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公司金融失敗的並購案例

公司金融失敗的並購案例

發布時間:2021-05-15 18:48:32

『壹』 尋上市公司並購因融資問題而失敗的案例。

2011年,上海光明食品收購美國健安喜股權和收購法國優諾公司股權案均無疾而終。

『貳』 我國企業國內並購戰略失敗的案例

2013年湖北特崗教師真題

『叄』 求一個企業並購失敗案例發我消息里,知道問過的案例不要

失敗案例:海爾&美泰

兼並背景

美泰公司是一家有著100多年歷史、身價高達47億美元的美國老牌家電企業,以生產吸塵器、洗衣機、電冰箱為主營業務,是美國家電市場的第三大企業,位居惠爾浦(Whirlpool)和力諾國際(Lennox)之後。 由於美泰公司生產成本過高,近年來業績每況愈下,2005年美泰欲尋求收購公司。

海爾關注這一收購對象與其較早進入美國有關,美泰在美國當地市場的營銷網路是最有價值的優勢之一。

失敗原因:

1)缺乏公關策略

美泰有著近2萬名的員工然而海爾公司並沒有將與員工的溝通作為其重要工作之一。

國際傳播領域專家約瑟夫-布魯曼菲爾德(JosefBlu-menfeld),在海爾在競購案還被國內看好時就作出此悲觀預言:在競購過程中,海爾暴露出了傳播和公關方面能力的不足,將使未來的中國企業收購變得更加困難。

海爾美國公司發言人在被問到如何聯系海爾管理層時,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沒了下文。而正是海爾(美國)拒絕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Iowa州的地方媒體)的采訪,從而給當地民眾傳遞了一個負面的信號。此舉引起美泰當地工人的不滿。工會在跨國收購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會的支持,海爾的競購自然舉步維艱。

布魯曼菲爾德認為:「如果正確地向美國公眾解釋,我認為公眾將會支持中國的加盟。但問題是這樣的『正確解釋』幾乎從未有過。中國沒能使用公關策略去形成有利於自身的美國輿論。」

2)競購價格過高

自從美國最大的白色家電製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競購戰,提出13.5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後,價格就開始不斷攀升。海爾選擇了退出。惠而浦先後三次提高收購價格,最終以總報價23億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

3)整合面臨困難

FTN Midwest證券分析師Eric Bosshard認為,雖然海爾對美泰有意,但可能在盡職調查過程中發現,整合美泰的工作過於艱難,所以只好中途放棄。如果海爾收購美泰,將面臨在美國境內推廣兩大品牌的問題,為推廣美泰品牌注入資金。

4)牽涉政治因素

海爾目前雖由私人管理,但仍然由國家控股。在各種媒體的渲染下,海爾被描述成危險的外國掠奪者,渴望從美國買家手裡搶走有價值的資產。而與海爾並購案同時間的中石油並購案也被認為政治到因素,這成為收購失敗的另一原因。

『肆』 金融危機導致的企業並購實例

這次的金融危機導致的企業並購實例:IBM並購SUN公司

『伍』 金融危機以來跨國並購失敗的案例,謝謝了喲

08.09金融風暴襲來,美國巨頭通用集團在次陷入經濟危機負債超過幾十億美金,也因為成品油的單桶售價下調,美國政府在奧巴馬上台之後採取了三次政策就是給美國通用三次重組的機會也就是拿出脫離經濟危機的三次機會,那麼通用就將負債最多的悍馬賣給了四川騰中重工,但是騰中只購買了管理權(說白了就是要幫美國通用還債),而且管理這個爛攤子,美國保留悍馬的主要技術和生產權,但是如果中國騰中收購悍馬的話,在中國市場保證要降低成本的.
最後發改委、商務部否認通過騰沖收購悍馬案。
具體更詳細的資料、評論等在網上可以找到很多,你可以依需要而選擇。
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近三年來我國企業海外並購失敗的案例及其原因分析

華為,阿里巴巴等在美國並購的失敗,是因為美國以安全為理由,阻止中國資本擴張到美國。

閱讀全文

與公司金融失敗的並購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月8日人民幣匯率 瀏覽:346
為什麼b份額的杠桿要加a份額 瀏覽:241
p2p理財收益排行 瀏覽:409
bar指數期貨 瀏覽:820
烏魯木齊華融信託公司地址 瀏覽:673
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董事長 瀏覽:79
境外對境內融資租賃 瀏覽:370
股票杠桿要找賽岳恆 瀏覽:12
捷匯俄羅斯匯率 瀏覽:157
渤海交易所騙局046在那 瀏覽:640
我國民間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瀏覽:823
最近5年丁二烯價格走勢圖 瀏覽:440
東證期貨合肥營業部 瀏覽:436
萬鑫金融是詐騙公司嗎 瀏覽:37
華誼集團燃料電池 瀏覽:313
金融機構與稅務檢查 瀏覽:303
增強金融機構吸引力 瀏覽:466
外匯管理局屬於哪個單位管理 瀏覽:350
2014年5月美元對港幣匯率 瀏覽:233
銀行卡有風險買理財產品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