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服務費是交給銀行還是金融公司

金融服務費是交給銀行還是金融公司

發布時間:2021-05-15 22:51:18

㈠ 貸款買車是否需要交金融服務

根據是否通過中介公司的不同,實際繳納的費用也有不同。
一般而言,汽車銷售公司還是要獲取一定費用的,所以你繳納的金融服務費會包含那部分費用。
另,如果通過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做的,應該沒有金融服務費一說,只有利息,但是利率相對較高,且可能要求附帶指定的保險。

㈡ 買車金融服務費是什麼

金融服務費就是貸款的時候收的服務費。根據不同的經銷商,不同的4S店,可版能會個別有些區權別。一般來說,按照貸款金額的3%到5%來收取,根據車型不同,還有品牌不同。它就是幫助消費者辦理貸款的一些收取資料,還有審批的一些流程使用的一些費用。

收取這個費用是沒有什麼法律依據的,就是辦理的費用,大部分4S店都存在這個問題。這個錢應該是屬於經銷商自己收取的費用。大多數店應該是不能開發票的,一般都是以收據的形式給顧客。

按照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借發放貸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資之機,要求客戶接受不合理中間業務或其他金融服務而收取費用。

根據當前的規定,汽車金融服務費並不合法。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㈢ 買車交的金融服務費是什麼

你是貸款買的車吧,貸款一般都會涉及到車個費用,我買車的時候交了3000多點,不過我首專付的70%,十來萬的車子。

你說的是貸款購車的手續費么,都是要交的,屬除非你和老闆很熟

貸款買車 有很多制約的

不需要,只需要利息,正常2年8個,3年12個! 可能會有1500元左右手續費,這個可以談,不給都可以,千萬不能超過2000元,我是不會給! 必須要買全險,在哪買都可以,一年買一次,但是4S肯定會要求在他那買全險,有的坑爹4S會讓分期幾年買幾年全險

你是貸款買車嗎,如果貸款買車的話有個金融服務費,沒有聽說有公司服務費的呀。

鑒定費…購車服務費是否屬亂收費?在買車的時候,消費者肯定會詢問車價,但是事實上,在很多的經銷商這里,消費者除了支付車價、購置稅、保險費及牌照費用外還有很多額外的費用,比如:出庫費、服務費、檢測費等,那麼這些費用是否合理呢?

㈣ 金融服務費是什麼

法律規定和行業規范中並沒有對「金融服務費」的明確定義,其通常是發放貸款者變相收取高額利息的手段,即在通過宣傳低息吸引客戶的同時為了獲得高收益,在利息之外收取的費用。

買車辦貸款、租房辦貸款、整容辦貸款、上學辦貸款……五花八門的貸款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中,由此產生的金融服務費,算得上銷售行業按揭貸款的「潛規則」、變相收取高額利息的手段。

在司法實踐中,金融服務費實質上被看作是一種貸款。消費者要注意的是主體資質問題。依照《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部門關於規范民間借貸行為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規定,未經有關機關依法批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從事或者主要從事發放貸款業務的機構或以發放貸款為日常業務活動。可以看出,對於未獲得經營許可資質進行金融放貸的,法律是予以否定性評價的。

(4)金融服務費是交給銀行還是金融公司擴展閱讀:

對於金融服務費,司法實踐中通常會參照民間借貸的規定進行處理.

如果貸款加上金融服務費合計超過了法律規定受保護的利率,對於超過部分,法律通常不會予以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30條的規定,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

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並主張,但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也就是說,如果借貸雙方在借款合同中既約定利息,又約定了信息服務費,

那麼,該信息服務費不具有合理性,屬於變相提高民間借貸利率的行為。因此,利息與信息服務費合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不能獲得支持,已經給付的超出部分應視為償還借款本金。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費是交給銀行還是金融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月8日人民幣匯率 瀏覽:346
為什麼b份額的杠桿要加a份額 瀏覽:241
p2p理財收益排行 瀏覽:409
bar指數期貨 瀏覽:820
烏魯木齊華融信託公司地址 瀏覽:673
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董事長 瀏覽:79
境外對境內融資租賃 瀏覽:370
股票杠桿要找賽岳恆 瀏覽:12
捷匯俄羅斯匯率 瀏覽:157
渤海交易所騙局046在那 瀏覽:640
我國民間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瀏覽:823
最近5年丁二烯價格走勢圖 瀏覽:440
東證期貨合肥營業部 瀏覽:436
萬鑫金融是詐騙公司嗎 瀏覽:37
華誼集團燃料電池 瀏覽:313
金融機構與稅務檢查 瀏覽:303
增強金融機構吸引力 瀏覽:466
外匯管理局屬於哪個單位管理 瀏覽:350
2014年5月美元對港幣匯率 瀏覽:233
銀行卡有風險買理財產品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