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L4级自动驾驶是“噱头”还是真的不远了呢
作为首个入驻重庆自动驾驶5G公共服务平台的车企,长安汽车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将在重庆仙桃数据谷持续运营两年,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全新的智慧出行体验,包括全自动泊车、网约自动驾驶车等一系列全新技术。在此次的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启用仪式上,仙桃数据谷,中国汽研,长安汽车,中国电信,大唐移动的高层领导均莅临现场,进行了5G自动驾驶运营签约仪式。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24日,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表示,由于需要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更多测试,因此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部署时间将推迟至2019年之后。Cruise首席执行官Dan Ammann表示,将在旧金山扩大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而且Cruise还在与丰田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合作,研发专用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落地没那么容易!要让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不受限,并且实现安全运行,除了需要投入比预期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还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
❷ 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竞争加剧,中国已走到哪一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支持自动驾驶政策的密集出台,关键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开放态度,2020年自动驾驶技术将迎来爆发!”宋新雨说,根据人对车辆控制的程度不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界定了五级自动驾驶方案:L3级之前环境的观察者都是人,进入L3则意味着道路环境的观察和驾驶操作都由系统来完成,人只需要对所有的系统请求进行应答。
当然,在这些所谓将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车型落地之前,所有的宣传都还不值得拿来作为佐证,并且L3级自动驾驶距离真正的自动驾驶(L4、L5级)还有很大差距。事实上,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拼的最凶的并非只有整车厂商。
在海外,目前在自动驾驶方面走在最前的是谷歌、Uber和Lyft等科技领域巨头,而在国内,网络最先发起了Apollo(阿波罗)计划,计划打造开放的自动驾驶平台,可以整合到各个品牌的硬件平台中;随后另外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也相继加入了自动驾驶的竞争行列。
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以及Uber的自动驾驶测试场目前均已在美国道路上开始测试。欧洲委员会也曾表示,希望在2030年步入以完全自动驾驶为标准的社会,“使欧洲在完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中国并没有落后,目前中国已经开放了上海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辽宁盘锦北汽无人驾驶体验项目、京冀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创新示范区、浙江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区、重庆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吉林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基地、深圳无人驾驶示范区等会多个无人驾驶测试场地,包括网络、腾讯、上汽、宝马、蔚来、德尔福等在内的多家国内外主机厂及零部件供应商均已经在此进行无人驾驶道路测试。
在无人驾驶技术真正陆地之前,通过公开资料谈论各个品牌的无人驾驶技术先进层度为时尚早。且无人驾驶很多零部件供应商是开放供应的,各个品牌最终落地产品的靠谱程度取决于整合能力和研发理念。
