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中央銀行在金融機構體系中的地位

中央銀行在金融機構體系中的地位

發布時間:2021-05-30 20:25:15

㈠ 中央銀行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是發鈔行

㈡ 怎麼樣理解中央銀行在金融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

中央銀行是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一個由政府組建的機構,負責控制國家貨幣供給、信貸條件,監管金融體系,特別是商業銀行和其他儲蓄機構。 為政府籌集資金;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各種國際金融活動。
中央銀行所從事的業務與其他金融機構所從事的業務的根本區別在於,中央銀行所從事的業務不是為了營利,而是為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目標服務,這是由中央銀行所處的地位和性質決定的。

我在網路上摘抄的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

㈢ 中央銀行的地位和職能是什麼

中央銀行是我國的政府機關單位。在金融監管職能轉移到中國銀監會後,央行新的三定方案今天公布,方案確定了央行新的三大職能: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

以前,央行的三大職能是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和金融服務。目前,監管職能已分離到了銀監會。在新的三大職能中,維護金融穩定是這次三定方案新增加的一項內容。

這次調整後,央行職能最大的變化集中表現為強化了與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有關的職能。央行過去通過機構設立審批、業務審批、任職資格審查和監管指導等直接調控方式,實施對金融業宏觀調控和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現在則轉換為主要通過監測、監控、評估與研究等方式進行。同時增加了反洗錢和管理信貸徵信工作兩項內容。

為了適應職能調整,央行內部機構設置也做了適當調整。新設立了金融市場司、金融穩定局和徵信管理局。原來的保衛局改為了反洗錢局。

㈣ 簡述中央銀行在一國金融體系中的作用

中央銀行,是國家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組織機構,在各國金融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其它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許可權,地位非常特殊。

中央銀行職能主要以制定、執行貨幣政策,對金融機構活動進行領導、管理和監督。是一個「管理金融活動的銀行」,同時,還有以下職能:

發行的銀行
中央銀行是發行的銀行,是指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權,是一國或某一貨幣聯盟唯一授權的貨幣發行機構。

① 中央銀行集中與壟斷貨幣發行權的必要性。

第一,統一貨幣發行與流通是貨幣正常有序流通和幣值穩定的保證。在實行金本位的條件下,貨幣的發行權主要是指銀行券的發行權。要保證銀行券的信譽和貨幣金融的穩定,銀行券必須能夠隨時兌換為金幣,存款貨幣能夠順利地轉化為銀行券。為此,中央銀行須以黃金儲備作為支撐銀行券發行與流通的信用基礎,黃金儲備數量成為銀行券發行數量的制約因素。銀行券的發行量與黃金儲備量之間的規定比例成為銀行券發行保證制度的最主要內容。在進入20世紀之後,金本位制解體,各國的貨幣流通均轉化為不兌現的紙幣流通。不兌現的紙幣成為純粹意義上的國家信用貨幣。在信用貨幣流通情況下,中央銀行憑借國家授權以國家信用為基礎而成為壟斷貨幣發行的機構,中央銀行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和貨幣流通及其管理的要求發行貨幣。

第二,統一貨幣發行是中央銀行根據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調節貨幣供應量,保持幣值穩定的需要。幣值穩定是社會經濟健康運行的基本條件,若存在多家貨幣發行銀行,中央銀行在調節貨幣供求總量時可能出現因難以協調各發行銀行從而無法適時調節銀根的狀況。

第三,統一貨幣發行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基礎。統一貨幣發行使中央銀行通過對發行貨幣量的控制來調節流通中的基礎貨幣量,並以此調控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獨占貨幣發行權是中央銀行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的必要條件。

② 統一貨幣的必要條件:

第一,中央銀行應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適時發行貨幣,保持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基本一致,為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第二,中央銀行應從宏觀經濟角度控制信用規模,調節貨幣供給量。中央銀行應適當掌握貨幣供給增量,處理幣值穩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第三,中央銀行應根據貨幣流通需要,適時印刷、銷毀貨幣,調撥庫款,調劑地區間貨幣分布、貨幣面額比例。

銀行的銀行
銀行的銀行職能是指中央銀行充當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最後貸款人。銀行的銀行這一職能體現了中央銀行是特殊金融機構的性質,是中央銀行作為金融體系核心的基本條件。中央銀行通過這一職能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活動施加影響,以達到調控宏觀經濟的目的。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需履行的職責如下:

① 集中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其必要性在於:

第一,為保障存款人的資金安全,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商業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必須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交存存款准備金,以保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具備最低限度的支付能力。

第二,有助於中央銀行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從而控制貨幣供應量。

第三,強化中央銀行的資金實力,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

第四,為商業銀行之間進行非現金清算創造條件。

充當銀行業的最後貸款人最後貸款人指商業銀行無法進行即期支付而面臨倒閉時,中央銀行及時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支持以增強商業銀行的流動性。

