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對家庭資產配置有哪些心得體會
資產配置一般指固定資產與金融資產配置,固定資產配置主要是說房產。金融資產配置以金字塔的形式來講,從底部往上合理的配置應該是,現金,固收,基金股票,私募基金等。根據不同的年齡及風險承受能力比例有所不同。
2. 剛剛接觸P2P的小白們,如何進行家庭資產配置
第一類流動性資產,就是首先要保證家庭正常開支的備用金。一般來說需要維持3~6個月家庭正常開支的金額,以現金、銀行活期、余額寶等可隨時取現的貨幣基金等形式存在。這樣即便你失業了,也可以保證幾個月沒有工薪收入的正常生活。
第二類安全性資產(保障性),多以商業保險形式存在,比如重疾險、意外險等。這類資產一方面安全性好,另外也是防範需要大額開支的意外發生。注意,這類保險產品應是純粹保障型和年金型的,不以投資預期年化收益為目的。
在這兩類資產之上,才考慮第三類主要以「錢生錢」為目的的預期年化收益性資產。預期年化收益性資產又可按風險程度分為兩類,一類風險相對較低,預期年化收益較穩定可預期,一般是各種固定預期年化收益類資產,比如銀行理財產品、債券;還有一類風險相對較高、預期年化收益較大但波動也大的,大多是權益類資產,包括股票、偏股型基金,此外還有風險更高的金融衍生品、另類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
P2P網貸投資屬於固定預期年化收益類資產。在無馬哥看來,這其實算是一種風險適中、但預期年化收益性相對較高,因此對普通家庭來說,性價比很高的理財品種。(可能很多人不認同這里「風險適中」的說法,但其實大家之所以普遍覺得P2P風險高,是因為很多人不是以正常投資心態,而是以博取高息的投機心態去「投資」P2P所致;另外,為什麼說P2P「風險適中但預期年化收益性相對較高」,無馬哥以前的文章中也有過解釋。)
3. 當前經濟環境下,怎麼進行家庭的金融資產配置
一個國家在經歷了經濟危機、經濟調整之後出現的一個過渡階段經濟運行態勢稱之為經濟新常態。舊常態說穿了就是粗放型、數量型、擴張的一種狀態,它靠低成本來驅動的。經濟「新常態」就是要轉到一個集約型、質量型來進行發展,這就是經濟「新常態」和經濟舊常態的差別。
4. 什麼是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是指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通常是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分配。5. 如何進行家庭資產配置
庭資產配置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要滿足現階段的支出需求,說白了就是要留夠一些儲備資金,以供應對突發事件,一般來說,需要為家庭預留出3-6個月的日常生活費用,並購買一些保障類的保險。其次,將家庭餘下來的資金進行投資,追求相對高的收益,在通脹壓力下確保資產的保值增值。在第二階段的投資中,需要根據自身家庭的狀況為整個家庭進行規劃,比如需要通盤考慮自己的養老、孩子的教育,或是短期內的購房計劃等等,此外,還要結合家庭目前的儲蓄存款和未來的結余資金,考慮如何分階段的實現所有家庭規劃。目前有幾家銀行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招商銀行和光大銀行等等,我是去光大做的,因為招行的這類服務好像只面對高端客戶。光大有個陽光理財資產配置平台的系統可以根據你輸入的家庭信息和各類需求,自動幫你計算出實現未來各類計劃目前需要投資多少金額或者以後每月需要投資多少金額,並提供相應投資的資產配置建議供你參考。
6. 金融投資家庭資產配置分享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現在已經深入人心。但也存在著一個誤區,一般人都會認為只有資產雄厚的人才需要進行配置,如果錢本來就不多,索性賭一把,就無需再配置了。其實不然,資產配置的本意是指為了規避投資風險,在可接受風險范圍內獲取最高收益,其方法是通過確定投資組合中不同資產的類別及比例以及各種資產性質的不同,在相同的市場條件下可能會呈現截然不同的反應的特點,而進行風險抵消,享受平均收益。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如何進行分散投資,合理配置資產呢? 1、分散投資對象。資金完全可憐投向不同的對象。如購買股票的不要只買一隻,可以至少買三隻。選擇股票時,最好不要集中在少數幾個行業。投資房地產業時,假如資金允許可以買下不同地段的公寓、辦公室、商鋪等投資品種。現在最熱門的基金投資也是如此,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合理進行投資對象的分散,來規避風險。 2、分散投資領域。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可以將資金投在不同的領域內,如股票、房地產、黃金、儲蓄、債券等等,就目前的金融產品來看,產品也是不斷豐富,不再是以前的儲蓄存款、國債二元選擇了,開放式基金、信託產品、券商集合理財計劃、銀行結構性存款等等紛紛涌現,投資者不再是有錢無處投,而是面對不同的投資領域、不同的金融產品如何選擇、判斷、組合的問題。 3、分散投資區域。資金完全可以流向不同的地區,尤其是認定一個地區發生動盪的風險系數較高時,就可以將部分資金轉移到他處。特別是在房地產投資上,分散投資區域就尤其重要。而對於海外投資市場,目前對於普通投資者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實際上現在金融機構在設計產品上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如中信銀行最近發行結束的一隻產品:與香港能源股掛鉤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雖然不是將資金直接投資於海外市場,但卻將投資者的收益與海外市場收益掛鉤。 需要指出的是,充分地分散風險後,雖不大會遇上最壞的情況,但也不可能遇上最好的情況,而最有可能發生的情形是不好也不壞,投資回報率非常接近平均值。這就印證了一條規律:分散風險固然可以避免糟糕局面的出現,但是出現最好局面的可能性也被一同取消了。 大多數投資成功人士都是採取集中投資的原則,因為很少有人既是股票投資專家,又是房地產投資專家。如果你在某項投資相當得心應手,完全可以集中投資。但絕大多數投資者對大部分投資對象都是沒有把握,我們建議大家還是採取分散投資,收益和風險對於普通投資者還時應該將規避風險放在首位。 國外傳統的分散投資策略是三分法:財產的1/3投資於不動產,1/3投資於儲蓄,1/3投資於證券。從目前階段看,眾多家庭承受風險的能力有限,我們一般建議普通家庭的投資組合是:40%銀行存款、30%投資於債券、10%投資於股票、10%購買保險、10%用於其他投資。當然,對於投資組合設計,我們一般會根據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偏好,投資者的年齡層、投資者未來的財務需求三方面來進行產品組合設計。
7. 如何進行家庭資產配置
做好家庭資產配置總共分為兩步,第一步確定資產配置規劃,第二步,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