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為什麼論文中要剔除金融保險類公司

為什麼論文中要剔除金融保險類公司

發布時間:2021-05-31 22:58:28

『壹』 什麼時候樣本中需要剔除金融類企業

金融企業是指執行業務需要取得金融監管部門授予的金融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專。
包括執業需屬取得銀行業務許可證的政策性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部分財務公司等;執業需取得

『貳』 為什麼研究經濟計量模型的數據中經常剔除金融和保險行業

因為金融和保險行業本身不屬於實體經濟,而是屬於金融資產。很多經濟模型原本就是為了實體經濟服務。金融資產是用錢生錢,但是這種收益本質上來說是屬於實體經濟未來收益的預期和透支。
有這么個關於GDP的笑話,哈佛商學院某2位經濟學博士在路上發現一堆狗屎,甲對乙說:如果你老兄敢把那堆東東吃了,我可以給你2萬美金。乙就開始算起來,吃了之後需要多少醫葯費、恢復現有狀態需要多少花費等,算的結果是值。吃了之後,乙老兄越來越反胃,實在難受,而甲因為付出了2萬美金也是越想越後悔。後來,另一堆那個東東又出現在他們面前,於是乙對甲說,如果你老兄也吃了它,我同樣可以給你2萬美金。於是甲也開始計算,結論也是吃了值。後來,兩位老兄因為什麼也沒得到卻都白吃了一堆狗屎都後悔不迭的時候,其導師得知了此事,導師連聲贊嘆:「你們就因為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增加了4萬美金的GDP,了不起啊。」
同樣,在金融資產的本質也可以這么理解,同樣的10000W美元,通過杠桿等等一系列手法被迅速放大。當然金融資產的增加的基礎是實體經濟的增加,金融行業的本事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他將社會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用於生產,在這個過程中,金融行業扮演中間人的角色。

『叄』 論文中為什麼要剔除主營業務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

審計是對資料作出證據搜集及分析,以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然後就資料及一般公認准則之間的相關程度作出結論及報告。進行審計的人員必需有獨立性及具相關專業知識。常見的財務審計有以下三種:
運作審計(作業審計):檢討組織的運作程序及方法以評估其效率及效益;履行審計(遵行審計):評估組織是否遵守由更高權力機構所訂的程序、守則或規條;財務報表審計:評估企業或團體的財務報表是否根據公認會計准則編制,一般由獨立會計師進行。資訊科技審計:評估企業或機構的資訊系統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統可靠性及一致性。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託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准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是指專業審核,涉核實公司的會計文件及相關憑證,以便就公司帳目的公正性、一致性和符合一般認可的會計原則上表達意見。
審計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獨立性是審計區別於其他經濟監督的特徵;審計的基本職能不僅是監督,而且是經濟監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實施的監督。審計的主體是從事審計工作的專職機構或專職的人員,是獨立的第三者,如國家審計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及其人員。審計的對象是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這就是說審計對象不僅包括會計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還包括其他經濟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其他經濟活動。審計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審查和評價,也即是搜集證據,查明事實,對照標准,做出好壞優劣的判斷。審計的主要目標,不僅要審查評價會計資料及其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而且還要審查評價有關經濟活動的效益性。

