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孩子的银行卡可以做理财产品吗怎麽做
银行卡里面要有钱啊。。
现在很多家银行都有推出产品,直接在银行的网银或者是银行柜台购买纸黄金或者是一些金币作为投资,也能买一些理财产品,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要熟知了解风险的把控性
㈡ 宝宝类理财产品与银行理财有何不同
余额宝,理财通,天天益,慧财宝,很多,每家银行都有,包括很多基金公司也有。
宝宝类理财产品,大部分投资的都是货币基金。或许你可以考虑直接做货币基金。
㈢ 儿童在银行开户等理财问题咨询
可以带孩子和孩子的户口本但银行为孩子开户,也可以到建设银行开立一个共同账户,需要几个人共同的密码才能取款,理财一般基于储蓄账户可以去做进一步理财,详细到银行网点咨询,也可以打电话到银行客服中心咨询,我市建设银行的,95533问问,到网点也可以的
㈣ 平安银行有没有关于5岁孩子的理财产品
没有,只有成人理财产品,但受益人可以是小孩。可以存教育储蓄或定投收益,受益人是小孩即可。希望采纳。
㈤ 各家银行宝宝类理财产品有哪些
目前,招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在主页上有公布,您可以进入主页,点击“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搜索”,分类您需要的产品信息。如需建议,请联系客户经理了解。(温馨提示:购买前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招行个人理财产品一般以5万或者10万为起点;外币理财产品起点不一,港币一般60000元起,澳元9000元起,美元8000起,英镑4000元起,欧元5000起,具体规定请查看产品说明书。
若您持有招行一卡通,您可以尝试了解招行的“朝朝盈”:1分起购、1分起赎,额度上限5万;7*24小时随时转入转出,无费用;快速赎回实时到账(系统默认)。
㈥ 如何安排小孩未来18年的储蓄理财
买国债
㈦ 未满16周岁孩子办的银行借记卡能购买理财吗
不可以的。
相较普通借记卡账户而言,儿童专属卡显得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工、中、交三家银行少年儿童专属卡均可实现一般借记卡的基本服务功能,如存取款、消费、转账等。
对缴费、网银、理财等其他功能三银行则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其中,开立工商银行“宝贝成长卡”并签署专属理财协议者。
银行可提供超限额自动转存、账户变动提醒、月消费限额设定等账户管理功能,但儿童卡不支持购买理财、基金定投等功能,也不能够开通网银功能。
中国银行针对16岁以下青少年学生开办的“长城花季卡”则多了一个一卡多户功能及代收代缴功能,该卡同样不支持银行理财、基金定投等。
交通银行“太平洋儿童卡”,在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可以为儿童专属卡开办网银等电子银行业务,但未成年人自己不可以单独办理此项业务。
除工、中、交外,其他大银行均表示至2012年还没有儿童专属卡种,但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凭户口本及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及监护关系证明均可开办一张普通的银行卡。
(7)小孩理财银行扩展阅读:
申办
凭本人户口本及监护人有效证件,不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在五大行均可开立自己的账户,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推出了少年儿童专属的卡种。
小小银行家卡
光大银行的“小小银行家卡”是面向16周岁以下的少儿为主要对象发行的银联标准借记卡,该卡除具有借记卡的各项功能外。
还特别针对“亲子”教育、理财教育及少儿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服务与功能的整合,为孩子们提供适合其特点的丰富理财体验。
小小银行家卡具有多项个性化功能,比如“亲子卡关联”功能,该卡可与父母的任意一张光大阳光卡建立亲子关联,实现两卡之间的人民币活期账户资金互转。
再比如“零花钱/压岁钱储蓄计划”,父母可通过亲子卡关联或指导孩子自己制定储蓄计划,并可通过网银为每个储蓄计划定制充满个性的目标名称。
此外,还是一张公益卡,每开一张“小小银行家卡”,由孩子拿出一元钱投入捐款箱中,再由光大银行拿出一元钱,每产生一笔有效捐款可自动转入中国妇联“母亲水窖”基金账户中,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意识。
快乐伙伴卡
招商银行快乐伙伴卡是面向16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发行的银联标准一卡通借记卡。快乐伙伴卡可与父母的其中一张一卡通建立亲子关联。
成功建立后双方可通过大众版、自助查询终端的亲子转账界面实现两卡之间的人民币活期账户资金互转。 父母的一卡通与子女的快乐伙伴卡建立亲子关联后。
父母可为子女制定零花钱储蓄计划,即要求我行于指定周期从一卡通活期账户自动向子女快乐伙伴卡的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或教育储蓄账户进行转账。
持卡小朋友与其父母在注册成为用户后,可在魔力财智组件中进行亲子互动,魔力财智根据父母及儿童设置不同身份角色,包括许愿池、记账本、魔法豆家。
㈧ 用小孩子的银行卡是否能做理财产品
可以
㈨ 有什么比较适合小孩子的理财方式吗
对于儿童的理财教育却有必要。这里向你介绍一种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理财的方法,我用过了,效果很好。你可以每月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但是,要求孩子必须有一部分要积累,比如,每月给孩子5元,可以花掉2元,必须积攒3元,而花掉的那部分也要有原则,有一定的限定范围,比如学习用品、食品、饮料等,比较贵重的物品的购买,父母有建议权,但没有决定权。另外,既然是给孩子的零用钱,就不要过分干涉。另外,也要坚持经常。孩子积蓄的钱多了,可以考虑存入银行,不过,孩子的钱尽量不要太多,也要让孩子明白,这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自己的钱,而是父母给他们的,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这时孩子自己的私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