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發布時間:2025-08-05 00:39:49

1.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養兒防老

養兒防老」的背後:親情與利益的交融

上千年以來,中國的養老模式一直都以「反哺」為主。簡單來說,就是甲代撫育乙代,乙代贍養甲代;乙代撫育丙代,丙代又贍養乙代……這樣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在中國人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文化。

再加上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二十四孝等典故的流傳,更加深了「養兒防老」的情結。甚至《憲法》也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而在親情維度上,子女贍養老人也是維系親情的最佳方式之一。對於老人來說,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幫助,更有親情的慰藉。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的是,「養兒防老」也是一種利益關系的具體體現。父母把孩子養育成人後,希望在老年時獲得一定「回報」。聽起來有些「不近人情」,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相比發達國家健全的養老制度,國內的養老制度還沒有完全得以普及。這一點,從養老金的繳納比例即可看出。據數據顯示,我國養老金繳納比重只有38.8%。農民、個體戶、普通員工、自由職業者等人群,往往沒有繳納養老金。

這是因為很多公司為了減少支出,故意不給員工繳納養老金。而農民及部分自由職業者等原本就收入較低,自然無力繳納養老金。為了維持當下的生活,他們只能不考慮那麼長遠,將養老的重任放在了成年子女的身上。

科學養老,勢在必行

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消息顯示,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7億人!面對421家庭結構的年輕人能否承擔四個老人的養老之痛?上一代父母奮斗一生,為何卻老無所依?養老,真的靠子女就完全足夠了嗎?

實事求是地說,「養兒防老」在年輕人獨立生活、農村人紛紛前往大城市的當下,已經越來越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我們經常會看到,因養老而引發家庭不和的事件。我們應該反思,如何讓養老變得更容易,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尊嚴。

就目前來看,完善並優化養老的資金來源、居住之所、生活保障、醫療健康、產品需求與供給等,既是現實社會需求,也是在機制、理論研究和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多方努力實現「科學養老」。

比如國家落實稅費減免、金融扶持等優惠政策,在減輕子女負擔的同時,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大眾也要積極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去學習理財知識,為養老做好資產配置。在充分考慮當前年齡、預期壽命、風險承受能力等基礎上,大眾可選擇適合自己養老需求的產品。

此外,以前沿技術為支撐的「智慧養老」也不可或缺。通過資源集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立體式養老服務生態圈,讓老年生活更為愜意。目前,智慧養老正處於蓬勃發展狀態。據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介紹,2019年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總體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預計2020年產業規模將突破4萬億元。智慧養老,將是科學養的關鍵一環。

2. 中國經濟和日本經濟有什麼區別

中國經濟和日本經濟有2點不同:

一、兩者的概述不同:

1、中國經濟的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建設,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國之一,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按預定計劃,到2010年,中國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

2、日本經濟的概述:泡沫經濟後成長率一蹶不振,21世紀初期有回溫現象,但是失業率並沒有顯著下降,多數成長率還是來自大企業的資方獲利。

二、兩者的特點不同:

1、中國經濟的特點:

(1)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經濟發展的實踐。

(2)注重搞好宏觀調控,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

(3)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上。

(4)堅持以人為本,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

2、日本經濟的特點:

(1)金融效率低下,泡沫經濟期間由於融資過剩而後續實際抵押品(房產和土地)價值遽減。銀行因此負擔巨大不良債權至今。

(2)創業困難,比起歐美在日本創業較難.要探究原因,許多人會舉出因為在日本只能向金融機關借錢.沒有創業經驗的人要向金融機關借錢相當難.即使借到,利率也很高.萬一創業失敗就必需背負大量負債.針對這問題,日本政府於2004年修改法令,建立起一元也可以創業及種種經營支援的體制.但是效果還是未知數。

(3)貧富差距,資本主義常見問題日本社會也發生;由原來以中產階級為社會主流,轉變為富裕與貧窮兩個極端。大前研一所著M型社會一書探討日本此種怪現象,可能來自於全球化和產業升級結構,越中下層的人越遭到沖擊,而富人階級卻沒有遭到沖擊甚至因而獲利,導致階級拉大,衍生出價值觀崩壞和職場倫理瓦解等文化現象。

(2)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的的發展趨勢:

1、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今後相當長時間經濟發展的主線。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使中國經濟發展上一個新的水平,而不僅是GDP總量的低水平的擴張。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

中國技術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注意處理兩個關系:一是發展新興產業和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系,一是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

2、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村經濟發展有遠期的問題。90年代以來有兩個基本情況:一是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人口增長速度,二是城鄉居民人均口糧消費下降。這帶來了過去所沒有過的相當多農產品銷售困難的現象。

不少農產品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很難再用提高農產品價格的辦法增加農民收入。中國農業單產並不低,種糧不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達不到規模經營,單純務農很難使農民富裕起來。

3、西部大開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普遍規律,中國在幾千年歷史上,地區發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省、自治區內部各市、縣之間,差距呈擴大的趨勢,這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區域經濟政策要強調兩個大局。允許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一個大局,這個政策要堅持。

4、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世界性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把可持續發展放到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環境。

環境保護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環境保護可以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環境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環境惡化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對於環境問題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5、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只是「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說,有了一個雛形,一個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處還很多,仍然需要強調體制創新,通過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體制保障。

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是建立與國際市場經濟規則接軌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體制創新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6、發展開放型經濟。中國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對外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擴大。經濟全球化是一種趨勢,交織著各個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激烈的競爭,必然經過許多曲折和反復。其後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是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但中國經濟技術落後,在同發達國家的競爭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加入WTO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機遇,這是具有很大挑戰性的機遇;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是包含著發展機遇的挑戰。加入WTO只是獲得入場券和參賽資格,關鍵是提高中國經濟的競爭能力。

7、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處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在積累和消費的關繫上,要兼顧國計和民生;在社會政策上,要注重調節社會分配和解決就業問題。中國面臨著沉重的就業壓力。今後5年城鎮將新增就業崗位4000萬個,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4000萬人。

閱讀全文

與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瀏覽: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並管理辦法 瀏覽:327
香港金融機構運營人員 瀏覽:11
關聯交易操縱利潤 瀏覽:177
期貨公司員工可以兼職嗎 瀏覽:721
深圳市萬宏泰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09
東方電熱股票吧 瀏覽:29
外匯作為記賬本位幣 瀏覽:369
短線貴金屬是什麼意思 瀏覽:328
石油期貨能放多久 瀏覽:713
全國燃氣價格 瀏覽:135
中原證券考試 瀏覽:17
企業短期融資福建 瀏覽:629
93汽油批發價格走勢 瀏覽:550
基金持倉比率什麼意思 瀏覽:140
牡丹靈通卡被鎖影響網上交易么 瀏覽:689
綿股票 瀏覽:477
萬達輕資產的融資渠道 瀏覽:673
60天的理財產品咋計算 瀏覽:266
域鏈眾籌價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