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以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為子公司的一種純粹型控股內公司。金融控股容公司中以銀行作為子公司的稱作銀行控股公司:這其中僅有一個銀行子公司的稱作單銀行控股公司,有多個銀行子公司的稱作多銀行控股公司;以證券公司作為子公司的稱作證券控股公司;以保險公司作為子公司的稱作保險控股公司;而同時擁有銀行、證券、保險兩種以上子公司的稱作金融服務控股公司。例如美國的花旗銀行集團、日本的瑞穗金融集團等。巴塞爾委員會在其發布的《對金融集團的監管》文件中,將金融集團定義為:主要從事金融業務,並且至少明顯地從事銀行、證券、保險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經營活動,受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業監管當局監管的一類企業集團。
② 請問一下金融控股公司是什麼意思
一、公司法中沒有關於集團的概念。但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版,存在集團公司的概念。集團公司,在國權家有關規范性文件中均稱為企業集團,但在工商注冊時,一般稱為某某集團公司。第二、最早關於設立企業集團,並對企業集團給出定義的國家規范性文件,是這樣定義企業集團的:第一企業集團是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一種具有多層次組織結構的經濟組織。它的核心層是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照章納稅、能夠承擔經濟責任、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第二.企業集團是以公有制為基礎,以名牌優質產品或國民經濟中的重大產品為龍頭,以一個或若干個大中型骨幹企業、獨立科研設計單位為主體,由多個有內在經濟技術聯系的企業和科研設計單位組成;它在某個行業或某類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較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具有科研、生產、銷售、信息、服務等綜合功能。法律依據:《企業集團登記管理暫行規定》第三條 企業集團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為主體,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企業集團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③ 為什麼金融機構也要進行風險管理控制
因為進行風險管理控制對於金融機構有重要的作用,具體如下版:
進行風險管理權控制可以有效地預防在金融風暴中可能遇見的風險;
由於金融行業競爭激烈,進行風險管理控制可以在競爭中減少損失;
由於金融行業的不穩定性,進行風險管理控制可以起到監督管理作用;
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具有維持經濟增長的作用。
④ 傳螞蟻將重組為央行監管的金融控股公司,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隨著中國四大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之後,就有消息傳螞蟻集團將進行資產重組,在央行的監督下轉型成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這些背後究竟釋放了什麼信號呢?
第一個重要信號:國家堅決維護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反對資本無限制擴張和壟斷。此次事件國家的政策其實很清楚,對壟斷行為進行"預防和制止",對創新行為"引導和鼓勵"。國家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但於此同時也規定企業應依法規范發展,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堅決反對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和壟斷。數字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但是因為少數平台的一家獨大會導致其他一些小微企業發展受阻,導致企業在大型平台反競爭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螞蟻集團的重組釋放出了國家監督維護市場管理的決心和意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享自己的力量。
⑤ 螞蟻集團即將整體申設金融控股公司,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
螞蟻集團官方網出文,對金融服務監督機構明確提出的五個關鍵業務流程各個領域開展整頓。對金融產品的全覆蓋安全監管;將支付款業務流程回到支付款源頭,堅持不懈小額貸款方便快捷,服務項目小額貸款方便快捷的精準定位;將申設個人徵信報告企業,依規具有、合理合法合規管理,大力加強對個人資料的維護,合理防護數據信息亂用;將螞蟻借唄、螞蟻花唄所有列入消費信貸企業,依規合規管理深入開展消費者金融產品。
將以本次整治為突破口,更為堅定不移地著眼於中小企業,堅持不懈高新科技驅動器,守正創新,對外開放雙贏的發展戰略,主動地把公司發展列入戰略大局意識,增加自主創新資金投入,大力加強合規管理能力建設,持續提高競爭力,勤奮為社會發展創造財富,為服務項目“雙循環”新發展布局作出貢獻。
⑥ 實行分業監管體制的意義
對處於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金融業而言,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模式是與一定時期內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發展程度相適應的。但是隨著國內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國際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金融創新使中國分業經營體制面臨新課題。隨著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創新不斷涌現,靈活的投融資渠道增多,投資基金、投資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上開始佔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業務在整個金融市場的份額不斷下降,在競爭中漸趨被動。商業銀行的傳統融資媒介作用由於直接融資的發展受到了削弱。
2、金融控股公司的設立顯現出分業經營和監管體制的弊端。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現使得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在業務領域互相滲透。因此,也顯露出分業經營和監管體制的弊端。由於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復雜的組織結構和內部關系網路,同時,又從事銀行、證券和保險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經營活動,而我國現行的法律、行政法規中對金融控股公司未作任何規定。因而面臨著特殊的風險,如:資本重復計算、高財務杠桿風險、不正當的內部交易或關聯交易的風險等。如何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對金融控股公司進行有效監管,已成為當務之急。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分業經營和監管體制面臨嚴峻挑戰。從國際來
看,混業經營已經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主流。金融全球化導致全球金融業的競爭激烈,世界各國銀行業為適應形勢變化,不斷加強調整、兼並、重組和金融創新,銀行與證券、保險之間的業務界線逐步模糊。隨著入世承諾的逐步落實,2006年內地金融市場將全面開放,外國商業銀行在華的分支機構將更便於按我國的分業經營的要求開展業務,即他們的前台是分業的,而他們的後台即他們的總部則是混業的,這樣他們的前後台配合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包括商業銀行、證券、保險等一系列綜合金融服務。如果內地商業銀行仍然固守這種單項分業經營的體制,在與外國商業銀行的競爭中將難以匹敵。
4、金融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分業經營體制難以適應市場的發展和客戶的需求。分業經營模式使商業銀行業務范圍受到限制,不利於其滿足客戶的多層次需求及進行業務拓展。通過近70年的發展,非銀行的金融業務得到巨大發展。他們向銀行業的滲透使金融企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銀行業不得已採取兼並收購,擴大自身規模,以提高競爭力。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之間的相互控股與兼並收購,促使了混業經營局面的出現。
5、現行金融分業經營制度不利於金融業的規模經營、國際競爭力提高及傳統金融企業向現代金融企業的轉變。現行制度對銀行業務、證券業務經營的嚴格區分和限制,抑制了市場資金供給來源,人為地割裂了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融通渠道,不利於資金之間的相互融通。銀行、證券、保險的業務品種有限而單調,使行業素質及競爭力不斷下降。更重要的是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機制不健全,在資金運用上存在風險與收益不對稱,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良資產率遠沒達到安全底線,其以國家信用為存在的基礎,信貸資金在股票市場上的虧損最終由國家承擔大部分,這樣,銀行只追求盈利最大化而忽視證券市場的巨大風險,使信貸資金的風險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