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到底有多少家銀行
2018年2月9日,銀監會首次披露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2月底,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共4549家。
1、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職責: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2、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職責: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
3、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職責: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4、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職責: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5、世界銀行:用於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1)全球金融機構數量擴展閱讀:
銀行的作用
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企業,它的存在方便了社會資金的籌措與融通,它是金融機構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員。
我們可以看出銀行的業務,一方面,它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會上閑置的貨幣資金和小額貨幣節余集中起來,然後以貸款的形式借給需要補充貨幣的人去使用;在這里,銀行充當貸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
另一方面,銀行為商品生產者和商人辦理貨幣的收付、結算等業務,它又充當支付中介。總之,銀行起信用中介作用。
商業銀行的基本職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金融服務。
Ⅱ 到目前為止,美國商業銀行的數量有多少家左右
美國商業銀行的數量仍然有8000家左右。
Ⅲ 我國金融機構數量是不是很多
據不完全統計,各類金融機構已破百萬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
Ⅳ 請問有沒有網站統計了不同地區互聯網金融機構數量,比如北京互聯網金融機構數量在全國的排名
答,當前,國內互聯網公司排名
第一名,阿里巴巴
第二名,騰訊
第三名,網路公司
第四名,京東公司
第五名,華為公司
第六名,小米公司
第七名,新浪公司
第八名,拼多多
第九名,美團外賣
第十名,奇虎360
Ⅳ 在哪裡查每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
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Ⅵ 全球共有幾家銀行
全球銀行業排名情況
按一級資本排名,前7家銀行仍然與上年度一致,但次序發生變化。花旗集團以794億美元的一級資本仍然高居榜首,匯豐集團則以744億美元的一級資本由上年度的第三上升到第二,其次是美國銀行(740億美元)、摩根大通(725億美元)、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639億美元)、法國農業信貸集團(606億美元)、蘇格蘭皇家銀行(486億美元)。
按一級資本排序,北美最大的銀行集團是花旗集團,西歐是匯豐集團,亞洲(日本除外)是中國建設銀行,日本是三菱金融集團,拉美是Bradesco銀行,中東是國民商業銀行,非洲是標准銀行集團,中東歐是Sberbank。
按總資產排序,巴克萊銀行是最大的銀行。其中,北美是花旗集團,西歐是巴克萊銀行,亞洲(日本除外)是中國工商銀行,日本是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拉美是巴西銀行,中東是Hapoalim銀行,非洲是標准銀行集團,中東歐是Sberbank。
西歐最大的三家銀行分別是匯豐集團、農業信貸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匯豐集團一級資本由上年度的673億美元增長到744億美元,在西歐占首位,居全球1000家大銀行第二位。在西歐前七大銀行中,英國佔四家,處於主導地位。德國僅有兩家銀行進入西歐前25家大銀行。歐盟25國共有286家銀行進入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一級資本佔40.7%,資產佔50.7%,利潤佔37.4%,構成全球銀行業的最主要的部分。
在北美洲,花旗集團繼續成為同業之首。2005年度,花旗一級資本744億美元,超出第二名摩根大通5.4億美元;2006年度,花旗一級資本794億美元,仍然超出第二名美國銀行5.4億美元。北美共有207家銀行進入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其中美國佔197家,加拿大佔10家。2006年度,北美銀行創造1870億美元的利潤,佔全部1000家銀行的29%。美國仍然構成全球第二大銀行業集團。
日本銀行業繼續保持恢復性穩定增長。2006年度實現稅後利潤513億美元,超過了去年的324億美元。目前,日本銀行一級資本318億美元,占前1000家大銀行的11.2%,略高於去年的11.1%;總資產7595億美元,佔11.9%,低於去年的13.2%。總體看,日本銀行贏利能力仍然比不過北美、拉丁美洲和中東的競爭對手。
