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銀行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企業

銀行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企業

發布時間:2021-05-16 01:05:05

㈠ 瀘州銀行創新金融產品 ,5G給銀行業帶來了什麼影響

5G有助於改善銀行服務,升級服務並促進開放銀行的建設。目前,從開發和測試階段到應用階段,已經逐步投入5G技術,5G商業化的第一年正式啟動。對於商業銀行,他們應積極抓住5G發展的機遇,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相結合,改善商業模式,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促進自身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並進一步擴展金融服務的內涵和外延。

通過API向同行,用戶和合作夥伴開放銀行的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甚至包括非金融服務功能,也就是將銀行服務嵌入到客戶,機構和政府中,然後毫無感覺地將其集成到每個人的產品中。和生活場景。在海量多維鏈接數據的支持下,該銀行將在各種情況下為客戶或用戶提供無處不在的細致全面的服務解決方案。

㈡ 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產品

金融創新:變更現有的金融體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獲取現有的金融體制和金融工具所無法取得的潛在的利潤,這就是金融創新,它是一個為盈利動機推動、緩慢進行、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創新概念是由熊比特提出的,當時指新的產品的生產、新技術或新的生產方法的應用、新的市場開辟、原材料新供應來源的發現和掌握、新的生產組織方式的實行等。金融創新正是循著這一思路提出的).

㈢ 金融產品創新有哪些方法

1.借鑒產業政策,做好風險防範:目前,不同政策部門和不同專家、學者對金融產品創新的監管思路和發展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在發展新的金融產品時,必須要先建立規則,充分借鑒國際經驗。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國際范圍內的經驗和教訓並不相同,不同國家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另外,在缺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規則往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甚至規則始終不得出台,建好的規則的可操作性和健全性也有待進一步觀察。從方法論上看,一切必須先建規則才能實踐,有悖於人類通過實踐提高認識的客觀規律。因此,在現階段的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可以更多地借鑒產業政策的有關做法,通過設立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方法加以規范和解決。對於那些國際范圍內較為成熟的產品,具有較強風險控制能力的金融機構在開展創新業務時可採取負面清單的做法,也就是說「未經法律明確禁止的業務品種,均可以開發」。而對於那些不是十分成熟、有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的金融產品,則採取正面清單的方式加以規范。

2.細分市場,尋找利基點:利基市場是指被競爭對手所忽視而又能帶來利潤的細分市場。在做好大眾化產品的開發和營銷的同時,區分細分市場,尋找特殊小群體客戶的需求,已成為開拓新產品的一條有效途徑。尤其是在個人金融市場的產品創新中,客戶在區域、年齡、職業、教育、收入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會產生不同的需求。如國內一些銀行按客戶群體不同的年齡段開發了「學生投資理財計劃」「婚禮儲蓄」等。

3.金融機構之間互相合作:互相合作開發新產品的趨勢在國外已遍及各類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信託銀行與證券公司、國內銀行與國外銀行之間都可以開發出組合式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方式。

4.明確金融產品的定位:在金融創新產品的過程中,要合理明確金融產品的定位,主要區分面向機構投資者和面向個人的產品。鑒於機構投資者一般擁有機構優勢,有較強的分析判斷和抗風險能力,因此面向機構投資者的產品在許可證上更為寬松,面向個人的金融產品在准入方面應更為謹慎,在信息披露和監管方面應更為嚴格。其中,針對高端客戶的金融創新產品和普遍服務的金融創新產品應有所區別。此外,對於一些包括衍生品在內的定價策略和風險控制更為復雜,面向復雜的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產品也需要在監管上加以區別對待。

5.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利益最大化」:金融產品創新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從客戶的需求和利益出發,使產品盡可能滿足客戶「利益最大化」的投資目標,在方便客戶、使客戶滿意的同時,為自身帶來良好效益。

