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金融百貨公司金融百貨公司的形式應該是什麼樣的
金融百貨公司一般是指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即商業銀行除了傳統的結算、存貸款業務外,經營或代理幾乎所有的金融產品,信用卡、買賣證券、保險、基金等等,就像百貨公司一樣。
Ⅱ 商業銀行從傳統業務已發展到金融的百貨公司,如何理解這種現象
隨著金融競爭的加劇,金融創新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關鍵和動力源。這不僅表現在銀行傳統業務市場已被瓜分完畢,需要通過創新來挖掘新的市場和發展機會,而且對傳統業務市場的競爭和重新分配也必須藉助新的手段和方式。
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利用新的科學技術、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的先進經驗,進行技術、制度和經營管理方式創新,全面拓展銀行發展空間。商業銀行進行業務擴展可以分散經營風險,減少風險總量;多渠道獲取利潤;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符合金融市場的運作要求在統一性。
(2)如何理解商業銀行的金融百貨公司的特性擴展閱讀
未來商業銀行是更具即時性的「移動銀行」。在移動互聯時代,人們已經充分領略了幾乎隨時隨地、點對點的價值互換所帶來的高效和快捷,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商業銀行依託於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即時性。
但在未來,商業銀行的即時性和移動化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區塊鏈技術可以將傳統商業銀行古老的批量處理後台系統,更換為實時的分布式總賬系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幾乎免費的、即時的價值交換。這樣一種共享式的、即時性的「移動銀行」,將跨越物理時空的阻隔,而不再有所謂邊界的約束和局限,從而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需要的金融服務。
Ⅲ 如何理解商業銀行的特點和作用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意為存儲銀行。商業銀行的概念是區分於中央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以多種金融負債籌集資金,多種金融資產為經營對象,具有信用創造功能的金融機構。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傳統的商業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放款)業務,即以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較高的利率放出貸款,存貸款之間的利差就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吸收公眾、企業及機構的存款、發放貸款、票據貼現及中間業務等。
Ⅳ 為什麼說「現代商業銀行是金融百貨公司」
商業銀行提供各種金融理財產品,供大眾選擇購買。比如基金,債券,紙黃金。。。所以算是金融百貨公司了哈。
Ⅳ 商業銀行稱為金融百貨公司是因為渠道廣嗎
渠道只是其銷售優勢而已,銀行又被稱為金融超市,表示在銀行的平台上很多金融產品都有賣的。
Ⅵ 如何理解商業銀行的性質
理解商業銀行的性質:
1、商業銀行是企業,具有企業的一般特徵。如:必須具備業務經營所需的自有資本,並達到管理部門所規定的最低資本要求;必須照章納稅;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以獲取利潤為經營目的和發展動力。
2、商業銀行是特殊的企業——金融企業。商業銀行的經營對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貨幣、資金,商業銀行業務活動的范圍不是生產流通領域,而是貨幣信用領域,商業銀行不是直接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的企業,而是為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企業。
3、商業銀行是特殊的銀行。商業銀行作為特殊銀行,首先在經營性質和經營目標上,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不同。商業銀行以盈利為目的,在經營過程中講求營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原則,不受政府行政干預。其次商業銀行與各類專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也不同。
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廣泛,功能齊全、綜合性強,尤其是商業銀行能夠經營活期存款業務,它可以藉助於支票及轉賬結算制度創造存款貨幣,使其具有信用創造的功能。
(6)如何理解商業銀行的金融百貨公司的特性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的職能是由它的性質所決定的,主要有四個基本職能:信用中介職能、支付中介職能、信用創造功能、金融服務職能。
商業銀行通常具有下列主要特徵:
1、經營大量貨幣性項目,要求建立健全嚴格的內部控制;
2、從事的交易種類繁多、次數頻繁、金額巨大,要求建立嚴密的會計信息系統,並廣泛使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及電子資金轉賬系統;
3、分支機構眾多、分布區域廣、會計處理和控制職能分散,要求保持統一的操作規程和會計信息系統;
4、存在大量不涉及資金流動的資產負債表表外業務,要求採取控製程序進行記錄和監控;
5、高負債經營,債權人眾多,與社會公眾利益密切相關,受到銀行監管法規的嚴格約束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嚴格監管。
商業銀行具有下列主要風險:信用風險、國家風險和轉移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
Ⅶ 如何理解現代商業銀行的性質
在給這個概念下定義問題上,中西方提法不盡相同。我們認為商業銀行的定義應包括以下要點,第一,商業銀行是一個信用授受的中介機構;第二,商業銀行是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企業;第三,商業銀行是唯一能提供「銀行貨幣」(活期存款)的金融組織。綜合來說,對商業銀行這一概念可理解為: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並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貨幣經營企業。這個定義方法實際上是把中西方學者對商業銀行所下定義做了一個概括。商業銀行的特徵如下: (1)商業銀行與一般工商企業一樣,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它也具有從事業務經營所需要的自有資本,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自負盈虧,它與其他企業一樣,以利潤為目標。 (2)商業銀行又是不同於一般工商企業的特殊企業。其特殊性具體表現於經營對象的差異。工商企業經營的是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商品,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而商業銀行是以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為經營對象,經營的是特殊商品…一貨幣和貨幣資本。經營內容包括貨幣收付、借貸以及各種與貨幣運動有關的或者與之相聯系的金融服務。從社會再生產過程看,商業銀行的經營,是工商企業經營的條件。同一般工商企業的區別,使商業銀行成為一種特殊的企業——金融企業。 (3)商業銀行與專業銀行相比又有所不同。商業銀行的業務更綜合,功能更全面,經營一切金融「零售」業務(門市服務)和「批發業務」,(大額信貸業務),為客戶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務。而專業銀行只集中經營指定范圍內的業務和提供專門服務。隨著西方各國金融管制的放鬆,專業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但與商業銀行相比,仍差距甚遠;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上具有優勢。商業銀行的職能 商業銀行的職能是由它的性質所決定的,主要有四個基本職能 (1)信用中介職能。 信用中介是商業銀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經營活動特徵的職能。這一職能的實質,是通過銀行的負債業務,把社會上的各種閑散貨幣集中到銀行里來,再通過資產業務,把它投向經濟各部門;商業銀行是作為貨幣資本的貸出者與借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來實現資本的融通、並從吸收資金的成本與發放貸款利息收入、投資收益的差額中,獲取利益收入,形成銀行利潤。商業銀行成為買賣「資本商品」的「大商人」。商業銀行通過信用中介的職能實現資本盈餘和短缺之間的融通,並不改變貨幣資本的所有權,改變的只是貨幣資本的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