞、均益仓、屈臣氏等大公司和许多未上市小公司归于旗下,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祈德尊掐准了本港人多地少,地产必旺的产业大趋势,关闭九龙半岛东侧的码头船坞,将修船业务与太古船坞合并,迁往青衣岛,并将其他仓场码头统统转移到葵涌去发展。腾出的地皮,用来发展黄埔新村、大同新村、均益大厦等。祈德尊满天开花大兴土木,地产成为集团的支柱产业。

传媒说祈德尊是个“食欲过盛、消化不良”的商界“大鳖”。他一味地吞并企业,鼎盛期所控公司高达360间,其中有84间在海外。祈德尊虽长有“钢牙锐齿”,“肠胃功能”却太差,“腹泻不止”——不少公司状况不良,效益负增长,给他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幸得股市太旺,祈德尊大量从事股票投机生意,以其暂获弥补财政黑洞。

1973年中股市大灾,接着是世界性石油危机,接着又是香港地产大滑坡。投资过速、战线过长、包袱过沉的和记集团掉入财政泥淖,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元。1975年8月,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汇丰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

汇丰控得和记洋行,标志着祈德尊时代的结束,和记成了一间非家族性集团公司。汇丰物色韦理主政。1977年9月,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韦理有“公司医生”之称,但他一贯是做智囊高参辅政,而从未在一间巨型企业主政。又因为祈德尊主政时,集团亏空太大,公司医生韦理上任,未见其妙手回春——和黄的起色不如人们预想的好。

乘虚而入,是战场常见并有效的战术。李嘉诚在觊觎上九龙仓的同时,也垂青和记黄埔。 他放弃九仓,必然要把矛头对准和黄。 舆论皆说,和黄一役,足见李嘉诚是聪明绝顶的人。

其一,李嘉诚成全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的心愿,实则是让出一块肉骨头让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块瘦肉。因为九龙仓属于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凯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会以牙还牙,殊死一搏反收购。包氏收购九龙仓,代价沉重,实际上与怡和大班打了个平手。怡和在港树大根深,收购九龙仓,必有一番血战恶战。

反之,沦为公众公司的和记黄埔,至少不会出现来自家族势力的顽抗反击。身为本港第二大洋行的和黄集团,各公司“归顺”的历史不长,控股结构一时还未理顺,各股东间利益意见不合,他们正祈盼出现“明主”,力挽颓势,使和黄彻底摆脱危机。

只要能照顾并为股东带来利益,股东不会反感华人大班入主和黄洋行。这便是李嘉诚最初的出发点。

其二,李嘉诚权衡实力,长江实业的资产才6.93亿港元,而和黄集团市值高达62亿港元,蛇吞大象,难以下咽。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是一家极有潜质的集团公司。本港的华商洋商,垂涎这块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为和黄在本港首席财主汇丰的控制下,均暂且按兵不动。

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常,必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长期控有该企业。

在李嘉诚吸纳九仓股之时,他获悉汇丰大班沈弼暗放风声:待和记黄埔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对象,将所控的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

这对李嘉诚来说,不啻是个福音。长实财力不足,若借助汇丰之力,收购算成功了一半。

其三,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份的合适人选。为达到目的,李嘉诚停止收购九仓股的行动,以获汇丰的好感。

李嘉诚卖了汇丰一份人情,那么,信誉卓著的汇丰必会回报—还其人情。这份人情,是否是和黄股票,李嘉诚尚无把握。

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诚拉上包玉刚,以出让1000万股九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黄股的回报。李嘉诚一石三鸟,既获利五千九百多万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氏去收购,还获得包氏的感恩相报。

在与汇丰的关系上,李嘉诚深知不如包玉刚深厚。包氏的船王称号,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汇丰的支持。包氏与汇丰的交往史长达二十余年,他身任汇丰银行董事(1980年还任汇丰银行副主席),与汇丰的两任大班桑达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他吃透汇丰的意图: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马敲边鼓,自然马到成功。

1979年9月25日夜,在华人行21楼长江总部会议室,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举行长实上市以来最振奋人心的记者招待会,一贯持稳的李嘉诚以激动的语气宣布:

“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

在场的大部分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有记者发问:“为什么长江实业只购入汇丰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入其优先股?”

李嘉诚答道:“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间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

李嘉诚被和记黄埔董事局吸收为执行董事,主席兼总经理的仍是韦理。

记者招待会后的一天,和黄股票一时成为大热门。小市带动大市,当日恒指飚升25.69点,成交额4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继续在市场吸纳,到1980年11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个人共拥的和黄股权增加到39.6%,控股权已十分牢固。其间,未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注:包玉刚入主的怡和系九龙仓不属独立洋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制强。长江实业实际资产仅6.93亿港元,却成功地控制了市价62亿港元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按照常理,既不可能,更难以令人置信,难怪和黄前大班韦理,会以一种无可奈何、又颇不服气的语气对记者说:

“李嘉诚此举等于用美金2400万做订金,而购得价值十多亿美元的资产。”

❼ 哪些股票像万科那样,容易比蛇吞象

没有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最大股东持股不超过10%的股,如tclj集团,中核钛白(002145)、辉煌科技(002296)、积成电子(002339)、禾欣股份(002343);创业板中的硅宝科技(300019)、天源迪科(300047)、荃银高科(300087)、银河磁体(300127)、晨光生物(300138)、沃森生物(300142)等。

❽ 如何操作“蛇吞象”企业收购

所谓收购就要出资购买企业财产,这样的话需要很多资金,现在较好的办法是“零资产”转让,具体操作程序最好委托律师提供帮助。

阅读全文

与大蛇吞象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杠杆租金回报率 浏览:439
农产品期货在哪里交易 浏览:31
融资贷款居间合同 浏览:365
房山有网络黄金代理商吗 浏览:995
疫情下的医疗股票 浏览:636
可以用黄金换铂金吗 浏览:448
伞形信托市场 浏览:993
2005年全国金融机构家数 浏览:66
外汇新闻网英国 浏览:378
中金黄金价格走势图东方 浏览:371
类金融上市公司 浏览:501
赫美集团会倒闭吗 浏览:905
淘宝优惠券最高佣金 浏览:344
晋能集团与格盟合并 浏览:713
股票商誉网站 浏览:657
私人金矿的黄金卖给谁 浏览:794
湖北省国企上市公司 浏览:62
办金融行业公司起名 浏览:283
四川非银金融机构名单 浏览:202
上海银行理财产品下载 浏览: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