由于发展较晚,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层面长期处于弱势的地位。自动驾驶来临,说中国也能够在整个领域超越欧美企业显然并不现实。不过后起的中国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在网络时代,中国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相比西方尚有一定差距,但在应用层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优势,例如互联网购物、外卖点餐、在线购票等等,欧美长期形成的线下优势严重限制了互联网线上的发展,而后起的中国更容易形成优势。
同样,在自动驾驶方面,中国活跃的发展氛围相比海外更容易实现落地。例如除了BAT三巨头,京东也在发展自己的自动驾驶项目。不过与载人的完全自动驾驶不同,京东致力于打造无人驾驶的物流体系,通过与上汽大通、东风等合作,京东目前测试的无人驾驶车辆包括了长途无人驾驶卡车,各种级别的市内无人驾驶物流车,到微型小区快递配送车。物流车相比传统意义上载人的自动驾驶汽车,行驶的路段会相对单一,每台车可以只导入相应路段的高精地图,而不需要在线实时大区域高精地图配合,路况复杂程度也稍小一些,而这些车大量投入运营积累的数据对以后无人驾驶有巨大的帮助。
说到无人驾驶大家总觉得还剩遥远的话题,其实不然。除了可预期落地的京东无人驾驶物流体系,当汽车实现L3级自动驾驶,可自动驶出/驶入停车场时,当下正火的共享汽车就可以通过固定的停车场实现随时随地叫车,随时随地还车,而L3级自动驾驶已经在陆续实现。共享经济是中国目前领跑世界的项目,这同样是中国的优势。无人驾驶将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以远超我们预期的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
❸ 5G自动驾驶技术明明已经成熟,但为何在国内却没有投放
你从哪里知道的中国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了?现在全世界都还在摸索之中,还是没有找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有效控制方法呢!自动驾驶技术现在还相当的不成熟,还早着呢!国外的一流汽车厂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款能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现在的技术只能做到部分自动驾驶,还无法准确的躲避移动障碍物。
目前主要的难点是如何压缩成本,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路况千变万化,非常复杂,自动驾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员伤亡,虽然现在的交通法规日益健全,但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或自行车,也有很多,如果是一辆快速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但在前方路口有多人违反信号灯横穿马路,可能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❹ 为什么5G技术是实现V2X
两个双频无线路由器设置桥接步骤:
1.修改LAN口IP地址。
将两台无线路由器的LAN口地址设置为同一网段的不同IP地址,如上级无线路由器的LAN口地址是192.168.0.1,则可设置无线路由器LAN口IP地址为192.168.0.2(最后的值可取2~254)。
2.设置两台无线路由器的SSID、加密方式、无线密码、信道保持一致。
3.设置上级无线路由器。
(1)进入无线设置的无线扩展界面,在无线扩展模式选择WDS,点击开启扫描。
(2)在弹出的对话框找到本无线路由器的SSID,然后点击连接即可。
(3)在密钥中,输入本路由器的无线WiFi密码。
4:设置下级无线路由器。
(1)登陆到本无线路由器设置界面,参照第3步,添加上级无线信号;
(2)禁用本无线路由器的DHCP功能。
5.设置完成后,查看电脑获取的IP地址,当”默认网关“的地址是上级无线路由器的LAN口IP地址时(在本例中为192.168.0.1),设备就可以上网了。
❺ 大家看好哪些自动驾驶公司
第一梯队的主要有两家:
第一家公司Momenta相对低调,但团队和实际进展却名声响于行业内。他们目前执掌研发的联合创始人,是目标检测和图像识别领域先进框架Faster R-CNN和ResNet的作者任少卿。
在我看来Momenta是一家被严重低估的公司。他们的目标是打造自动驾驶大脑,所以不止走了一条看起来更快能实现的L3之路,L4以上的自动驾驶也在研发。在实际进展方面,Momenta先L3,跟车厂供应商合作,走特斯拉模式,然后再L4。Momenta还得到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蔚来汽车的产业资本的加持,依靠资本+资源,可能会更快走通技术方案的商业闭环。
这种“闭环”也在最近半年进一步得到资本认可,据称Momenta目前已累计完成融资超过2亿美金,估值超过10亿美金,推进速度和进展十分惊人。