㈣ 急!介紹一種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產品

如深發展銀行推出《金抵利〉的理財產品就很不錯。你可以上深發網了解情況

㈤ 金融服務領域有哪些方面的創新

由於競爭激烈,金融機構多以延伸服務來爭取更多客戶。

1.客戶需求的延伸:過去金融機構的服務只限於滿足金融業務的現實需求,而現在金融機構開始研究和滿足客戶的潛在需求,如銀行向客戶提供貸款,除了滿足客戶融資這個需求之外,還可以通過該業務顯示客戶的信用度,滿足其將來獲得更多資金支持等潛在需求。銀行可以通過公開信用評級結果、頒發信用等級證書、追加授信額度等方式滿足客戶的這種潛在需求。

2.金融服務內容的延伸:過去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服務僅限於金融業務范圍,但個性化營銷提倡銷售人員像交朋友一樣與客戶相處,對客戶在金融業務以外的某些需求也應盡力滿足,以密切與客戶之間的關系。

3.金融服務場所的延伸:長期以來,金融機構一直習慣於櫃台服務,在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形成過程中,金融機構的服務場所逐漸延伸到客戶的工作場所。而現在的金融服務則延伸到更廣的范圍,金融機構的主動營銷方式及服務手段的電子化,使社區、家庭都可以成為金融服務的場所。

4.金融服務種類的創新如果金融機構的服務種類單一,即使金融機構銷售人員的營銷能力十分強,客戶也會棄之而去。所以,豐富的金融服務種類是金融機構銷售人員營銷的有效工具。因此,各金融機構在傳統的金融服務之外,紛紛增加金融服務的種類。如理財服務、投資咨詢、財務顧問、擔任中介、項目融資等中間業務,漸漸成為金融機構的新寵。

㈥ 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思考

在西方經濟學陣營中,對商業銀行創新作用的利弊認識存在著較大差異,因為商業銀行創新存在著利益的沖突,並且受制於整個經濟金融環境。但是絕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商業銀行創新利大於弊。從創新主體看,商業銀行只有當預期創新能為其帶來凈收益時才會從事創新活動;從社會效果看,商業銀行創新不僅增強金融活力和滲透力,還能有效地促進市場機制的靈敏度和作用力,有力推動經濟金融健康穩定的發展。但是少數經濟學家如亨利?西蒙斯則認為商業銀行創新的弊遠大於利,他們認為商業銀行的創新利是眼前的,而弊卻是長遠而深重的。
從商業銀行發展的大方向上看,當代商業銀行創新雖然有利有弊,而且利弊作用都放大了,但其利始終佔主導地位。用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來分析商業銀行發展的歷史,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沒有創新就沒有當代商業銀行所表現出來的高層次和高水平,就不可能使商業銀行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具有巨大的能量和貢獻。而商業銀行創新過程中的弊端多是一種潛在的危險,這種弊端是可以通過不同創新活動予以克服或減輕的。

㈦ 面對網路經濟新業態,銀行對公業務有何創新的產品與服務

觀點一P2P對於銀行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補充,畢竟從本質上仍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在盈利,與其他非銀行系P2P相比,銀行本身的信用是確保其良性運作和具有吸引力的基礎,如平安系的陸金所雖然收益率較其他P2P為底,但其業務規模處於龍頭地位。下面說說銀行優勢。

銀行是經營金融風險的,任何的只是面對客戶群的不同渠道,雖然銀行是P2P的後來者,但銀行只是藉助於開展金融業務,金融產品和服務是銀行生存的根本,銀行經歷了電子化、網路化、互聯網化,這些變革為銀行業務效率、業務品種、市場拓展速度提供了技術動力。

傳統銀行不太可能在P2P方面取得優勢,因為金融厭惡風險的文化和國企的組織結構約束了新技術的吸收和應用;長期以來金融一直是成熟技術的追隨者,而非新技術的追隨者。

P2P對於銀行而言是拓展客戶群的渠道;在銀行競爭越來越區域同質化的今天,如何藉助更多的渠道吸引客戶、服務客戶,降低金融產品的營銷和服務成本,這是取得競爭優勢的現實問題。