『肆』 誰能給我提供一篇關於金融保險方面的畢業論文

對我國保險公估業發展的探討論文編號:JR040 摘 要
保險公估業的產生可追溯到300多年前的英國。目前,保險公估人的制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日臻完善了。在國際上來看,目前由於專業化分工的加強,保險公司80%以上的查勘理賠評估業務已交由保險公估人承擔。保險公估業的發展已成為保險市場規模擴大的必然趨勢。
我國當前保險中介市場仍處於初步階段,而作為保險中介之一的保險公估卻長期處於缺位、不被重視的狀態。公估在保險運營中除了起到公正公平的作用之外,也是防災減損的重要角色。然而保險公估人的這種性質卻不被社會所認知與肯定。保險公估人的壯大將有利於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他將使得市場更健康及透明化,真正地保護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合法權益,在受損時得到更公平公正的補償與保護。
但隨著保險市場的發展,保險公司大而全的經營模式已無法使保險理賠等各環節都保持專業化及高服務水平。同時,保險公司如此經營模式也抑制了公估市場的發展,並導致了種種問題,如公估市場規模小,經營不規范,市場認可度不高、公估人普遍素質水平不高等。
本文將針對目前保險公估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利用專業化分工理論探討其存在的必要性,並以此提出公估市場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保險公估 保險公估人 發展困境 專業化 分工 目 錄
摘要 1
1 緒論 4
1.1 研究背景 4
1.2 研究思路 4
1.3 研究方法 4
2 我國保險公估業發展概述 5
2.1 保險公估的概念 5
2.2 我國保險公估市場發展概況 5
2.2.1 我國保險公估市場的興起 5
2.2.2 近幾年保險公估公司總體經營情況概述 6
3 當前我國保險公估業的發展困境 7
3.1 國家關於保險公估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確 7
3.2 保險公估人自我定位模糊,盲目打價格戰 8
3.2.1 自我定位不明確,經營不善 9
3.2.2 盲目價格競爭 9
3.3 專業水平低,公估人才缺乏 9
4我國保險公估存在問題的成因 10
4.1專業化分工理論 10
4.2 保險公司習慣於「大而全、小而全」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 12
4.3 公估公司立足分工細化,但專業化水平仍不高 13
4.4 社會忽視保險公估的存在是實現專業化的需求 14
5我國保險公估業發展模式 14
5.1 確立保險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增強社會認可度 14
5.2 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 15
5.3 提高公估公司本身的經營能力及服務水平 16
5.3.1摸索新的經營方式,開創新的經營理念 16
5.3.2 吸收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專業服務水平 17
致謝 18
參考文獻 19
英文文摘 20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45-1/1257.htm

『伍』 寫論文時是否需要剔除剔除主板上的ST股、退市股和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

原則上不可以,但為了數據的可比性,只可以剔除金融保險等公司,2006年之前退市的可以忽略,之後退市的要包含,ST不能剔除。

『陸』 我在看一些實證論文時發現,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時經常要剔除金融行業,這是為什麼

那要看來看你說的論文才能知道了自,
但是一般而言,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跟一般行業比較起來卻是特殊,比如銀行的收入很多來自表外業務,因此僅僅根據三大表來分析銀行類上市公司,恐怕很難令人完全信服.
金融行業的財務報表要求和一般非金融企業的要求不一樣。原因在於金融行業商業模式有別於其他行業,因此報表結構和主要會計項目也異於一般行業。因此一般不在一起比較分析。

『柒』 經濟學論文做實證為何要剔除金融類公司

因為金融類公司中流動大量的資金,但是他們本身卻並沒有創造出實際的財富。如內果把金融類公司算進容行會把某些東西誇大,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

例如:經濟學中的「投資」和我們平時的理解是不同的概念,經濟學中的「投資」是指實業投資,而沒有金融投資的概念。

大概是這么個意思,不知道說的清楚不清楚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論文中要剔除金融保險類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晶豐明源股東信息 瀏覽:673
金融服務許可 瀏覽:878
美圈控股集團董事長 瀏覽:460
創始股份截止 瀏覽:162
外匯論文 瀏覽:412
車貸金融公司顯示風控 瀏覽:434
珠海銀隆股東 瀏覽:179
比亞迪金融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8
2016年7月港元匯率 瀏覽:184
小米貸款人工認證不過 瀏覽:436
寧波銀行嘉興分行理財好嗎 瀏覽:83
支付寶穩健型理財產品是什麼 瀏覽:553
廣州騰信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521
公司增加註冊資本股東 瀏覽:79
恆升集團董事長是誰 瀏覽:118
上海發貴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8
河南農信貸款 瀏覽:936
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合作 瀏覽:576
銀行理財基金到期怎樣贖回 瀏覽:928
法蘭克福外匯交易市場 瀏覽:390