俄羅斯銀行仍然佔中東歐排名銀行的主導,前25大銀行中,俄羅斯銀行佔17家,而且,隨著該地區銀行不斷被外資並購,該比例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該地區的一些國家,如波蘭、捷克和匈牙利,已成為歐盟25國成員,他們的銀行基本為外資所擁有。
總的來看,與上一年度相比,2006年度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地區分布結構變化不大。美國不變,日本少5家,中東少4家,亞洲多7家,拉丁美洲多4家。
Ⅶ 工商銀行在全球有多少個分行
都有,約10400家 中國工商銀行以245億美元榮登全球銀行業獲利榜首,領先中國建設銀行的203億美元。巴克萊則為歐洲獲利最高的銀行,賺了189億美元。 與此同時,《銀行家》指出,目前中國有84家銀行業者躋身全球前1000大榜單,其資本總額占前1000家大銀行的9%,但獲利比重卻高達25%。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在中國擁有豐富客戶資源的工商銀行也在不斷擴張其境外版圖,目前該行的境外機構網路布局已初具規模,境外資產持續增長,經營效益穩步提高,跨國經營戰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05年9月末,工商銀行已經擁有16家境外機構,其中分行8家、全資子銀行3家、控股公司2 家、代表處3家,境外分支機構總數已達100家。截至2005年9月末,中國工商銀行境外機構資產總額已經達到229億美元,佔到工行全部外匯資產的 32.8%。2005年前三季度,工行境外機構實現賬面利潤(撥備後稅前利潤)總計10464萬美元,同比增長14.8%。與此同時,工行境外機構的資產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截至2005年9月末,按五級分類口徑統計,工行境外機構不良貸款率僅為0.92%,呆賬准備金余額16513萬美元,撥備覆蓋率達 128.4%。此外,工行還積極推動境外業務轉型,不斷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經營效益進一步得到提高。在保持現有優勢業務的同時,加快中間業務和零售業務的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工行境外機構就實現中間業務收入6089萬美元,佔到營業凈收入的21.6%。
為了發展國際業務,工商銀行成立之初就開始與境外機構合資組建中外合資銀行,進行了跨國經營的初步嘗試。1985年參與設立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廈門國際銀行,1992年與法國巴黎銀行合資設立了上海巴黎國際銀行,1993年在深圳合資組建了華商銀行,1996年又與韓國第一銀行合資設立了青島國際銀行。現在看來,合資銀行對於工商銀行培養人才和引進國外商業銀行的先進管理經驗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合資銀行經營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合資銀行這種經營形式的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為此,工商銀行在積極推進跨國經營發展戰略的同時,按照有進有退、突出發展重點、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逐步退出了合資銀行的經營,而將重點轉向打造自己的境外機構版圖。
從1992年在新加坡設立第一家境外代表處以來(次年升格為分行),工商銀行一直積極推行跨國經營戰略,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先後在各主要國際金融中心通過設立、參資持股和控股等方式擁有了數十家分支機構,構築了批發與零售銀行業務、投資與商業銀行業務並舉的綜合銀行服務體系。在機構設置的模式選擇上,工商銀行已從最初單一設立分支機構,逐步發展到與並購擴張並舉,特別是通過在香港地區的一系列資本運作,工商銀行境外業務實力從整體上得以顯著提升,業務規模成倍增長,機構網路快速擴張。2000年7月,工商銀行成功收購香港友聯銀行,並成功改組為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簡稱「工銀亞洲」),2001年7月,工商銀行整合香港分行與工銀亞洲,重新定位了工銀亞洲和香港分行的業務發展方向。工銀亞洲利用工商銀行內地的網路、客戶基礎、資金實力、清算系統等資源優勢,與內地機構攜手拓展境外市場,為客戶提供跨地域的一體化服務,很快成為工商銀行實施跨國經營戰略的龍頭、資本市場運作的平台和境外業務的旗艦。2003年12月,工銀亞洲收購了比利時富通集團在香港的華比富通銀行,規模進一步壯大,分行網路增至42家,在香港銀行業中按總資產排行升至第6位。這是中國銀行業在境外收購歐資銀行的第一個案例,收購行動獲得了市場的普遍認可,工銀亞洲股價因此大幅攀升。此外,工商銀行還與世界各國的許多金融機構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系,截至2005年9月末,已同全球110個國家的1093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服務網路已延伸至世界各地。
在境外機構網路快速擴張的同時,工商銀行各境外營業機構及時把握行業政策,努力開拓重點客戶,有選擇地加強在公用設施、製造、電力、郵電、通訊、金融和房地產等行業的客戶營銷和信貸投放,各項業務綜合收益和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在香港地區,工商銀行成功牽頭組織了東深供水項目銀團貸款,並積極參與了香港長江集團、新鴻基、香港電話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香港機場管理局等一系列本地客戶的銀團貸款。在韓國,工商銀行與現代集團、三星集團、LG集團、浦項制鐵等大型跨國公司在貿易融資、貸款承諾方面建立了穩定的業務關系。在歐洲,工商銀行參與了法國電信一級市場銀團貸款,並與大眾、賓士、西門子、德國電信、BOSCH、法國DIOR等知名公司在貿易結算、銀團貸款及在華業務咨詢方面進行了廣泛合作。