② 中央銀行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為商業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

其一,票據再貼現,即商業銀行將持有的票據轉貼給中央銀行以獲取資金;

其二,票據再抵押,即商業銀行將持有的票據抵押給中央銀行獲取貸款。

創建全國銀行間清算業務平台商業銀行按規定在中央銀行開立存款賬戶交存存款准備金,各金融機構之間可利用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賬戶進行資金清算,這加快了資金流轉速度,節約了貨幣流通成本。於是,中央銀行成為銀行業的清算中心。

外匯頭寸調節。中央銀行根據外匯供求狀況進行外匯買賣,調節商業銀行外匯頭寸,為商業銀行提供外匯資金融通便利,並由此監控國際收支狀況。
政府的銀行
政府的銀行職能是指中央銀行為政府提供服務,是政府管理國家金融的專門機構。具體體現在:
① 代理國庫。
國家財政收支一般不另設機構經辦具體業務,而是交由中央銀行代理,主要包括按國家預算要求代收國庫庫款、撥付財政支出、向財政部門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等。

② 代理政府債券發行。
中央銀行代理發行政府債券,辦理債券到期還本付息。

③ 為政府融通資金。在政府財政收支出現失衡、收不抵支時,中央銀行具有為政府融通資金以解決政府I臨時資金需要的義務。中央銀行對政府融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a. 第一種,為彌補財政收支暫時不平衡或財政長期赤字,直接向政府提供貸款。為防止財政赤字過度擴大造成惡性通貨膨脹,許多國家明確規定,應盡量避免發行貨幣來彌補財政赤字.

b. 第二種,中央銀行直接在一級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

④ 為國家持有和經營管理國際儲備。
國際儲備包括外匯、黃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儲備頭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的尚未動用的特別提款權等。

第一,對儲備資金總量進行調控,使之與國內貨幣發行和國際貿易等所需的支付需要相適應;

第二,對儲備資產結構特別是外匯資產結構進行調節;

第三,對儲備資產進行經營和管理,負責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

第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和匯率基本穩定。

⑤ 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活動,進行金融事務的協調與磋商,積極促進國際金融領域的合作與發展。參與國際金融重大決策,代表本國政府與外國中央銀行進行兩國金融、貿易事項的談判、協調與磋商,代表政府簽訂國際金融協定,管理與本國有關的國際資本流動,辦理政府間的金融事務往來及清算,辦理外匯收支清算和撥付等國際金融事務。

⑥ 為政府提供經濟金融情報和決策建議,向社會公眾發布經濟金融信息。中央銀行處於社會資金運動的核心,能夠掌握全國經濟金融活動的基本信息,為政府的經濟決策提供支持。

職能變化

① 由一般貨幣發行向國家壟斷發行轉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對中央銀行的認識有所深化,從而強化了對它的控制。這大大加快了中央銀行的國有化進程,由此實現了中央銀行由一般的發行銀行向國家壟斷發行即真正的發行銀行轉化。

② 由代理政府國庫款項收支向政府的銀行轉化。隨著中央銀行國有化進程的加快,中央銀行對國家負責,許多國家的銀行法規明確規定了中央銀行作為政府代理的身份,從而實現了中央銀行向政府銀行的轉化。

③ 由集中保管准備金向銀行的銀行轉化。進入20世紀中葉,中央銀行不與普通商業銀行爭利益,行使管理一般銀行的職能並成為金融體系的中心機構,這標志著它向銀行的銀行轉化。

④ 由貨幣政策的一般運用向綜合配套運用轉化。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離不開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在具體運用中大大加強並注重其綜合功能的發揮,即由過去的一般性運用向綜合配套運用轉化。

⑤ 各國中央銀行的金融合作加強。隨著各國商品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為保證各國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穩定,各國中央銀行為了共同抵禦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彼此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 。

服務職能

① 為政府服務的主要內容是:
a. 代理國家財政金庫,執行國家預算出納業務,代理政府發行和銷售政府債券,並辦理還本付息事宜;
b. 作為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辦有關金融業務,如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等;
c. 根據政府需要,通過貸款或者購買政府債券的方式為政府籌措資金;
d. 代表政府參加有關國際金融活動和為政府充當金融政策顧問。

② 為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服務的主要內容:
a. 為商業銀行金融機構保管准備金;
b. 為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相互之間的債務關系辦理轉賬結算和提供清算服務;
c. 當商業銀行、金融機構需要資金或者資金周轉困難時,對其提供貸款或者信用,以及其他形式的融資服務。

