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服務外包的趨勢是什麼
盡管與IT相關的外包仍佔到全球外包業務的三分之二左右。但在金融服務外包領域,隨回著離岸外包答和整個經營過程外包BPO(bussiness-process outsourcing)業務的崛起,外包安排的日漸復雜,金融企業從外包中獲得的利益大大提高,金融外包也成為國際外包市場的主流。
②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不好,缺乏競爭,缺乏動力
③ 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這個一看就是貼的別人的 中國銀行業發展不平衡 發展速度雖然快但是整體還沒有競爭力 跟國外的大銀行 差距太大
④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最近這幾年還可以。
⑤ 什麼叫金融服務貿易
金融服務貿易是指通過金融服務業進行的貿易。
從GATS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相關定義來看,金融服務貿易可分為四種模式:
(1)跨境交付,指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在本國向境外的非居民消費者提供服務,它是基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路化的普及而實現的跨越國界的遠程交易;
(2)境外消費,指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在本國向當地的非居民提供服務,例如一國金融機構對到本國境內旅行的外國消費者提供服務;
(3)商業存在,指一國的金融機構到其他國家設立商業機構或專業機構,如果具有法人資格就可以該國的居民的身份為當地的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這種貿易模式有利於避免跨境交付的限制,迎合了東道國消費者的「本土偏好」,還便於外國金融機構與當地建立長期的業務關系;
(4)自然人流動,指金融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形式到境外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服務。由於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這兩種模式在實際的交易中所佔份額很小,所以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主要是跨境交付和商業存在這兩種模式。
相比而言,一國開放跨境交付的金融服務貿易一般應滿足資本自由流動的需要。而商業存在模式則避開了這一硬性條件,除了穩定資本流動,還能為宏觀經濟帶來一系列直接和間接的利益。但是,從長遠看,要實現金融服務貿易全面開放的最大利益,這兩種貿易模式的開放必須均衡發展。
⑥ 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一、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
1、服務業的跨國轉移促進了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
服務業跨國轉移是當前經濟全球化新的顯著特徵。促進服務業跨國轉移的動因主要有:一是生產的國際化帶動了服務的國際化。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活動,也需要獲得全球化的貿易、金融、通訊、運輸等服務,一些發達國家的生產性服務業也出現了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浪潮。二是以IT為主導的高新技術在世界服務業中的應用,取得重大突破,從而為服務業國際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礎。
2、世界服務貿易結構調整加快,新興服務貿易快速增長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服務貿易結構日益向知識技術密集型方向轉變。全球信息技術革命的不斷發展,增強了服務活動及其過程的可貿易性,通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會計、咨詢等新興服務行業不斷擴張。世界服務貿易將逐漸由以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為基礎的傳統服務貿易,轉向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為基礎的現代服務貿易。
3、服務外包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20世紀90年代以來,離岸服務外包得到快速發展,服務發包市場仍是傳統的美國、歐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場除了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和印度等被視為發展最為成熟的離岸ITO與BPO接包市場之外,中國、菲律賓、墨西哥以及中東歐地區逐漸參與進來,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服務外包離岸外移及與其相伴的服務貿易全球化,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並將對全球經濟版圖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連帶關系
服務貿易發展與商品貿易發展,經濟發展三者之間成良性互動的關系。服務貿易發展與商品貿易發展相互補充,良性互動。
三、節約了商品貿易所需要的成本
一方面,服務貿易的發展節約了商品貿易所需要的成本,提高了商品貿易的效率,促進了商品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商品貿易的發展,在金融,專業服務等方面促使了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服務貿易發展的物質支持。
服務貿易包括運輸旅遊,通訊,建築工程承包,視聽,教育衛生,金融,廣告設計等等,服務業對於商品貿易發展的貢獻是無法用數字來准確描述的,交通運輸的發展促進了商品貿易的地域擴展,節省了商品貿易的交易時間,建築工程承包,提供了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廠房促進了商品的生產,教育為商品貿易提供了合格的從業者,金融為商品貿易提供了資金支持,方便了商品交易,特別是信用的使用,極大了降低了交易成本,防範了交易風險。廣告的設計與使用,促進了商品的消費,增進了廠商和各級經銷商的聯系。因此服務貿易對商品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若服務貿易出現問題,則極有可能傷害到商品貿易,如此次的金融海嘯,是由次債危機引起的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動盪,最終的結果是傷害到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四、基礎
商品貿易的發展是服務貿易發展的物質基礎,服務貿易的發展需建立在物品貿易的基礎之上,若物品貿易發展出現停滯,則服務貿易就像無水之木,必然枯萎。舉個例子,以軟體為例,首先需要IBM等電腦製造商製造出電腦提供給電腦銷售者,在此過程中 IBM 需要面對消費者做廣告,然後消費者購買回去後將電腦用於軟體開發,向軟體需求者提供軟體包裝,若是消費者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這就又涉及到了服務貿易中的金融,若是消費者需要通過培訓班或者大學學習到軟體編程技術就涉及到了服務貿易中的教育,但IBM的高管因為業績良好而獲得獎勵上國外度假時就產生了國際服務貿易的旅遊貿易。因此,可以說商品貿易的發展才是服務貿易發展的衣食父母。
五、商品貿易發展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商品貿易在經濟的發展中貢獻了主要力量,商品貿易佔一國貿易的比重最高,二是在世界貿易中貨物貿易亦佔主要地位如下表所示,貨物貿易普遍佔到一國對外貿易總額的80%,而經濟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商品貿易的發展。
六、服務貿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
時至今日,從國內而言,服務業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GDP所佔的比重亦有一定比例,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國家,體現的更為明顯,2000年美國服務貿易出口額高達2534億美元,服務貿易順差達73億美元,服務業產值佔GDP的比重超過70%,提供的就業崗位數占就業總數的80%。中國服務貿易總額為304.3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為56億美元,服務業產值佔GDP的比重為32.3%。另從經濟增長的速度來看,一國服務業的增幅往往要高於商品貿易的增幅,從這個角度上說,服務業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2006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1099億元,首次突破1000億元,比上年增加168億元,增幅18%,要超過經濟的增幅,另以建築業為例,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87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4%。其中,城鎮投資93472億元,增長24.5%;農村投資16397億元,增長21.3%。大量投資通過建築業的轉化,促進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提高了人民居住水平和生活水平,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2006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1557億元,比上年增加7005億元,增長20.3%;建築業增加值8116.4億元,比上年增長17.6%。