第二家公司是Pony.ai,就是彭军和楼教主联手创业的小马智行。他们当前估值已接近10亿美元,还获得了北京路测牌照,同时跟广汽达成战略合作,招揽了一帮大牛建起自动驾驶研究院。
在技术方面,Pony.ai开始使用32线激光雷达完成64线甚至128线才能达到的效果。当然更被关注的八卦依然是楼教主。之前有传闻称,教主中道改意,出走小马加盟滴滴,出任滴滴外卖CTO,甚至有人亲眼目睹教主频繁进出滴滴。
然而真相是:滴滴外卖和Pony.ai同住一栋楼而已。
总之,在过去半年竞速里,Pony.ai和Momenta已经闪出了一个身位。
第二梯队估值围绕6亿美元上下波动,相比起上一轮,整体也有2-3倍增长。
首先是景驰科技。景驰自创业以来,势头汹涌,团队分工配置也相对健全,特别对于这个技术与落地并重,产品和资源同举的行业,前CEO王劲的作用不可谓不关键。
然而网络的精准一击,对景驰造成了不可承受的影响。所幸王劲之变后,景驰迅速度过了动荡期,也吸引了一批高级人才加盟,公司重新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另一家RoadStar.ai,近期刚宣布了一轮1.28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5亿美元左右。他们是一家网络车厂开出的无人车公司,主打L4以上自动驾驶。但去年早些时候就开始的融资,进展算不上一帆风顺,而且如今领投方双湖资本的4000万美元,原计划似乎也更偏向另一家公司一些,但后来那家公司风云突变,RoadStar.ai守得云开见月明。
除了乘用自动驾驶,还有几家货运相关的无人车公司也在该梯队中。
图森未来在去年年底官宣了一轮Composite Capital Management领投的5500万美元融资,据说当时投后估值就达到了4.5亿美元。图森未来最近一次对外亮相是无人集卡在港口的应用,意味着图森开始进入商业化试运营阶段,但现在没有更多融资的进展可分享。
在货运自动驾驶领域,2018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可能要属何晓飞创办的飞步科技。飞步科技主打轻卡货运,方案落地中包含了城际、高速等场景,而且货运相关的高级辅助驾驶可能会最先对外推出。他们之所以受关注,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全栈技术中还包括的专为自动驾驶研发的AI芯片。
此外,还有几家更为低调的无人车公司,估值在3亿美元维度。但比起上一轮也有3倍以上的推进。
同样出身网络系的领骏科技,该团队5月对外发布的“完全看不出经过改装”的无人驾驶原型车,在一辆国产SUV基础上,领骏实现了整套自动驾驶方案,转向过弯、高速场景、收费站等均在路测中顺畅实现。最引人注目的是,领骏无人车将所有传感器“隐藏”,头顶没有醒目的激光雷达,可能会成为车厂追求的目标。
相似思路的还有领骏创始人杨文利的“老战友”倪凯。他们在网络都是最早一批无人车团队成员,倪凯创办禾多科技后,也是以L4降维应用L3的思路在推进,目前融资进展可获悉的比较有限,但听说跟车厂签到了大单。
另外“闷声发财”的或许还有吴甘沙,驭势科技在今年上半年的新闻并不多,但在无人驾驶清扫、摆渡车和停车场等有限场景的自动驾驶方面,具体落地案例一个接一个,资本方面的消息可能也快了。
与驭势科技落地场景相类似的是酷哇机器人,这家已在长沙橘子洲头落地无人驾驶扫地车的公司,近两月来气势汹汹,而且还在落地中找到了长沙中联重科这样的环境产业龙头。最近,酷哇宣布了一轮1.35亿元的B轮融资。
最后,同步一下BAT们的自动驾驶进展:
网络,起步最早,积累和探索也最丰富,Apollo亦在业内打响了名气和口碑,但陆奇的走,影响很大,不仅影响的是Apollo的对外发展,也影响着网络工程师的心绪。
目前,网络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启用了“老网络”陈竞凯,这位首席架构师性格谦和、为人低调,内部颇有口碑,也深受李彦宏信任,但能否握稳网络无人车的方向盘,需要一些时间来给出答案。
腾讯,进展最快,去年年底完成了组织框架搭建,今年在满世界挖人推进,L3、L4并行,L3方面会最先推出产品,而且腾讯以深圳为大本营,已经拿到了深圳的第一张路测牌照。
阿里巴巴,BAT中布局最晚,实际进展也对外透露不多,半年来最大进展是透露了团队由阿里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在领导,目前团队规模50多人。
最后的最后,华为也在进行自动驾驶研发布局,但进展可能更慢——因为华为还在为团队找leader呢。
总之,目前天下大势就是这样,再过半年可能就要分出胜负,最关键的时间点也已经来临。
❻ 国内L4级别自动驾驶究竟到什么程度
以前有科技大佬说过,5G网络铺开之前,谈什么物联网都是皮毛货色。对其他类型产品我个人不了解,也不妄言,不过对于所谓自动驾驶来说,现有4G网络的带宽和速率的承载量,甚至于云端服务器的计算量等等恐怕都难以从本质上让驾驶这件事真正的智能化、互联化。
关于道路条件及车辆
先复习一下定义。L4级别自动驾驶是指能在限定的道路及环境中,车辆可完全不需人为干预,自行完成驾驶。这个限定条件不光对车有要求,对道路条件同样也有要求。重庆这个仙桃大数据谷便拥有能实现L4的条件,如可WiFi通信的交通信号灯等等。而自动驾驶演示车辆不能离开这里的原因,一是出了这块示范基地,车辆便失去了所需的道路硬件支持,另一个原因则是,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允许自动驾驶车辆任意上路,只能在限定的试验道路内行驶。