以經營P2P、B2C、O2O等電商的,是傳統商業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成功商業模式,這種模式必然會影響銀行的經營思維。學習和吸收電商的發展優勢,藉此在金融競爭中獲取新的動力,這是銀行布局P2P的主要目的。

電商本身也在向金融方向滲透,電商藉助廣大客戶群和低廉的運營成本,一旦找准對金融業務的突破口,會對傳統金融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相關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P2P網貸行業市場前瞻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㈧ 銀行金融創新有哪些

在中國加入WTO後,銀行業將直接面對外資銀行的挑戰,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當務之急恐怕就是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是指金融領域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產生或引進的新事物,包括金融制度、金融業務、金融組織結構的創新等。

金融創新工具的特點是高收益、高風險。首先,金融創新工具具有杠桿性,即以較少的資金成本取得較多的投資,以提高投資收益。一般是以原生工具的價格為基礎,交易時不必繳清相當於相關資產的全部價值,只要繳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證金,便可得到相關資產的管理權,到一定時期對已交易的金融創新工具進行反方向交易,而進行差價結算。這種「以小博大」的交易方式可能給交易者帶來高收入,也可能帶來巨額損失;

其次,金融創新工具具有虛擬性,即證券所具有的獨立於現實資本運動之外,卻能給證券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特性。具有虛擬特徵的金融創新工具的價格變化脫離了實物運動過程,它一旦形成,就必然會導致一部分貨幣資本停留在這種能夠生息的有價證券之上,以獲得風險利潤的管理權。金融創新工具的虛擬性所產生的市場後果是,金融創新市場的規模大大超過原生市場的規模,甚至遠遠地脫離原生市場。

目前,國際金融創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趨勢:

  1. 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的創新多樣化。

  2. 表外的重要性日趨增強。

  3. 融資方式證券化。

  4. 金融市場一體化趨勢。

    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I)模仿法。主要是指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金融創新的產品,迅速地加以模仿和運用。其優點是創新成本低、創新速度快。但由於各國的金融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完全模仿不一定能夠適應本國的市場和客戶的需要。
    (2)改進法。是指在借鑒發達國家和國內同行業創新的基礎上,再結合本國和本行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改進後推出。這種創新由於考慮了本國的實際情況,往往容易被接受,其效果也較好。但由於不屬於原創,沒有技術壁壘,容易被其他銀行模仿,形成同質化。
    (3)組合法。是指將各種不同的業務要素或服務方式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不同於以前的金融產品。這種組合的內容較多,如活期、定期和儲蓄存款的組合,本、外幣存款的組合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等。這種銀行業務各要素的充分利用,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
    (4)創造法。是指銀行創造出來的而其他金融機構尚未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是創新的原始來源,也是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的法寶。但這種創新有一定的難度,往往由商業銀行的總行來進行開發,大的商業銀行分行也可以開發,小銀行開發的成本較高,有時還得不償失。

閱讀全文

與銀行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企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月8日人民幣匯率 瀏覽:346
為什麼b份額的杠桿要加a份額 瀏覽:241
p2p理財收益排行 瀏覽:409
bar指數期貨 瀏覽:820
烏魯木齊華融信託公司地址 瀏覽:673
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董事長 瀏覽:79
境外對境內融資租賃 瀏覽:370
股票杠桿要找賽岳恆 瀏覽:12
捷匯俄羅斯匯率 瀏覽:157
渤海交易所騙局046在那 瀏覽:640
我國民間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瀏覽:823
最近5年丁二烯價格走勢圖 瀏覽:440
東證期貨合肥營業部 瀏覽:436
萬鑫金融是詐騙公司嗎 瀏覽:37
華誼集團燃料電池 瀏覽:313
金融機構與稅務檢查 瀏覽:303
增強金融機構吸引力 瀏覽:466
外匯管理局屬於哪個單位管理 瀏覽:350
2014年5月美元對港幣匯率 瀏覽:233
銀行卡有風險買理財產品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