又如旅遊業的發展,發展進出口旅遊,可以增加外匯收入;發展國內旅遊可以回籠貨幣,穩定市場;擴大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從國際貿易來看,服務貿易亦成為國際經濟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不斷提高,服務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即服務貿易發展與商品貿易發展,經濟發展三者之間為良性互動關系。以中國2006年對外服務貿易為例,2006年中國跨境服務貿易(按國際收支口徑統計,不含政府服務,下同)進出口規模繼續擴大,再創歷史新高。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917.5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2.1%。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進口世界排名繼續保持2005年的水平,分別為第八位和第七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佔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3.4%,比2005年提高0.4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出口額占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為8.6%,比2005年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個別行業的出口出現可喜的勢頭,以中國通訊出口為例,2006年,中國通訊出口7.38億美元,進口7.64億美元,逆差0.26億美元。與2005年相比,出口增長52.16%,進口增長26.7%,逆差減少了0.92億美元。通訊服務在全部服務貿易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0.69%上升到0.78%,地位有所提升。通訊服務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36.79%,全部服務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21.89%,通訊服務出口增速高於全部服務貿易出口增速14.9個百分點。如下表所示,服務貿易的總額在一國進出口額的比重是挺高的。
2001年,中國服務進出口額僅為719億美元,2003年首次超過了1000億美元,2008年超過3000億美元,2013年達到5396.4億美元,入世以來,年均增幅達到18.3%.中國服務貿易的全球佔比也從入世之初的2.2%增長到了2013年的6%,全球排名從第13名躍居第三位。
經濟的發展對服務貿易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經濟發展使人民的收入增長,人民收入增長後可供消費的金錢數量增加,人們更傾向於選擇金融理財產品,更傾向於利用閑暇時間旅遊,休閑,更願意主動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或者各種各樣的或藝術或文藝的培訓。因此,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綜上所述,三者之間為良性互動,在良性互動的推動下,服務貿易,貨物貿易,經濟貿易形成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體系,就像滾雪球一樣,在前進的道路上越滾越大。
⑦ 關於金融服務貿易的
.028.1 國際金融與貿易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rade )
學分數 2 周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
課程性質:非經管類文科公共選修課。本課程需要有相應的經濟學基礎知識。
基本內容:國際金融與貿易是既有聯系又獨立的學科,作為文科學生學習與掌握關於世界經濟基礎知識的一門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一、國際貿易方面:①國際貿易產生與發展的一般規律,特別是國際商品流動的一般規律;②國際貿易的理論與學說;③對外貿易政策、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原則;④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二、國際金融方面:①開放經濟條件下,各國貨幣之間的關系及其對經濟的影響;②外匯供求及相對價格——匯率問題;③外貿信貸與國際信貸;④國際金融體系。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文科其他專業的學生對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有基本的了解,拓寬知識面,加深學習本專業以及經濟學其他課程和專業知識的基礎。
基本要求:理解與掌握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概念,要求比較系統地了解國際貿易與金融發展的一般規律,能夠運用學到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和貨幣金融的狀況,分析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與貿易關系。
教學方法:以課堂講解為主,結合課堂討論,期末考試或課程論文。
參考教材:
1、 鄒根寶主編:《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年 月
2、 陳同仇 薛榮久主編 《國際貿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版
3、 姜波克主編:《國際金融新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版
4、 殷醒民編著 《國際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教學內容:
第一章 國際貿易基礎知識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統計
第三節 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第二章 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
第一節 國際分工
第二節 世界市場
第三節 國際價值和世界市場價格
第三章 國際服務貿易
第一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定義與特徵
第二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原因
第三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形式
第四章 對外貿易政策
第一節 對外貿易政策的類型與演變
第二節 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第五章 關稅與非關稅措施
第一節 關稅概述
第二節 關稅的分類
第三節 非關稅措施概述
第四節 非關稅措施分類
第六章 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
第一節 關貿總協定概述
第二節 世界貿易組織
第三節 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
第七章 國際收支
第一節 國民收入帳戶
第二節 開放經濟下的國際收支帳戶
第八章 外匯市場與匯率
第一節 外匯和外匯市場
第二節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第九章 外貿信貸和國際信貸
第一節 外貿信貸
第二節 國際信貸
第十章 國際金融體系
第一節 國際貨幣體系
第二節 國際金融機構
編寫者:羅秀妹(副教授) 編寫時間:2003年6月
⑧ 金融服務貿易的金融服務貿易的內涵
1.金融服務貿易是商業性的金融服務活動,它排除所有基於公共利益的政府行為,且不管行為主體是國有的或私營的實體;
2.服務的內容涵蓋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信息等領域;
3.服務的提供方式為: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ly)、國外消費(ConsumptionAbroad)、商業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和人員流動(MovementofPerso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