而自动驾驶的展示车辆则是基于长安新能源的逸动EV改进而来。可以看到,自动驾驶车辆的侧面和车头车尾共装备了5个激光雷达,其供应商为深圳速腾聚创。
车子的内后视镜处装有视频识别模块,车头下方还有一个毫米波雷达。
除此之外,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试验车与普通逸动EV的外观并没有什么区别。车辆内部,肉眼可见的地方同样与普通市售版本一致,除了中控屏可显示行驶路径。
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主要技术硬件被隐藏于后备箱及内饰覆盖件之内,由于涉及技术机密厂家目前不予展示。长安方面表示,未来还会增加CS55的自动驾驶版本,一起在这块示范基地内提供体验。
❼ 驾驶“自动驾驶”车辆是怎样一种体验
是一种很智能的体验!实现公路车辆的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的美好愿望,也是汽车智能化的最高境界。自动驾驶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酷”,而是为了安全。据研究,在构成交通事故的人、车、道路环境三要素中,人为因素占的比例最大(占90%左右),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违章驾驶、判断和操作失误、疲劳驾驶、酒醉驾、毒驾等等,所以汽车企业长期努力提高汽车的智能驾驶水平,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目前,比较成熟的辅助驾驶技术就是智能巡航、自动泊车、自动刹车等。但是智能巡航还不等于自动驾驶,更不能称为“无人驾驶”,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智能驾驶。汽车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还只是在探索之中,远没有达到实用化的程度,有的企业明确表示,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可靠性经过验证之前,不会卖给消费者。
所以,当前的任务还是要继续研究、完善自动驾驶技术,包括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可靠性;研究制定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国际标准;研究制定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法律体系,而不要过多炒作,更不能虚假宣传。
❽ 为什么说自动驾驶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提到自动驾驶,或许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特斯拉,实际上三大巨头Waymo、通用Cruise、福特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网络位列全球第8位,而特斯拉和苹果在这一领域则要“靠边站”。
GKUI One-ID已经升级为全方位的ID,支持来自GKUI生态系统下的不同应用程序,并且GKUI生态系统已经升级为一个开发平台,允许在互联网上进行更大的集成。此外,GKUI系统现在可以与小米智能设备、网络智能设备、京东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无缝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汽车控制自己的家用或办公设备。
❾ 希迪智驾的V2X车路协同做的怎么样
希迪智驾的V2X车路协同技术、产品非常领先。CIDI希迪智驾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开发了国内首个支持5G的智能车路协同智能路侧单元RSU,同时,CIDI 基于多模LTE-V/DSRC/LTE/WiFi、打通华为5G通信设备,完成了国内首个封闭区和长达7.8公里市区开放道路的 V2X 功能实景测试。2018年5月1日,CIDI车路协同设备(OBU、RSU)形成销售,营收达3000万元。10月27日,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实现基于5G的人车路云协同V2X应用。2019年,相继发布"V2X+交叉路口"、“V2X+智慧高速”解决方案,打造车路协同式道路交通,按照车路协同的技术路径积极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
❿ 今后的重卡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据专家分析,以人为本开发研制汽车产品的理念,在重型卡车开发和生产上,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全球重型卡车将向着安全、舒适、环保、人性化的“四化”方向发展。具体说来,重卡发展新趋势是:
重、轻型两极化与中、轻型货车相比,重卡以其运输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势成为公路运输的主力军。长途运输市场因重型车装载量大、运输效率高、经济性好等特点,使中型载货车所占市场份额逐年下降。轻型载货车由于小巧、运输灵活等特点,在大量的短途零散货物运输中有明显优势,替代了部分中型载货车的作用,从而挤占了部分中型载货车市场。
但中型载货车无论从产品技术和市场来说,都有着牢固而坚实的基础,其生命周期必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延续。
动力多元化当前,重卡动力几乎是清一色的柴油发动机,未来此类车型将越来越多地以燃料电池和氢作动力源。
载重汽车需装用大功率的发动机,这在汽车加速及满负荷爬坡时十分必要。但是,当汽车在平路上等速运行时,并无必要采用此种耗油很大的大排量发动机。因此,设计人员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变排量”的发动机,此种电控式的可变排量发动机,近年已在美国通用公司的载重汽车上采用。
另外,混合动力驱动的车辆不论在小轿车或大型车辆领域中,均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大吨位加大功率大吨位的重型车具有成本低、高速、安全等优势,开征燃油税后,这一优势将更为明显。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也为重卡的广泛使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在公路运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由于柴油车不论在经济性还是在环保上都具有广阔的前景,重型车朝着柴油机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0年内,国际最先进卡车最大功率将会达到735千瓦,相当于1000马力,汽车总质量将达到100吨。
排放更加环保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载货车排放控制达到相当欧洲Ⅱ号标准,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将推动汽车企业采用电喷、双燃料发动机等新技术以降低排放污染。欧Ⅲ标准的实施,是中国汽车工业对人类和环境的承诺。目前,我国汽车厂家都在极力追求这一目标。
安全性变主动主动安全性也称为“一次安全性”,是指汽车回避事故发生的性能。国外重卡的主流车型在避免事故方面,应用一些技术和配置来提高卡车的主动安全性,比如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系统)、主动式汽车防撞系、驱动自动控制系统(ASR系统也称TCS)、第二刹车灯、电子监控刹车等技术。
操控更加方便在21世纪,通过方向盘机构和一套由雷达、摄像机、红外线装置等组成的系统可实现对汽车的电子控制操纵,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借助卫星和先进的摄像及计算机系统,可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其行驶方向精度误差不超过5厘米。驾驶员的工作环境也将得到很大改善,驾驶疲劳程度会大大减小,行车安全性也将随之提高。人性化设计的重卡驾驶室装饰完全可与轿车媲美,宽敞的驾驶室、舒适的卧铺、环绕式的仪表台、自动变速器、高配置的音响、电视、卫星通信跟踪服务系统等等,司机可望从紧张的操作中解放出来。
技术智能化目前信息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主要用于车辆安全系统、网络、通讯、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移动多媒体系统。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移动通讯网络以及国际网络传输控制协议(TCP/P)等技术原理,在汽车上轻松实现诸如数据传递、话音通讯、目标跟踪、自动报警以及各种公众信息、实用信息服务的功能,并且可通过与110等系统和各类数据库相结合,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专用车重型化随着国家把发展集装箱车、厢式货车、特种专用车、8吨以上的重型柴油货车和加快普通敞篷货车的厢式化列入《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后,货运市场对重型车和专用车需求的增长已成必然趋势。据资料显示,今后5年内,我国运营货车总量将达到600万辆,其中重型专用车占15%以上,重型载货车占10%以上;10年内运营货车的总量将达到750万辆,其中重型专用车占30%以上,厢式货车占普通载货汽车的20%以上,重型车占20%以上。瞄准重型专用车市场蓬勃发展的趋势,重视发展重型专用车,是一个方向性的发展目标。
专用车产品向重型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未来专用车的主流市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服务和高等级公路运输管理这两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