從金融業的發展趨勢看,追隨產業擴張潮流、重新進行全球布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戰略選擇。近年來,跨國銀行普遍表現出了追隨客戶、服務客戶的特點。在這方面,工商銀行充分發揮整體優勢,以境內外機構業務聯動推動境外業務發展,先後與多家跨國公司總部建立了緊密的業務聯系,為跨國公司及其境外機構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全球金融服務。同時,工商銀行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該行在中國金融政策體系框架內,通過創新產品、改善服務,成功地為一些中國企業解決了境外融資的難題。目前工商銀行不僅能向企業提供常用的直接貸款、出口信貸、對外擔保、組織銀團貸款等融資產品,還通過境外分支機構向境外企業或項目公司提供內保外貸、上市公司收款和派發股息等創新產品和金融服務。
今年以來,工商銀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加快了境外科技建設的步伐。在已建成的海外數據中心基礎上,繼續加大對境外科技研發的投入和資源傾斜,不斷提升境外電子化管理手段,完善境外業務和管理系統。在強大的科技力量支持下,工行在境外相繼推出「預結匯匯款」、「歐元中國通」、「中韓存匯通」 等業務,還發揮內外聯動的優勢創立了「全球快匯」品牌,擴大了工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並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為進一步建立健全「垂直管理、協調統一」的境外機構管理體制,2004年工商銀行在國際業務部內組建境外機構管理部,作為落實跨國經營戰略的牽頭組織部門、境外機構的歸口管理部門,以及協調行內各部門加強境外機構管理、組織和推動境內外業務聯動的樞紐。在內控制度方面,2004年以來,工商銀行先後制定和完善了境外機構經營管理、境外信貸業務評級、授信和審查審批等一系列制度和辦法,通過對境外機構風險管理委員會的設置與運作,完善了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與運作機制;通過強化內部控制,引導境外分行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運作機制,形成較為健全、相互支持、相互制約的管理控制體系;通過細化各類業務管理辦法,將風險控制融合落實到業務處理環節;通過改進激勵機制,完善對境外機構的績效考評辦法,實現對境外機構的全面、公正考核;通過不斷改進境外分行授權管理及業務指標體系,引導境外機構科學調整經營策略,實現良性發展。同時,工行致力於建立健全境內外機構內部控制體系,加大了對境外機構各種經營風險的管理和監控,逐步將境外業務納入全行統一規范管理。
工商銀行新聞發言人告訴記者,2005年該行將遵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的要求,加快境外網路建設,為我國境外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同時在銀監會的指導下,深化內部管理,嚴格控制風險,推動跨國經營持續健康發展。在跨國經營戰略上,工商銀行將繼續按照「壯大亞洲、鞏固歐洲、突破美洲」的原則,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設立子銀行、分行、控股機構和代表機構等不同形態機構,建立一個層次分明、布局合理、覆蓋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和我國主要經貿往來地區的全球經營網路,使得整體競爭優勢在全球得到發揮。
在亞洲,工商銀行將積極嘗試通過兼並重組、股權互換等方式擴大市場規模,並依託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結合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關系發展,特別是在「10+1」、「10+3」的合作框架下,將進一步加大開拓東亞、東南亞市場的力度。在歐洲,將盡快完成莫斯科代表處升格工作,並以升格後的莫斯科子銀行輻射獨聯體國家。充分利用歐盟單一護照制優勢,分期分批擴展分支機構,不失時機進入東歐市場,完善在歐洲大陸的戰略格局。在美洲,抓住我行股份制改造機會,盡快實現在美國設立營業性機構的突破。同時研究以適當方式切入南美市場,有重點地在一些與我國經貿往來密切、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市場國家設立分支機構。
Ⅷ 金融機構數量在哪查
最簡單的辦法在網上搜索,最准確的方法是去親自統計,最笨的方法是去工商管理局差
Ⅸ 2015年美國金融機構數量
截至今年,金融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5家大型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33家城市商業銀行、5家民營銀行、859家農村商業銀行、71家農村合作銀行、1373家農村信用社、1家郵政儲蓄銀行。
Ⅹ 中國銀行目前在世界上多少個國家有分支機構
如您需要查詢境內中行網點分布情況,請您關注「中國銀行微銀行」微信公眾號,選擇下方菜單中「微服務-周邊網點與ATM-排隊取號或周邊ATM」功能,查詢所需的中行網點、ATM以及電話。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