③ 為社會公眾服務的主要內容是:
a. 依法發行國家法定貨幣並維護貨幣的信譽和貨幣幣值穩定;
b. 通過貨幣政策、信用政策,影響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的行為和活動,使之配合適應國民經濟的需要;
c. 搜集、整理和反映有關經濟資料以及自身的資產、負債狀況,並定期公布,為各有關方面制定政策、計劃、措施提供參考;
d. 為維護銀行客戶存款安全所進行的其他活動等。

監管職能

① 中央銀行行使監管職能的對象:
a. 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管;
b. 對金融市場的設置、業務活動和運行機制進行監督管理。

② 監督職能的主要內容:
a. 制定有關的金融政策、法規,作為金融活動的准則和中央銀行進行監管的依據和手段。
b. 依法對各類金融機構的設置統籌規劃,審查批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設立、業務范圍和其他重要事項。
c. 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進行監督。
d. 管理信貸、資金、外匯、黃金、證券等金融市場,包括利率、匯率。監督檢查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清償能力,資產負債結構准備金情況。
e. 督促、指導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依法開展業務活動,穩健經營等。

調控職能
中央銀行以國家貨幣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的身份,通過金融手段,對全國的貨幣、信用活動進行有目的、有目標的調節和控制,進而影響國家宏觀經濟,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實現其預期的貨幣政策目標。
望採納,謝謝!

㈤ 中央銀行在金融機構的中心地位,這個中心地位怎麼理解

1貨幣供應的中心:中央銀行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授予貨幣的發行權,因此也承擔起對調節貨幣供應量、穩定幣值的重要責任。獨占貨幣發行權是其最先具有的職能,也是其區別於普通商業銀行的根本標志。貨幣發行權一經國家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銀行即對保證貨幣流通的正常與穩定負有責任。
2金融管理中心:中央銀行是國家貨幣政策的執行者和干預經濟的工具,,代表國家執行金融政策,代為管理國家財政收支以及為國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主要表現為代理國庫,代理發行政府債券,為政府籌集資金,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國際金融活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3金融機構清算中心:中央銀行的清算業務是指中央銀行作為一國支付清算體系管理者和參與者,通過一定的方式、途徑,使金融機構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順利清償,資金轉移順利完成並維持支付系統的平穩運行,進而保持經濟與金融的穩定。

㈥ 在一個金融體系中中央銀行的地位如何體現

主要表現在中央銀行是發行的銀行、國家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1)發行的銀行。從中央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歷史看,獨占貨幣發行權是其最先具有的職能,也是它區別於普通商業銀行的根本標志。貨幣發行權的壟斷有利於中央銀行根據客觀經濟形勢和國家宏觀金融政策,適當調節貨幣供應量,防止分散發行造成貨幣供應量失控,影響幣值穩定。(2)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是指中央銀行只與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發生業務往來,並不與工商企業和個人發生直接的信用關系。而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活動施以影響也主要是通過這一職能實現的。這一職能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①集中存款准備。為了保證存款機構的清償能力,同時也便於中央銀行調節信用規模和控制貨幣供應量,各國法律都規定,商業銀行及有關金融機構必須向中央銀行交存一部分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利用這些存款准備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銀行度過客戶集中提現的危機,同時也可利用這部分資金進行再貸款或再貼現,使之成為調控貨幣供應量的有效手段。②充當最後貸款人。當工商企業缺乏資金時,可以向商業銀行借款。但當商業銀行資金周轉不足,而其他同行也頭寸過緊無法提供資金幫助時,商業銀行便可求助於中央銀行,以其持有的票據要求中央銀行予以再貼現,或向中央銀行申請抵押再貸款,必要時還可向中央銀行申請信用再貸款,從而獲取所需資金。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央銀行成為商業銀行的最終貸款人和堅強後盾,保證了存款人和銀行營運的安全。③全國票據清算中心。商業銀行因業務關系相互間每天都要發生大量資金往來,需要及時核算。而各家銀行都在中央銀行開有存款帳戶,各銀行間的票據交換和資金清算業務就可以通過這些帳戶轉帳和劃撥,整個過程經濟而簡便。④制定並監督執行有關金融管理法規。在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內,中央銀行獨立,或與其他金融管理機構一起對各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監督管理。我國對商業銀行的監管職能主要由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來承擔。(3)國家的銀行。中央銀行作為「國家的銀行」,是指中央銀行代表國家執行金融政策,代為管理國家財政收支以及為國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這一職能主要表現在中央銀行代理國庫、代理發行政府債券、為政府籌集資金、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各種國際金融活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等幾個方面。

㈦ 中國人民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如何概括表述

按我國金融機構的地位和功能進行劃分,主要體系如下:

1、中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的主要區別為:中國人民銀行是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發行的銀行,不辦理具體存貸款業務;中國銀行則承擔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相同的職責。

2、金融監管機構:

我國金融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主要承擔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出來的銀行業的監管職能等,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及信託投資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依法對證券、期貨業實施監督管理。

3、國家外匯管理局:

成立於1979年3月13日,當時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1993年4月,根據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及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外匯管理局為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國家局,是依法進行外匯管理的行政機構。

4、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

監事會由國務院派出,對國務院負責,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5、政策性金融機構:

政策性金融機構由政府發起並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

我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包括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其業務的開展受國家經濟政策的約束並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業務指導。

6、商業性金融機構:

我國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和保險機構三大類。

7、銀行業金融機構:

包括商業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指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從事中間業務為主的營利性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

信用合作機構包括城市信用社及農村信用社。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

8、證券機構:

是指為證券市場參與者提供中介服務的機構,包括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

這里所說的證券主要是指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發行和流通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存托憑證等有價憑證,通過證券這種載體形式進行直接融資可以達到投資和融資的有機結合,也可以有效節約融資費用。

9、保險機構:

是指專門經營保險業務的機構,包括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保險公司和在華從事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分公司及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7)中央銀行在金融機構體系中的地位擴展閱讀:

1、清算和支付功能

在經濟日益貨幣化的背景下,建立一種有效的、適應性強的交易和支付體系至關重要。可靠的交易和支付系統應該是金融體系的基礎。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系統,高交易成本必然伴隨著經濟效率的低下。有效的支付系統是社會交易的必要條件。

交換系統的發展可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促進社會專業化的發展,這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必要條件,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技術進步。因此,現代支付體系與現代經濟增長是齊頭並進的。

2、融資功能

金融系統的融資功能包含兩層含義。調動儲蓄和提供流動資金。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機構可以有效調動全社會的儲蓄資源,或者改善金融資源的配置。

這使得對有效技術的初始投資能夠迅速轉化為生產力。金融中介在促進更有效地利用投資機會的同時,還可以為社會儲戶提供相對較高的回報。

㈧ 如何看待中央銀行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1、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

2、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現代經濟是由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其顯著特徵之一是宏觀調控的間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資金作為重要的經濟資源和財富,成為溝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和媒介。現代一切經濟活動幾乎都離不開貨幣資金運動。

金融是貨幣資金融通的總稱。主要指與貨幣流通和銀行信用相關的各種活動。主要內容包括: 貨幣的發行、投放、流通和回籠;各種存款的吸收和提取;各項貸款的發放和收回;銀行會計、出納、轉帳、結算、保險、投資、信託、租賃、匯兌、貼現、抵押、證券買賣以及國際間的貿易和非貿易的結算、黃金白銀買賣、輸出、輸入等。

(8)中央銀行在金融機構體系中的地位擴展閱讀: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

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

㈨ 為什麼中央銀行是一國金融體系的中心

中央銀行是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一個由政府組建的機構,負責控制國家貨幣供給、信貸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監管金融體系,特別是商業銀行和其他儲蓄機構。
中央銀行是一國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機構,在各國金融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中央銀行的職能是宏觀調控、保障金融安全與穩定、金融服務。 中央銀行是「發幣的銀行」,對調節貨幣供應量、穩定幣值有重要作用。 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它集中保管銀行的准備金,並對它們發放貸款,充當「最後貸款者」。
中央銀行是「國家的銀行」,它是國家貨幣政策的制訂者和執行者,也是政府幹預經濟的工具;同時為國家提供金融服務,代理國庫,代理發行政府債券,為政府籌集資金;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各種國際金融活動。
中央銀行所從事的業務與其他金融機構所從事的業務的根本區別在於,中央銀行所從事的業務不是為了營利,而是為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目標服務,這是由中央銀行所處的地位和性質決定的。
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有:貨幣發行、集中存款准備金、貸款、再貼現、證券、黃金占款和外匯占款、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資金的劃撥清算和資金轉移的業務等。

閱讀全文

與中央銀行在金融機構體系中的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1月興業銀行理財產品一覽表 瀏覽:23
晶豐明源股東信息 瀏覽:673
金融服務許可 瀏覽:878
美圈控股集團董事長 瀏覽:460
創始股份截止 瀏覽:162
外匯論文 瀏覽:412
車貸金融公司顯示風控 瀏覽:434
珠海銀隆股東 瀏覽:179
比亞迪金融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8
2016年7月港元匯率 瀏覽:184
小米貸款人工認證不過 瀏覽:436
寧波銀行嘉興分行理財好嗎 瀏覽:83
支付寶穩健型理財產品是什麼 瀏覽:553
廣州騰信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521
公司增加註冊資本股東 瀏覽:79
恆升集團董事長是誰 瀏覽:118
上海發貴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8
河南農信貸款 瀏覽:936
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合作 瀏覽:576
銀行理財基金到期怎樣贖回 瀏覽: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